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和音的布农族
原住民音乐
![原住民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2e6e2dfcfc789eb162dc8d9.png)
但就各族原住民本身,則偏好以自己的族群稱 呼,如布農、阿美、達悟、排灣、鄒、賽夏等, 因為這些名稱就該族之族語而言,均指「人」 的意思。
小米豐收歌由成年男子唱,布農族稱為八部音 合唱,基本上是八名男子分四部來唱
主要是模仿風吹過樹洞的聲音
喜唱「和聲」,因常使用弓琴所產生的共鳴有 關
大自然與生活是緊密結合
布農人在傳統宗教行為及生活上,音樂佔著相
當程度的份量。
祈禱小米豐收歌
它被族人演唱時間只有播種祭當天到收穫祭為 止,近五十天,祈禱天神賜福,若違背禁忌必遭天 神震怒,降罪於族人,不是五穀欠收,就是災禍連 連。第一次唱就得圓滿無缺,不得聲音中斷,否 則族人必得肺癆病。因此,在演唱時必定戰戰 競競,全力以赴。
十族分佈圖 排灣族(Paiwan)
小米豐收歌由成年男子唱,布農族稱為八部音合唱,基本上是八名男子分四部來唱 至於學術上對原住民的呼則有「土著族」、「高山族」、「南島嶼族」, 「布農」就是「人」的意思,布農族人口移動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以中部山地為中心,早期以台中平原西進到山岳地帶再越過中央山脈 大移動。 根據耆老相傳,以往每當小米收割之後,各部落分別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以感謝神靈的恩惠,又稱「感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這就是今日所謂豐年祭的起 源。 台灣豐富的地理文化,孕育了多元的人文景觀,除了三百多年前移民自閩、粵的漢人外,更有為數四十萬的原住民人口,分佈於三十 個山地鄉和二十六個平地鄉鎮,此外,還有和漢文化相互影響的平埔諸族。 它被族人演唱時間只有播種祭當天到收穫祭為止,近五十天,祈禱天神賜福,若違背禁忌必遭天神震怒,降罪於族人,不是五穀欠收,就是災禍 連連。 人口最多的族群,阿美族大約於公元前九六0年左右來台定居,經遷移之後,分佈廣闊,後分為五大族群: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 卑南阿美、恒春阿美。 分為丹、巒、邵、卓、卡五個社群,除卓、卡社群仍在南投縣內,其餘已分佈出去。 泰雅族(Atayal) 典型母系社會,女嗣承家,男嗣入贅,如果丈夫太懶女方可以將男方的東西搬出屋外,雙方關係也就到此為止,男方回自己家或到別地方入贅。 近年來考古學與人類學的的學者研究發現,台灣地區為南島語族擴散前之起源地,而原住民豐富的歌謠,記錄生活的點滴,更是研究 學者的珍貴資料,原住民音樂未經琢磨的樸質美感,其產量之豐,遠超過佔百分九十八的漢族民間音樂。 小米豐收歌由成年男子唱,布農族稱為八部音合唱,基本上是八名男子分四部來唱 分為丹、巒、邵、卓、卡五個社群,除卓、卡社群仍在南投縣內,其餘已分佈出去。 小米豐收歌由成年男子唱,布農族稱為八部音合唱,基本上是八名男子分四部來唱 近年來考古學與人類學的的學者研究發現,台灣地區為南島語族擴散前之起源地,而原住民豐富的歌謠,記錄生活的點滴,更是研究 學者的珍貴資料,原住民音樂未經琢磨的樸質美感,其產量之豐,遠超過佔百分九十八的漢族民間音樂。 賽夏族(Saisiyat) 小米豐收歌由成年男子唱,布農族稱為八部音合唱,基本上是八名男子分四部來唱 第一次唱就得圓滿無缺,不得聲音中斷,否則族人必得肺癆病。 排灣族(Paiwan) 分為丹、巒、邵、卓、卡五個社群,除卓、卡社群仍在南投縣內,其餘已分佈出去。 打耳祭是布農族全年之中最盛大的祭典,祭日在凌晨三時左右開始,祭司會召集全村族人(限男性)及男童到集會所參與打耳祭典。 至於學術上對原住民的呼則有「土著族」、「高山族」、「南島嶼族」,
《格萨尔》中的原始文化特征
![《格萨尔》中的原始文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af71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a.png)
《格萨尔》中的原始文化特征
何天慧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从它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漫
长的历史阶段,其中吸收和沉积的社会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本文打算就其所反映的藏族原始文化特征,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何天慧
【作者单位】西北民院《格萨尔》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9
【相关文献】
1.试谈《格萨尔》中的藏密文化特征
2.《格萨尔》中的苯教文化特征
3.《格萨尔》原始文化特征──动物崇拜
4.《格萨尔》中的苯教文化特征
5.珠牡与仙鹤──兼谈《格萨尔》中的原始生态文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
![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https://img.taocdn.com/s3/m/1247f2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4.png)
