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守株待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在宋国有一个农夫。

他的田地中有一棵大树桩,一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了树桩,脖子折断而死。

于是农夫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次能捕到兔子。

然而,他再也没有捕到兔子,反而因此被宋国人嘲笑。

赏析:
《守株待兔》是《韩非子·五蠹》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这个故事批评了那种企图不劳而获、依赖偶然机遇的生活态度。

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捡到了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耕田,一心只想等待同样的好运再次降临。

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劳动价值的忽视。

其次,故事也警示人们不能盲目迷信和依赖偶然的成功。

农夫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态,以为只要守在树桩旁就能不断得到兔子,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错误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期待每次都能侥幸成功,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和把握机会。

最后,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勤劳和务实的重要性。

农夫因为贪图一时的轻松和利益,放弃了耕田这一根本的生存之道,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贫困和被嘲笑。

这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勤劳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赏析《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赏析:
《守株待兔》是源自《韩非子·五蠹》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

故事讲述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了田中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农夫看到这一幕,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期待能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

然而,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反而因此被宋国人笑话。

这篇课文通过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寓言性地揭示了两个重要的道理。

首先,它批判了那种企图不劳而获、侥幸求成的思想。

农夫因为一次偶然的幸运事件,就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寄希望于再次出现同样的好运,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生活中,我们应该明白只有通过辛勤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其次,这篇课文也警示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或者侥幸的心理。

农夫基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就认为可以持续获得同样的结果,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盲目乐观的思维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不能一味地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或者侥幸心理。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和依赖过去的经验,这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朗读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朗读

昔者有耕者,得兔走株下,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及朗读:
古有农夫,一日耕作于田,忽见一兔疾走,不慎跌入树桩之下。

农夫遂放下手中的农具,立于株旁,希望能再次捕获此兔。

然而,兔子并未再次出现,农夫却因此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昔日,有一位农夫,正在田间辛勤耕作。

突然,一只兔子慌不择路,撞到了树桩上。

农夫见状,心生一计,便将手中的农具放下,决定在树桩旁守候,希望能再次捕捉到这只兔子。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兔子并未如他所愿再次出现。

农夫的这种行为,最终成了宋国人的笑谈。

此故事用以警示世人,不可因偶然之事而放弃努力,更不可贪图不劳而获。

农夫的愚蠢,在于他错将偶然当成了必然,以为兔子会再次光顾,从而忽视了耕作的劳作。

此乃守株待兔之谓也。

朗读:
昔日有耕者,得兔走株下,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农夫耕于田,兔忽跌树桩,
放下农具守株旁,望兔复来。

然兔不至,农夫成笑谈,
世人皆知守株待兔之愚。

此故事警世人,勿因偶然而忘努力,
更莫贪图不劳而获。

农夫守株,终为笑柄,
守株待兔,误把偶然当必然。

朗读完毕。

部编版语文小学常见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小学常见文言文

1、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③耒(lěi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翻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这个故事的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故事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3、画蛇添足原文:楚有⑴祠者,⑽赐其⑵舍人⑶卮酒。

舍人⑷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⑸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⑾为之⒅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⑹固无足,⑺子⒀安能为之足?”⑻遂饮其酒。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故事。

下面是《列子·守株》的原文及注释:原文:列子守株列子守株,有渔人之利。

视其所守,有兔而守之,有豚而守之,有狙而守之,有蛇而守之。

弟子曰:“夫子视亦不远矣。

亦曰‘守株待兔’,何谓也?”列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手一株,莫知所以然。

彼既不知所以然,如何知吾所以然?注我其根,归我其株,申我以其间,导我以其广。

蕙草之宜,斩伐之故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适彼窅冥者,果何故而然也?试述之!’有始也者,有未始也者,有未有也者,有已有也者,小成若腰矣,大成若缁矣。

成者,有疵也;仁者,无疵也。

彼童子无教,无诲,故无有,童子之好杀,与我何干?所用者,与彼同也,所由者,皆出于我。

彼童子之牛,其状若何?焉取彼之血?注之而已矣!”注释:守株待兔:原意是指一个农夫守住一棵树,等待兔子撞死在树上。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成为了一种形容某些人坐等机会而不努力奋斗的比喻。

