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贮藏保鲜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到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贮藏条件选择合适的马铃薯贮藏方法。

3. 学生能够实践操作,学会如何正确地贮藏马铃薯,并理解贮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作业内容:1.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选择适当的容器,按照教师提供的贮藏方法进行马铃薯的贮藏。

贮藏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并记录马铃薯的状态,如颜色、大小、重量等,以便了解贮藏效果。

2. 知识问答:学生需要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马铃薯贮藏的基本原则、贮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 观察与讨论:学生需要观察不同贮藏条件下马铃薯的变化,并与同学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加深对马铃薯贮藏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后完成,并提交给教师。

2. 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应确保安全,并按照教师提供的贮藏方法进行操作。

3. 回答问题时,学生应真实回答,不得抄袭或作弊。

4. 观察与讨论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讨论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给予评价。

2. 教师将参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好的学生,教师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劳动技术课程。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学生可以向教师咨询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教师的帮助和建议。

3.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的基本原则,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如何正确地贮藏马铃薯,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实验设计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实验设计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实验设计一、概述1、品种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

它是茄科一年生作物,原产于南美高山地区。

目前,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广,其中以山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产量较大。

马铃薯是一种菜粮兼用的农产品,同时它还是制造酒精、淀粉、糖浆等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就品种类型而言,我国生产中栽培的马铃薯有春播夏收的夏熟品种、夏播秋收的秋熟品种,贮藏多以后者为主。

2、贮藏特性马铃薯具有不易失水和愈伤能力强的特性,而且在收获后还要经过一段生理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

在休眠期,马铃薯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弱,抗性增强,即使处于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萌芽生长。

所以,马铃薯是较耐贮藏和运输的一种蔬菜。

选择休眠期长的品种,并在贮藏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延长马铃薯的休眠期,是贮藏成功的关键。

3、贮藏条件(1)温度条件贮藏温度是延长马铃薯休眠期的关键因素,在适宜的低温下贮藏的马铃薯休眠期长,特别是初期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有利。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而且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

试验证明,当温度降至0℃时,由于淀粉水解酶活性增强,薯块内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增加,食用品质劣变;但温度过高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所以,菜用马铃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3~5℃,1左右易出现冷害;加工用马铃薯的贮藏温度为10~12℃,这样可降低淀粉的水解。

贮藏初期约10 天~ 15 天的愈伤阶段,应保持15 ℃~20 ℃的较高温度。

形成木栓化保护层后,便可将温度控制在3 ℃~5 ℃进行贮藏。

(2)湿度条件贮藏环境的湿度对贮藏效果也有直接影响,过高容易造成致腐菌大量生长而引起腐烂;过低则又会导致马铃薯失水量增大、新鲜度下降、失重增加。

愈伤阶段相对湿度为85% ~95% ,贮藏适宜相对湿度为90% 。

湿度过低,水分散失严重,薯块质量损失较大,而且会产生萎缩现象;湿度过高,则会加快薯块发芽,引起病害造成腐烂。

(3)通风条件调节马铃薯贮藏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排除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维持薯块的正常呼吸,前期能够促进机械损伤的愈合。

贮藏马铃薯(教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贮藏马铃薯(教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11.贮藏马铃薯教学目标:1.全面掌握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农业机械的应用,学会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挑选、包装和贮藏。

2.掌握马铃薯贮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农业生产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农业机械的应用,学会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挑选、包装和贮藏。

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无损伤马铃薯、半熟苹果、干净纸箱、黑色塑料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深受大众喜爱。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让马铃薯长时间保鲜呢?二、教学新课1.劳动基础(1)贮藏特性新收获的马铃薯,要经过2~4个月的时间才能发芽,即进入休眠状态。

早熟品种休眠期长,可长时间贮藏;晚熟品种休眠期短,不宜长时间贮藏。

根据皮色,可将马铃薯分为白皮马铃薯、红皮马铃薯、黄皮马铃薯和紫皮马铃薯四种类型。

其中,红皮马铃薯和黄皮马铃薯更适合长期贮藏。

(2)贮藏条件a.温度。

贮藏马铃薯最适宜的温度为3~5℃。

温度过高会变绿、长芽或腐败,温度过低易冻伤。

b.湿度。

贮藏马铃薯的湿度要适中。

湿度过高容易引起腐败,湿度过低会导致失水量增大,新鲜度下降。

c.光照。

在贮程中避免光照,否则马铃薯会变绿、发芽。

(3)贮藏方法常用的贮藏马铃薯的方法有沟藏、窖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等,但日常生活中采用最多的还是窖藏。