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亲爱的小孩》是张信哲在《我是歌手》第八期中演唱的歌曲,歌曲的歌词写得十分感人,是一首经典歌曲。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张信哲歌曲《亲爱的小孩》歌词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漂亮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却找不到别人倾诉聪明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我亲爱的小孩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独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我亲爱的小孩为什么你不让我看清楚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在黑暗中独自漫步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歌曲内容在第八期的《我是歌手》竞演中,张信哲邀来台东桃源国小合唱团的孩子们共同演绎苏芮的经典曲目《亲爱的小孩》,他脱下西装,穿起了朴素别致的民族服饰,还在歌曲中融入了台湾布农族原汁原味的八部和音法演唱,将原属于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灵动展现到了极致。
据悉,“八部合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音方式,而这群和张信哲一同完成演出的小朋友,也是他特意到之前支教时的布农族邀请过来的,“这次为了邀请他们,我又回到了大学时支教的地方,现在那里变了很多,当时我教的学生现在都是爸妈了,这些小朋友算是我教的孩子的孩子。
我很开心这次和他们的合作,对于名次我也很满意。
”张信哲《亲爱的小孩》歌词歌曲背景自2月5日以首位补位歌手的身份亮相第四季《我是歌手》以来,张信哲的情歌不断引发观众的共鸣。
在日前录制的第八期节目中,张信哲携手近20名童声合唱登台,共同演唱的一首《亲爱的小孩》,更是感动很多观众。
张信哲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食言来《我是歌手》主要的目的是为公益,他将捐出自己参与节目的全部酬劳,用作贫困地区孩子的音乐教室建设。
高山族原住民文化ppt实用资料
![高山族原住民文化ppt实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bf4b51960590c69fc3767a.png)
銀盔是達悟男子的禮帽之一, 也是財富的象徵。
同心圓紋,「船之眼」
卑南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少年猴祭
邵族─杵歌
高山族原住民文化
泰雅族─織布
• 精美花紋織布
泰雅族
男子服
女子服
新娘服
賽夏族─矮靈祭
布農族─歌謠
• 八部合音 聽音樂Go!
布農族─八部合音 演唱:王宏恩
月亮稍缺的四月 石板屋的清晨 婦女 搗米 釀酒 織布 用月桃包裹烤地瓜 長老手拿弓箭 蹲坐在薪火旁 輕撚弓箭上的刻痕 回憶過去 英勇的表現 長老吹小孩耳朵 他祝福 巫師揮動芒草 來祈福 婦女擺動雙手 來跳舞 打著陀螺 希望小米越長越快 村藤串起山豬骨 當樂器 葫蘆做成酒瓢 裝滿酒 男子圍成一圈 報戰功 盪著鞦韆 祈禱小米越長越高
抬頭 唱著八部合音(傳說是野蜂 教我們唱這首歌) 沒有歌詞 只有旋律(男子是成年 嚴蕭唱這首歌) 雙手 靠在左右同伴的腰際 (站立圍圓圈 逆時針方向轉動) 虔誠的心 唱給dihaning hau-ian tu naluhai-ian 百步蛇 是敵人也是好朋友 hai-ian tu naluhai-ian 順著 月亮的陰晴圓缺 hai-ian tu naluhai-ian 門牙要拔掉 才覺得是美麗 hai-ian tu naluhai-ian 這就是 我們的生活信仰
順著 月亮的陰晴圓缺 hai-ian tu naluhai-ian 抬頭 唱著八部合音(傳說是野蜂 教我們唱這首歌)
舉行祭典、訓練男子 排灣族的木彫刻極為發達,其主要的題材包括人頭、人像、蛇文、鹿文為主 。
這就是 我們的生活信仰
的場所,禁止女性進 抬頭 唱著八部合音(傳說是野蜂 教我們唱這首歌)
鄒族是父系氏族的社會,部落中的男子會所,是族人會商大事、舉行祭典、訓練男子的場所,禁止女性進入。
傣族介绍
![傣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af94e7e25c52cc58bd6be99.png)
• 浴佛节 • 浴佛节(傣语“栓兰”),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 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 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 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 浴佛节一般在大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 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 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 成一片。 •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被政府宣传为“泼水节”,每年都举行赛龙 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吸引了来自中 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宏地区,浴佛节仍然只是一个宗教节日。
