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第二章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7抛物线及其方程2.7.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课件

新教材2023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7抛物线及其方程2.7.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课件
A.5 B.4.5 C.3.5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P作PM⊥准线l,垂足为M, 则|PF|=|PM|,当且仅当A,P,M三点共线时, |PF|+|PA|取得最小值|AM|=2+32=3.5.
(3)若位于y轴右侧的动点M到F(12,0)的距离比它到y轴的距离大12.求 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所求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p≠0),A(m,-3),
由抛物线定义得5=|AF|=
m
+
p 2
.
又(-3)2=2pm,∴p=±1或p=±9,
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2x或y2=±18x.
题型2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思考探究】
1.抛物线定义的实质可归结为“一动三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抛物线定义的实质可归结为“一动三定”,一个动点,设为M; 一个定点F,即抛物线的焦点;一条定直线l,即为抛物线的准线;一个定 值,即点M与点F的距离和M到l的距离之比等于1.定点F不能在直线上,否 则,动点M的轨迹就不是抛物线. 2.如何通过抛物线定义实现距离转化? [提示]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 线的距离,因此,由抛物线定义可以实现点点距与点线距的相互转化,从 而简化某些问题. 3.如何利用抛物线定义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提示] 在抛物线中求解与焦点有关的两点间距离和的最小值时,往往用 抛物线的定义进行转化,即化折线为直线解决最值问题.
方向也随之确定.
基础自测
1.抛物线x=-18y2的焦点坐标是(
)
A.(-2,0) B.(2,0)
C.(0,312)
D.(0,-312)
答案:A
2.抛物线x2=4y的准线方程是( ) A.x=1 B.x=-1 C.y=1 D.y=-1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归纳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归纳总结课件

得xy′′==3-x-4x45-y5+3y4+,8.
把(x′,y′)代入方程 y=x-2 并整理,得:7x-y-14=0,
即直线 l2 的方程为 7x-y-14=0.
(3)设直线 l 关于点 A(1,1)的对称直线 l′,则直线 l 上任一 点 P(x1,y1)关于点 A 的对称点 P′(x,y)一定在直线 l′上,反 之也成立.
①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 d+r, 最小距离是 d-r,其中 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②当直线与圆相交时,设弦长为 l,弦心距为 d,半径为 r, 则有(2l )2+d2=r2.
③当直线与圆相交时,设弦为 AB,则 |AB|= 1+k2AB·|xA-xB|, |AB|= 1|k+ABk| 2AB·|yA-y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设 l1:A1x+B1y+C1=0,l2:A2x+B2y+C2=0. ①l1 与 l2 相交⇔A1B2≠A2B1, 特别地 A1A2+B1B2=0 时⇔l1⊥l2; ②l1∥l2⇔A1B2=A2B1,且 A1C2≠A2C1; ③l1 与 l2 重合⇔A1B2=A2B1 且 A1C2=A2C1. 4.两条直线的交点
当|C1C2|=|r1-r2|时,两圆内切; 当|r1-r2|<|C1C2|<r1+r2 时,两圆相交; 当|C1C2|<|r1-r2|时,两圆内含. 10.空间直角坐标系 (1)右手直角坐标系 ∠xOy=∠xOz=135°,∠yOz=90°,x 轴、y 轴、z 轴的正 半轴分别指向右手拇指、食指、中指.
作点 P(x,y,z)的步骤与方法:从原点出发沿 x 轴正(x>0) 或负(x<0)方向移动|x|个单位,再沿 y 轴正(y>0)或负(y<0)方向移 动|y|个单位,最后沿 z 轴正(z>0)或负(z<0)方向移动|z|个单位.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此时直线 l:x+y
21.已知圆 x2+y2=4 与圆 x2+y2﹣4x+4y﹣12=0 交于 A,B 两点,则|AB|=

22.已知圆 C1:x2+y2+2x+8y﹣8=0 和圆 C2:x2+y2﹣4x﹣4y﹣2=0 相交于 A,B 两点,则直线
AB 的方程是
,线段 AB 的长度是

2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 A(1,﹣2),B(0,5),C(﹣3,﹣4). (1)求过 B 点且与点 A,C 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2)求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外离
16.已知直线 l:y=x+m 与曲线
A.
B.
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C.
D.
17.若圆 x2+y2﹣2kx﹣4=0 关于直线 2x﹣y+3=0 对称,则 k 等于( )
A.
B.﹣
C.3
D.﹣3
第4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18.若直线 l:y=kx+3﹣k 与曲线 C:y=
相交:d<r ;相切:d=r;相离:d>r ②代数方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判断.