家庭可选用草木灰贮藏法、苹果贮藏法、药物贮藏法等简易方法进行贮藏,贮藏环境应保持低温、黑暗,防止块茎变绿发芽,变绿、发芽的马铃薯是不可以食用。

知【知识链接】为什么变绿、发芽的马铃薯不能吃?新鲜的马铃薯含有微量的龙葵素,当马铃薯变绿、发芽时,龙葵素的含量会明显上升。

达到一定剂量,食用者就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请不要食用变绿、发芽的马铃薯。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马铃薯的贮藏方法,掌握基本的贮藏技能。

2. 学会根据马铃薯的品种和贮藏环境,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家中亲自实践贮藏马铃薯,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a. 通风贮藏法:将马铃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检查并保持干燥。

b. 沙藏法:将马铃薯埋在湿润的沙子中,放置在阴凉处,定期检查沙子湿度和马铃薯状态。

c. 冷藏法:将马铃薯放入冰箱或冷柜中冷藏,但要注意不要与其他食物混放,并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

2. 记录分享:学生在实践贮藏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遇到的问题,并分享给老师或家长。

3. 比较学习:观察并比较不同贮藏方法对马铃薯新鲜度和质量的影响,总结各自的优缺点。

三、作业要求1. 实践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受伤。

2. 确保马铃薯新鲜、无病虫害,贮藏环境适宜。

3. 定期检查并记录贮藏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 分享作业时,请附上照片或视频等辅助材料,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和分享,以及比较学习后的总结,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贮藏方法的正确性、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享的积极性等方面。

3. 评价方式:老师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将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 对于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或问题的学生,老师将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3. 对于在记录和分享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马铃薯贮藏技能,培养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贮藏马铃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挑选、储存、保鲜方法等。

马铃薯贮藏保鲜剂的实验研究_李双妹

马铃薯贮藏保鲜剂的实验研究_李双妹

消毒,避免切刀传病。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增 果储藏保鲜量占到总产量的15%-20%,全
二、结果
施磷肥和钙肥,提高薯块细胞壁钙含量,增 国果蔬产值可增加120亿-160亿元,果蔬保
按上述方法进行研制,产品经分析检验 强抗病性;生长后期,加强检查,及时拔除 鲜业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
其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见 病株;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传病机会。三是 业之一。
作者简介:李双妹(1971-),汉,河南濮阳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无机化学与环境工程。
前言
透 后 捞 起 , 放 在 地 面 上 晒 干 , 当 室 温 降 到 性质稳定,原药在阴惊、干燥处贮存2-3年,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 12oC时,立即将马铃薯贮藏即可。
有效成份不变。对人畜低毒,对பைடு நூலகம்类毒性也
表2)
注 意 安 全 收 获 , 在 土 壤 温 度 低 于 20℃ 时 收
表2 结果与质量标准对照表
获,降低侵染机率;收获时尽量避免薯块机
械 碰 伤 , 减 少 侵 染 通 道 。 四 是 控 制 贮 藏 条 参考文献
三、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一)使用方法 将30g试剂倒入盆和桶中,加凉水8L水搅 拌溶解后,就可直接使用,该保鲜液可浸马 铃薯400kg左右。将刚收带泥的马铃薯放入保
件,收获后晾晒1-2天,待薯块表面干燥后入 窖贮藏;入窖时剔除病伤薯块,小堆贮藏; 贮窖内初期温度控制13℃-15℃两个星期,促 进伤口愈合;以后降低窖温保持在1℃-4℃, 控制发病;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薯块表 面潮湿和窖内缺氧,减少发病。
(三)马铃薯贮藏保鲜剂各组分的作用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井咪唑44号。纯
(二)分析仪器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马铃薯的贮藏方法,掌握基本的贮藏技能。

2. 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教材内容,理解马铃薯的贮藏原理和方法。

2. 完成以下作业任务:(1)准备贮藏马铃薯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纸箱、马铃薯、保鲜膜、土壤等。

(2)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对马铃薯进行分类贮藏。

(3)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并讨论其他可能的贮藏方法。

3. 将作业过程和收获记录在作业本上。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作业任务,确保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充分。

2. 严格按照教材或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贮藏,确保安全有效。

3.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4. 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1. 评估作业完成情况:是否准备齐全工具和材料,是否按照教材或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贮藏,记录是否清晰准确。

2. 参考课堂表现和同学互评,给出总体评价。

3. 对于完成出色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大家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对作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贮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将反思记录在作业本上,以便老师和同学了解你的学习进展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3.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贮藏经验,共同提高贮藏技能。

