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优秀教学案例模板精选两篇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文库(2篇)
![优秀教学案例精选文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439a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1.png)
第1篇一、引言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情境和策略的记录,它具有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等特点。
优秀的教学案例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精选了几个优秀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优秀教学案例精选1. 案例一: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背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课文以秋天的雨为主题,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仿写。
教学策略:(1)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3)课文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4)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仿写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仿写。
2. 案例二: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背景:初中数学课程,本节课主要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学生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课堂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概念讲解: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4)解法讲解: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法。
(5)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优秀教学案例(2篇)
![教育优秀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a13f2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5.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案例以一堂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课为例,分析其优秀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美好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课文——《桂林山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奇、秀、险、清。
4. 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2篇)
![优秀教育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b79fa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不足,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本文将以一堂小学语文阅读课为例,探讨“猜一猜,读一读,议一议”的阅读教学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船借箭》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一猜,读一读,议一议”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2)猜一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内容,猜测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读一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如“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故事中人物性格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性格。
(5)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
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英雄人物。
三、案例分析1. “猜一猜”环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猜测过程中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读一读”环节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案例范文2篇
![教学案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75c6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d.png)
教学案例范文教学案例范文精选2篇(一)教学案例范文主题: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以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可以描绘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
重点:呼吸器官的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难点:理解呼吸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点名并与学生打招呼。
2. 激发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吗?我们的呼吸系统都包括哪些局部呢?”3. 引导学生考虑,并做出一般性的答复。
二、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0分钟〕1. 展示一个关于呼吸系统构成的图片,提问:“大家能从这个图片中看到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讲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并强调每个器官的功能。
3.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动画,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每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三、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15分钟〕1. 使用一个模型或者手绘图表,向学生展示呼吸系统的工作流程。
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2. 引导学生进展讨论,解答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我们需要吸入氧气?”、“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出二氧化碳?”等等。
3. 模拟呼吸的动作,并带着学生一起做出相应的动作,加深学生对呼吸工作过程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进展概括。
例如:“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呢?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是什么?”2. 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课后可以通过书本或者互联网查找更多相关资料。
五、作业布置〔3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答复几个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问题,并写下自己对于呼吸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解。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准备好。
板书设计:主题: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呼吸系统的构成: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等。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优秀教学案例集锦(2篇)
![优秀教学案例集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70ad4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5.png)
第1篇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展示了教学的艺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优秀教学案例,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二、优秀教学案例集锦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教学背景: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内容理解不深,难以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荷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的美丽。
(2)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荷花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荷花的魅力。
(3)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荷花的姿态,让学生体验荷花的优雅。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眼中的荷花。
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文内容,还深入理解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案例二: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教学背景:某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发现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较为困难。
教学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学生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效果: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究问题,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3. 案例三: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教学背景:某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My Family》一课时,发现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称呼掌握不牢固。
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家庭成员的称呼。
(2)教师设计“家庭树”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教师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
教学效果: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称呼,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 案例四: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背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发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深入。
名师授课的优质教育案例(2篇)
![名师授课的优质教育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aa570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2.png)
第1篇1. 案例名称:小学语文《草原》课文教学名师:张老师教学背景:张老师是某小学的语文教师,她教授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好,但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阅读《草原》课文,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张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 阅读课文: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小组讨论: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总结: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 案例名称:高中数学《函数与导数》教学名师:李老师教学背景:李老师是某高中的数学教师,他教授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函数与导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导入:李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与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讲解概念:李老师详细讲解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练习:李老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互动:李老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效果:学生的函数与导数概念理解更加透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 案例名称:初中英语《Unit 4 My Home》教学名师:王老师教学背景:王老师是某初中的英语教师,她教授的班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Unit 4 My Home》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教学过程:- 导入:王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优秀教学案例的文案范文(2篇)