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相交:△>0; 相切:△=0; 相离:△<0.
第1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1,O2,半径分别为 r1,r2,|O1O2|=d 利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判断 ①外离(4 条公切线):d>r1+r2 ②外切(3 条公切线):d=r1+r2 ③相交(2 条公切线):|r1﹣r2|<d<r1+r2 ④内切(1 条公切线):d=|r1﹣r2| ⑤内含(无公切线):0<d<|r1﹣r2|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第2章-平面与直线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第2章-平面与直线

第二章平面与直线一、直角坐标系、放射坐标系以及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计算1.直角坐标系和放射坐标系(1)定义5.1:i ,j ,k 以O 为起点,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则O ;i ,j ,k 为空间的一个以O 为原点的直角标架或直角坐标系,记为{O ;i ,j ,k }。

如果向量形成右手系,则成为右手直角标架或右手直角坐标系。

i ,j ,k 称为该直角坐标系的基向量。

(2)定义5.2:不要求i ,j ,k 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只要求不共面,则称为仿射标架或放射坐标系。

(3)定理5.1:v =x i +y j +z k ,称(x ,y ,z )为向量v 在该坐标系{O ;i ,j ,k }下的坐标,记为v =(x ,y ,z )。

(4)定义5.3:规定P 的坐标为向量→OP 的坐标,向量→OP 称为P 点的定位向量或矢径。

(5)8个卦限(逆时针,上层,右下角),x 轴为一半长。

2.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运算(1)线性运算(仿射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λa =(λa 1,λa 2,λa 3);(2)内积(仿射不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a |=232221a a a ++;③cos∠(a ,b )=232221232221332211b b b a a a b a b a b a +++++++;cosα=2322211a a a a ++;cos 2α+cos 2β+cos 2γ=1;·向量a 与x、y、z 轴的夹角称为向量a 的方向角,其余弦称为a 的方向余弦。

·把与三个方向余弦成比例的三个数(该向量的坐标),称为该向量的一组方向数。

(3)外积(仿射不可)a ×b =(a 2b 3-a 3b 2)i +(a 3b 1-a 1b 3)j +(a 1b 2-a 2b 1)k (4)混合积(仿射不可)(a ,b ,c )=321212131313232c b b a a c b b a a c b b a a ++3.距离公式和定比分点公式(1)距离公式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 (2)定比分点公式(坐标形式):P 1P=λPP 2λλλλλλ++=++=++=1z 1y y 1x 212121z z y x x ;;·中点公式:⎪⎭⎫⎝⎛+++2a ,2a ,2a 332211b b b ·重心公式:⎪⎭⎫⎝⎛++++++3c a ,3c a ,3c a 333222111b b b 4.题型①向量运算二、平面方程1.平面方程(1)平面的向量形式的点法式方程:N ·(P -P 0)=0平面的坐标形式的点法式方程:A (x-x 0)+B (y-y 0)+C (z-z 0)=0——平面法向量[垂直]N =(A ,B ,C )(2)平面的一般式方程(普通方程):Ax+By+Cz+D=0(A ,B ,C 不能同时为0)平面的一般式方程(向量形式):N ·P+D=0定理6.1:平面方程是三元一次方程,反之三元一次方程必表示平面。

解析几何全册课件(吕林根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解析几何全册课件(吕林根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定理1.2.2 向量的加法满足下面的运算规律:
(1)交换律:
(2)结合律:
(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O
A1
A2
A3
A4
An-1
An
这种求和的方法叫做多边形法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向量减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A
B
C
上一页
返回
例2 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必是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为直线上的点,
6、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由题意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定理1.5.4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7、其它相关定理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定理1.5.6 已知三个非零向量
,则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上一页
返回
空间一点在轴上的投影(Projection)
§1.6 向量在轴上的射影

根据题意有
所求方程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根据题意有
化简得所求方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例4 方程 的图形是怎样的?
根据题意有
图形上不封顶,下封底.

以上方法称为截痕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以上几例表明研究空间曲面有两个基本问题:
线为
的连
的中点
对边
一组
设四面体

e
e
e
AP
e
AD
e
AC
e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二章相关知识点与题目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二章相关知识点与题目

第二章 空间解析几何§1、向量的“三积”1、 数量积:cos a b a b θ⋅=几何意义:向量a 在b 上的投影线段的长度2、 向量积:sin a b a b θ⨯=几何意义:以,a b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 混合积:设111222333(,,)(,,)(,,)a x y z b x y z c x y z ===,,()(sin )sin cos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θθϕ⎡⎤=⨯==⎣⎦()111222333x y z a b c x y z x y z ⨯= *其中θ为,a b 的夹角,ϕ为(),a b c ⨯的夹角。

