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高聚物的分子运动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第五章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1假定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分数(f )的分子量依赖性为:f M
式中A为常数;下标M或分别指分子量为M或极大值时的自由体积分数。由上式试导出玻璃化
K
温度(T g )与分子量的经验关系式T g T g()
g才g g() M
g f (T T g)
设f g (T g时的自由体积分数)和 f (T g转变前后体积膨胀系数差)均与分子量无关。同
理,对
的则有:
K
T
g T
g()
g g( )M n
2如果二元共聚物的自由体积分数是两组分自由体积分数的线形加和,试根据自由体积理论,导出共聚时对玻璃化温度影响的关系式:
式中,K W2
T g T g(1)
K(T g (2) T g) (T g T g(G
f (2)
/
f (1),而 f r
g ;
W2为组分2的重量分数;T g、T g(i)和T g(2)分别
M n
解:据自由体积理论,温度T时的自由体积分数为:
f(T T g (M ))
f(T T g())
代回原式:
f(T T g(M ))g f(T T g())
M n
经整理后得:
T g(M) T g()—
f M n
对于确定的聚合物,在一定温度下, f =常数,并令 / f=K (常数),则得出: 于分子量分别为M和
百度文库为共聚物、均聚物1和均聚物2的玻璃化温度。
解:由自由体积理论: f(T T g)
对组分1: f1g(i) f (1) (T 组分2 : f2T
g(1))
g(2) f (2)
(T T g (2)) 因线形加和性,则共聚物有:
1 1 f
2 2,其中
将f i和f2分别代入上式得:
g(i) f(1)
仃
T
g (1))g(2)f(2)(T T g(2)) 2
由自由体积理论,当T T g时有: g(i) g(2)
则前式可化为:
f g( 1 f(1)(T T g(1))(12) f(2)仃T
g (2) ) 2 或写作:
f(1)(T T g(1))(12) f (2) (T T g(2)) 2
T T g⑴
(T g T g(1)) 竺(T g T g(2))
f(1)
T T g(1)
(T g T g(1)) K(T g(2) T g)
设二组分的重量、密度和体积分别为W、W2, 则有:
£ _V2
2 V1 V21、2,V〔、V2。
而设
V2 V1 V22或W1 W2
为共聚物密度),则上式为:
即得:
百度文库
解:(1)主要从链的柔顺性次序考虑,其次序是:
Si —O > C —O > C —C
聚甲醛和偏氯乙烯,因为链间分别有极性力(后者大于前者),所以T g值均较聚异丁烯的高。(2 )从侧基的极性和大分子主链上有芳杂环影响链的内旋转运动这两种因素考虑,上述几种聚合
物的T g 高低次序应是:PP 4试判别在半晶态聚合物中,发生下列转变时,熵值如何改变?并解释其原因: W2 T g T g T g ⑴ (T g T g(1))K (T g (2) T g) T g (1) (KT g (2) T g (1) )W2 1 (K 1)W2 3 (1 )解释下列聚合物T g温度高低次序的原因: C%CH 3 3 Cl Si O CH2C1 CH2 C CH3CH 31Cl CH2O T g: 120 C T g: 70 C T g ::17 C T g: 50 C (2)预计下列聚合物T g温度高低的次序: (1) T g 转变; (2) T m 转变; (3)形成晶体; (4)拉伸取向。 解:(1) T g 转变时熵值增大,因链段运动使大分子链的构象数增加; (2) T m 转变时熵值增大,理由同(1);另外晶格破坏也使分子的混乱度增加; (3) 形成晶体时熵值减小,因大分子链规整排列,构象数减少; (4) 拉伸取向时熵值减小,理由同(3 )。 5大分子链长对结晶聚合物熔点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2RM 。 H u M n 已知涤纶树脂的熔点 T m =540K ,摩尔单元融化热 H u 24.33kJ mol 1,试预计涤纶树脂平均分 子量从12000增大到20000时,其熔点升高多少? 6下图为共聚和增塑对聚合物熔点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试以分子运动观点来解释这种变化规律, 并指出这些规律在选择塑料品种时有何参考价值? 解: -OCH 2CH 2O -C O 利用关系式 1 540 2 8.31 192 24330 12000 T m (1) 537K 2 8.31 192 T m(2) 540 24330 20000 M 0 192 Tm ⑵ 539K 可见随着分子量增大, T m 增高, 3 1.862 10 3 1.857 10 但增咼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