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血栓的分类共3页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血栓的分类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血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deae32279563c1ec5da717c.png)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血栓的分类血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白色血栓发生于血流较速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速的时期。
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
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
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红色血栓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
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
肉眼观呈暗红色。
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3.混合血栓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
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
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
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4.透明血栓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例题: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正确答案:D更多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查看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更多招考信息点击查看:/html/heilongjianggongwuyuan/zhaokaoxinxi/?wt.mc_id=bk9153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
血栓分类和形态
![血栓分类和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adfcc5a910ef12d2bf9e707.png)
一,血栓分类:1,白色血栓:一旦出现白色的血栓,则说明身体内血管存在粥样硬化破裂,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则可能发生脑梗、心梗,甚至卒中。
动脉血栓多为白色血栓。
2,红色血栓:红色血栓出现,说明身体内混血血栓在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曾发生出血,多见于陈旧性脑梗患者多出现红色血栓。
且如出现陈旧的红色血栓则危险系数大大增高,极容易造成栓塞。
在血栓检测过程中,红色血栓比较容易辨别。
3,混合血栓:注意点:出现混合血栓说明患者血液系统出现了血小板增长异常,导致血流会形成漩涡,从而会再生成新的血栓,在旧的血栓和新的血栓之间又会出现新的血栓,类似病毒的复制。
特点:量大,检查可见血液出现特粗长条,富有弹性,可提起,但不稳定,可发生断裂。
4,透明血栓:此类血栓,数量惊人,但个体较小,只能显微镜观察到。
当出现压力异常或局部出血后血液凝固后即可大量出现。
由于出现前已经出现梗塞、出血等症状,故透明血栓后期意义不大。
二,血栓形态:1,鲜红:含氧量较多。
是正常状态。
2,暗红:含氧量少。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
3,黑红:含氧量最少,血液中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黑红色。
4,凝结:由于血液毒素过多,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血红蛋白溢出。
产生溶血,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均可产生溶血现象。
5,软长条:血小板初期聚集,如发展将成为细长条血栓。
6,硬长条:与血管壁连接紧密,表面粗糙。
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纤维素,质地坚硬。
很容易形成梗塞。
7,粗长条:过多的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发生凝固,成为层状血栓。
8,细长条:过多的血小板聚集成一根线,如果不加控制则变成粗长条血栓。
9,气泡: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或者尿素含量过多。
10,颗粒:红色血栓水分被吸干,变得干燥,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主要是血栓的尾部。
11,硬头:单个的血小板,容易聚集。
12,线状:主要是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发生在微循环小血管内。
血栓
![血栓](https://img.taocdn.com/s3/m/55871f3e4b35eefdc8d33374.png)
临床表现
一、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
常见于深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等。
多为红细胞血栓或纤维蛋白血栓。
主要表现有:
①血栓形成的局部肿胀、疼痛;
②血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如远端水肿、胀痛、皮肤颜色改变、腹水等;
③血栓脱落后栓塞血管引起相关脏器功能障碍,如肺梗死的症状、体征等。
二、动脉血栓形成多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等,血栓类型早期多为血小板血栓,随后为纤维蛋白血栓。
临床表现有:
①发病多较突然,可有局部剧烈疼痛,如心绞痛、腹痛、肢体剧烈疼痛等;
②相关供血部位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器官、组织结构及功能异常,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及偏瘫等;
③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肾栓塞、脾栓塞等相关症状及体征;
④供血组织缺血性坏死引发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等。
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常见于DIC、TTP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等
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主要为皮肤粘膜栓塞性坏死、微循环衰竭及器官功能障碍。
血栓形成-概念-类型-影响
![血栓形成-概念-类型-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cc636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7.png)
血栓形成|概念|类型|影响
血栓形成|概念|类型|影响:
一、概念: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 血液中某些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主要用条件。