• 傣族人在傣历中的四月中旬,同时也是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十天左 右,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新年,举行的时间为三天,就是4月13日至15 日这三天。 • 其实泼水节呢,是源于印度,曾经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 来又被佛教所吸收。在大约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的时候,流 传到云南一带。而在傣族,泼水节逐渐地就成为了民族风俗一直 传到了现在。
• 在泼水节的这三天里,大家都是头两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认 为这样就可以不生疾病,就可以四季平安。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 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 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 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 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 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 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 、放高升、孔明灯 ,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
壮瑶音乐与布农族音乐
![壮瑶音乐与布农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7b786e80b9d528ea81c7793d.png)
谢 谢 !
瑶族音乐介绍及欣赏:
• 瑶族器乐,在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中曾有 “长鼓”、“长笛”、“笙”、“琴”、“瑟”、 “铜鼓”等器乐记载。 • 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中, 曾有“瑶之乐,有芦笙、铳鼓、葫芦笙和竹笛” 等器乐记载。现在尚存的有如下几种: • 吹管乐: 箫、拉篥、芦笙、唢呐、牛角、长号等曲 调; • 拉弦乐: 独弦胡琴、双弦胡琴等曲调; • 弹拨乐: 独弦琴等曲; • 击弦乐: 竹筒琴等曲调; • 打击乐: 长鼓、陶鼓族民歌对比
壮、瑶民歌:嘹亮、优美 、灵秀 布农族民歌:雄浑、含蓄、原生态 两者对比:壮瑶民歌和布农族数民族山歌都是以 多声部演唱为主要特色,两者间有惊人的相似。 尽管从文化内涵来看,壮瑶民歌注重交流、对话, 是“人与人之间的歌唱”;台湾少数民族山歌重 视向神告白,是“人与神之间的歌唱”,但是就 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正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精彩之处 。
民族简介:
• 也叫布嫩族,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主要居住 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布农人是台湾的原 住民当中,人口移动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强的一 族,也是传统祭仪最多的一族。 以山田烧垦和游 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 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 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 所以布农人和音唱法是无所不在的,凡饮酒歌、 祭枪歌都以和音的方式来表现。就连四、五岁的 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诵布农族的歌谣。
壮族音乐介绍及欣赏:
• 壮族人民喜爱歌唱,每年有举行风俗性歌会的传 统,南北各不同,统称为“歌圩”。壮族音乐主 要有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 乐5种。其中,壮族民歌最为丰富,并对其他音乐 体裁有深远影响。壮族民歌的唱词,讲究字句的 对仗和格局,使用腰脚韵体。壮族民歌的体裁,主 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等。壮族传统 唱法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分为单声部 和多声部两类。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 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因此壮歌具 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
