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深深浅浅话友谊》名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深浅浅话友谊》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2.活动建议:搜集灾难或其他事件中中学生勇救他人、互相救助的感人事迹,体会同学友谊的珍贵。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友谊的特质”。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目围绕“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这一问题,阐述了友谊的重要特质。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教材指出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求可能会有不同的部分,但是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是我们都希望从友谊中获得的。正是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等,让我们和朋友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是友谊关系共同的特质之一。在阐述这一层意思时,教材没有设计相关的体验活动,是因为从友谊中体验到亲密感是大多数同学已经拥有的经验。
其二,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这一层意思的表达通过一个活动和一段正文来实现。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呈现学生交友中常有的不愿付出的案例,引发学生关于给予与接受、分享与分担的讨论,从而在正文中得出“友谊是平等、双向的”这一特质。教材接下来还对友谊的这一特质进行了解释,即不管是给予还是接受,都应该是双向的;不管是分享还是分担,也应该是共同的。教材在本段的正文后又附上《诗经·卫风》中的名篇《木瓜》供学生诵读,让学生从古诗词中进一步感悟相互馈赠的价值与美好。
其三,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探究与分享”活动以朋友之间的对话为引子,引出关于友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朋友之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还是“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两种友谊观,一种是超越功利的,另一种是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通过对这两种友谊观的澄清,教材通过正文提出友谊的第三个重要特质,即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不是现实条件的对等交换。最后,教材倡导学生建立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因为超越功利的友谊使心与心相遇,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第二目“友谊的澄清”。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学生对友谊有很多困惑和误读,本目围绕友谊的改变、竞争对友谊的影响、友谊与原则性等常常令学生困扰的问题展开,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分享,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了澄清。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层意思通过一个活动和一段正文来达成。“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出几个问题:友谊是否一定会天长地久?什么原因会造成一段友谊的改变?如何处理一段变淡的友谊?正文承接活动,给出问题的答案:造成友谊改变的原因很多,自己、对方、环境或其他方面的改变,都可能造成有些友谊逐渐淡出。指责抱怨对方、拒绝接受变化只会让曾经美好的友谊变成对彼此的伤害,如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无法挽回,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开启新的友谊。本层次的“探究与分享”活动也蕴含着另一个问题,即“我”和小美友谊的变化是竞争带来的吗?由这个问题自然过渡到竞争对友谊影响的讨论。
其二,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教材首先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呈现出友谊在竞争中的不同结局:有些升华、深化,有些朋友离你而去,有些打也打不散……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结局,启发学生思考竞争是否会伤害友谊、竞争和输赢的关系问题。教材正文是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即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怎样的态度使竞争不会伤害自己、伤害友谊?那就是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正文最后引用孟子的话,说明竞争中欣赏朋友、反省和激励自己的重要性。
其三,友谊不能没有原则。教材为了澄清维护友谊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呈现了四个保持友谊与坚持原则相冲突的情境,这些情境就是学生实际的交往困境。结合情境,教材提出了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探究。通过角色互换和深入讨论,一步步澄清维护友谊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即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教材的最后一段正文,是对“深深浅浅话友谊”一框的总结。
“拓展空间”活动,引导学生检视自己的友谊观,进一步澄清自己对友谊的认识,是理论学习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三、学科素养:
本框通过小组活动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思考感悟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忠诚宽容、互相关心和帮助的基础上的。
2.理解竞争并不伤害友谊、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并能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
3.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五、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和听故事,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忠诚宽容、互相关心和帮助的基础上的。。(教学目标1)
目标2:通过林丹和李宗伟的故事,理解竞争并不伤害友谊、友谊不能没有原则(教学目标2)
目标3:通过小川的事例探究,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冲突。(教学目标3)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特质。
教学难点:友谊需要原则
七、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导入】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
习任务单”,请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
【讲授新课】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二”发送给学生)
活动1:思考并完成教材P44页相关内容(目标1)
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最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小组成员分享,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三项。
3.与同学分享后,你认为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写在P44的横线上。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
教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选出了朋友之间最重要的特质,通过分享了解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再次感受友谊的重要特质。
活动2:听故事、思考并感悟
故事1: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森林旅行。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人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教师: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朋友身处逆境和险境之时,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故事2:从前有两个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朋友,尽管生活潦倒,居无定所,可他们互相扶持,不分彼此。上帝不相信人世间有这样牢不可破的友情,便设计考验他们。有一次,两个人在穿过一片沙漠时,水尽粮绝,陷入死亡的边缘。这时上帝指引他们说:“前方有一棵果树,上面长了两个苹果,吃了小的只能燃眉之急;吃了大的才可以给你足够的力量走出沙漠和死亡。”天色暗了,他们却一直争辩不休,谁也不肯吃那个大苹果,这样一直到僵持到深夜,他们偎依着睡着了。第二天天刚亮,其中一个人醒来发现,他的朋友不见了,难道他先去偷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