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2015年时政热点经典案例深度解析
2015年时政热点经典案例深度解析(一)法治篇——构建国家法治体系【会议链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会议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基石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背景现状】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
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
但是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
假如某人因网购的热水器漏电而受伤,审理案件时,法官可以适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法律,以至因法律规定不一而“同案不同判”。
【重要意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
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只有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才能实现良法善治,才能为依法治国提供基本制度依循。
【重要举措】首先,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系统性,解决因体系性不强导致的法律规定在逻辑上、价值取向上相互“打架”。
比如,应该加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进而编纂形成逻辑、价值一致的体系化的民法典。
其次,要重视发挥立法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变“政策引领”为“立法引领”,坚持改革于法有据,使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这需要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度超前”谋划立法,使立法更具前瞻性。
再次,要改进立法体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去除立法部门化,使立法真正成为凝聚社会共识、调整利益分配的过程,使立法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基石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背景现状】当前,法律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有发生;法治的权威尚未完全树立,有的人缺少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立法阶段还存在“部门立法”等问题,影响了立法质量;执法机构权责不清、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不文明执法、选择性执法、牟利型执法、不公正司法和不作为等问题;法律实施的评价考核制度缺失,难以对执法机构和人员形成激励奖惩机制。
法考2015年主观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试卷四一、【参考答案】(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从立法环节来看,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从执法环节来看,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均在于实施。
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四)从司法环节看,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参考答案】(一)高某的刑事责任1.高某对钱某成立故意杀人罪。
是成立故意杀人既遂还是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答案一:虽然构成要件结果提前发生,但掐脖子本身有致人死亡的紧迫危险,能够认定掐脖子时就已经实施杀人行为,故意存在于着手实行时即可,故高某应对钱某的死亡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答案二:高某、夏某掐钱某的脖子时只是想致钱某昏迷,没有认识到掐脖子的行为会导致钱某死亡,亦即缺乏既遂的故意,因而不能对故意杀人既遂负责,只能认定高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的想象竞合。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感悟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感悟篇1: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事儿。
你就把这当成一场超级大的游戏,而这四个方面呢,就是游戏里的不同关卡。
先说说科学立法。
这就像是给游戏制定规则,可不能瞎定啊。
要是把规则定得乱七八糟,就好比在足球比赛里,规定用手抱着球跑才得分,那这游戏还能玩吗?肯定乱套了。
科学立法得像个超级严谨的大厨做菜谱,食材怎么搭配,烹饪步骤怎么安排,都得经过深思熟虑,要符合大家的口味(也就是社会的需求),还得营养均衡(符合各种权益的平衡)。
再看严格执法。
这就像是游戏里的裁判,眼睛得雪亮雪亮的。
执法人员要是不严格,就好比裁判在赛场上打瞌睡,那些违规的家伙就会像老鼠偷油一样,肆意妄为。
严格执法就得像个铁面无私的包公,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规则,就得受到惩罚,绝不含糊。
公正司法呢,这可是游戏里的终极大法官环节。
要是司法不公正,就像是玩扑克牌的时候,有人可以随意换牌作弊,那谁还想玩这个游戏啊?公正司法得像一个超级精准的天平,两边的砝码必须平衡,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在这个天平面前都得平等对待。
最后全民守法。
这就是游戏里每个玩家都要遵守规则啦。
要是有人不守法,就像一群人在跳集体舞,突然有个人乱蹦乱跳,整个舞蹈就毁了。
全民守法就像是一场大合唱,每个人都得按照乐谱来,这样才能唱出和谐美妙的歌声。
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做好了,咱们这个社会这个大游戏才能玩得精彩,大家才能在这个公平公正、井井有条的环境里快乐生活呀!篇2:篇2:朋友们,咱来唠唠这全面推进的法治建设,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
科学立法就像是魔术师在设计魔术道具和规则。
你想啊,如果魔术师设计的道具是那种漏洞百出的,比如说一个看似能把东西变没的盒子,结果背后有个大洞,一眼就看穿了,那这魔术就成了笑话。
科学立法就得精心设计,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规则打造得严丝合缝,像那种高科技的魔术锁一样,复杂又安全。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司法的保驾护航。
新时代新征程,各级人民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下列人民法院的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①组织法官进企业提供精准普法,突出企业特殊法律主体地位②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提高防侵害能力③狠抓司法作风建设,发挥法律监督部门作用,推进司法公正④不断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创设20周年。
人民监督员依照规定对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实行监督,监督范围涵盖了检察机关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的办案活动。
20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作用,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各类办案活动的监督意见采纳率不断提升。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人民有序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②监督人民法院审判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③有利于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加强司法权运行的内部监督和制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虽然大多争议标的额不大、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也比不上要案、大案自带流量,但数量多、占比高,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乎民生和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在审理相关案件的时候应当()①经常换位思考,维护人民合法权益②树牢为民理念,确保能够独立审判③树立规则意识,做到案件公平公正④追求实质正义,敢于打破程序限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针对一些短视频平台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电商平台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网络平台存在涉毒音视频信息等现象,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充分履行监管职责,通过民事公益诉讼使网络运营者承担民事责任,促推问题整改解决。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
国务院相关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 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 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 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 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制定行政法规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制定部门规章
(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省 人大常委会围绕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扩中”“提低”等重 大改革任务,并结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准立法切口,让每一部法规
都装满民意。这一做法( B )
A.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B.回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C.规范了公民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D.完善了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受人大监督)
检察权不等于监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
2. 推进公正司法
具体要求
(1)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
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 (2)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
独立行使
是强调立法要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的意愿,没有体现完善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D错误。
考点二: 严格执法
一、严格执法的内涵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什么是严格执法 ?
(1)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主体: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 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 (2)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考政治复习 2015时政热点梳理 教案
2015时政热点梳理(参考)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2015经济定调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两中高:经济由告诉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
专题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题(解析板)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确保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
在人民意见的指导下,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现行有效法律从去年年底的274件增至291件。
