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大肠杆菌研究噬菌体的感染过 程取得了迅速发展。 以 M.Delbruck 和A.D.Hershey 等领 导的“噬菌体小组”围绕噬菌体与被感 染细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 究。 1940,M. Delbruck 阐明了噬菌体的复制 周期;1950,A. Lwoff 揭示了溶原性噬 菌体诱导的原理;1952,N. D. Zinder 发 现了噬菌体的转导现象;
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斑数量
敏感菌液 + 噬菌体稀释液 + 半固体培养基 →培养 定时取样、接种
长有敏感菌菌苔 的固体平板
再培养 计数噬菌斑
噬菌斑数 = 稀释液中的噬菌体数
用群体病毒一次性侵染群体细菌,所得到的一步生长曲线
从一步生长曲线中,可以获得病毒增殖
的两个特征性数据:潜伏期和裂解量。 潜伏期:是噬菌体吸附于细胞到受染细
螺旋对称 (二)病毒壳体的对称性 二十面体对称 复合对称
3. 病毒的化学组成 (1)核酸
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其致病性; DNA,RAN之分;单双链之分; 环状,线状之分;正负链之分 DNA病毒多为dsDNA,线状和环状形态 RNA病毒多为ssRNA, 线状形态 病毒核酸的正负(+,-)链决定于 mRNA 的碱基序列,只有正链核酸才有感染性
1898,荷兰学者 Beijerinck M W 独立进 行了烟草花叶病 病原体的研究,指出引 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 ①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② 只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 ③ 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 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 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 “传染性的活性液体” ,并取名为 病 毒 拉丁名叫“Virus”。
5. 释放 在装配完成后合成溶菌酶、脂肪酶,
宿主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面
的病毒,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四、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1.烈性噬菌体 与 一步生长曲线 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上述5个阶段 而实现增殖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造成 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 验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的制作需要计算噬菌 斑的数量:
三、病毒的增殖(viral multiplication)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又称为病毒的复制(viral replication) 是病毒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结果。 病毒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增殖方式 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里以研究 得最为深入的 E.coli T 偶数噬菌体 为代 表,讲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胞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所需的最短时间。 裂解量:是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 噬菌体的平均数目, 即等于稳定期平均噬菌斑数与潜伏 期平均噬菌斑数之比。
2.温和噬菌体及其溶源性 ⑴ 温和噬菌体:凡侵染细菌后,噬菌体的
核酸只整合到宿主菌的核基因组上,可长期 随宿主基因组的复制进行同步增殖并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代代相传;在一般情况 下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不裂解细菌细胞的噬 菌体。
花瓣呈美丽的杂色——郁金香花叶病
1796,英国 Jenner E 种牛痘
1885, 巴斯德 减毒狂犬疫苗 病毒发现期: 1886,德国的Mayer A 在荷兰发现烟草 叶上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区域——烟 草花叶病,随后证实其具有传染性。