一、已知3a b +与75a b -垂直,4a b -与72a b -垂直,求(),a b ∠。

分析:本题用到向量的变形形式,找出,,a b a b 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 由题意可知 (3)(75)0a b a b +⋅-=(4)(72)0a b a b -⋅-=⇒ 222271615073080a ab b a a b b +⋅-=-⋅+= 联立两式得 21=2a b b ⋅ 21=2a b a ⋅ =a b ⇒ 716cos 150θ+-=1cos 2θ=[](0,)3πθθπ=∈二、证明:对任意4个向量,,,a b c d ,有()()()(),,,,,,,,0b c d a c a d b a b d c b a c d +++=分析:本题主要运用了点乘,叉乘,混合积的运算法则,以及恒等式。

证: ()()()a b c a c b b c a ⨯=⋅-⋅ ()2.2.13()()()()()()()(),,,,,,,,a b c d a c d b b c d a c d a b c d b a c a d b b c d a⨯⨯⨯=⨯-⨯=-=-- ()()()(),,,,a b c d c a d b b c d a ⇒-⨯⨯⨯=+ ()()()()()()()()()(),,,,,,,,a b c d c d a b c a b d d a b c a b c d a b d c b a c d a b d c⎡⎤⨯⨯⨯=-⨯⨯⨯=-⨯-⨯=-+⎣⎦=+ ()()()()=,,,,a b c d b a c d a b d c ⇒⨯⨯⨯+()()()()()()()(),,,,,,,,0b c d a c a d b a b d c b a c d a b c d a b c d +++=-⨯⨯⨯+⨯⨯⨯=三、在右手直接坐标系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为(1,2,0)(1,3,4)A B -(1,2,3)(0,1,3)C D ----,求它的体积。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1.设l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且倾斜角为45°,你能写出该直线的方 向向量吗? 提示:(1,1).
2.如果a =(-1,2)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你能写出l的一个法向量吗? 提示:(2,1).
已知直线l经过点A(-1,3)与B(2,0),则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________,斜 率k=________,倾斜角θ=________. 解析:―A→B =(3,-3)=3(1,-1),
知识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如果这条直线与x轴 相交 ,
将x轴绕着它们的交点按 逆时针 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转的 最小正角 记为 θ,则称θ为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θ的取值范围是0°~180°,并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2.2 直线及其方程
2.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 数学抽象
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 直观想象
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法向量,并能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 数学运算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法向量
[例4] 已知直线l经过点A(1,2),B(4,5),求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和法向
量,并确定直线l的斜率与倾斜角.
[解]
―→ AB
=(4-1,5-2)=(3,3)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由法向量与方
向向量垂直,法向量可以为(-1,1).因此直线的斜率k=1,直线的倾斜角θ满
1.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A.-
3 3
B.
3 3
C.- 3
D. 3
解析:∵k1=tan 30°=
3 3

又l1⊥l2,∴k1·Hale Waihona Puke 2=-1,∴k2=- 3 .
答案:C
3.已知过点A(-2,m)和B(m,4)的直线与直线2x+y-1=0平行,则m的值为
A.-8 C.2
B.0 D.10
()
解析:由已知,得4m-+m2 =-2,∴m=-8.
顺次连接A,B,C,D四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解:由题意A,B,C,D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 由斜率公式可得kAB=2-(5--34) =13 ,kCD=-0- 3-36 =13 ,kAD =-3-0-(-3 4) =-3,kBC=36- -52 =-12 . 所以kAB=kCD,由图可知AB与CD不重合,所以AB∥CD,由kAD≠kBC,所以AD与 BC不平行. 又因为kAB·kAD=13 ×(-3)=-1,所以AB⊥AD,故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
(2)若l1∥l2,则有AB11BC22- -AB22BC11= ≠00, , 即32- m2m-(18m≠-02,)=0, 即mm22- ≠29m,-3=0, 即mm= ≠33或 且mm= ≠- -13, , ∴m=-1.故当m=-1时,直线l1与l2平行. (3)若l1与l2重合,则有AB11BC22- -AB22BC11= =00, , 即32-m2m-(18m=-02,)=0, ∴mm= =33或 或mm= =- -13, , ∴m=3. 故当m=3时,直线l1与l2重合.
当两条直线都没有斜率时,它们互相平行或重合;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 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它们互相垂直.

