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2020年整理).ppt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无 涯
中等收入人群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已然力不从心,孩子更是“输不起”;富裕群体 烦恼于财富传承,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许多新生代父母的心中,以追求分数为单一目标的教育理念早已不是明智 的选择。然而,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依旧令他们备感焦虑。一 方面是人们接受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现实中并不丰富的选择,让年轻 一代家长如坐针毡。在教育的道路上,应该尊重孩子自由烂漫的天性,还是帮孩 子适应社会残酷的竞争?
拥戴“素质教育”却难逃功利心 与上一代父母普遍“严厉教养”不同,新生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较为温和 , 但要求更加全面。“我自己就是十年苦读熬出来的,并不觉得只会读书、成绩 好 有多么了不起。”一位名校毕业的妈妈说,她也会经常焦虑,但焦虑的方向是 如 何让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获得培养,而不仅仅是学业。 在国内知名家长论坛“家长帮”上,一项针对国内家长关注问题的调查最 近 公布。这份名为《XXXX 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对不同城市 6529 个 家庭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中国孩子素质能力缺失等问 题已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痛点。 调查显示,在 3 岁前,近一半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中小学阶 段,家长反而更担心孩子的生活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方平认为,这反映了当前家庭教育在早期过于重视能力的获得,忽视了性格品 质、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在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认为自己“疲于奔命”的家长不是 少数。一位家长如此评价激烈竞争的态势:在一线城市,每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两 个“高智商”的父母,他们刚刚奋力在大城市中拼得一席之地,因此不能接受孩 子的未来可能“比自己混得差”的现实,每个家庭都面临“不进则退”的紧迫感 , 只能咬牙向前。
可以自主决定的事。进入一个好小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今后近 10 年的教育环境 ——这就是许多家庭“倾家荡产”购买学区房的初衷所在。
学海无涯
“拼孩”则往往通过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补习实现。一位 80 后白领妈妈为 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列了个学期清单,暑假开销加课外学习的费用达 32 万元。除 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夏令营以外,总计 20 个课外兴趣班。
如今一些知名的学校已经摆脱了“高压教育”的应试理念,反而是家长们 对 成绩和升学的期望不减。北京一些名校校长认为,把孩子的成就当成家长人 生价 值的体现,是多数家长依旧无法摆脱的观念。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 新一代 家长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了,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与上一代相比 ,整个社 会的价值体系变得更加实用、功利了,人们对教育的看法也愈加现实 。
焦虑的心态,折射的是教育改革滞后于民生需求的现状,更反映出社会板结、 利益固化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显然,只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缓解这种焦虑。 当然,焦虑情绪中也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是从众心态的产物。我们应该给孩子、 给教育改革、给社会进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些信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当前,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形式和内在因素都有哪些,又能给教育改 革带来哪些启示?半月谈记者奔赴各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拼起点”还是“拼孩”? “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 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对于《小别离》剧中女 主 角童文洁经常念叨的这句台词,13 岁孩子的家长张女士也有体会。“孩子 每天 做作业到半夜,‘有选择’地参加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孩子累,大人的 闲暇时 间也被挤压殆尽。” 上海家长陈先生最近就在纠结要不要早点送孩子出国读书。他说,送出去考 虑的不仅是孩子在国内要接受 12 年的应试苦读,且这种压力和付出不一定能换 来以后较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国内学校对健康心态培养、学习的自由度和多元 性、对体育的重视度都不如国外,还有食品安全等让人操心的事。但是,出国留 学意味着家庭的离别、亲情的损失,孩子能否适应国外环境也是个未知数。 对 于选择不出国的城市家庭来说,虽没有别离之苦,但他们也有焦虑,或许 是高企的学区房价,或许是愈发火热的补习班。今年 8 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 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学区房均价达 6.6 万元/平方米,比全市存量房均价高 出 30%以上。其中 67%分布在西城、东城、海淀等教育资源集中区域,最贵学区 均价超过 14 万元/平方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小学附近的房产,是许多家长唯一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之一) 电视剧《小别离》中,无论是富裕家庭、草根家庭,还是城市中等收入家庭 , 都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指望教育改变命运,哪怕是早早地就要和父母、同学 说 再见。 “小别离”反映大时代。对家庭教育选择的微观描写,折射出一种弥漫在整 个社会的焦虑感:草根群体担心上升通道被阻塞,寄希望于子女“更进一步”;
学海无涯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
编者按:最近,一部聚焦低龄留学热的电视剧《小别离》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 电视剧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抓住了低龄留学热愈演愈烈的现实,更击中了留学 热 背后广大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心态。
焦虑,已经成为中国家长面对子女教育时的普遍心态,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淡 定以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境更为宽裕的 70 后、80 后成为中国家长的主 力军,更多的物质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随着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 从容,而是更多的焦虑。面对各种教育资源,人们似乎有很多选择,但似乎又只 有一种选择:学习,考试,成绩。留学热,学区房热,课外辅导班热……各种令 人坐立不安的热潮在每一位中国家长周围涌动,似乎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裹挟的 命运。人们想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快乐与选择的自由,但现实中有多少学校能够满 足这样的需求?人们想让孩子摆脱以学习成绩定优劣的教育模式,但如何能摆脱 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升学模式,又如何摆脱看重优质文凭的社会竞争模式?
学海无 涯
家长的焦虑直接反映在如今的师生关系中。南京某小学教师葛芸(化名)以微 信群举例说,一方面是群里家长对老师“热情过头”,哪怕是正常的布置作业, 都有大批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老师注意身体!另一方面又是家 长带给教师的巨大压力。“孩子受欺负了要找老师兴师问罪;孩子做值日,家长 要来帮助扫地倒垃圾;动辄@老师,要求关照孩子冷暖、吃饭;孩子考得不好,又 要求我们开小灶补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