1892,Ivanovsky D 研究发现: 该病原体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认为 是一种 细菌毒素。
(2) 病毒的蛋白质 ① 种类较少 ② 含量有别(随种而异):狂犬病毒含 90%的蛋白质,T4噬菌体 40%; ③ 氨基酸组成不同于别的蛋白质(半胱 氨酸、组氨酸较少见); ④ 保护核酸(构成衣壳和被膜); ⑤ 结合受体,决定感染的特异性,本身 具有抗原性; ⑥ 有些是酶(溶菌酶、核酸聚合酶、反 转录酶),在侵染和增殖中发挥作用
病毒本质的研究期 1935, Stanley W 提纯并结晶了 TMV 1936, Bawden F C 证实TMV的化学本 质并不是纯蛋白,而是核蛋白 1940,德国 Kausche 等 首次在电镜下 观察到TMV的杆状外形。
ຫໍສະໝຸດ Baidu
此期电镜学家获得的最令人振奋的 发现还包括细菌病毒——噬菌体的发现。 噬菌体最初的电镜照片曾引起很大 的轰动。 1934,M.Schlesinger 获得了纯化的 噬菌体。 1938,W.J.Elford测定了各种病毒颗 粒大小等。 病毒学者主要采用敏感动物(如小 白鼠)或动物胚胎(如鸡胚)来研究病 毒,分离鉴定了近百种病毒。
偶数噬菌体的形态构造
绝大多数噬菌体为蝌蚪形,E. coli T4 噬 菌体的结构如下:

1.吸附: 病毒粒子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着 在寄主细胞表面的现象。 吸附并不到处发生,只能发生在寄 主特殊细胞的特定部位——受体上。 (受体:寄主细胞能接受病毒的特定 部位,可以是蛋白质,多糖或脂蛋 白—多糖复合物等)
⑵ 吸附后,病毒可通过胞吞、包膜融入细胞膜 或直接移位等作用,侵入细胞中,接着翻译出脱
壳酶完成脱壳、随后进行核酸复制和衣壳蛋白合
成,装配,及出芽释放等。
2. 昆虫病毒 多数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定义: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
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 等的多角形小体。
包涵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细胞内增殖的病毒颗粒及聚集体,如天 花病毒的包涵体。 另一类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一种反应 生成物,例如狂犬病病毒的包涵体。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
1.病毒的大小、形态 病毒粒子(virion):指成熟的、 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又 称毒粒、病毒颗粒、病毒体。 病毒粒子大小的测量单位是纳米(nm) 痘病毒约 200×300nm,菜豆畸矮 病毒直径仅 9-11nm,比大的蛋白质分 子(血清球蛋白Φ22nm)还小。
3.大分子物质合成 病毒核酸或整合于宿主基因组 或游 离于细胞内,接管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 (发出指令,提供蓝图,利用宿主细胞 的代谢系统和原材料,逐一合成自身的 蛋白质与核酸) 蛋白质的合成:见P88 图3-16
病毒核酸的合成
双链DNA的复制: (±)DNA→ (±)DNA
单链DNA的复制:
双链RNA的复制: +RNA复制: -RNA复制:
① 特点:核酸类型 dsDNA;具有整合
能力;具有同步复制能力。
② 存在形式:
游离态(具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 整合态(前噬菌体) 营养态(前噬菌体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 处于积极复制与装配状态)
⑵ 溶源菌
① 溶源菌的特点及其功能
可插入外源基因做为遗传工程载体
② 溶源菌的检出方法
五、病毒的常见种类
影响因素:噬菌体数量;阳离子;温度
2.侵入与脱壳 病毒粒子或其一部分进入宿主细胞 (三)、其它成分 同时脱去包膜和衣壳 吸附后,尾鞘缩成原长的一半,并 把尾管推出、插入到细胞壁和细胞膜内。 在这一过程中,尾管尖端携带的少量溶 菌酶 溶解 局部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随后核酸进入,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从吸附到侵入时间很短。
六、亚病毒
1.类病毒(viroid) ①发现:1971年,美国的 迪纳(T.O.Diener)等人发现.
②概念:是一类裸露的,仅含一个单链环 状RNA分子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的病原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生命 体. 如 马铃薯纺锤块病类病毒. ③结构大小: 很小,比最小的RNA病毒还小10倍, 棒状或杆状,结构简单, 仅有环状RNA,无蛋白质和脂类.