4. 如果有同学在贮藏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我们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进一步掌握马铃薯的贮藏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互评、奖励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和理解贮藏马铃薯的基本方法;2. 实践并掌握正确的马铃薯贮藏技巧;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根据环境调整贮藏方法。

二、作业内容:1. 实践贮藏:学生需在家中按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贮藏一定数量的马铃薯。

马铃薯不同贮藏方式的保鲜效果研究

马铃薯不同贮藏方式的保鲜效果研究

质 ,选取外观好 、无病无伤的马铃薯块茎备用 。 处理1 :选择 乌兰察 布市察 哈尔右翼前 旗 的 农 户 自建井筒窖贮藏 ,选用5 0 k g 马铃薯样品 ,3
次重复。 处 理 2:选 择 乌 兰 察 布 职 业 学 院 实 训 基 地
的半地 下窖 自然通 风库贮 藏 ,5 0 k g 样 品 ,3 次
量与原始质量 的百分 比。腐烂率和发芽率是指测 定时马铃薯腐烂个数 、发芽个数与原始 马铃薯个
数的百分 比n 。能耗指标是指贮藏库所消耗 能源 与所贮 藏马铃薯质量 的百分 比。计算公式 如下 : 水 分损 失 率 ( % )=质量 损 失 ÷原 始 质量 ×1 0 0 ;
腐烂率 ( %)=腐烂个数 ÷原始总个数 ×1 0 0 ;发 芽率 ( %)一发芽个数÷原始总个数 ×1 0 0 ;能耗
窖 和恒温 库都 没有 发芽 。贮藏 9 0 d 后 ,井 筒窖 贮藏
有5 0 . 5 %的马铃薯发芽 ,半地下窖有8 . 2 %、恒温库 有1 . 2 %的马铃 薯 开始 发芽 。贮 藏 1 2 0 d 后 ,井筒 窖 贮 藏马铃薯全部发芽 ,半地下窖有 1 0 . 3 %,恒温库 有2 . 3 %的马铃薯开始发芽 ,见表3 。
让 表 皮 风 干 木 栓 化 ,然 后 进 行人 工 挑 选 ,剔 除 有
机 械损 伤 的 、腐 烂 的 、有 病 的 以及 土块 石 头 等 杂
耗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窖藏方式下马铃薯发芽率较 低、 质量损失较小、 腐烂率较低 、 能耗 明显较少, 是乌
兰察布地 区较理想 的冬季马铃薯贮藏方式。 关 键词 :马铃薯 ;贮 藏方 式 ;保 鲜
1 1 月 2日,将试 验 材 料 同 时放 入 3 个试验点 , 在贮藏后3 0 、6 0 、9 0 、1 2 0 d 分别取样 ,进行相关 指标 的分 析测 定 。

马铃薯贮藏试析论文

马铃薯贮藏试析论文

马铃薯贮藏试析论文1贮藏前的准备工作1.1贮藏库的建设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

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

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

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

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

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

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贮藏2.1及时入库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

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

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

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

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

马铃薯的科学贮藏

马铃薯的科学贮藏

马铃薯的科学贮藏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马铃薯加工工业的兴起,马铃薯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了供应量和加工量,同时也使马铃薯的冬储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但是,由于受贮藏设施、贮藏方法、管理技术的局限,马铃薯贮藏的效果千差万别。

因不同用途的块茎,对贮藏条件有同的要求,所以要达到贮藏目的,就必须科学贮藏、科学管理,避免贮藏病害的发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县是马铃薯种植大县,种植面积大、产量水平高、贮藏量较多、贮藏时间长,农民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

从贮藏窖的建造技术以及贮藏方法等方面看,马铃薯贮藏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虽然多是土窖贮藏,缺少强制调解温、湿度的实施,但大多能保持2-4℃的窖温和85-95%的湿度。

从9月份入窖到翌年4月份出窖,能保持块茎新鲜不出芽。

有60%以上的马铃薯贮藏农户损耗在10%以下,*的农户损耗不超过5%。

这说明许多农民已掌握了马铃薯贮藏规律、贮藏技术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近年来,围场县委、县xx把马铃薯列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和扶持,一部分农民借助此机会,在马铃薯产业区建立了部分大型、强制通风、人工控温或自动控温的现代化和半现代化的保鲜薯窖或和恒温薯窖,把我县马铃薯贮藏技术和贮藏效果提高了一大步。

不但延长了我县马铃薯销售时间,也使马铃薯增值较高。

一、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农村马铃薯贮藏技术的提高,使许多农户获益匪浅,但仍有许多农户无论是入窖前的块茎处理和入窖方法,还是贮藏期间的管理,都不太符合科学贮藏的要求。