(二)血流缓慢或涡流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三、血栓的类型
1.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见于血栓的头, 以及心瓣膜血栓。
2.混合血栓:呈层状结构, 由一层血小板、纤维素和一层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交替排列构成, 见于血栓的体。
3.红色血栓:见于血栓的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见到的是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
4.透明血栓(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 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发生于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
四、血栓的结局
1.血栓软化
2.血栓机化
3.血栓钙化
4.血栓脱落
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血栓形成能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破裂口的作用, 阻止出血。
不利:
1.阻塞血管:可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和淤血, 出血, 甚至坏死。
2.栓塞:
3.形成瓣膜病:
4.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DIC, 可引起全身广泛出血甚至休克。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d17c7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b.png)
血栓的病理名词解释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成块的现象,通常出现在血管内壁受损或血液凝固系统功能异常的情况下。
血栓是机体保护机制的一部分,但过度形成血栓或血栓脱落后堵塞其他血管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1. 血栓形成机制当血管内壁受到损伤,例如创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血液凝固系统会被激活。
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会粘结在受损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栓。
同时,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栓进一步形成。
这个过程被称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2.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血栓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动脉血栓通常形成在动脉内,因为动脉血流速度快,血栓容易堵塞血管。
动脉血栓常见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则形成在静脉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3. 血栓的危险因素血栓形成通常与一系列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长时间静坐、长途旅行、过度运动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血栓的症状血栓形成的症状通常与其所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有关。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而静脉血栓则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性炎症、肺栓塞等症状。
5. 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戒烟限酒等,都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已经出现血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一些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来解除血栓。
总结起来,血栓是一种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的现象,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它的形成机制与血管损伤、血小板粘附以及凝血因子的活化密切相关。
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
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医生会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措施。
血栓的后果严重,因此,对于可能存在血栓风险的人群,及时预防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血栓
![血栓](https://img.taocdn.com/s3/m/6a1a5cd8240c844769eaee8e.png)
血栓一、血栓的概念: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而形成的凝块。
二、血栓的分类:(1)红色血栓: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2)白色血栓: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3)纤维蛋白血栓:细小血管内多发性的凝血块,DIC和休克可见。
(4)混合血栓:常见,由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组成。
三血栓形成的机理:(1)血管壁的改变: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抗血栓及止血)(2)血流变化:血流停滞(3)血液性质的改变四、血栓的经过和结局1.血栓的同质化:血栓内所含的红细胞、白细胞等崩解,白色和红色血栓均成同质化。
干燥、收缩体积变小。
2.血栓的软化:自溶过程(白细胞释放的酶),小的血栓可以完全消失,大的血栓仅在内部发生软化,在表面则发生机化。
3.脓性溶解:含细菌的血栓,常并发血管壁的炎症和引起血栓的脓性溶解。
局部的感染可循血流蔓延而侵害全身。
4.血栓的机化:血栓的机化过程在血栓形成的2—3天即已开始,而从第3-4起,血栓被血管内膜新生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所侵入,可以牢固地附于血管壁上。
约经2周后,血栓即被新生的结缔组织所代替,血栓缩小。
当血栓机化开始时,纤维母细胞和肉芽组织进入血栓中,对其进行吞噬和溶解,并帮助被血栓闭塞的血管获得再通。
但通常并不能达到血栓发生前的血流量,然而却在这里形成血流漩涡,很容易再次发生血栓。
5.血栓的钙化:如血栓没有软化,或没有完全机化时,则成为静脉结石或动脉结石。
五、血管壁结构一、内膜:1、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2、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有的动脉在其深层有一层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并有许多小孔,是内、中膜的分界。
二、中膜:因血管种类不同,它的厚度和成分也不一样。
大A以弹性膜为主,中A以平滑肌为主,与内脏平滑肌相比,三、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呈螺旋状或纵向分布。
