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基略观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l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观的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性质。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和性质。
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
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7.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原因和结果: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2、必然和偶然。必然:事物发展过程一定会发生的、确定不一的一种趋势
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3、本质和现象: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根本性质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表现特征4、可能和现实:可能: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现实:具有合理性的现存的一切事物。5、内容和形式:内容: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
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11.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
1、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①特点:直接性和丰富性②形式:感觉、直觉和表象。
2、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①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②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①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
12.真理的客观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最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1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①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③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5.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的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以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1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85)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1.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2.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7.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经典表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8.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9.社会形态变迁的一般规律。1.统一性:社会历史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2.多样性:每个国家或民族有其各自的发展历程。3.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