对此,应引起广大农民注意,尽快解决。

1、不分用途地混合贮藏一些农户仍按传统的习惯,一家中有1个薯窖,食用薯、商品薯、种薯、加工薯等几种用途的薯,都贮藏在这一个薯窖内。

不仅造成品种的混杂和病害的传播,影响种性,同时对食用薯品质和加工薯价值保持也不利,因而直接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2、不能保证块茎入窖质量这里所说的入窖质量,就是要求入窖块茎个体完整、薯皮干燥、无腐烂及其它杂质等。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马铃薯的贮藏方法,掌握基本的贮藏技能;2. 学会根据马铃薯的品种和贮藏环境,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准备马铃薯,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贮藏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选择冷藏、通风贮藏、沙土贮藏等多种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记录贮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2. 观察记录:学生需观察马铃薯在贮藏后的变化,如颜色、大小、重量等,并记录下来。

同时,需要观察贮藏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

3. 问题解决: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马铃薯腐烂、贮藏环境变化等。

学生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实践操作的照片、记录表、问题解决方案等相关资料;2. 作业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情况,不得抄袭或作假;3.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实践操作、记录、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给出评价和建议;3. 评价结果:对于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给予优秀等次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应给予指导和建议;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分析自己的作业,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在下一次作业中加以改进;3.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贮藏马铃薯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决等环节,深入了解马铃薯的贮藏方法,掌握基本的贮藏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科学储存土豆方法教案

科学储存土豆方法教案

科学储存土豆方法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储存土豆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豆的储存需求和原因。

2. 理解科学储存土豆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正确的土豆储存环境和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投影仪。

2. 实验室用品:透明密封塑料袋、纸张、马铃薯等。

3. 教学资源:关于储存土豆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步骤一:引入问题(5分钟)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储存不当的土豆,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学地储存土豆?”2. 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土豆储存的经验和方法,并汇报结果。

步骤二:了解土豆储存的需求和原因(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土豆生长周期和储存需求的资料,解释土豆的生物活动和储存需求。

2. 强调土豆在储存过程中所需要的湿度、温度和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步骤三:探索科学储存土豆的方法(15分钟)1. 分析不同储存方法的优缺点,如地下储藏、冰箱储存、窖藏等。

2. 列举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豆储藏特点,并让学生猜测科学储存方法。

3. 提供专业的科学储存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和效果。

步骤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透明密封塑料袋、纸张和马铃薯。

2. 学生下实验方案,利用不同的储藏环境条件进行土豆的储存,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3.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五:巩固与评估(10分钟)1. 提问学生如何科学储存土豆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2. 教师提供相关问题进行学生的应用评估,检查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科学储存土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扩展活动:1.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展开相关研究,如探究不同储藏条件下土豆的变化情况。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储藏方法和经验,以及与家人或亲友进行讨论和实践。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于储存土豆需求和科学储存方法的理解程度。

土豆冷藏保鲜实验报告

土豆冷藏保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冷藏条件下土豆的保鲜效果,分析影响土豆保鲜的主要因素,为土豆的冷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土豆若干- 保鲜袋、保鲜膜- 电子秤- 温湿度计2. 实验仪器:- 冷藏柜- 恒温恒湿箱- 数据采集器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新鲜土豆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编号为A、B、C、D、E。

2. 实验处理:- A组:常温放置,不进行任何处理。

- B组:用保鲜膜包裹后,常温放置。

- C组:用保鲜袋封装后,常温放置。

- D组: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冷藏柜中保存。

- E组:用保鲜袋封装后,放入冷藏柜中保存。

3. 实验指标:- 观察记录每组土豆的发芽情况、表面状况、重量变化等。

4. 数据采集:每隔一定时间(如3天、7天、14天等),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各组土豆的保鲜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A组土豆在常温下放置3天后开始发芽,7天后发芽情况严重,表面出现黑斑。

- B组土豆在常温下放置3天后开始发芽,7天后发芽情况较A组有所减缓,表面出现少量黑斑。

- C组土豆在常温下放置3天后开始发芽,7天后发芽情况与B组相似,表面出现少量黑斑。

- D组土豆在冷藏柜中保存3天后,发芽情况较A、B、C组明显减缓,表面状况良好。

- E组土豆在冷藏柜中保存3天后,发芽情况与D组相似,表面状况良好。

2. 结果分析:- 常温下,土豆容易发芽和变质,表面出现黑斑。

- 使用保鲜膜或保鲜袋可以减缓土豆的发芽速度,延长保鲜期。

- 冷藏条件下,土豆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常温放置。

五、实验结论1. 土豆在冷藏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延长保鲜期,降低发芽速度和变质程度。