这体现了()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③良法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④走法治道路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法治是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确保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体现了我国重视法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表明良法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走法治道路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将得到全方位保护。
这部法律的出台()①呼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③符合厉行法治的要求④从源头截断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可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需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题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有利于全方位地保护个人信息,此举呼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符合厉行法治的要求,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题文未涉及政治权利;④错误,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3.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______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
【高中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①把政府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②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实现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科学合理配置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职能,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公正司法
【基础梳理】
三、公正司法
2. 推进公正司法
【基础梳理】
具体要求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
独立行使
立公正行使职权、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
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 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
法律为准绳
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
C 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高三一轮复习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考纲考情分析】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1.政治认同:理解科学立法过程。 1.本课属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
依托严格执法的意义,理解、支持 从命题内容上看,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机关严格执法行动。体验、认
阐述科学立
同司法公正。正确理解全民守法的 内涵、原因、要求。
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 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 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三、严格执法的意义: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对法律) 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 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
四、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坚持规范执法 3.坚持公正执法 4.坚持文明执法
四、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首先,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10.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权力与责任完全分设。
×。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严格执法的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二、严格执法的机关:
①司法执法: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②行政执法(最重要的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制定地方政府法规
注: 立法机关不等于 有立法权的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 是全国人大和全 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内容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 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制定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层级
法律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于修 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021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 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2021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全文公 布并于当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 监察法规。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 条例》,2023年1月1日施行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热点材料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
2017年12月22日,《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公布,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材料二: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再细密的“笼子”,弃之不用也无异于纸上谈兵。
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依法行使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公开约谈等多种执法权力。
铁腕执法,令人振奋。
热点材料三:公正司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球聚焦的全国“两会”上,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在全世界媒体面前,两高报告毫不掩饰地谈及聂树斌案,并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省。
这不但不是“家丑外扬”,反而让人们对法治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运行、国家长治久安,正系于此。
热点材料四: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扩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材料五:《法治中国》一部以法治为主题的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央视播放。
政论片《法治中国》全景式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法治进程,弘扬法治精神,凝聚社会法治共识,为更深层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舆论条件。
热点材料六:《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2015年“四个全面”专题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试卷和答案20150904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须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可以提交讨论但不得做决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刑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刑法尊严、保证刑法实施的职责。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在《决定》中每年十二月四日被规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党的纪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得分:1.0平等对待主要包括反对特权、禁止歧视、同情弱者、打击强者。
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我们在此做一个时政热点专题分析,希望对高三的同学们有所帮助!【时政背景】2014年10月20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进行。
全会听取和审议了习近平受中心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陈述,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理论分析】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
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的意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
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3.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5.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必须坚持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8.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
9.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0.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应该成为社会主
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内容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内容【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1.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我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二、我国法治建设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三、新十六字方针的意义和影响1.提高我国法治建设水平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正文(篇1)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我国提出了新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这一方针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结和提升,也为未来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指立法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注重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现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的法律制度。