台湾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发声意义
![台湾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发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cc54c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3.png)
含丨[论坛]im台湾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歌的发声意义■朗蔚•玛拉斯拉散(中国艺术研究院)Forumi p祷小米丰收歌pasihuthut是台湾布农族为祈祷小 W米能丰收所吟唱。
目的是借着最好的声响传达 上天,祈求今年小米能丰收。
其声响特殊性受到瞩 目。
靠吟唱者(1〇~12人)的默契,从第一个音开始 到最后一个音结束,中间不能间断Ci没有固定音高、固定节奏、固定拍子,必须配合起音的声部,其他各 声部衔接在相对的位置,一起渐渐上行,提升音高。
直唱到最高、最响亮、最美的声响。
布农族称为圆满 (hisosiling),也就是天神满意的声音为止。
吟唱的整 个过程,皆以无字义结构为“歌词”,每一音色都是 以母音发音。
以明德部落为例,4个音色分别以母音 “u”“e”“i”V’发出声响。
究竟这些发声与仪 式之间有何关联?这些发声具何意义?仪式的效果从具身认知理论emhodiMl cognition theory的视角,说明是透过身体的感受而产生认知的 模式。
祈祷小米丰收歌执行的好不好,最重要的关键 是“吟唱者的感觉”,是否“觉得”整个听接动态过 程顺利、是否达到了圆满。
反之若是过程“感觉”不 好,贝I J认为这次浙祷)吟唱效果不好。
身体感受产 生的认知,成为重要的价值判断关键。
启动身体认知 机制,让身体感产生的意义(make of sense)。
也 就是当吟唱者在吟唱的过程中,感觉彼此衔接得很顺 利,感受到有十足的控制力跟注意力,则将会认知此 次仪式是有效的(天神喜悦了)。
■天人合一的本质祈祷小米丰收歌的起源传说:一位布农族人独自 在山中行走,突然听见了好听的声音前往去探寻,发 现原来是瀑布的声音,便参与应合(另外版本是听到 蜜蜂的声音)。
之后带回部落练习,献给天神。
意外 发现当年小米的收获特别丰盛,布农族的心意获得天 神喜悦。
从此之后,当每一年在小米播种之前,以此 声响献给天神。
一般在传统布农族历的一月撒种祭欠奸•^含202卜2(minpinan)到二月间拔祭(manalo)期间举行,长老 决定日期后,必须慎选族中最优秀的男子8~22人来担 任代表人(吟唱)的工作。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历史和文化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历史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72cc0f844769eae009eda0.png)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珞巴族,源于古代氐羌,与藏族和门巴族是近邻,在血缘上也有联系。
他们自称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共20多个部族。
珞巴后来也成为他们的自称。
珞巴的含义是南方人,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珞巴族。
相传太阳和地球结合,育有两个儿子:阿巴达尼和阿巴达若。
二子长大后,遇到一高人隐士,隐士让他俩都信佛教,阿巴达若听话,到了高原,成为藏族的祖先。
阿巴达尼不听话,一直生活在山里,成为珞巴族的祖先。
珞巴族曾居住在藏区的工布、塔布和波密一带,后来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
东边的米古巴部落主要由波觉和嘎窝两个氏族组成。
他们是从北部的波密迁来的,由于受不了藏族领主的压迫,央色和嘎窝兄弟俩率人南迁而来。
靠近下察隅的义都,是从巴塘一带南迁而来。
达额木部落原先居住在墨脱,由于和门巴族的械斗失败,南迁而来。
吐蕃王朝时期,珞巴族与藏族的关系已有确切记载,位于西藏高原南部的珞瑜地区,归吐蕃统治,并把这里作为安置被征服部落的地方,曾把一些吐谷浑人安置于此。
11至12世纪,噶举派著名僧人藏巴嘉热益西多吉在珞瑜地区开创了札日戎哥的朝拜圣地活动。
墨脱古称白马岗,很早就是佛教著名圣地。
17世纪,格鲁派执政后,每12年举行一次的转神山活动,改由政府组织,有力加强了西藏对洛渝地区的控制。
珞巴族与藏族交往更加密切,使用蜂蜜、蜂蜡、小豆蔻、染料等和藏族人交换盐、铜器、铁器等物品。
直到18世纪,珞瑜地区的珞巴族还过着“不耕不织、穴居巢居、冬皮兽衣、夏衣木叶”的游猎生活。
19世纪后,英国及英属殖民地阿萨姆政权多次侵入洛渝地区,遭到珞巴族人民的英勇反抗。
19世纪后半叶,趁珞巴族与门巴族争斗之际,波密土王统治了该地区。
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彻底消灭了波密土王势力,珞瑜地区归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1944年,英印当局侵入下察隅的戛高、许木一带。
1946年至1947年侵入更巴拉以南、戛高以北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几乎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大洛渝地区。