解析几何尤承业前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解析几何尤承业前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解析几何(尤承业)前四章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平面几何基础1.证明: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

证明: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

若k1=k2,则有k1x+b1=k2x+b2,即(k1-k2)x=b2-b1。

由于k1-k2=0,所以方程化简为0x=b2-b1。

由于任何实数乘以0都等于0,所以此方程有解,即二者平行。

2.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经过点A(a,b)且与l1垂直,求直线l2的方程。

解:由直线l1的斜率为k1,可知l1的斜率为k1的直线上任意一点(x1,y1)与原点(0,0)的斜率为k1,即有y1/x1=k1,即y1=k1x1。

由于直线l2经过点A(a,b)且与l1垂直,所以直线l2的斜率为-1/k1。

设直线l2的方程为y=-1/k1 x + c,代入点A(a,b)可得b=-1/k1*a+c,即c=b+a/k1。

所以直线l2的方程为y=-1/k1 x + b+a/k1。

3.已知直线l1过点A(a,b)和点B(c,d),求直线l1的方程。

解:由于直线l1过点A(a,b)和点B(c,d),所以直线l1的斜率为直线AB的斜率。

设直线l1的方程为y=kx+m,代入点A(a,b)和点B(c,d)可得方程组: b=ka+m d=kc+m将第一个方程乘以k,得到bk=ka^2+km,再用第二个方程减去这个等式,可得d-b = kc-ka^2+km-km,即d-b=k(c-a)。

所以直线l1的方程为y=(d-b)/(c-a)x + (ad-bc)/(c-a)。

第二章:直线与圆1.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ax+b,圆C的圆心为O(h,k),半径为r,求直线l与圆C的交点坐标。

解:设直线l与圆C的交点为点P(x,y),代入直线l的方程可得y=ax+b。

将这个方程代入圆C的方程(x-h)^2+(y-k)^2=r^2中,得到(x-h)^2+(ax+b-k)^2=r^2。

展开后整理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即x^2+(a^2+1)x-2ah+(b-k)^2-r^2=0。

大学解析几何第二章

大学解析几何第二章

b
t
通过
r
r t
ur
xte1 y t
ur
xt
uur
e1
e2 a t
uur
y t e2 b
a t b
叫做曲线的
向量式参数方程,其中t 为参数。
其坐标式参数方程为
x y
xt y t
,
a
t
b
例3 一个圆在一直线上无滑动地滚动,求圆周上一定点的轨迹
该定点的轨迹为旋轮线或摆线(cycloid)外摆线_3.avi
(a=4b)四尖点星形线(astroid)
(2)一个半径为r的小圆在半径为R的大圆外无滑动地滚动,小圆周上一个 定点P的运动轨迹称为外摆线(epicycloid)心脏线左尖.avi
其参数方程为
x
y
R R
r cos r sin
r cos R r
r
r sin R r
r
,
特别当R=r时可以得到心脏线(cardioid)
一、空间曲线的方程
空间曲线C可看作空间两曲面的交线.
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
F(x, y,z) 0 G( x, y, z) 0
特点: 曲线上的点都满足
方程,不在曲线上的点不
能同时满足两个方程.
x
z
S1
S2
C
o
y
下一页
返回
一、空间曲线的方程
设 F1 x, y, z 0 , F2 x, y, z 0是两个曲面方程,若它们相交于曲线 L .
其参数方程为
x 2R cos (1 cos )
y
2R
sin
(1
cos
)
(3)把线绕在一个固定的圆周上,将线头拉紧后向反方向旋转,以把线从 圆周上解放出来,使放出来的部分成为圆的切线,则线头的轨迹所形成 的曲线叫做圆的渐伸线或切展线(involute)

解析几何第二章第一二节

解析几何第二章第一二节
规定: 0 r ,
0 2,
z
( M ( x, y, z )) M (r, , z )
z .
x
o

r
P(r , )

y
如图,三坐标面分别为
圆柱面; 为常数 半平面; z 为常数 平 面. 柱面坐标与直 角坐标的关系为 x r cos , y r sin , z z.
y
y
作业:P52
3,5,7
§2 平面的方程
1.1平面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1.2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1.3三平面恰交于一点的条件
M 0 ( x0 , y0 , z 0 ) ,向量 1 ( X 1 ,Y1 , Z1 ) 和向量 ) 2( X 2 ,Y2 , Z 2,其中 1 与 2 不共线, 求由点 M 0 和 1 2 确定的平面 的方程。 z M x , y , z 在平面上 点 2 M M0 M 0 M 与v1 ,v2 共面 e3 e 2 1 v1 // v2 o y e1 M 0 M , v1 , v2共面,则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 x , 使得: M 0 M v1 v2 .
三元二次方程:Ax By Cz Dxy Eyz Fzx Gx Hy Kz L 0 若A B C 0, D E F 0,整理得:
2 2 2
x y z 2b1 x 2b2 y 2b3 z c 0;
2 2 2
( x b1 ) ( y b2 ) ( z b3 ) b1 b2 b3 c .
2. 如果取u, v (a≤u≤b, c≤v≤d)的一切可能 取值,向量 r ( u, v ) x( u, v )e1 y( u, v )e2 z(u, v )e3 的终点 M 总在一个曲面上;反过来, 在这个曲面上的任意点M总对应着以它为 终点的向量, 且该向量可由u, v的值通过 (a≤u≤b, c≤v≤d)完全决定; 那么我们就把上式叫做曲面的向量式参 数方程,其中u, v为参数.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知识梳理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直线坐标系: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点P ←−−−→一一对应实数x 。