在这里,守株待兔被引申为指不思进取,只依赖运气的心态。

列子:《列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列御寇的著作,是一部以寓言和对话为形式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内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指人的生命有限,但知识无限。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味着人应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样就会有危险。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指做好事不一定能得到名声,做坏事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人应该追求道德善行,而不是为了名声或避免惩罚。

缘督以为经:以德行来自律,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是古代的厨师,文惠君是一个贵族。

这里用庖丁为例,说明人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实现自我完善。

蕙草之宜,斩伐之故也:蕙草是一种植物,它的香气可以随风传播。

这里比喻人的言行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来传播和影响他人。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

守株待兔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有一农夫,居于郊野,心性愚钝,不事耕作,专事逸乐。

一日,于田畔偶得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农夫见之,喜出望外,以为此树必能供给其一生之所需。

于是,农夫遂废耕辍耨,日日坐于树旁,守株待兔。

他自以为此树之果实,足以饱腹,而无需劳作。

于是,日复一日,农夫悠然自得,不知世间变化。

俄而,春去夏至,秋收冬藏。

农夫仍日日守株,未曾离树半步。

然而,树之果实渐少,终至枯萎。

农夫渐感饥饿,方悔昔日之非。

然而,悔之晚矣,树已无果,农夫无奈,只得重拾耕具,勉力耕作。

一日,农夫于田间劳作,忽见一兔,奔跃而来,不慎撞树而死。

农夫大喜,以为天赐之福,遂将兔肉煮食,饱餐一顿。

自此,农夫不复守株,而改为捕兔为生。

然农夫心中,仍念念不忘守株之事。

他以为,世间之事,皆可如兔之撞树而死,无需劳作,即可得之。

于是,农夫日日徘徊于树旁,期待有兔自投罗网。

邻人见之,怜而告之曰:“吾闻兔之所以撞树,乃因其疾也。

今树已无果,兔亦不复来,君何守株待兔之甚也?”农夫闻言,不以为然,曰:“吾固知树无果,然兔之来,非吾所能预知。

吾守株,正欲待兔耳。

”邻人叹曰:“君不知世事之无常,守株待兔,岂非愚者所为?天下之物,皆由人力而成。

若坐待其成,终无所得。

君宜速改,勤于耕作,方为正道。

”农夫虽闻邻人之言,然心中仍有所犹豫。

他以为,世间之事,皆可坐待而成,何必劳心劳力。

然而,岁月如梭,农夫渐老,而树旁之兔,终未再至。

于是,农夫悔恨交加,方悟世间之理,非坐待可成。

于是,农夫终弃守株之念,勤于耕作,终得温饱,亦得子孙满堂。

翻译:从前,有一个农夫,住在郊外,性格愚笨,不从事耕作,只图享乐。

一天,他在田边偶然发现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农夫看到它,喜出望外,以为这棵树一定能供给他一生所需。

于是,农夫就废弃了耕作,每天坐在树旁,守株待兔。

他自以为这棵树的果实,足以让他吃饱,无需劳作。

于是,日复一日,农夫悠闲自得,不知世间的变化。

不久,春天过去,夏天来临,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1.龟兔竞走龟与兔竞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③。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④矣。

【注释】①竞:比赛。

②走:跑。

③息:停止。

④至:到达(1)用“"画去下面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竞走(jìn jìng) 中道而眠(mián mán)龟行迟(xíng háng) 龟已先至(zìzhì)(2)读古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中道而眠:___②龟已先至矣:___(3)根据古文的意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龟兔竞走》写的是乌龟和兔子一起散步的故事。

( )②《龟兔竞走》告诉我们没有好好睡觉,就没有体力赢得比赛,所以我们要早睡早起。

( )③《龟兔竞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主要写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赛跑的故事。

( )(4)读古文,回答问题。

《龟兔竞走》中,兔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乌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兔子失败的原因是:___乌龟成功的原因是:___2.阅读理解。

酸酒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店人怒,吊之于梁。

客过问其故,诉曰:“小店酒极佳,此人说酸,可是该吊。

”客曰:“借一杯我尝之。

"既尝毕,攒眉谓店主曰:“可放此人,吊了我罢。

”【注释】①故:原因。

②佳:好。

③尝:品尝。

④既:已经。

⑤攒(cuán)眉:皱眉。

(1)找出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3)想一想:客人为什么最后说“可放此人,吊了我罢"?__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A.假话终是假话,真理总有人会舍命坚持的。