日月潭景点介绍
![日月潭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612cad67f1922791688e81c.png)
•
日月潭位置
地理分布
• 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 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 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 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 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 为避暑胜地。
自然景观
• 拉鲁岛 • 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位于日月潭中, 以拉鲁岛为界,日月潭分为日潭和月潭。国民 政府来台后,将之改名为光华岛,后又复名拉 鲁岛,是台湾原住民邵族传说中祖先灵魂安息 之处。因九二一大地震,岛上建筑多有损坏, 全岛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开始修复工程。[
亲水公园
• 桃米溪是桃米里中第一个以生态工法改造的河流,在改 造的同时也建造了亲水公园与观景台,公园旁种植了茄 苳树和野牡丹等原生植物,让民众更亲近大自然。炎炎 夏日到亲水公园戏水,清澈透明的沁凉泉水赶走了满身 的暑气,拉近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冬季枯水期, 为节约水资源,亲水公园不再供水,但游客还是可以在 居高临下的公园凉亭静坐冥想,享受乡间的宁谧。
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
![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e850f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0.png)
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历史经验,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国社会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哈尼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根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他们的始祖是“哈尼布勒”,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
人们相信,哈尼布勒把天、地、山、水和生物创造出来,并教会了人类种植水稻和养蚕的技术。
二、藏族的神话传说藏族被誉为“屋脊上的民族”,其神话传说与雪山、江河和草原紧密相关。
在藏族的传统信仰中,神话人物常常与自然界的力量相联系。
例如,他们相信雪山是神灵的居所,江河则被视为神的化身。
在藏族的神话世界中,还有许多英雄和神仙的传说,这些传说给人们带来骄勇和勇敢的精神力量。
三、朝鲜族的神话传说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神话传说与植物、动物和星象有关。
他们相信,一棵名为“三星树”的神秘树木能带来幸福和好运。
此外,朝鲜族还有许多关于鹿和熊的神话故事,它们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四、傣族的神话传说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
傣族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常常能听到有关凤凰、龙和白象的故事。
这些神话传说描绘了一个充满神奇和美丽的世界,人们相信通过去除恶魔和拥抱美好的力量,可以获得幸福和吉祥。
五、壮族的神话传说壮族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神话传说。
在壮族的神话世界中,人们相信有一个名为“柳神”的神灵,他能够守护人们的家庭和农田。
同时,壮族还有关于“三月三”的传说,这是一个庆祝丰收和祈愿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和祭祀仪式。
总结: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这些传说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信仰和智慧。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神话传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民族历史和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布农族-罗东高中
![布农族-罗东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7bb82eda69dc5022aaea00a9.png)
1.布農族的歷史(傳說1)
• 布農族的傳說: • 從前布農族曾經有文字,在一場大洪水中,兄弟倆分別帶著先人留下的寶