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x),当点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为|OP|=x ;当点P 的坐标P(x)中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x 。

可以通过比较两点坐标的大小来判定两点在数轴上的相对位置。

(2)向量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简称为向量。

从点A 到点B的向量,记作AB 。

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我们可以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

例如: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B=OB-OA ,所以AB=x 2-x 1。

注:①向量AB 的坐标用AB 表示,当向量AB 与其所在的数轴(或与其平行的数轴)的方向相同时,规定AB=|AB |;方向相反时,规定AB=-|AB |;②注意向量的长度与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区别:向量的长度是一个非负数,而向量的坐标是一个实数,可以是正数、负数、零。

③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可理解为AC 的坐标等于首尾相连的两向量AB ,BC 的坐标之和。

(3)数轴上的基本公式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 。

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AB+BC 。

已知数轴上两点A(x 1),B(x 2)则AB=x 2-x 1,d(A,B)=|x 2-x 1|。

空间解析几何-第2章 空间的平面与直线ppt

空间解析几何-第2章 空间的平面与直线ppt
化简得 14x 9 y z 15 0.
例 2 求过点(1,1,1),且垂直于平面x y z 7和
3x 2 y 12z 5 0的平面方程.
解 n1 {1,1,1}, n2 {3,2,12}
取法向量
n

n1

n2

{10,
15,
5},
求此平面方程.
解 设平面为 Ax By Cz D 0,
aA D 0, 将三点坐标代入得 bB D 0,
cC D 0,
A D, B D, C D.
a
b
c
将A D, B D, C D,
z
c
a
b
c
代入所设方程得
o
法向量 n {A, B,C}.
Ax By Cz D 0 平面的一般方程
平面一般式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
(1) D 0, 平面通过坐标原点;
D 0, 平面通过 x轴;
(2)
A
0,

D

0,
平面平行于 x轴;
类似地可讨论 B 0, C 0 情形.
(3) A B 0, 平面平行于xoy 坐标面;
解析几何
第2章 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2019/9/2
§2.1.1 平面的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z
n
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
M0
M
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
该平面的法线向量.
o
y
x
法线向量的特征: 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已知 n { A, B, C}, M0( x0 , y0 , z0 ),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二章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2.1平面曲线的方程1.一动点M 到A )0,3(的距离恒等于它到点)0,6(-B 的距离一半,求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此轨迹是什么图形?解:动点M 在轨迹上的充要条件是MB MA 21=。

设M 的坐标),(y x 有2222)6(21)3(y x y x ++=+- 化简得36)6(22=+-y x 故此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36)6(22=+-y x此轨迹为椭圆2.有一长度为a 2a (>0)的线段,它的两端点分别在x 轴正半轴与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是求此线段中点的轨迹。