2. 使用保鲜膜或保鲜袋可以进一步提高土豆的保鲜效果。

3. 本实验为土豆的冷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土豆的储存质量。

六、实验建议1. 在土豆的储存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土豆。

2. 土豆储存时应注意防潮、防热、防晒,避免土豆变质。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马铃薯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其生长环境和贮藏方式。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马铃薯贮藏方法,并能应用到实践中。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马铃薯生长环境:学生需要在家中或附近农田中观察马铃薯的生长环境,记录下观察结果,并思考马铃薯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 实践贮藏马铃薯:学生需要在家中或学校实践基地进行马铃薯的贮藏,根据教师提供的贮藏方法,选择合适的贮藏地点和方式,确保马铃薯能够安全过冬。

3. 制作贮藏马铃薯的记录表:学生需要制作一张记录表,用于记录马铃薯的贮藏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便观察马铃薯的生长变化。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前,需要充分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和贮藏方法,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在实践贮藏马铃薯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在制作记录表时,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确保记录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要将观察记录表和贮藏马铃薯的过程照片提交给教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表和照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作业在班级内展示,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和认真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通过《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和贮藏方法,掌握正确的贮藏方法,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怎样储藏马铃薯科技活动教学设计

怎样储藏马铃薯科技活动教学设计

怎样储藏马铃薯科技活动教学设计第一篇:怎样储藏马铃薯科技活动教学设计怎样储藏马铃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马铃薯相关的知识,掌握储藏马铃薯的储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授、谈论、体验的学习方法。

观察记录实验过程,探索最好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脑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最近几天,我上网查询了一下我们《土豆之旅》社团,有关土豆如何储存的资料。

下面我就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新课学习:1、要预防土豆长芽,应该把它贮存在低温、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如果生芽过多、且土豆皮的表面已经变成黑绿色就不要再吃了。

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储存马铃薯呢?2、实验活动:①将马铃薯放在3个透光广口瓶中。

②1号和2号置于温暖阳光照射的地方1号用黑布遮光;3号置于阴暗低温的地窖里。

观察记录马铃薯变异情况。

4、拓展与交流:干燥,通风,温度低一些的地方,不然很容易生芽。

如果是冬天最好别放在有暖气的地方,很快就长芽了。

其实有菜窖是最好的了,但现在一般人家都没有了。

放到小仓库里,温度大概12,13度,放了好几个月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是夏天就放冰箱里面吧。

发芽土豆挖了也不能吃,请爱惜身体~ “吃土豆能中毒”也许大家早已知道,但是为什么会中毒大多数说不出所以然来。

据科学家们了解,新鲜土豆中含有微量的龙葵碱,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土豆在储存过程中,龙葵碱含量逐渐增加,当土豆变成黑绿色或发芽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高达0.3-0.5%,人食入龙葵碱0.2-0.4克就可引起食物中毒。

龙葵碱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并能引起脑水肿、充血。

此外,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

症状表现为: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轻者出现上吐下泻,头晕、头疼甚至脱水,重者可致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三、课后延伸: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食物中毒,应采取哪些措施?第二篇:关于全力抓好马铃薯销售、加工、储藏工作的通知10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向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发出《关于全力抓好马铃薯销售、加工、储藏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人教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贮藏马铃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贮藏马铃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贮藏马铃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劳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标题为《贮藏马铃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马铃薯的贮藏技巧和方法,认识到农业机械在农作物贮藏中的应用,并学会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挑选、包装和贮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

- 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应用。

- 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挑选、包装和贮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马铃薯贮藏的过程。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培养对农业生产的尊重和关注,增强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认可。

- 学生意识到食物的保鲜和贮藏对于减少浪费的重要性。

- 学生培养勤劳、细心和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农业机械的应用,学会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挑选、包装和贮藏。

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他们对于农作物贮藏和农业机械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马铃薯贮藏技巧和方法还不够熟悉。

由于本课涉及到实际操作,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关于农作物贮藏的知识。

请你们谈谈,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并复习相关知识)2、学习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贮藏马铃薯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挑选马铃薯的步骤。

大家观察一下,你们认为挑选马铃薯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比如,马铃薯应该大小适中,表面光滑,没有病虫害。

老师:很好!你们说得很对。

那么,下面我们看一下包装马铃薯的要点。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11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六年级上册