物避難,負責保管文字的哥哥竟將文字流失,從此布農族人便失去了文字。 雖然失去了文字,卻擁有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畫曆」,於1937年自南投一 位族人家中發現的一塊木雕畫曆,以類似象形字之符號記載著農事、出獵 等行事,是布農族先人所留下來珍貴的智慧遺產。 • 布農族的圖騰: • 布農族的圖騰,嚴格來說,並沒有特定的事物,但依布農族生活祭儀、禁 忌sa-mu 來判斷:布農族對百步蛇之愛護與尊重,衣飾的圖案,『百步蛇』 可稱布農族之圖騰 • 相傳好久以前布農族一位年輕的勇士,生了個可愛的男孩,但不幸的媽 媽餵奶後既生病去世,鄰近有嬰兒的媽媽,代為餵奶,但更奇怪的,只要 餵奶給他,就會生病甚至死亡,最後沒有人敢再餵奶給他,更不敢接近。 長老命令這位勇士,將男孩遺棄,以免禍害鄉親。爸爸對唯一的孩子再捨 不得,也只好把身上最好的衣裳(布農勇士的外套),包裹著孩子,藏暱到 深山的棕樹叢中。過了幾天,偷偷再去探望時,小孩變成了一條粗、長美 麗的動物,身上的花紋,竟像勇士衣的圖紋一樣,牠就是現今的百步蛇。 百步蛇跟勇士說:我是您的孩子,不要傷害我及我的子孫,百步蛇做您們 的朋友,我們有劇毒,但不咬布農族人,我們只會剷除布農族的敗類及敵 人,如果以後我們有困難,也希望布農族人,把我們送回棕樹叢中。勇士 將此事稟告長老,這位勇士以後當了布農族的領導者(頭目),布農族人取 名百步蛇為『ka-viaz』(朋友之意)。百步蛇與布農族人和平相處至今,布 農族人服飾之圖騰和百步蛇身紋相似,以布農族人縱有優越之狩獵技能, 就是不捕蛇類,不吃蛇肉,有其歷史因緣。
初中地理八上1.3民族 课件 (共21张PPT)
![初中地理八上1.3民族 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502a7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9.png)
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
蒙古族的呼麦: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发出来, 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呼麦已 经有千年历史,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中华民族大家庭——节日
蒙古族——那达慕节
傣族——泼水节
中华民族大家庭——节日
苗族——苗年
汉族——元宵节
中华民族大家庭——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
3.民族政策:我国宪法规定, 民族不论大小,一 律平等 。
自主探究:
思考:联系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比较 我国与日本民族组成有何差异?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日本是 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字 结合课本16页的图1.17,拿出一张人民币,找找上 面有哪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
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壮文
藏族——雪顿节
中华民族大家庭——舞蹈
傣族——孔雀舞
新疆——手鼓舞
朝鲜——长鼓舞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本17页活动2的内容。
第二部分 民族分布
民族分布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19页内容及图1.19,思考以下内容。
1.汉族分布:遍布全国。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西_南__、 __西_北__、_东__北__。
3பைடு நூலகம்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云南省。
4.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__杂__居_ 、小聚居、交错居住 。 5.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中华民族大家庭——服饰
苗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服饰
中华民族大家庭——服饰
藏 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 大型综合艺术形式,生动的音乐形式和音乐语言,深 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 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彝族谱系集锦-彝族谱蝶、彝族修谱应与人类发展史相吻合
![彝族谱系集锦-彝族谱蝶、彝族修谱应与人类发展史相吻合](https://img.taocdn.com/s3/m/c54495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9.png)