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因素1.机械因素:手术及外伤等2.感染因素:细菌和病毒感染3.化学因素: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d2593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3.png)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血栓是指在血管内部形成的一种凝固物,通常由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形成。
血栓的形成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防止出血。
但是,当血栓过度形成或形成在不恰当的位置时,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栓的分类根据血栓的形成位置和原因,血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这种类型的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也可以发生在其他部位的静脉内。
静脉血栓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栓塞(DVT)和肺动脉栓塞(PE)等严重后果。
2.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是指在动脉内形成的血栓。
这种类型的血栓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等部位。
动脉血栓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下肢缺血等严重后果。
3. 心脏血栓:心脏血栓是指在心脏内形成的血栓。
这种类型的血栓通常发生在心房或心室内。
心脏血栓可以导致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血栓的分布特点血栓的分布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患病史等。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栓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硬化和变脆,血液流动速度会减慢,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静脉血栓。
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分娩、月经期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会有更高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凝血因子基因突变、蛋白C和S缺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4.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不动、吸烟、饮酒过量、肥胖、高血压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5. 患病史:某些疾病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总之,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可以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了解血栓的分类和分布特点,有助于人们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的疾病。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9c3f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a.png)
血栓分类及分布特点血栓是血液凝固后形成的血块,它可以在血管内部或外部形成。
血栓的形成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如果血栓过大或形成在重要的血管部位,就会成为一种危险的病理状态。
因此,了解血栓的分类和分布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血栓的分类根据血栓的形成位置和原因,血栓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1.1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是在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动脉狭窄、炎症、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根据动脉血栓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1 冠状动脉血栓冠状动脉血栓是指在冠状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破裂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1.1.2 脑动脉血栓脑动脉血栓是指在脑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脑动脉狭窄、炎症或血小板聚集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脑动脉血栓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1.1.3 下肢动脉血栓下肢动脉血栓是指在下肢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炎症或血小板聚集等因素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可能导致下肢缺血、坏疽等疾病。
1.2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疾病。
根据静脉血栓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2.1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静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疾病。
1.2.2 肺动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是指在肺动脉内部形成的血栓,通常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血液凝固而形成。
肺动脉血栓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医基-病理学-血栓的形态与分类
![医基-病理学-血栓的形态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988361204a1b0717ed5dd54.png)
血栓的形态与分类
在病理学中,血栓的形态与分类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常考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血栓的形态与分类。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
【单选题】白色血栓主要成分:
A.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
B.血小板+纤维素+红细胞
C.红细胞+纤维素+少量白细胞
D.纤维蛋白
E.血小板
【答案】A。
解析:白色血栓常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例如在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的血栓为白色血栓。