《贮藏马铃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到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基本原则;2. 掌握马铃薯的分类、清洗、削皮、切块等基本操作技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马铃薯贮藏作业。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教材,了解马铃薯的贮藏原理和方法;2. 分组进行马铃薯的分类、清洗和削皮操作;3. 每组选择一块马铃薯进行切块操作,确保每个切块的大小适中;4. 观察并记录马铃薯的形状、颜色、有无虫害等特征,以便后续贮藏过程中进行观察;5. 完成一份作业报告,包括马铃薯的基本信息、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每组学生应确保每个操作步骤的正确性,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处理等;2. 完成后将所有工具、材料和马铃薯按要求归类放置,以便下次使用;3. 作业报告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个人的收获和体会;4.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并附上相关照片或视频以供教师评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和提交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2. 评价内容包括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工具使用正确性、材料处理合理性以及个人收获体会等;3. 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将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贮藏马铃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求改进方法;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贮藏马铃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水平,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马铃薯贮藏有更深的理解,能熟练应用正确的贮藏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预防贮藏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高贮藏效果。

土豆保存实验报告总结

土豆保存实验报告总结

土豆保存实验报告总结土豆保存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土豆在不同环境下的保存效果,以及找出最佳的保存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分别将土豆放置在常温、冰箱和冷藏库三种环境下进行保存,并观察土豆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在常温下保存的土豆很快开始出现腐烂和发霉现象,并且呈现出较快的衰老过程。

在一周的观察期内,土豆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褐斑和黑斑,质地变得软烂,并发出了难闻的气味。

这表明土豆在常温下保存效果很差,容易受到微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变质。

与常温保存相比,冰箱保存能够明显延缓土豆的衰老和变质过程。

在观察期内,冰箱保存的土豆表面仅出现轻微的褐斑和黑斑,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质地和口感。

然而,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我们也观察到冰箱保存的土豆开始出现微生物感染的现象,虽然幅度较小,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质量损失。

最后,我们将土豆放入冷藏库进行保存,发现土豆在低温环境中保存效果最佳。

在观察期内,冷藏库保存的土豆几乎没有出现任何腐烂、发霉或变质的迹象。

土豆的质地和口感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与新鲜土豆无明显区别。

这表明低温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延缓土豆的衰老和变质过程,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土豆在常温下保存的效果很差,容易受到微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而变质。

因此,在储存土豆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常温环境下。

2. 冰箱保存能够明显延缓土豆的衰老和变质过程,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仍可能导致微生物感染和质量损失。

因此,在冰箱中保存土豆时,应尽量选择密封保存,避免与其他食材接触。

3. 低温环境是最佳的土豆保存条件,可以显著延缓土豆的衰老和变质过程,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因此,在储存土豆时,最好选择冷藏库等低温环境,以达到最佳保存效果。

4. 此外,除了保存条件,土豆的选择、储存方式和处理方法也会对保存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适合的土豆保存策略。

科学保存土豆方法教案

科学保存土豆方法教案

科学保存土豆方法教案教案标题:科学保存土豆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豆的特点和保存的重要性。

2. 掌握科学保存土豆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土豆(新鲜的和已经保存一段时间的)。

2. 透明塑料袋或密封容器。

3. 温度计。

4. 讲解板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土豆的重要性和保存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科学保存土豆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土豆为什么需要保存吗?有没有想过如何使土豆保存更久?探究(15分钟):1. 分发土豆样本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比较新鲜土豆和保存一段时间的土豆的外观和质地。

2. 引导学生思考:保存一段时间的土豆为什么会变得发芽、变软或变黑?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土豆的保存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解释(10分钟):1. 讲解土豆保存的原理:土豆中的淀粉会逐渐转化为糖分,导致土豆变软和变甜。

土豆还会产生乙烯气体,导致土豆发芽。

2. 介绍科学保存土豆的方法:a. 温度控制:土豆最适宜保存的温度是7-1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保存效果。

b. 避光:土豆应保存在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否则会导致土豆变绿。

c. 通风:土豆需要适当的通风,可以选择使用透明塑料袋或密封容器,但要确保有一定的通气性。

d. 避免受潮:土豆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潮。

e. 分开存放:已经发芽或腐烂的土豆应及时分离,避免影响其他土豆的保存。

实验(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不同的保存条件进行实验。

2. 每组选择一种保存条件,如温度、光照、通风等,记录土豆的保存情况。

3. 实验结束后,学生归纳总结各种保存条件对土豆保存的影响。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哪种保存条件对土豆保存效果最好?为什么?总结(5分钟):1. 总结科学保存土豆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科学保存土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实验设计
一、概述
1、品种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

它是茄科一年生作物,原产于南美高山地区。

目前,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广,其中以山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产量较大。

马铃薯是一种菜粮兼用的农产品,同时它还是制造酒精、淀粉、糖浆等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就品种类型而言,我国生产中栽培的马铃薯有春播夏收的夏熟品种、夏播秋收的秋熟品种,贮藏多以后者为主。