![优秀教学案例的文案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cce26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某中学七年级语文课程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案例概述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草房子》一课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曹文轩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内容《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著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桑桑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本节课以《草房子》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法:以写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草房子》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部电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了解作者曹文轩吗?2. 阅读理解(1)教师讲解《草房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文轩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桑桑的性格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①桑桑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哪些磨难?②桑桑是如何面对这些磨难的?③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特点?(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教学(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聆听并评价。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朗读技巧。
5. 写作教学(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草房子》为题材,写一篇读后感。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写作、多交流。
教育类教学案例范文模板(2篇)
![教育类教学案例范文模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f1ed1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f.png)
第1篇---教育类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1. 学校名称:_________2. 年级/学科:_________3. 班级:_________4. 授课教师:_________5. 学生情况:简要描述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2.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通过_________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授:教师采用_________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 ...- 巩固:教师通过_________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3.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如何?是否提出了改进意见?三、案例分析1. 教学亮点:-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_________-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_________- 教学方法的创新:_________2. 教学不足:-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_________-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_________四、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改进教学方法:_________- 加强教学资源利用:_________- 调整教学进度:_________2. 针对学生学习困难,提出以下帮助措施:- 个别辅导:_________- 小组合作学习:_________- 开展课外活动:_________---请注意,以上模板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填充。
教育精品课优秀案例范文(2篇)
![教育精品课优秀案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0ac09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地纷纷开展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
本文将以某市某小学的“趣味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打造一节优秀的教育精品课。
二、课程简介“趣味英语”课程是该校一年级英语教师王老师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的一节英语课。
本节课以“动物世界”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有关动物单词,如cat、dog、bird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可爱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2. 新课呈现(1)单词学习: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带领学生学习动物单词,如cat、dog、bird等。
(2)句子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单词,进行简单的句子练习,如What's this? It's a cat. What's that? It's a dog.3. 情景模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如: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狗,一组扮演鸟,进行对话交流。
4.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如: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师扮演猎人,进行对话。
5. 互动环节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如:What's your name? Howold are you? What do you like to eat?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得当: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图片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范文(2篇)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a8147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小学语文三年级《春晓》一课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并会写“晓”、“破”等生字词。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了解春天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吟诵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春晓》。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晓”、“破”等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 教师点评,强调朗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品词析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理解诗歌的意思。
-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春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优质学科教学案例(2篇)
![优质学科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142a3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4.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荷花》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本案例以一堂优质的小学语文《荷花》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读会写“荷、花、映、衬”等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荷花的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吗?你们喜欢荷花吗?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
(二)新课讲授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错误。
2.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
3. 体会情感,背诵课文(1)提问:课文中的荷花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提高背诵效果。
4. 课后拓展,激发想象(1)提问: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朗读、想象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优秀课堂示范教学案例(2篇)
![优秀课堂示范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19086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4.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感受到美好的事物?(二)情境创设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2)草船借箭的过程是怎样的?(3)从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2.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乌龟等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多媒体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4.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课文。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三)阅读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f7d1a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4.png)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教学设计(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教学设计(优秀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篇)
![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decaf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4.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法律的特征”。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等。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视频,引发学生思考: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律的特征。
(二)情境创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一个情境,如:小明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小华在街上遇到小偷,小李在公园里看到有人打架等。
每组学生根据情境,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三)讨论交流各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法律的特征角度分析每个情境,如法律的普遍性体现在哪里?法律的强制性如何体现?法律的稳定性有何意义?(四)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小明的学校被认定为‘黑校’”,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五)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律的特征,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精神。
三、案例反思1. 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法治意识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优秀教学案例选编(2篇)
![优秀教学案例选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e28bd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优秀教学案例层出不穷。
本案例选编旨在展示优秀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案例一:小学语文《猫》教学案例1. 案例简介《猫》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一只猫的相处过程。
本案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亲情,培养爱心。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②作者对猫的感情是怎样的?③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4)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爱心。
