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专题版 世界史:第13讲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专题版 世界史:第13讲

考点1 谁主沉浮——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理清发展线索』
时期
二战 后至 20世 纪50 年代 中期
发展历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
(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 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 对峙 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 地区 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
全 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 对峙 界局势动荡不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 影响 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 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逐渐演变为
“冷战”格局。从材料信息看,二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
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同美国政府合作参与军事防
务,小公司又从大公司获得分包合同,这说明冷战政策影响公
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0世纪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 60、70 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 年代以 向发展 来(区域 (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 化、集 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团化)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50年代-60年代 美攻苏守 60年代末-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互有攻守
2、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
3、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两极格局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
生的,没有爆发战争,除苏联解 体外,其他力量的对比没有发生 急剧变化。 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要复杂得多, 形成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和变化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基 础。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 :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 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 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 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 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 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 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


军事

3、两极政治格局的特点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变的斗争
三、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苏南冲突 –波匈事件 –布拉格之春

苏联军队 入侵布拉格
1969年苏 联两次入 侵珍宝岛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就目前来说,恐怖主 义问题尤其突出。
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此起时伏
从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年来的冲突主要集
中在“缝隙地带”,或者说大的板块的交 界地带.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整个世界处于格局 转换的过渡时期,局部冲突并没有减弱的 迹象. 从目前看,局部冲突有逐步升温的迹象。

第一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
战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实际上只是少数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实 力对比。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进,主要是建立在这几个资本主义 大国实力的消长、地位的起落基础上的。
1919年6月2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 在法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该条约,德国 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还被迫交出约八分之一面 积和十分之一人口的本国国土,支付1300亿马克的 赔款。
战时联盟的军事、政治、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波兰、德国问题是二者 关系破裂的主要根源)
(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 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1、战后初期全球“冷战”局面的形成
二战后不久,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者把它们自己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的,除了直接进行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总称为“冷 战”。
哥伦布与达· 伽马分别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2、定义 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状态。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3、特点 (1)相对稳定性 (2)客观性 (3)历史性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
布拉格之春
(二)70年代的两极多元趋势 1、原因:美苏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美苏之间军事均势尤
其是核均势的形成。
2、表现:
美国实行全球性战略收缩,尼克松主义、五大力量中心论、 推行均势政策;
苏联的进攻战略和扩张势头,全球扩张性的勃列日涅夫主 义、19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
两极格局下多种力量的发展,但第三世界、西欧、日本、 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根本改变美苏争霸、控制世界局势 的状况。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九年级历史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梳理】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四、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二战期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工业革命
至二战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战后至
20世纪50
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20世纪50
年代后期至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专题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关系

专题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关系

(4)题联系祖国的统一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香港和
澳门的回归;第(5)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九国公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4)①1997年香港回归或1999年澳门回归。 ②一国两制。 (5)增强综合国力等。
热点主题三
权威而统治”“依仗权势、武力横行霸道,欺压别人”。在近
代列强称霸扩张的过程中,中国饱受欺凌,一系列战争和不平 等条约使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20世纪20年代签订的进一步奠定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条 约是什么?
【和平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走向世界】 (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先生,我荣幸地通知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
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节台阶时,就向前来迎 接的周恩来总理伸出手。两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 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
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
荣幸,终于来了你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权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与对抗 (4)综合以上材料,中美之间的关系从敌对到恢复邦交正常 化再到积极建设全面关系,对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 两极格局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推动发展;
(3)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4)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机会(不结盟运动兴起, 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日本崛起等;冲击两极格 局)……
2、消极影响: (1)两强相争使国际形势长期紧张; (2)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3)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
考纲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重点)
(一)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确立 (实质: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2、战后,美苏矛盾激化 (原因: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3、战后,美苏势均力敌
美国:经济军事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
单元七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概念:世界格局
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 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有四次变动)
单元基本线索: 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苏是美称霸最大障碍,美遏制苏,为“领导世界” 扫清障碍。)
4、西欧: 普遍衰落(资本主义)
思考:二战后,出现形成美苏两极对峙 的格局,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两国的实力所决定。
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和地位 是与其综合国力成正比的。
1(2010·江苏单科)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 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 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 谈话》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程和平原创 | 2010-02-06 16:58 | 收藏 | 投票关键字:世界经济特点演变当代政治格局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大国冷战后对外战略的调整。