2、贮藏特性
马铃薯具有不易失水和愈伤能力强的特性,而且在收获后还要经过一段生理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

在休眠期,马铃薯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弱,抗性增强,即使处于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萌芽生长。

所以,马铃薯是较耐贮藏和运输的一种蔬菜。

选择休眠期长的品种,并在贮藏期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延长马铃薯的休眠期,是贮藏成功的关键。

3、贮藏条件
(1)温度条件
贮藏温度是延长马铃薯休眠期的关键因素,在适宜的低温下贮藏的马铃薯休眠期长,特别是初期低温对延长休眠期有利。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而且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

试验证明,当温度降至0℃时,由于淀粉水解酶活性增强,薯块内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增加,食用品质劣变;但温度过高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所以,菜用马铃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3~5℃,1左右易出现冷害;加工用马铃薯的贮藏温度为10~12℃,这样可降低淀粉的水解。

贮藏初期约10 天~ 15 天的愈伤阶段,应保持15 ℃~20 ℃的较高温度。

形成木栓化保护层后,便可将温度控制在3 ℃~5 ℃进行贮藏。

(2)湿度条件
贮藏环境的湿度对贮藏效果也有直接影响,过高容易造成致腐菌大量生长而引起腐烂;过低则又会导致马铃薯失水量增大、新鲜度下降、失重增加。

愈伤阶段相对湿度为85% ~95% ,贮藏适宜相对湿度为90% 。

湿度过低,水分散失严重,薯块质量损失较大,而且会产生萎缩现象;湿度过高,则会加快薯块发芽,引起病害造成腐烂。

(3)通风条件
调节马铃薯贮藏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排除二氧化碳等不良气体,维持薯块的正常呼吸,前期能够促进机械损伤的愈合。

除此之外,通风还可以使贮藏环境以及薯堆内各部分的温度与湿度相对均匀,可以避免局部温度与湿度过高或过低以及结露现象的发生。

通风要视外界气温而定,外界气温过低或过高时都不宜通
风,因为外界温度过低时通风会造成薯块结露,温度过高时通风会使窖内温度升高而不利于贮藏。

一般以接近适宜贮藏温度时通风为好。

(4)光照条件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漫射光照射虽然对块茎的质量损耗不发生显著影响,但能促进叶绿素以及苷类物质的形成。

因此,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应避免光照,以免发芽和增加薯块内有害的苷类物质产生。

4、贮藏方法
(1)室内堆藏
一些地区直接将薯块堆放在室内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难以控制发芽,如配合药物处理或辐射处理可提高贮藏效果。

也可用覆盖遮光的办法抑制发芽,此法对多雨季节收获的马铃薯贮藏较为理想。

对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如东北,用室内堆藏法贮藏马铃薯也比较成功。

如果大规模贮藏,可选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室内消毒后,将经过挑选和预处理的马铃薯进库堆放,四周用木板等围好。

为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可在室内架藏、码箱等。

(2)地窖贮藏
在避光、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或室外荫棚下,用砖砌长方形窖,池壁留孔成花墙式,以便通风散热,上面覆盖细沙土10~15 cm,稍加压实即可,这种方法适于南方温暖地区。

西北地区土质黏重坚实,多用井窖或窑洞贮藏。

这两种窖的贮藏量可达3000~3500 kg,保温效果较好,窖内薯堆高度不超过1.5 m,否则入窖初期堆内温度增高易萌芽腐烂。

(3)地沟埋藏
地沟东西走向,深1 m 左右,上口宽1 m,底部稍窄,横断面呈倒梯形,长度可视贮量而定,两侧各挖一排水沟,充分干燥后,再放入马铃薯薯块。

下层薯块堆码厚度在40 cm 左右,中间填15~20 mm 厚的干沙土,上层薯块厚约30 cm 左右,用细沙土稍加覆盖在距地面约20 cm 处设立测温筒,插入1 支温度表。