A ,B 为两端点,M 为此线段的中点。

解:如图所示 设(,),A x o (,)B o y .则(,)22x yM .在Rt AOB 中有 222()(2)x y a +=.把M 点的坐标代入此式得:222()x y a +=(0,0)x y ≥≥.∴此线段中点的轨迹为222()x y a +=.3. 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定值2m ,求此动点的轨迹.解:设两定点的距离为2a ,并取两定点的连线为x 轴, 两定点所连线段的中垂线为y 轴.现有:2AM BM m ⋅=.设(,)M x y 在Rt BNM中 222()a x y AM++=. (1) 在Rt BNM中222()a x y BM -+=. (2) 由(1)(2)两式得:22222244()2()x y a x y m a +--=-.4.设,,P Q R 是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三点,求证PQR 的重心H 必在同一等轴双曲线上. 证明:设等轴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 ct c y t =⎧⎪⎨=⎪⎩11(,)P x y ,22(,)Q x y ,33(,)R x y .重心H 123123(,)33x x x y y y ++++5.任何一圆交等轴双曲线2xy c =于四点11(,)c P ct t ,22(,)cQ ct t ,33(,)c R ct t 及44(,)cS ct t .那么一定有12341t t t t =.证明:设圆的方程22220x y Dx Ey F ++++=.圆与等轴双曲线交点(,)c ct t,则代入得2222220.c Ec c t Dct F t t++++=整理得:24322220.c t Dct Ft Ect c ++++=可知(1,2,3,4i =是它的四个根,则有韦达定理1234t t t t ⋅⋅⋅=242(1)1c c-=.8. 把下面的平面曲线的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 ⑴32x y =; ⑵ ()0,212121>=+a a yx ; ⑶()0,0333>=-+a axy y x .解:⑴⎪⎩⎪⎨⎧==ty t x 32令θ4cos a x =,代入方程212121a y x =+ 得θθθ42212212121sin ,sin cosa y a a a y ==-=∴参数方程为⎪⎩⎪⎨⎧==θθ44sin cos a y a x . ⑶令,tx y =代入方程0333=-+axy y x得()031233=-+atx x t()[]03132=-+⇒at x t x3130t at x x +==⇒或当0=x 时,;0=y 当313t at x +=时,3213tat y += 故参数方程为⎪⎪⎩⎪⎪⎨⎧+=+=3231313t at y t at x .§2.2 曲面的方程1、 一动点移动时,与)0,0,4(A 及xoy 平面等距离,求该动点的轨迹方程。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答案] 联立得得൝ 2
+ 2 = 4,
得൞
1 =
1 =
4 5
, 2
5

2 5
, 2
5
4 5
,
5
2 5

,
5
=−
=
∴ || =
=
4 5
5
(
+
4 5 2
)
5
2 5
5
+(
+
2 5 2
)
5
(1 − 2 )2 + (1 − 2 )2
= 4.
方法归纳
(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几何法为主,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
(2)解圆锥曲线的性质问题时,一般要灵活地应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及
其图形.
4.
2
已知双曲线: 2


2
2
= 1(>0,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 , 2 ,点是右
支上一点,连接1 与轴交于点,若|1 | = 2||(为坐标原点), 1 ⊥ 2 ,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解析] 设(−, 0),则直线的方程为 = 3( + ),即 3 − + 3 = 0,
因为直线 3 − + 3 = 0恰好与圆 2 + 2 = 2 相切,
所以圆心(0,0)到直线 3 − + 3 = 0的距离等于半径,即
则|| = + =
3

= 4则 = 8,
2
因为直线过点(2,1),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4

2
1

+ = 1,所以 = 4, = 2,

解析几何答案廖华奎王宝富第二章

解析几何答案廖华奎王宝富第二章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习题1.求通过两点(2,3,4)A 和(5,2,1)B -的直线方程。

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为(3,1,5)AB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234.315x y z ---==-- 2.在给定的仿射坐标系中,求下列平面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

(1)过点(1,2,0),(2,1,4),(3,1,5)----; (2)过点(3,12)-和z 轴;(3)过点(2,0,1)-和(1,3,4)-,平行于y 轴; (4)过点(1,5,4)--,平行于平面3250x y -+=。

解:(1)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1,3,4),(4,1,5)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14,23,45.x y z λμλμ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121340,415x y z+---=--即19111330.x y z ++-= (2)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3,1,2),(0,0,1)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33,1,22.x y z λλλμ=+⎧⎪=+⎨⎪=--+⎩因为过z 轴,所以也可选经过的点为(0,0,0),那么参数方程也可以写为 3,,2.x y z λλ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3120,01x y z-=即30.x y -= (3)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3,3,5),(0,1,0)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23,3,15.x y z λλμλ=-⎧⎪=+⎨⎪=-+⎩平面的普通方程为213350,01x y z -+-=即5370.x z +-=(4)平面的方位向量平行于平面3250x y -+=,方位向量(,,)X Y Z 满足320X Y -=,因此可以选为12(2,3,0),(0,0,1)v v ==。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12,53,4.x y z λ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1542300,01x y z ++-=即3270.x y --=3.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通过点(1,0,2)-并与平面1:220x y z ∏+--=和2:30x y z ∏---=均垂直的平面方程。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2圆与圆的方程2.2.3第二课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高一数学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2圆与圆的方程2.2.3第二课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高一数学
整理得 16x2+25y2-400=0. 即动圆圆心轨迹方程是x2 + y2 =1.
25 16
12/9/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方法归纳(guīnà)
根据两圆相切的条件得到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 关键,但要注意是何种形式的相切.
12/9/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3.已知圆x2+y2-4ax+2ay+20a-20=0. (1)求证(qiúzhèng):对任意实数a,该圆恒过一定点; (2)若该圆与圆x2+y2=4相切,求a的值.
5
5
-2=0 被圆截得的弦长是 2 r2-d2
=2 32-16=2 145. 55
12/9/2021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两圆位置关系(guān xì)的判定
圆 x2+y2+4x-4y+7=0与圆 x2+y2-4x+10y+13
=0 的公切线的条数是( D )
A.1
B.2
C.3
D.4
(链接教材 P83 例 7,例 8) [解析] 两圆的圆心距 d= (-2-2)2+(2+5)2= 65, 半径分别为 r1=1,r2=4,则 d>r1+r2,即两圆相离,因此它 们有 4 条公切线.
12/9/2021
第十页,共三十三页。
2.已知圆C1:x2+y2+2x+3y+1=0,圆C2:x2+y2+4x+3y+2=0
,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C
A.外切(wài qiē)
B.外离
C.相交
D.内切
解析:圆 C1 的方程配方,
得 (x+ 1)2+ (y+3)2=9, 24
圆心坐标为 (- 1,-3),半径长 2
+ F2= 0,
联立方程组x2+ y2+ D1x+ E1y+ F1=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平面曲线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 定义:当平面上取定了标架之后,如果一个方程与一 条曲线有着关系: (1)满足方程的(x,y)必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2)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坐标(x,y)满足这个方程; 则这个方程称为这条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称为 方程的图形。 曲线的方程常表示为: F(x,y)=0 或 y=f(x)