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把握时代主题,认清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发展大势,尤为重要。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世界经济的形成2、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2)60年代到80年代(3)90年代以来二、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扩散和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1)、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成果为先导,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深和增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2)、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真正成为世界性的。

以金融全球化为例,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空前活跃,瞬间内大量的资金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

全球外汇交易额的比率从1983年的10:1跃升到1995年的60:1,日交易额从1992年的8800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1、5万亿美元。

(3)、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并向世界各地扩散。

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1)、冷战结束为全球经济的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科技革命和全球竞争加剧促使各国加速进行结构调整;(2)、经济活动国际化,改革开放成为各国共识;(3)、发展中国家采用自己的发展模式促使经济获得发展,日益深入参与全球化。

(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1、综合国力的概念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统一。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总结提升 三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考题例证1】[2018·山西孝义质检]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二、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特点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1)特点:“一边倒”。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线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新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

(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两只拳头出击”。

(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3)作用: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居守势;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3)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次世界格局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世界格局随着历史的长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古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和当代世界格局三个部分。

一、古代世界格局在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帝国和王国为基础。

古代埃及、巴比伦等东方文明的兴起,带动了中东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古希腊与古罗马帝国的兴起,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开端。

这一时期,帝国和王国在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征战与扩张,建立起龙潭虎穴般的地域势力。

二、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从欧洲的扩张与殖民开始。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张,通过海上贸易以及殖民地的开发,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权势。

随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地理的重心逐渐从东方转移到西方,欧洲国家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同时,在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工业革命的兴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增长,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一时期,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大国之间开始通过经济角逐与竞争来扩大势力范围。

三、当代世界格局进入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使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不再仅仅由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所决定,也受到了全球性议题的影响。

国际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为国家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平台。

现代社会的快速信息传播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迅捷。

此外,全球化还意味着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如环境问题、贸易和经济合作等。

另一方面,国家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

总结起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从古代的帝国和王国,到近代的殖民和争霸,再到当代的全球化与合作竞争,世界格局在不断调整与发展。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近几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世界格局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迁。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出现,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每一次变迁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文明时期:埃及、中东和东亚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兴起,形成了多个独立而发达的文明体系。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竞争为后来的世界格局演变奠定了基础。

2. 封建时代: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封建制度,各个封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

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各国格局相对封闭固化。

3. 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18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崛起,通过科技发展和殖民扩张逐渐形成现代国家体系。

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方国家成为全球主导力量。

二、政治演变1. 冷战格局:二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的对峙局面。

这种格局持续了数十年,并对全球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出现了剧烈的地缘政治调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南亚经济崛起等事件使得世界更加多极化、复杂化。

3. 新兴力量崛起:近年来,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

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

三、经济演变1. 战后经济重建:二战后,废墟之上的欧洲迅速崛起,战后经济重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欧洲经济社会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 全球化进程: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信息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概述

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概述

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概述在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中,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现代政治格局是指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政治地位、势力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

本文将概述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中对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的讲解内容,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扩展。

在学习苏教版历史选修三世界现代政治格局演变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战后的世界。

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崛起为世界的两个主要力量。

这两个大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体系,而苏联则倡导社会主义。

然而,冷战的爆发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长期对立和冲突,在1945年至1991年期间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场冲突形成了世界现代政治格局的基础。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通过发展核武器和军备竞赛来争夺全球霸权。

他们还通过支持各个国家的冲突来争夺影响力,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战。

在冷战期间,世界被划分为两个主要势力范围,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组成了北约组织,而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组成了华约组织。

这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导致了世界分裂为东西方两大阵营,这场对立直到苏联解体才结束。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联解体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资本主义成为世界上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

这一时期被称为后冷战时代,以单极政治格局为特点。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且对全球事务具有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其他国家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又开始发生变化。

在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多极时代。

多极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出现多个大国平衡的情况。

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崛起为重要的全球力量。

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增强,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欧盟等地区性组织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多极格局的形成,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的扩张提供条件
(5)结 果: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四国
公约》《五国公约》等
2、体系构成:《九国公约》、《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3、影 响: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 均等”的原则。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 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国形家态利不益同的造冲成突的,矛美盾苏意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6、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 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三次政治格局形成背景的考察。 前两次都是与世界大战有关,而多极化格局是苏联解体 后形成,是冷战的产物,与世界大战无关。本题重在考 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中考试题回眸
右图反映的情景与《凡尔赛和 约》中哪一项规定有关?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 和洛林
B.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 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 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工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战后至
20世纪50
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20世纪50
年代后期至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