吸附实际上是病毒以其吸附蛋白 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步骤。
吸附的机理:尾丝尖端与受体发生共价 结合。 病毒粒子 与寄主细胞 发生偶然碰撞 后,尾丝的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 受体接触(尾丝的氨基与受体上的羧基 形成化学键),就可触发颈部把卷紧的 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从而使刺突、 尾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1. 脊椎动物病毒
人类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 (20 %) ←抗生素 病毒性传染病 (80 %)
如 流感、肝炎、腮腺炎、艾滋病、狂犬病、 口蹄疫等
麻疹、人恶性肿瘤的15%、鸡(牛、猪)瘟、
脊椎动物病毒增殖过程的特点: ⑴ 无包膜动物病毒的吸附蛋白是二十面体上的五
邻体。有包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其包膜表面长有 柱状或蘑菇状的刺突,可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 糖蛋白受体上。
+DNA → -DNA → +DNA
±RNA →+mRNA →± RNA +RNA → -RNA → +RNA -RNA → +mRNA → -RNA
逆转录病毒(肿瘤病毒)单链RNA的复制: +RNA → RNA-DNA → (±) DNA →mRNA
4. 装配 病毒各部件组装为成熟病毒粒子的过程。 尾部各部件独立装配完成; DNA 分子缩合、衣壳包裹DNA分子形成头部; 头、颈、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
第四章 病 毒(viruses) 一、概述 1.病毒的研究史 发现前期:
BC 15c,古埃及的浮雕上 刻着有一条
萎缩腿的祭司——脊髓灰质炎 BC 4c Aristotle 描述狂犬病的症状
BC 2-3c
中国、印度,
记载天花
北宋时期(11-14世纪)种人痘预防天花 17世纪西欧的郁金香热——花叶病毒使
球状——球状病毒(或多面体病毒) 动物病毒多为球状。 杆状——杆状病毒(包括棒状或线状) 植物病毒多呈杆状。 蝌蚪状——蝌蚪状病毒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多呈蝌蚪状。
2. 病毒的结构 (1) 结构: 核心:核酸 遗传、致病 核衣壳 病毒粒子 衣壳:蛋白质 保护 包膜、刺突 (类脂或脂蛋白)
(2) 病毒粒子的对称性 (核衣壳) (一)病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衣壳由多个衣壳粒组成, 每个 衣壳粒 由1-6个多肽 折叠缠绕而成。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时期 1952,Hershey A D & Chase M 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1953, 20世纪60年代以后,阐明病毒增殖机制 各种亚病毒相继发现,外源基因载体 2.病毒的定义 病毒与其它生物的区别:
① 个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用
电镜方可观察。 ② 基本化学组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只含一种 类型的核酸,DNA或者RNA。 ③ 非细胞大分子结构,无产能代谢系统,无 核糖体,无个体生长和二分裂繁殖现象。 ④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 机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与核酸,然后以 自我组装 方式 繁殖。 ⑤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噬菌斑:将噬菌体经过适当稀释再接种 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宿主 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 成的透亮无菌圆形区域,即为噬菌斑。 在适当条件下,一个噬菌体粒子侵 染一个宿主细胞后形成一个噬菌斑。 一个噬菌斑实际上是宿主细胞裂解 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集合(类似菌 落)。——裂解量
=稳定期
特点:碱溶性蛋白,其内是病毒粒子或 细胞生成物的聚集体,具有抗逆 性,位于 细胞质 或 细胞核内 应用:昆虫病毒多为农林业常见鳞翅目
害虫的病原体
① 用于生物防治
包涵体内含有大量活性病毒,可用于生 产生物杀虫剂——病毒治虫 优缺点 P98 ② 可用于病毒疾病的诊断 包涵体具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与特性, 可鉴定相应的病毒 病毒不同,则其形成的包涵体也不 同,如昆虫病毒的分类 P98
(3)病毒的其他成分 复杂病毒如包膜病毒, 还含有脂 类(脂双分子层)、糖类(糖蛋白)等。 4.病毒的包涵体 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 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 在光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 定形。 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 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
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 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 包涵体是寄主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形 成的蛋白质结晶体,内含有O至数个病 毒粒子。 包涵体多数位于细胞质内,嗜酸性; 少数位于细胞核内,嗜碱性;也有细胞 核内和细胞质都存在的类型。
3. 植物病毒 P99 特点 引起的症状 增殖过程特点: ①它们一般无特殊吸附结构,只能以被 动方式侵入,如可借昆虫(蚜虫等)刺 吸式口器刺破植物表面侵入,或借植物 天然创口或人工嫁接时的创口侵入。
② 在植物组织中,则可借胞间连丝实现
病毒粒的扩散和传播。 ③ 与噬菌体不同的是,植物病毒必须在
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衣壳即脱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