当气温下降到0 ℃以下时,分次加厚覆盖土成屋脊形,以不被冻透为度,保持沟温在4 ℃左右。

春季气温上升时,可用稻草、麦秆等不易传热的材料覆盖地面,以防埋藏沟内温度急剧上升。

(4)通风库贮藏
用通风库贮藏马铃薯,块茎堆高不超过2 m,堆内放置通风塔,搞好前期降温。

也可装筐码垛,有条件的还可在库内设置专用木条柜装薯块,以便通风,该方法贮量较大,但成本较高。

(5)冷库贮藏
有冷库条件的地方,可将薯块装入筐或木条箱中,先在预冷间预冷,待块茎温度接近贮藏温度时,再转入冷藏间贮藏,库温应保持在0~2 ℃范围内。

在筐(箱)码垛时,要留有适当的通气道,以使堆内温度与湿度均匀一致。

贮藏期
间应定期检查,发现染病薯块及时剔除,以防蔓延。

(6)化学贮藏
南方各地夏秋季不易获得低温环境,块茎休眠结束后,萌芽损耗严重,可以采用药物处理以抑制萌芽发生,采用α- 萘乙酸甲酯或乙酯,或者青鲜素进行处理。

二、试验方案设计
(一)材料与仪器
1、试验原料
试验品种: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晚熟品种陇薯6号
品质要求:新鲜收获,未发芽,品相完整,外观无斑痕病变,无虫害,无机械性损伤的马铃薯。

2、主要仪器和设备
①GS-ⅢB大气采样器(上海宏宇环保应用研究所)
②气调箱(西安亿事达保鲜工程有限公司)
3、主要试剂
戴科2.5%马铃薯抑芽剂粉剂(美国仙农有限公司生产)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不同因素对马铃薯贮期呼吸强度的影响
①温度对马铃薯贮期呼吸强度的影响;
②冷藏对马铃薯呼吸强度的影响。

(2)马铃薯贮藏期间发芽情况的研究
①空气湿度对马铃薯贮期发芽状况的影响;
②光照对马铃薯贮期发芽状况的影响;
③抑芽剂影响马铃薯发芽状况的效果研究。

2、试验方法
(1)气流法测定马铃薯呼吸强度
①气流法测定马铃薯呼吸强度通常是采用定量碱液吸收农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2,再用酸滴定剩余的碱,即可计算出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2量,求出其呼吸强度。

单位通常用每公斤每小时释放CO2毫克数( CO2mg / kg·h) 表示。

反应如下:
2NaOH+CO2 ==Na2CO3+H2O
Na2CO3+BaCl2== BaCO3+2NaCl
气流法的测定装置如图
②温度对马铃薯贮期呼吸强度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每份2500g左右的马铃薯,置于不同温度(5℃、10℃、15℃、20℃、25℃) 下贮藏,在贮藏初期、中期、后期分别测定甘薯的呼吸强度, 观察同一品种甘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

③冷藏对马铃薯呼吸强度的影响
称取2500g 左右马铃薯,将马铃薯放入恒温4℃的冰箱中,然后每隔24h 取出于常温下贮藏,每天测定马铃薯呼吸强度,观察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情况。

(2)马铃薯贮藏期间发芽情况的研究
①空气湿度对马铃薯贮期发芽状况的影响
分别称取5份,每份10kg马铃薯,置于不同空气湿度(40%、50%、60%、70%、80%)的条件下贮藏,每个月记录,贮藏5个月。

②光照对马铃薯贮期发芽状况的影响
分别称取两组,每组10kg左右的马铃薯。

在常温下贮藏,一组放置在自然光照下,另一组置于暗室中,每个月进行记录,贮藏5个月。

③抑芽剂影响马铃薯发芽状况的效果研究
分别称取两组,每组10kg左右的马铃薯。

一组不做处理,另一组用马铃薯抑芽剂进行处理,用量为800 mg 抑芽剂·kg-1 薯块。

,按试验设计的用量将抑芽剂均匀撒敷在马铃薯上,用塑料布捂盖5 d后,揭开捂盖物将马铃薯分装于纸箱中。

两箱置于常温下储存。

每个月进行记录,贮藏时间为5个月。

3、测定指标
①失重率测定
采用称重法。

失重率=〔(贮前质量-贮后质量)/贮前质量〕×100%
②发芽率测定
发芽率=(发芽薯块数/总薯块数)×100%
③腐烂率测定
腐烂率=(腐烂薯块数/总薯块数)×100%
④呼吸强度测定
采用气流法,参照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6.)
4、试验结果记录
(三)参考文献
[1]程学联.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J].现代农业技术,2009(1):86.
[2]连喜军,王吰,杨鑫博,等. 甘薯呼吸强度气流法测定中参数研究[ J]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29 ( 7) : 25- 28.
[3] 丁映,陈鹰,乐俊明,等.马铃薯的贮藏与管理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65-167.
[4] 李树莲, 孙茂林, 李先平, 等. 马铃薯抑芽剂戴科(DEECO)的效果评价[J]. 中国马铃薯, 2003, 17(6):349-351.
[5] 王科茂.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9):30
[6] 曹健康,姜微波,赵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2-114.
[7]王文生, 董成虎, 贾凝. 新疆厚皮甜瓜贮藏温度试验[J]. 保鲜与加工, 2006 ( 6) : 21-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