B.做人不能蛮横无理。

C.人只有学会变通,才不会受到伤害。

D.做人不可以太固执。

3.小古文阅读。

滥①竽②充数③齐宣王使④人吹竽,必三百人。

守株待兔课文讲解

守株待兔课文讲解

守株待兔课文讲解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一、字词讲解。

1. 耕者。

- “耕者”就是种田的人。

在古代,农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活动,很多人以耕种土地为生。

这里的“耕”表示耕种、犁地等农事操作。

2. 株。

- “株”指树桩。

在田地里有一个树桩,这个树桩成为了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3. 走。

- 在古文中,“走”是“跑”的意思。

“兔走触株”就是兔子跑的时候撞到了树桩上。

这和现代文中“走”表示步行是不同的概念。

4. 折颈而死。

- “折”是折断的意思,“颈”就是脖子。

兔子因为跑得太快撞到树桩上,结果把脖子折断死了。

5. 因释其耒。

- “因”在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释”表示放下,“耒”是古代用来耕地的一种农具。

这个农夫于是就放下了他的农具。

6. 冀复得兔。

- “冀”是希望的意思,“复”表示再次。

农夫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7. 身为宋国笑。

- “为”在这里表示“被”,农夫的这种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二、句子翻译与理解。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

他的田地里有一个树桩。

- 理解:故事的开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宋国的田地)和人物(一个农夫)以及一个特殊的事物(田中的树桩),为后面兔子撞树桩的情节做铺垫。

2.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翻译: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 理解:这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兔子的意外死亡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引发了农夫不切实际的想法。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 翻译:于是,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兔子。

- 理解:农夫看到兔子偶然撞死在树桩上,就产生了侥幸心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耕种工作,想要不劳而获。

这反映出他的愚蠢和懒惰,只看到了一次偶然的收获,而没有认识到这种事情再次发生的概率极低。

4.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翻译:然而兔子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所嘲笑。

《守株待兔》古诗三年级

《守株待兔》古诗三年级

《守株待兔》古诗三年级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战国末期·韩非所著的《韩非子•五蠹》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⑧〔为wéi〕被,表被动。

《守株待兔》译文:
有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

从此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

他当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现在假使还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那就无疑属于守株待兔之类的人了。

《守株待兔》寓意: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之财,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一点点地创造的,如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人生就会像这个宋国人的田地一样荒废掉。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讲解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讲解

昔者有狙公,得狙,喜而归。

其家僮问之曰:“何喜也?”狙公曰:“吾得狙矣,吾将以其故得兔。

”其家僮曰:“狙何能为?兔何能为?狙能得兔,非狙之能也,兔之故也。

吾子何不学狙,而待兔于株?”狙公笑而曰:“吾得狙矣,吾何待兔于株?”翻译:从前有一个狙公,捕获了一只猴子,非常高兴地回家。

他的家僮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狙公回答说:“我捕获了猴子,我将凭借这个原因捕获兔子。

”他的家僮说:“猴子能做什么?兔子能做什么?猴子能捕获兔子,并不是猴子本身的能力,而是兔子自己跳入陷阱的原因。

你为什么不学习猴子,而是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己到来?”狙公笑着回答:“我已经捕获了猴子,我为什么还要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讲解: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狙公捕获猴子后,因为猴子能够捕获兔子而感到高兴,并认为自己也能够像猴子一样捕获兔子。

然而,他的家僮却指出,猴子捕获兔子并非其自身能力,而是兔子自己跳入陷阱的结果。

家僮建议狙公学习猴子,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己到来,因为兔子可能会再次因为同样的原因跳入陷阱。

这个故事通过狙公和家僮的对话,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寄希望于偶然得利的人。

狙公的错误在于将偶然事件视为常态,以为凭借同样的方式可以不断地获得成功。

家僮的提醒则是一种智慧,他告诉狙公,成功往往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而不是依赖于偶然。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句子通顺,保持原文的意思。

2. 注意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适当进行现代汉语的表达。

3. 在翻译成语或典故时,要确保其含义准确。

以下是全文的翻译:从前有一个狙公,捕获了一只猴子,非常高兴地回家。

他的家僮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狙公回答说:“我捕获了猴子,我将凭借这个原因捕获兔子。