同时,科学立法还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注重法律制度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指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执法、人情执法或选择性执法。
这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要秉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变通。
同时,严格执法还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注重程序正义,避免出现执法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三、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指司法过程中要秉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这要求我们在司法过程中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确保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目录(篇2)一、引言1.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我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二、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三、新十六字方针的意义1.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2.提高社会治理水平3.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正文(篇2)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应运而生。
这一方针旨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中考政治必考考点知识汇总
依法治国中考政治必考考点知识汇总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也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小偏整理了依法治国中考政治必考考点知识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依法治国中考政治必考考点知识汇总1. 法治有什么作用?——→法治的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法治的要求(1 )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 全面依法治国:(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 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6. 法治建设,青少年怎么做?(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5)同破环法治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7. 法治政府: (1)含义: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8. 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夯实法治基础知识点
夯实法治基础※1.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我国实行法治的原因?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原因?)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法治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各国的共识。
(世界角度)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对国家的重要意义)※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16字方针(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知识拓展】: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防线);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是怎样的?(记3个重要历史事记)①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良法的含义是什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热点聚焦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
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至今,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
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
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反腐法治化与国家法治化的路径基本一致。
国家法治化,即国家权力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长期看,要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意去腐败。
“吃空饷”“裸官”“红包”“奢靡”“官赌”……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中国宪法历经四部,用60年时间逐渐融化2000多年封建制度冰封的“人治”传统观念。
从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农民宋新元以民告官,维护家乡环境不受污染,到汶川地震失去家园的罗开华因假笋种走上依法维权的道路等,宪法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日益“激活”。
中纪委官网2014年8月21日消息,自2013年9月2日中纪委官网开通至今,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网站群正式形成,加强了网站的信息发布、监督举报、政策阐释和互动交流功能,打造了监督执纪网络平台。
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互联网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体系涵盖了方方面面,执法部门要依靠法律来办事。
比如“快播”公司案子,本身就达到了利用案例来宣传法治的效果。
对“快播”公司的查处之所以影响大,是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条例去查处:通信管理局吊销了它的许可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计算出对它的巨额罚款金额。
通过诸如此类的经典案例,会使得法治精神得到传播。
现实生活中,虚拟空间世界,都一样要遵守法律。
二、热点问答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答、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2.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这样做,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利于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一本质要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让一系列决定、决议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说明了什么?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此,你对全国人大有何正确的认识?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国家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的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务决定权等。
6.对“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这句话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7.为什么各级政府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8.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有何意义?)答、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
9.应如何让公腐无“法外之地”?答、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监督机制,鼓励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加强法制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严惩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
10.法治反腐,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答、体现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违法犯罪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11.为什么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答、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做到执法为民;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提升办案质量;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12.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答、有利于人民有效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中国等。
1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要求公正司法有何重要意义?答、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做到执法为民;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提升办案质量;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14.为什么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司法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答、我们向往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使社会合作不断延续和取得成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维护社会正义,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
15.中纪委开通官网设举报专区,有何意义?答、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16.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7.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18.你认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19.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答、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0.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互联网的法律体系,这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对快播公司的查处,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答、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要认清犯罪危害,自觉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22.在虚拟空间世界,一样地遵守法律,国家、社会和公民分别应该如何做?答、国家:加强网络立法工作,依法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以净化网络环境。
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大力营造文明、守法、诚信的网络环境。
公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依法规范自身的言行等。
23.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有何意义?答、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防止腐败。
24.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为什么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