彝族谱系集锦-彝族谱蝶、彝族修谱应与人类发展史相吻合1(木乌5)☞2(俄者12)☞3阿孜☞4阿俄☞5阿居☞6阿合☞7阿史☞8俄勒☞9阿伍☞10伍格☞11克木☞12勒兹☞13毕呷☞14阿布☞15者依☞16阿只☞17斯舍☞18舍依☞19阿鲁☞20格博☞21惹格☞22尼惹☞23黑惹☞24特惹☞25博惹☞26者惹☞27恩惹☞28穆木☞ 29彝族父系始祖:(恩体`堵阿青)—30古兹— 31兹儿— 32兹杰— 33阿石— 34莫木— 35卧币—36 卧木—37诺蒂— 38加加— 39足冷— 40阿哲— 41阿玛—42阿古— 43居初—44俄嘎—45嘎切—46 石母— 47阿鲁— 48鲁都—49曲楚—50巫昆—51约木— 52阿雷— 53阿迪— 54阿尼— 55瓦都— 56约特— 57卧郑—58桌吉— 59吉知—60菩恩—61菩萨—62 阿萨— 63木乌—64耿日—65耿拉— 66耿扎— 67哈木—68 阿苏— 69菩米—70扎基— 71扎氐—72阿扭— 73足日—74 恩木—75 四依— 76都基— 77阿车— 78阿约—79依波— 80玖古— 81则几— 82岭列— 83玲枝—84 岭毅— 84菩里—86普川— 87岭红—88 史孜—89史得— 90史哈— 91扭列— 92俄曲—93曲硕— 94硕格— 95约约— 96(胜莫'希慕遮、苴眉契、史拉卧特)— 97阿古'遮道古’— 98古都'古珠诗’—99胜石'诗雅立’—100红部'立雅密’— 101依部'密喳拐’— 102卧如'喳拐作’— 103巫基'作雅目’— 104乌史'旦雅宗’— 105如乌'宗雅贤’— 106兹乌'贤雅己’—107斯木'已迫勒’— 108耿卧'迫勒道’— 109克玻'道慕尼’— 110玻木'慕尼赤’— 111木哲'赤雅索’— 112则洛'索雅德’— 113哈部 '德喜所’—114尼哈'喜所朵’— 115部里'朵必额’—116特莫'必额堵’— 117啦巴'堵洗显’— 118摩母'洗显陀’— 119火哈'陀阿大’— 120洛依'大阿武’—121洛虎'阿武补’—122 毕木'补珠娄’—123 菩车'娄珠武’— 124翁冷'武洛撮’— 125曲补'撮珠笃— 126笃慕6(武'居武’乍'居乍’糯'居泸’恒'居协’布'居濮’默'居闽’)笃慕—1('恒’邬邬)— 2格冶— 3尼惹—4克哲— 5勒格— 6勒伟— 7阿英—8 阿雷— 9阿卧(慕雅卧)— 10迪哲—11恩菩— 12菩仁— 13菩雷— 14菩兹— 15代菩伙3(阿突'木巫’阿庚'阿惹’阿则'吉咪’)菩伙—1阿突— 2波奥—3 史奥— 4母诺— 5客补— 6克玛— 7乌而—8波乌—9 恩奥— 10黑俄— 11列义— 12代古候9(孜兹'恩哈’、依资'日哈’、候资'巫哈’、杜资'瓦章’、史资'瓦惹’、瓦扎'窝转’、瓦惹'巅点’、合俄'合资’、伟中'堵指’)地史史窝→列义古侯部落家族(●毕日惹古.玛)、阿字惹古.等家族。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故事-月亮神话故事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故事-月亮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974b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a.png)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故事-月亮神话故事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很多,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有不同的版本。
那么关于布农族的你听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故事-月亮神话故事吧!布农族的月亮神话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天气,让人类生活十分不便。
有一对夫妇勤奋在耕地工作,将睡着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
不料仍然被残酷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
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父亲果然射中太阳一只眼睛,太阳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
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困苦。
如果族人不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吼叫声,这时奇怪事情发生了,躲藏太阳竟然被山羌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起居,但是山羌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疤痕。
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父亲各种祭典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
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
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风俗介绍早期布农人也有黥面(身体刺黑)和缺齿的风俗。
这些行为都是社会组织团体标记;也是成年过程的—种符号。
女子从10余岁月经初来之日开始刺墨,以为结婚做准备。
男子除了将花纹刺在脸部外,也有的在胸部和胳臂黥刺,当作—种护身符。
台湾原住民-布农族