设 M ( x , y , z ) 是球面上任一点,
根据题意有
| MM0 | R
2 2 2
x x0 2 y y0 2 z z0 2 R
所求方程为 x x0 y y0 z z0 R 2 特殊地:球心在原点时方程为 x 2 y 2 z 2 R 2
注:第二种解法中,设y=tx+b,实际上是在椭圆上取 一定点(0,b),作以(0,b)为中心的直线束,而这时的椭圆 的参数方程恰为直线束中的直线与椭圆交点的一般表 达式。由于这时过点(0,b)的y轴的斜率不存在,因此需 补上点(0,-b),或把它看成当t→时的交点。
例6
化方程
y2(2a-x)=x3
此即为圆柱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P
r ( r cos )i ( r sin ) j uk (6)
其坐标式参数方程为
x R cos y R sin z u
z
r M
(7)
Q
x
o o
y
P
(6),(7)中的 u , 为参数,其取值范围分别是
曲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因为径矢 r ( u, v ) 的分量为 x(u, v ), y(u, v ), z(u, v )
所以曲面的参数方程也常写成
x x ( u, v ) y y ( u, v ) z z ( u, v )
( 3)
表达式(3)称为曲面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x x0 2 y y0 2 z z0 2 R2
z z 0 R 2 ( x x 0 ) 2 ( y y0 ) 2 z z 0 R 2 ( x x 0 ) 2 ( y y0 ) 2
得上、下半球面的方程分别是:
由上述方程可得球面的一般式方程为:
解:如图,有 r OM OQ QP PM
例2 求以z轴为对称轴,半径为R的圆柱面的参数方程。
z

OQ ( R cos )i QP ( R sin ) j PM uk
所以 ( 6)
r M Q
x o o y
r ( r cos )i ( r sin ) j uk (6)
(1 )曲面 S 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2 )不在曲面 S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那么,方程 F ( x , y , z ) 0 就叫做曲面 S 的方程, 而曲面 S 就叫做方程的图形.
例 1 已知 A(1,2,3) , B ( 2,1,4),求线段 AB 的 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2
a
b
解得
在第二式中取t=0,得x=0,所以舍去第一式,取 2 2 2 b ( b a t ) 2a 2bt 从而 y 2 x 2 2 2 b a 2t 2 b a t
在法二中,若令u=-t,则得椭圆的另一种表示式为
2a 2bu x 2 2 2 b a u ( u ) 2 2 2 y b(b a u ) 2 2 2 b a u
是球面方程.
曲面的参数方程
双参数向量函数
在两个变数
u, v
的变动区域内定义的函数 r r ( u, v )
或 r (u, v ) x(u, v )e1 y(u, v )e2 z(u, v )e3
称为双参数向量函数, v ), y(u, v ), z(u, v ) 其中 x( u, 是变向量 r r ( u, v ) 的分量, 它们都是变数 u, v 的函数。
例2 求两坐标面 xoz和 yoz 所成二面角的平分 面的方程。 解:因为所求平分面是与两坐标面 xoz和 yoz 有等距离 的点的轨迹,因此 M ( x , y , z )在平分面上的充要条件是
| y || x |,
即 x y 0 与 x y 0
例 3 建立球心在点 M 0 ( x0 , y0 , z 0 ) 、半径为 R 的球面方程.
例1、求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OM|=R 解: x2+y2=R2 普通方程 例2、已知两点A(-2,-2),B(2,2),求满足条件 |MA|-|MB|=4的动点的轨迹。 y 解:方程可表为|MA|-|MB|=4 化为普通方程为 xy=2 (x+y2) xy=2 故曲线为 o
x
矢性函数 当动点按某种规律运动时,与它对应的径矢也随着 时间t的不同而改变(模与方向的改变),这样的径矢 称为变向量,记为r(t)。如果变数t(atb)的每一个值 对应于变矢r的一个完全的值(模与方向)r(t),则称 r是变数t的向量函数,记为r=r(t) (atb). 矢性函数的分量表示 设平面上取定的标架为{O;e1,e2},则向量函数可 表示为 r(t)=x(t)e1+y(t)e2 (atb). (1)
z M S o
(2)
x
y
当 u, v 取遍变动区域的一切 值时,向径
OM r (u, v ) x( u, v )e1 y( u, v )e2 z( u, v )e3
的终点 M x(u, v ), y(u, v ), z(u, v ) 所画的轨迹一般为一张曲面。
(i , CP ) ( ) 2

