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状况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状况分析及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场改革受到了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课堂教学中突显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物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成因,并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状况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2004年秋季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试点,而后2006年秋季,江苏、浙江等五省份也加入实验试点,其宗旨是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这是建国以来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这场改革受到了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越来越重要的自然科学中的学科之一,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结合我国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当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我国在生物教育方面推出了生物新课程。从推行新课程至今,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也突显了许多新的问题[2]。

1.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研究现况及意义

1.1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孕育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生物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兴趣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3]。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方案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从高中生物新课程推行至今,许多奋斗在全国各地的生物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分别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创新。新课改下的教与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转换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是机械的接收者。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启发感悟;反对死记硬背,注重能力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理念渐渐为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体现。但是,高中新课程实施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各项工作开展的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单一等。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考核评价和高考方案、对理念的理解、学分认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难[4]。

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在生物教育工作者的调查和研究的数据基础之上,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表面现象——调查和研究还仅仅是停留在公开课上;研究的滞后现象——调查和研究的数据偏旧、偏老,没有抓住实施过程中的最新情况;研究数据的不可靠性——研究的许多数据并非是研究者亲自采集获得,缺乏可靠性、可信性。本文的研究通过深入样本采集地南京各星级学校的常规课堂,采集常态教学,搜集到最直接最科学的一手资料,并且合理分析常态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时代特色和学生的身心特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2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和板书,学生听和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与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但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名词相连[5]。

2.2 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提倡和遵循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3 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6]。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7]。

2.4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提出的。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是以多种方式运作于生活中的能力,这些智能可分为八项总括性的种类:言语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8]。

3从一个具体案例分析新课程的实施现状

本部分内容就《DNA的复制方式》一节课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

①课题:DNA的复制方式(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