在静脉性血栓中,白色血栓位于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即血栓的头部。
肉眼观察白色血栓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实,与血管壁紧密黏着不易脱落。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故A对),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血小板+纤维素+红细胞是混合血栓的成分;红细胞+纤维素+少量白细胞是红色血栓的成分;纤维蛋白是透明血栓的成分。
故本题选A。
关于其他类型的血栓形态和特点如下表: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特点延续性血栓的头
部、与发生部位
紧密黏着
延续性血栓的体
部、灰白色与褐色
相间的条纹状结构
延续性血栓的尾
部、阻塞性血栓
微血栓
纤维素性血栓
成分血小板+少量纤
维蛋白
血小板+纤维素+红
细胞
红细胞+纤维素+
少量白细胞
纤维蛋白
常见部位心瓣膜赘生物心腔内附壁血栓、
左心房的球形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
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DIC)。
血栓
![血栓](https://img.taocdn.com/s3/m/82602029ed630b1c59eeb58a.png)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心血管内皮细胞是一层分隔内皮下结缔组织和血液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的单细胞薄膜,具有抗凝、抗血小板粘集的功能。但是当内皮细胞受损时,可合成willebrand因子,使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的胶原。由于内皮损伤,内皮下结缔组织内的基底膜胶原、原纤维性胶原、弹性蛋白都有强烈的促凝作用,导致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
2.红色血栓:又叫凝固性血栓,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混合血栓阻塞血管腔层,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而成。肉眼呈暗红色,如凝血块一样。镜下,在纤维素网眼中充满各种血细胞。
3.混合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白色血栓阻塞部分管腔,下游发生漩涡,析出的白色血栓和凝固的红色血栓交替形成混合血栓。髂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混合血栓 混合血栓 肺动脉栓塞
除罕见的情况外,各种栓子的运行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进入左心和动脉系统的栓子引起全身多器官栓塞,进入右心和大循环静脉的栓子,引起肺栓塞;进入门静脉的栓子引起肝门静脉分支栓塞。肺动脉栓塞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1.血栓栓塞:由血栓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占全部栓塞的99%。
(1)贫血性梗死:即白色梗死,多发生于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脾、心肌、肾等。梗死均为凝固性坏死,呈灰白色,周围可见明显暗红出血带。镜下,组织结构轮廓隐约可见。脾梗死 肾梗死 肾梗死(HE) 心肌梗死(HE)
(2)出血性梗死:又叫红色梗死,发生于高度淤血,组织疏松的器官,如肠、肺等,肺出血性梗死呈暗红色,镜下为广泛组织坏死和弥漫性出血;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等引起的肠梗死为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 肺出血性梗死 肺出血性梗死(HE)
肾梗死:引起腰痛,血尿
梗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小梗死灶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渗出,将坏死组织溶解和吸收。
病理学理论指导:血栓栓塞的分型
![病理学理论指导:血栓栓塞的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f87c574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8.png)
由⾎栓引起的栓塞称为⾎栓栓塞,最为常见,占⼀切栓塞的99%. 1.肺动脉栓塞 ⾎栓栓⼦约90%以上来⾃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盆腔静脉,很少来⾃下肢浅表静脉。
较⼩的栓⼦栓塞肺动脉⼩分⽀,多见于肺下叶,因肺动脉和⽀⽓管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管动脉的⾎流可以通过吻合⽀供应该区肺组织,后者可赖以避免梗死;但若栓塞前,肺已有严重淤⾎,栓塞的局部肺组织尽管有⽀⽓管动脉的供⾎,其⾎液循环仍不能维持该部肺组织的正常⽣存,局部遂出现出⾎性梗死。
肺栓塞的影响取决于栓⼦的⼤⼩和数量,栓⼦体积即使不⼤,但数量多,⼴泛地栓塞肺动脉分⽀;或栓⼦⼤,栓塞动脉主⼲或⼤分⽀,患者即发⽣⽓促、紫绀、休克,甚⾄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猝死。
巨⼤的⾎栓栓⼦主要来源于下肢静脉,有时来⾃右⼼附壁⾎栓。
特别长的栓⼦可形成骑跨性栓塞阻塞左右肺动脉⼲。
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的机制尚不⼗分明了。
⼀般认为肺动脉主⼲或⼤分⽀栓塞时,⼀般认为肺动脉主⼲或⼤分⽀栓塞时,肺动脉反射性收缩和⾎栓栓⼦内⾎⼩板释出的5-羟⾊胺和凝⾎恶烷A2引起的⽀⽓管和肺泡导管痉挛和肺动脉、⼼冠状动脉、⽀⽓管动脉痉挛,是急性右⼼衰竭的原因。
2.⼤循环的动脉栓塞 栓⼦绝⼤数来⾃左⼼的⾎栓(如亚急性细菌性⼼内膜炎时⼼瓣膜赘⽣物、⼆尖瓣狭窄时左⼼房附壁⾎栓、⼼肌梗死的附壁⾎栓),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和主动脉瘤内膜表⾯的⾎栓。
当有右向左分流的先先性⼼隔膜缺损时,患者的静脉⾎栓可以从右⼼通过该缺损进⼊左⼼,造成⼤循环的动脉的栓塞,称为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
动脉栓塞以下肢、脑、肾、脾为常见,当栓塞的动脉缺乏有效的侧⽀循环时,则不可避免地引起局部组织的梗死。
例如脑底Wills环栓塞,其环状的动脉联系可保证该部任何阻塞皆不导致脑的梗死。
但Wills环远端栓塞时,脑梗死则必然发⽣。
肝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液供应,所以肝动脉分⽀栓塞很少引起梗死。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PPT课件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113b7ff90f76c660371a55.png)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
• 病理学(第9版)
(四)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 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生率为1∶50000, 死亡率大于80%
➢ 病因:羊水流出受阻
破裂的子宫静脉窦
肺动脉及毛细血管引起栓塞
➢ 证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
潜水员、航空者→迅速升至水面、高空 →血中气体逸出→广泛气体栓塞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
• 病理学(第9版)
➢ 发生空气栓塞时,其后果取决于空气进入的速度和气体量: 量少,吸收;量大可引起严重后果。