︵ 又因为 |OA|=AP=aθ, 所以 OA=aθi, AC=aj 从而点P的向量式参数方程为 r=a(θ-sinθ)i+a(1-cosθ) (<θ <+) x a( sin ) 其坐标式参数方程为 ( ) y a(1 cos ) 这种曲线称为旋轮线或摆线。
注2:在曲线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时,必须注 意两种形式的方程的等价性,即考虑参数的取值范围。
曲面的方程
曲面的实例: 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 曲面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被看
z F (x,y,z) = 0 S o x y
成是点的几何轨迹.
曲面方程的定义:
如果曲面S 与三元方程F ( x , y , z ) 0 有下述关系:
y O x
CP ia cos( ) ja sin( ) 2 2 (a sin )i (a cos ) j
例4 已知大圆的半径为a,小圆的半径为b, 若大圆不动,而小圆在大圆内无滑动地滚动, 动圆上某一定点P的轨迹。
a 4b,
参数方程为
x a cos 3 y a sin
z M S o x y

曲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定义:若取 u, v(a u b, c v d ) 的一切可能值, 由(2)表示的向径 r ( u, v ) 的终点 M 总在一个曲面上,
反之,在这个曲面上的任意点 M 总对应着以它为 终点的向径,而这向径可由 u, v(a u b, c v d ) 的值通过(2)完全决定, 则称(2)式为曲面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其中 u, v 为参数。
其中x(t),y(t)是r(t)的分量,它们分别是变数t的函数。
向量式参数方程
r(t)=x(t)e1+y(t)e2 (atb).
表示的径矢r(t) 若取(atb)的一切可能值,由(1) 的终点总在一条曲线上;反之,在这条曲线上的任意 点,总对应着以它为终点的径矢,而这径矢可由t的某 一值t0(at0b)通过(1)完全确定,则称表达式(1) 为曲线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其中t为参数。 坐标式参数方程 曲线 的参数方程常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3
x y 例5 把椭圆的普通方程式 化为参数方程。 2 1 2 a b
法一 法二
x a cos y b sin ( )
2 2
2பைடு நூலகம்
2
设y=tx+b,代入原方程得 x ( tx b) 1 2 2
2a bt x 0, x 2 b a 2t 2
x x(t ) (a t b) y y(t ) 称为曲线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O
y
A
P(x(t),y(t))
r(t) r(b)
r(a)
B
x
例3、一个圆在一直线上无滑动滚动,求圆周上一点 P的轨迹。 解: 取直角坐标系,设 y 半径为 a的圆在x轴上滚 动,开始时点 P 恰在原 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滚 动,圆与直线的切点移 P a C 到 A 点,圆心的位置移 θ a r x 到C点,这时有 O r=OP=OA+AC+CP 设θ=(CP,CA),于是向量CP对x轴所成的有向角为

设 M ( x , y , z ) 是所求平面上任一点,
根据题意有 | MA || MB |,


x 12 y 22 z 32

x 2 y 1 z 4 ,
2 2 2
化简得所求方程 2 x 6 y 2 z 7 0.
例1 求中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球面的参数方程。 解:设 M ( x , y , z )是球面上任一点,
M 在 xoy 坐标面上的射影为 P , 而 P 在 x 轴上的射影为 Q ,又设在 坐标面上的有向角 ( i , OP ) , OP 与 OM 的交角 POM , 则 x r OM OQ QP 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