”他的家僮说:“猴子能做什么?兔子能做什么?猴子能捕获兔子,并不是猴子本身的能力,而是兔子自己跳入陷阱的原因。

你为什么不学习猴子,而是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己到来?”狙公笑着回答:“我已经捕获了猴子,我为什么还要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不能仅仅依赖于偶然。

三下守株待兔文言文

三下守株待兔文言文

《守株待兔》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

以下是该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应该注重变通和适应新情况,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文言文《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原文如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如下:
有一个宋国人,在田里劳作时,不慎将一颗树苗碰倒,这棵树苗恰好撞在田里的横木上,使得横木折断,一只兔子因此撞死在树旁。

宋人见到这种情况,十分欣喜,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旁,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然而,之后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宋人却因此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成为整个宋国的笑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注释 (7)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注释 (7)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注释简介《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农民守株待兔的故事。

本文将以文言文的形式翻译并进行注释。

原文守株待兔,有农夫方寸土地,共有三株之树,其中一株之下,常可见有兔经过。

一日,农夫决心守株待兔,其邻人闻其事亦倍为剧。

农夫既而果然,静卧株影,不移不动。

未过一时,一兔负著越界而来,遭遇方寸之土而折其足。

农夫忙去扶兔,尚未扶熟,兔便已往去。

农夫怅而回宅。

次早复至斯株,自期当有成,驻足须臾。

身而去影者负著返归,使农夫忙中上,急索尤剩。

兔遂不待,农夫蹑例也,兔蹬行者,摇落农夫身上之土,走而已去。

农夫痛恨。

翻译守株待兔,有一位农夫拥有一块方寸土地,其中种植了三棵树。

而其中一棵树下常常有兔子经过。

1一天,农夫决定守株待兔,邻居听闻此事倍感兴奋。

农夫果然如此,静静地躺在树荫下,一动不动。

不久,一只兔子不幸遇到方寸之土而跌伤了脚。

农夫急忙去扶兔子,但还未来得及扶好,兔子已经跑走了。

农夫感到失落,然后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上,农夫再次来到这棵树下,期待能够取得成果,站在那里不动。

但兔子以前的行为又重现了,它负着沿着原路返回,使农夫再次忙中上,急切地索要未能沾上的东西。

然而这次兔子不再等候,农夫孜孜不倦地步伐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兔子还用脚蹬着行走,摇落了农夫身上的土壤,然后跑开了。

农夫深感痛恨。

注释•守株待兔:比喻坐而待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不主动努力而仅依靠运气。

•三株之树:指在农夫的土地上种植了三棵树,地点选在其中一棵树下以便等待兔子。

•方寸土地: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静卧株影:指农夫静静地躺在树的阴影下等待。

•负著越界而来:兔子背着沿着原路返回。

•扶熟:指农夫扶起了跌倒的兔子。

2•复至斯株:意味着农夫再次来到这棵树下。

•驻足须臾:农夫站在那里不动,期待有所收获。

•身而去影者负著返归:兔子以前的行为重现,使农夫再次忙中上,急切地索要未能沾上的东西。

•农夫蹑例也,兔蹬行者:农夫不断尝试模仿兔子行动,但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守株待兔》小古文

《守株待兔》小古文

《守株待兔》小古文
守株待兔小古文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

2、翻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3、注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是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则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能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该文章告诫人们,不要抱任何侥幸的心理,以免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练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练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学语⽂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练习试题(附答案)绝密★启⽤前部编版语⽂三年级下册第⼆单元⼀课⼀练5.守株待兔⼀、1.“因释其⽾⽽守株”中,“因”的意思是()。

A.因为B.原因C.于是2.表⽰“本想往南,⽽车却向北⾏。

⽐喻⾏动跟⽬的相反”的成语是()A.⾃相⽭盾B.南辕北辙C.掩⽿盗铃3.上题中选择的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出门要做好充⾜的准备。

B.做事要听别⼈的劝告。

C.⾏动和⽬的要⼀致。

⼆、⽤⾃⼰的话说说下⾯句⼦的意思。

1.兔⾛触株,折颈⽽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守株待兔”⼀词中的“株”是_____的意思,“待”是_____的意思。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喻那些_______________的⼈。

四、解释加点的词。

1.⽥中有株.株:_____________2.兔⾛触..株⾛⾛:_____________触:_____________3.因释..其⽾⽽守株因:_____________释:_____________ 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____五、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称。

