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喻,让作文生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比喻,让作文生动起来
作者:吴欣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5期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作文的题目,有了较好的立意和构思,按照老师的要求,怎么想就怎么写,但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偏差,好的设计表现不出来了,所写的文章与原来想象的差了一大截,总觉得不如意,好像少了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问题出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如果运用不好,文章的内涵就展现不出来,整体效果就不佳。文章的语言想要出众,就必须有个性,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多方面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写诗做文章都很重视比喻的运用。比喻不仅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而且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能适当运用比喻,对景物进行一定想象,让描写准确、形象,作文就会生动起来。
用一种景物做多样比喻
用一种景物做多样的比喻,会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课文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文,作者连用了“钻石”“水晶”“珍珠”三种事物来比喻小露珠。“钻石”突出小露珠的光芒,“水晶”突出小露珠的晶莹,“珍珠”突出了小露珠的圆润。经过比喻,笔下的小露珠形象就生动形象,叫人怎能不爱呢?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片段,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有了这样的范例,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有据可依了。我在指导学生写文竹时,学生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文竹的每片三角形的叶子都是扁扁的,平平的,绿绿的,又像圣诞节时挂满礼物的圣诞树,每一片叶面上都有无数个针型的绒毛,看上去很扎人,可摸一摸,却很柔软。
这段话描写的是文竹的叶子,也是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绿云、像草坪、像圣诞树,通过比喻,让人看到了叶子的姿态万千,体会到了夏季里长得正旺的文竹那旺盛的生命力,把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就给人新、奇的感觉。
用不同形状的景物做多方面比喻
形式上和前面有相同之处,不过这是从整体上来比喻,也就是全方位的,写的不光是一个特征。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香蕉进行作文时,学生就这样说道:今天奶奶买了一串香蕉,一个个像弯弯的月亮,穿着黄澄澄的衣裳。
这段描写中,学生对香蕉进行了观察、比喻,让香蕉的形象显得生动而有趣起来。
又如,学生在写荷花时这样写道:那荷花有的完全绽放,像观音的莲花宝座;有的半矜半开,像害羞的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含苞待放,粉嘟嘟的,像老仙翁的寿桃……
这段描写中接着连用了三个比喻:莲花宝座、姑娘、寿桃,充分地表现出小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生动,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这样以多喻一的形式,突出动态美。对同一事物,用多个形象来比喻,就造成句势的连贯、思维的跳跃、情感的跨越,从而形成一气呵成、飞流直下的动态美,那么我们的作文怎么能不生动?
用不同的形式作比喻
前面的两种方法都是由一种事物引出多样的比喻。但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喻,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用“……像……”这种形式,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比喻词,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写比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这一课中,作者就运用了多种比喻词:“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造句、写句的练习了。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就会运用了。
又如对冬天里大雪的描写: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和地连在了一起,白茫茫一片,那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似轻柔的柳絮,又像飞扬的鹅毛,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雪花飞过山岭,山岭上披上了银色的披风;雪花飞过了房屋,房屋顶上穿上了白色的衣裳;雪花飞过了树梢,树上开满了晶亮的花朵;雪花飘落麦田,给麦子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在这段描写中既有“似轻柔的柳絮、像飞扬的鹅毛”这样的比喻,也有“银色的披风、白色的衣裳、晶亮的花朵、厚厚的棉被”这样的比喻。这样的描写语言形式多样、活泼,生动地描绘出了大雪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作文显得多姿多彩。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时恰当地使用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就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经过“比喻”这双巧手一打扮,原来的丑女立即变成“精妙世无双”的美人。这样的作文才有魅力,才是生动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水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