大量空气栓塞(如空气栓塞动物实验)可致: 右心血液呈泡沫状→右心纳血及逼血受阻→急性右心衰死亡 肺血管多处受阻→肺循环受阻→窒息 动脉系统栓塞 气泡激活血小板→ 启动凝血系统→ DIC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
• 肺出血性 梗死
• 病理学(第9版)
2)肠出血性梗死 ➢ 多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肠套叠、肠扭转、
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 ➢ 肉眼观:肠梗死灶呈节段性、暗红色、边界不清,肠壁因淤血、
水肿和出血呈明显增厚,后期肠壁坏死,质脆易破裂,肠浆膜 面可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被覆
• 肠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栓塞和梗死
• 病理学(第9版)
3. 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rct) ➢ 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含细菌的栓子从心内膜脱落,顺血流运行而引起相应组织器
官动脉栓塞所致。 ➢ 梗死灶内可见有细菌团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若有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脓肿形成。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血栓疾病基础知识
![血栓疾病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5e9e0c4a7302768e9939af.png)
化或溶解,不稳定性斑块转化为稳定性斑块,PCI选择在 病情稳定后进行
急诊PCI :用于ST段持续抬高ACS,疗效有争论
不稳定斑块的后果
冠脉狭窄
斑块内出血 血栓形成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非Q波心肌梗死 (NQMIW)/无持续ST 段抬高:管腔部分或
暂时阻塞
Q波心肌梗死(QM床表现
从无症状到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阵发性或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或紧
缩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二)
抗缺血治疗:扩血管治疗 溶栓治疗:目前一般仅对ST段持续抬高/冠脉造影
示有明确血栓者进行溶栓, 不主张作为常规治疗
调整血脂治疗
饮食控制 药物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三)
介入治疗PCI (PTCA、stent植入)
目前主张首先进行内科药物治疗, 使冠脉内的残存血栓机
红色血栓 血小板成分少 抗凝血酶(IIa)
生理性止凝血和血栓形成机理 Hemostasis & Thrombosis
血栓
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和聚集
血流中的正常血小板 血小板粘附于损伤 的内皮表面并被激活 血小板聚集 形成血栓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粘附到内 皮下 血小板
内皮细胞 内皮下
血栓形成的条件
血小板: 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癌转移) 100-300x109/L
血小板外观(高倍显微镜)
血小板外观(电镜)
血管的生理特点
动脉 管腔 血流压力 血液流速 窄 高 快 大 低 慢 静脉
血液流变学
血栓 血栓治疗
剪切应力高
血小板血栓 (白色) 抗血小板凝集
医学基础知识材料:血栓的类型
![医学基础知识材料:血栓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228f893227916888586d779.png)
主要成分
常见部位
与延续性血栓的关系
白色血栓
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
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 成
腔内和动脉内,例如在急性风 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 锁缘上形成的血栓为白色血
栓。
头部
混合血栓
由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 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
梁(肉眼呈灰白色)和充满小 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混合血
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肉 栓
医学基础知识材料:血栓的类型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血栓的考查频率极高,但是由于知识点较散,所以中公教育的老师们为大 家归纳了血栓的相关知识点一便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题来回顾相关知识点:
下述血栓中,哪种是白色血栓: A.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 B.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 C.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 D.微循环内的微血栓 E.下肢深静脉的延续性血栓 【答案】A。解析: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疣赘物为血小板和纤维素构 成的白色血栓。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为混合血栓。微循环内的微血栓为透明血栓。下肢深静 脉的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为白色血栓,体部是混合性血栓,尾部是红色血栓。
眼呈红色)
体部
红色血栓
主要由红细胞构成
主要见于静脉内
尾部Βιβλιοθήκη 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
主要在微循环和 DIC 时出现
—
以上是对血栓相关知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PPT课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80b3a0c1c708a1294a445b.png)
缺血
碍
血液内容物 异常
血栓形成
出血 水肿
充血
瘀血
梗死 栓塞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淤血、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槟榔肝、血栓
形成、栓子、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再通、减压病 、羊水栓塞、梗死、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二、问答题: 1、 慢性肝淤血时,肝切面为什么会出现槟榔状
花纹? 2、栓子是如何运行的? 3、羊水栓塞的病理特征是什么? 4、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
血小板梁 纤维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少量)
红细胞 纤维蛋白 白细胞( 少量)
纤维蛋白 血小板
粗糙、干燥、圆 柱状、粘着、灰 白与红褐色相间
暗红、湿润、有 弹性(新鲜)干 燥、质脆、易脱 落成栓子
Invisible
小结
血管完整 性改变
血管破裂 通透性
局
动脉供血
部
循 环
血液含 量异常
静脉回流 受阻
障
联系?