(____)争(___)⽃(___)吞(___)咽(___)假(___)威(_____)飞蛋打(___)⿁(___)神(_____)⽬⼨光六、按要求填空。

“释”⽤部⾸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

“释”在字典⾥的解释有:①解释。

②消除。

③放开;放下。

④释放。

“释”在下列句⼦⾥应选哪种解释?填序号。

1.因释.其⽾。

(_____)2.你可以参看注释.来理解句⼦的意思。

(___)3.他们俩已经冰释.前嫌了。

守株待兔文言文注释

守株待兔文言文注释

守株待兔文言文注释守株待兔是一则闻名古今的民间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农夫,他曾经在田地里发现了一只兔子。

兔子奔跑的速度极快,农夫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抓住更多的兔子。

于是他开始守株待兔,不断等待兔子自己跑过来,却始终没有等到下一只兔子出现。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寓意颇多。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则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吧。

【原文】昔者,农家有善养畜,种田又勤。

因见园中一兔,其形甚健,而行极疾。

农念而笑,谓之曰:“肥兔之肉,美于鸡犬。

汝虽有势,何益于我?脂我株中,虽有神莫之与争。

”言罢,竟不去除草根,独守株坐待兔至夕。

于时有贼入其园中,窃其芋,而遇农,杀而梟之。

夜至家视园,见其血,则知其死也。

次日人问其故,草草答曰:“待兔无得,值贼而死。

”世谓其惑,谓言之不中,盖讵知其今古则通。

【注释】昔者:古代的故事。

善养畜:善于饲养家畜,与种田勤奋。

园中一兔:指一只在田野中成长的野兔。

行极疾:奔跑的速度非常快。

肥兔之肉:指兔子的肉质柔嫩,味道鲜美。

脂我株中:此处“株”指田地里的树木。

意思是说,农夫已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树木上,不再关心野兔。

虽有神莫之与争:这是一句流传了很长时间的成语,意思是说做某件事情,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独守株坐待兔至夕:指农夫只是在原地等待野兔,从未采取其他措施。

贼入其园中:偷盗者进入农夫的田地里打算偷芋头。

梟之:经审判定罪后,将农夫处以死刑,割下头颅供众观看。

知其死也:指终于发现了农夫已死,但与等待野兔无关。

草草答曰:“待兔无得,值贼而死。

”:草草应对,简单地说自己等待野兔却无所获,结果遭到偷窃者攻击直至死亡。

世谓其惑:大家认为农夫所说的话不可信,是大惑不解的意思。

谓言之不中:认为农夫所说的话不合情理,是一种不合常规的行为。

作者最后反问“盖讵知其今古则通。

”,暗示故事的内容难以理解,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翻译】曾经有一个农家,他非常善于饲养家畜和勤奋种田。

一天他在田地里看到了一只野兔,它非常健康,而且跑得特别快。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1.(2分)下列句子停顿不合适的一项是()A.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B.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宋人/有耕者。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翻译(共1题;共10分)2.(10分)写出下列文言文句子的意思。

(1)(5分)因释其耒而守株。

(2)(5分)冀复得兔。

三、文言文阅读(共21题;共194分)3.(9分)阅读理解(一)。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

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

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

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⑨矣。

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到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则:但是。

④负:用背驮东西。

⑤椎:槌子或棒子。

⑥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⑦遽(jù):立刻。

⑧恶:害怕。

⑨悖(bèi):荒谬。

(1)(2分)“恐人闻之而夺己也”的意思是“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

根据意思判断,朗读这句话正确的停顿是()。

A.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B.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D.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2)(2分)下列词语中的“亡”与“范氏之亡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是()。

A.亡羊补牢B.家破人亡C.亡命天涯D.亡魂丧胆(3)(5分)联系文意说一说,“得钟者”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4.(10分)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追赶,赛跑。

②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饮:喝。

④河、渭:黄河与渭河。

⑤邓林:桃林。

(1)(1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与日逐走②河、渭不足③北饮大泽④弃其杖(2)(2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泽:大湖B.道:路上C.足:脚D.化:化成(3)(2分)“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正确解释是()A.他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
体裁:文言文
题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作者:
名字:韩非子
年代:战国
描述: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着书,写出了《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翻译:
原文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赏析:
赏析一:思想内容
该故事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解释:
关键词:株
树桩。

关键词:走
跑。

关键词:因
于是。

关键词:释
放下。

关键词:耒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关键词:冀
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