![台湾原住民-布农族](https://img.taocdn.com/s3/m/81a95e41852458fb770b5688.png)
布農族布農族在台灣地區的關係位置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
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
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
每年十一~十二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
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
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
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
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
布農族傳統的年月觀念是依著小米的成長而劃分的。
對於農事或狩獵行事的時間,布農族依著植物的枯榮與月亮的盈缺來決定。
例如李花盛開時,適合播種小米;月缺時適合驅蟲、除草;滿月時適合收割舉行收穫祭。
布農族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民族。
(一) 渾然天成的和音:布農人和音唱法是無所不在的,凡飲酒歌、祭槍歌都以和音的方式來表現。
就連四、五歲的小孩,都能以和音的方式唱誦布農族的歌謠。
(二) 沒有頭目,以家族長老為首的社會組織:除了一年一度的射耳祭及爭戰以外,布農人的社會運作大體以家族為一個完整的單位,兩家族的長老又是事務的決策者,在家族中的地位頗受人尊崇。
(三) 合奏的樂器演奏方式:布農族不僅保存了多樣的傳統樂器演奏,不同樂器或相同樂器合奏也時有耳聞。
杵音--是布農族與日月潭邵族特有的樂器,通常由八至十六根長短不同的木杵,交替的在石板上敲擊,藉著不同音階演奏出優美的旋律。
在從前,族人也用它來傳達訊息。
口簧琴--是原住民族普遍的樂器,但每一族使用的時機稍有差異。
以布農族而言,是排遣寂寞或悲傷時渲洩情感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形且深約四台尺的墓穴。
葬禮要在白天的人埋舉行,下葬的時候死者的頭部要面向西邊(日落方向),一般家人會為死者服葬五天,喪祭中不可以吃酒肉、不可以打掃家屋、不可以洗澡,祭日後才解除禁忌。
意外死亡的人,則由最先發現的人就地掩埋,不舉行任何儀式。
布農族傳說♥
射日傳說: 因為有兩個太陽,被太陽曬得孩子都乾扁了。
父親很
生氣,說:「使孩子乾扁了,真可惡,我要
去征伐太陽。
」父親準備好就出發去了。
在路中邊走邊種橘子,並帶了一個孩子去。
他把五穗栗子掛在右耳,五穗栗子掛在左耳,所有的指甲也裝些粟粒。
不會餓死。
來到太陽出口的地方,拿草來,草立刻乾枯了。
拿別種的草來,也乾枯了。
再去拿帚草來蓋隱藏的小屋,帚草卻沒有乾枯。
不久出現了很熱很熱的太陽,太陽是殺人者。
被父親射中了。
射中了太陽的眼睛,瞎了,變成了月亮。
月亮很生氣,要抓人。
但人很小,抓不到,抓到了也從指間溜走了。
月亮用唾液潤濕指頭,粘著人,說:「為什麼要亂射找。
」祖先說:「因為你曬乾我的孩子死了,我很生氣。
」月亮說:「不要生氣,請忍耐一下,我給你絲綿,可以擦眼睛用。
」月亮准他們兩個人去月亮村。
月亮說:「你們必須舉行祭典,
一年當中,我要經過這裡十二次,但是舉行七次祭典就好了。
」那時,月亮煮飯招待兩人。
但跟我們的飯不一樣,很像蚯蚓那樣的東西。
月亮教人做祭典的事,祭典時,要把豬和雞等當做禮物拿去拜拜。
月亮說:「你們吃了月亮的飯,就會拉出頸飾玉,頸飾玉要在祭典時使用。
」 取火英雄 : 古時候,有一次地球上洪水氾濫,布農族的族人便遷移到高山上去。
但因為忘記帶火種,生活上許多事情都非常不方便,於是有一隻癩蛤蟆自願要替族人去取火種。
癩蛤蟆游到了對面高山的山頭上去,取了火種,準備要游泳回來。
但是因為牠將火種含在嘴巴裡,半途中癩蛤蟆受不了火種的熱度,只好放棄火種,空手而回。
一隻烏鴉知道這種情形後,也自願要替族人去取火種。
烏鴉飛到了對面的山頭,取了火種含在嘴裡飛回來。
一路上烏鴉都忍耐著火種的高熱,不敢鬆口,終於將火種順利帶回到布農族人的居住地。
但因為一路的高熱,烏鴉的嘴也因此燒紅了!這也就是「紅嘴黑鵯」這種鳥的由來。
而布農族人也十分尊敬這種鳥類,將它們當成是布農族的守護神,癩蛤蟆雖沒有取成火種,卻也得到族人的尊敬。
布農族服飾♥ : 男生的衣服有2種:一種是以白色為底,可以在背
後織上美麗花紋,長及臀部
的無袖外敞衣,搭配胸衣及
遮陰布,主要在祭典時穿著;另一種是以黑、藍色為底的長袖上衣,搭配黑色短裙。
女生的衣服:是以漢式的形式為主,藍、黑色為主色,在胸前斜織色鮮圖豔的織紋,裙子亦以藍、黑色為主。
布農人的裝飾品種類很多,包括頭飾、耳飾、頸飾、項飾與腕飾等等,材質多以貝類與玻璃珠製成。
(老闆娘人超好的^^)
布農族房屋♥: 布農族建築的材料有板岩、木
材、茅草和籐皮等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運
用方式。
例如北部的布農人以板岩做為建屋的主要材料,以板石砌牆、蓋頂、鋪地,僅樑柱使用木材。
中部及南部以板岩鋪地、以木板為牆、茅草蓋頂,房屋前半留為庭院,後半部用以蓋屋。
穀倉置於室內或做為房屋建築的一部份。
喵喵小小心得:原住民區在好高喔,漾喵我爬了
好久才爬到上面,腳都快廢了,不過那裡的阿姨
人很好,我問說能不能讓我拍衣服,她說要把衣
服說下來給你拍嗎?哈哈因為時間有限不能慢慢
看傳說,不然那裡有很多傳說的說。
漾喵小小抱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