3.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爱心。
三、案例二: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案例1. 案例简介《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本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勾股定理。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探究新知教师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寻找答案。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
(4)应用新知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
3.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部好的教学案例(2篇)
![一部好的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55ac7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5.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阅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话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爱他人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童话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展示(1)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解释其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关爱他人,传递温暖?(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童话故事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传递关爱。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案例(2篇)
![语文优质课堂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fdb4d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b.png)
第1篇本案例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为例,旨在展示一节优质课堂教学案例。
该文描写了作者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学会生字词,正确读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感受草原风光,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风光,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草原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意识。
(3)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3. 教师引入课题:《草原》。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感。
3. 教师提问: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深入学习1. 小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2.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
4. 小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句子?请用波浪线划出来。
5.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如赛马、摔跤等。
教育教学案例案例(2篇)
![教育教学案例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3658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7.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草船借箭》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勇气;(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阅读教师发放课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2. 借箭的原因是什么?3. 借箭过程中有哪些困难?4. 借箭成功后,周瑜对诸葛亮有什么评价?(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船借箭的故事。
扮演诸葛亮的学生需要运用智慧,化解困难;扮演周瑜的学生则需要展现出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5)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草船借箭的故事,强调智慧、勇气和团结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向诸葛亮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三、案例反思1. 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播放主题曲、设置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重视情感教育。
教师通过总结升华,让学生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勇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四、总结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教师必读的教育教学案例(2篇)
![教师必读的教育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88519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某中学语文教师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某中学语文教师在一堂七年级语文课中,教学《背影》一文。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PPT展示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和《背影》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②教师提问:“文章中的‘背影’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背影’的理解。
”③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④教师点评各组发言,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尝试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背影’的描写。
”⑦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3)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等情感价值。
4. 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对“背影”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 以学生为中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知识与情感并重: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4. 注重教学评价:教师通过点评学生的发言和作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启示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善于运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2篇)
![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a4e30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b.png)
第1篇本案例发生在我国某中学八年级历史课堂上,教学内容为《抗日战争》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等抗战歌曲,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由此引出课题——《抗日战争》。
2. 教学环节一:抗日战争的背景(1)教师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日本会发动侵华战争?(3)教师总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对中国的侵略企图、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
3. 教学环节二:抗日战争的过程(1)教师展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图片、视频,如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
(2)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有哪些重要战役?这些战役有什么意义?(3)教师总结: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有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这些战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教学环节三:抗日战争的影响(1)教师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3)教师总结:抗日战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 课后作业(1)收集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事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2)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海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优秀教学案例模板精选两篇经典优秀教学案例模板精选两篇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经典优秀教学案例模板,以便大家在工作学习时参照借鉴。
经典案例《桃花源记》教案模板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
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
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美,你看。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
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总结: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
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3)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拓展延伸,深化课堂
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老师适时补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安定的生活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小结作业
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创作课教案模板篇二
一、课题:XXXX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XXXXX知识,掌握表现\设计XXXXX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XXXXX的过程,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XXXXX的乐趣,敢于欣赏和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造型▪表现)
养成勤于观察、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设计▪应用)
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
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综合▪探索)
根据不同类型课文三选一即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XXXXX的知识基础上,学生能够完成XXXXXX。
教学难点:学生对XXXXX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情境法。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一)情境导入
展示\播放XXXXX图片\视频,把同学们带入XXXX之中。
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XXXXX
(二)讲授新知
活动1:XXXXX
教师多媒体展示XXXX,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问题:“XXXXXX?”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XXXXXX。
活动2:XXXXX
继续展示XXXXX,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以下问题:“XXXXX?”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XXXXXX。
活动3:XXXXX
教师展示其他班同学作品,提出问题:“XXXXXX?”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XXXXX。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
(三)教师示范
教师以XXXXX为题,演示XXXX的步骤,为学生创作解决了技法上的难题。
(四)实践练习
确定以XXXXX为题,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
(六)小结拓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并进行拓展。
九、版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