病例分析1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 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 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病例分析2
一患者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卧床3个月,X 光显示骨折愈合,给予拆除石膏,病人准 备出院,但下床活动不久,突然发生呼吸 困难,嘴唇发紫,应声倒下,经抢救无效 死亡。请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病人死亡原 因是什么?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类型 白色血栓
发生部位
心脏瓣膜 动脉内膜 静脉血栓的起始部 (血流快的部位)
混合血栓
血流缓慢 的静脉
红色血栓 透明血栓
血栓的种类及功能主治图
![血栓的种类及功能主治图](https://img.taocdn.com/s3/m/fd9e5a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血栓的种类及功能主治图1. 血栓的种类血栓是由凝血系统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的一种凝结物。
根据形成的位置和类型的不同,血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静脉血栓静脉血栓主要形成在深静脉中,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根据其形成位置的不同,静脉血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常见于长时间坐卧不动、长时间旅行、肥胖、妊娠以及各种炎症、肿瘤等情况下。
如果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肺血栓栓塞(PTE):发生在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系统引起的栓塞,多由DVT引起。
PTE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2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形成在动脉血管内,常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部位。
根据其造成的疾病不同,动脉血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冠状动脉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心肌供血不足,为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常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脑血栓:发生在脑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为中风(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血栓常导致中风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
•其他动脉血栓:还包括肢体动脉血栓(导致缺血性坏死)、肾动脉血栓(导致急性肾衰竭)、下肢动脉血栓(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等。
2. 血栓的功能和主治血栓在机体中起到了重要的功能,同时也需要控制和治疗。
下面是血栓的主要功能和相应的主治方法:2.1 功能•止血功能: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聚集起来形成血栓,阻止出血。
•修复功能:血栓还可以参与伤口的修复过程,帮助新生组织的形成和修复。
•保护功能:血栓可以封闭血管,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其他部位。
2.2 主治方法•抗凝治疗: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等,抑制血液凝固作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恢复血管通畅。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类型-病理学
![血栓类型-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7af42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d.png)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血栓类型-病理学
血栓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在心血管内膜损伤处开始有血小板沉积并彼此粘集,然后依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形成过程。
1.白色血栓(血栓头部)
静脉内膜损伤处最初沉积并粘集的血小板释出ADP,吸引更多血小板粘附,血小板间有少量纤维素,形成白色较坚实的固体块状物质。
牢固地粘附在内膜损伤处的表面。
2.混合血栓(血栓体部)
在白色血栓的下游,血流形成漩涡,流速减慢,血小板沉积并相互吻合呈分支的珊瑚状,镜下呈分支状的小梁,小梁表面有白细胞大量粘着,小梁之间因血流更趋缓慢,使凝血因子能达到较大浓度而有多量纤维素形成,构成网状,网眼内粘有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这样形成的圆柱状血栓,肉眼呈红白交替的层状,成为混合血栓。
3.红色血栓(血栓尾部)
混合血栓的下游,血流极为缓慢甚至停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现血液凝固过程,纤维素网眼内充填按正常比例均匀分布的红、白细胞,肉眼呈暗红色,光滑湿润而有弹性,以后水分吸收,变得干燥易碎。
4.透明血栓
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DIC),微循环内形成由纤维素构成的纤维素性血栓,嗜酸性,均质透明,又称透明血栓,因其在微循环内;亦称微血栓。
病理学(第三章)
![病理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db4124c5da50e2524d7fc2.png)
(一)原因
1.静脉受压 压迫可使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组织或器官淤血。
2.静脉腔阻塞 如静脉内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等引起的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机
体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可发生局部组织或器官淤血。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时,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肺淤血;右心衰竭时,体循
环血液回流受阻发生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时,可发生全身性淤血。
来自体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流运行
右心栓子
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2)动脉系统及 左心栓子
来自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 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 脾、肾、肢体等器官的栓塞。
(3)门静脉系统 栓子
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的栓子,随血流进 入肝内,可引起肝内门静脉或其分支的栓塞。
第 22 页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栓栓塞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是最常见的一种栓塞。由于血栓 栓子的来源、大小和栓塞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少数栓子来自盆 腔静脉和右心。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及原有肺循环的状态:
病理学——
第 三 章
目录页 第2 页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 充血 02 血栓形成 03 栓塞 04 梗死
第3 页
01
充血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4 页
人体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按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不同,又可将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图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血栓的分类血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白色血栓
发生于血流较速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速的时期。
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
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
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红色血栓
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
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
肉眼观呈暗红色。
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3.混合血栓
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
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
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
在
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4.透明血栓
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例题:
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
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C.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
D.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
正确答案:D
更多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查看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
更多招考信息点击查看:
http://hlj.offcn/html/heilongjianggongwuyuan/zhaokaoxinxi/?wt.m c_id=bk9153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