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1)一国对 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他国家的分工程度成正比。 19世纪,殖民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垂 直式分工占据着主导地位,相应地国际贸易的关系也 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战后, 随着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间的贸易占据了主要地位。
• (2)各贸易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则与其在国际分 工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一般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 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如英国在 18-19世纪末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它在资本主 义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 英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于是从19世纪末 以来,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变为以美、日、 德、法、英等众多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分工格局,它们 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居于支配地位。二战后,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内部分工成为主要的分工形式,因而发达国 家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 b、前一阶段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式”分 工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亚非拉国家逐步演变 为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它们的主 要作物和出口货物只限于几种产品,而这些产品 的大部分都销往工业发达国家市场。
• c、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它们之 间“水平式”的分工,即工业部门间的分工正在 逐步形成。
• 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 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
发展:(1)人口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 影响国际分工;(2)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 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扩大对国际分 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国际分工的程 度就越高。 • 4、国际生产关系 • (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有国际分 工,就有世界市场,就有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国际生 产关系,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国际间 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 年代)
• (1)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产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 器大工业,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空前发展,并推动社会 分工向国际分工大规模转变,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 基础的国际分工。因为: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 模急剧扩大,需要寻求新的销售市场和增辟原料来源。 大机器工业生产物的低廉价格和在大机器工业推动下 变革了的运输方式则成了资产阶级征服国外市场的武 器,也是破坏外国的手工业生产,从而迫使外国变为 自己的原料产地的武器。
•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 征之一,世界生产力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之间 工业品生产同初级产品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以 欧美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新体系。
• (2)这一阶段国际分工的特点:
• a、世界各国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参加国际 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许多生产部门 是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而每一个国家所消费的 产品都包括着许多国家工人与农民的劳动;
• 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没有国际 分工就没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随着国际分工的发 展而发展。反过来,国际贸易不仅是国际分工的体 现,同时也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因此,二者互 为条件、互为促进。
• 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 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正相关。国际分工发展比较 快的时期,国际贸易发展也比较快,如资本主义自 由竞争时期。反之,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 际贸易发展也较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如19131938年间。因此说,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 动力。
• 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大战以后) • (1)战后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原因: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使战后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
最重要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生产 力迅猛地发展,进一步国际化,产品日益多样化, 差异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依赖国际分工和 世界市场,从而使国际分工得到空前发展; • b、战后无线电通讯、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使运输 快速、低运费,使许多国家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 从而改变了世界生产布局,促进国际分工形式向纵 深方向和广阔领域发展; • c、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发展变化: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把生产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地, 把社会劳动在世界范围内分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地把资本投放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部门,使水平型 分工迅速发展;
• (3)当代国际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种性质生产关 系所组成的综合性的生产关系体系: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占有支配地位,它使当代国际分工具有资本主 义性质。
• (4)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内在规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 即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状态,消 除了民族隔阂,并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经济上 联合起来,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 又具有剥削、掠夺和不平等的性质,即在资产阶级 和垄断资本追逐利润和垄断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造成了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剥削 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不平等关系,这在一定 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生产力的进步。
• (2)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 a、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国之间的
分工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主导地位。战后国际分工 在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工业国之间得到 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工业国之间分工占主导地位的 国际分工格局。尤其是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加强。
• 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保证了宗主国对热带 产品的输入,并为其成长中的工场手工业产品增 加出口,防止了金银的外流,还为宗主国的船只 提供了货运。
• 当时盛行一时的三角贸易:由西非提供奴隶劳动 力,由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甘蔗和烟草,由英 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贸易,便是宗主国和殖民地 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 b、国际分工的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国际分工从垂直 型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分工,从产业之间分工发展 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市场力量主导型分工 向企业内部协调型分工发展,从沿着产品界限所进 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所进行的分工, 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的分工发展到商品、服 务部门相结合的分工。
• 这样,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的分工、工业 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就逐步变成世界城市与 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演变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 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 (2)世界工厂的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英国最早完 成产业革命,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展迅速,竞争 力强,因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而其他亚 非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则成了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 场和食品、原料的来源地。
• 这种国际分工体系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体系, 一头是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城市”,另一头是沦 为“世界农村”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殖民地。
• 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 界大战)
• (1)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第二次产业革命爆发,电力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工业国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大,并取代轻 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展的基础
第一节 国际分工
•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 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一、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 (1)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地
理大发现之前,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局限在地中海 区域,中国的对外贸易局限于周边国家;地理大 发现之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贸易的迅速扩 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 业生产的过渡,从而使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 具有区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产生。
• c、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类型和经济制度有显著变化: 当代国际分工是由各种经济制度不同和经济发展wk.baidu.com 段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参加的综合性的分工。有资本 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 发展中国家。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包括了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分工。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大部 分的世界生产力和先进的技术,其仍在国际分工中 处于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逐步得到改善。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2)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
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 因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形成和发
• 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 1、社会生产力水平 • (1)生产力的增长是一切分工发展的前提条件。社
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深刻改善了生产工艺、 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 • (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英国——欧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兴工 业化国家。 • 2、自然条件 • (1)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 (2)自然条件不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只提供进行生产和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并 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其他 条件的配合。
• 5、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
•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殖 民主义者所采取的武力征服政策、各种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 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如亚非拉国家的种植园经 济、单一经济以及世界农村和世界城市的分离与对 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关税 政策,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战 后的GATT的多次谈判,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展开。
•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 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分: • 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与发展中 国家的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 • 19世纪形成的传统国际分工就属于垂直分工,即欧美 等工业国与亚非拉等农业、矿业国的分工。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有所削弱,但 垂直分工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或 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之间在工业部门间的分工。 • 3、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分工与水平型分工混 合而成的国际分工。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既参加了 垂直型分工,也参加了水平型分工。一发达国家与发 达国家间的分工是水平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是 垂直分工。
• d、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民族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发展对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战后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相继取得政治上独 立的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它们在 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了较大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
• e、战后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历次多边贸易谈判,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建立等,也有助于国际分工的发 展。
• (2)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西欧国家 推行殖民政策,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 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殖民主义者 开矿山,建立种植园,发展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 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农场主制度,从而建立了早 期的国际专业化生产和最初形式的分工——宗主国 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