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力与国家_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研究方法看《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李克军(文法学院行政管理111 学号06)
【摘要】本书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力,作者主要利用日本南蛮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撰的《中国惯例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做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细致的个案研究,向我们展示了1900——1942年间华北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般状况。
【关键词】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政权建设华北农村掠夺型经纪村界
【作者】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早年就学于印度,后赴美国术学,师从著名汉学大师孔飞力,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其《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曾先后荣获1989年度的“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其第二本专著《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质疑现代中国叙事》,中文译本已于2003年面世。其最新著作《主权与真实性:满洲国与东亚现代进程》,也已于近日出版。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农村,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农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从西方入侵的时势中不断延伸入中国的乡村基层。冷水沟、石门镇、吴店、侯家营、后夏寨、寺北柴这六个乡村的典型事例阐述“权力的文化网络”①和“国家的政权建设”②。
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多样联系,在对乡村进行研究工作时,必然要把社会学和历史学沟通在一起。明确研究的方向,杜赞奇在书中对农村的种种变化围绕“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中心概念为目标,对流个农村中的民俗与民族、宗族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历史变迁对社会农村的影响时,作者引入了不同的理论,他同时接受了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②,在研究中寻找华北农村自身发展的规律。
时间是明确的。作者选取的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乡村,她在研究中缩小了时间范围,更能深入的了解农村的现实状况。不同的时期,华北农村的权力结构会发生些许变化,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代表的改革。农村的政治选举往往是族中的
①权力的文化网络:乡村生活中权力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影响乡村公共权力施展的。
②国家政权建设:国家证券的官僚化、渗透花、分化以及对下层的巩固控制。
②书中第221页说明。
精英外加富裕的经济条件才能获胜。族中的选举,首先是以考虑族中的成员利益为前提,维护同族的利益不受损,这个前提是在大范围的活动下进行。其次,这些族中的人物们才会衡量多方利弊。农村会产生一个婚姻圈③,在圈内的联姻都以这个范围为准。村庄的婚娶不是从集市圈之外的村庄迎娶新娘。通过一定的地域限制乡村的向外发展,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那个年代,又完全满足了这个条件。
现实中的事物都有二重性④。但是,它不宜于作科学的、规律性理解的原因。“文化网络”
⑤将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清末乡村的经纪统治中,捉奸延伸出“国家经纪”⑥,这种营利性经纪与保护型经纪⑦相区别。农业经济在当时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由于西方入侵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在本质上仍然没有打破传统经济的束缚。国家由于内忧外患,疲于应付,巨大的财政负担从上直接压到了人民的头上而在乡村中,赋税征收和官员贪污侵吞了大量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由于体制的限制,造成了各种弊端只是乡村的权力结构不断的变化。
官僚机构的改革没有根本上起到保护作用,对下层的控制却在不断增加。地方在重组和扩大的时候,上层和下层的联系更加紧密,由此而来的问题也突出了。地方有地方的政策,征收赋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处于保护型经纪的考虑,上层的政策会比较宽松。在掠夺型的经纪中,农村基层完全成了剥削的对象,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战争时代,摊款不断,物资缺乏,农民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且不可能得到监督。
我们从局部到整体来看,农村具有浓厚的乡土性。通常为我们认为的农民显得有些“愚钝”,但这种乡村的纯朴性却能生出大智慧。农村的有着自己看不见的体系,在华北农村里,具有不同形式的血缘宗族。村里的政治结构就是围绕宗族而来的,通常主事的人是具有宗族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同村人,而不同血缘的人却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宗族的农村远离了城市⑧。
宗教在农村的影响很深,比如“关帝”和“玉帝”⑨这两个神话人物。老百姓认为农村中的众多东西是有神明赐予的。宗教在乡村分为四类⑩:第一种是本村的自愿
③婚姻圈:一个内生的社会区域,人们往往从初级市场圈内寻娶媳妇,村庄进行联姻。
④本书第220页说明。
⑤本书第5页说明。
⑥国家经纪:国家通过双重经纪来征收赋税并实现其主要的统治职能。又称为营利型经纪。
⑦与营利型经纪相区别。
⑧本书第11页说明。
⑨书中的村庄信奉的神化人物。
组织,顺义县河南村是典型;第二种是超出村界11的自愿组织,像“朝山会”就是这一类型;第三种是以村为单位的非自愿性组织,这种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了所有的本村人;第四种是超村界的非自愿性组织,它的中心位于村外,但全村作为一个整体加入。这四种组织构成了乡村的宗教文化网络结构,连接了许多地域和民众。农村的政权虽然得到了加强,但是这种宗教文化还是无法控制这种外部力量相连的宗教势力。当这种宗教文化形成一股势力时,会影响到农村的政权,宗教更能取得民众的信任,从而让宗教领袖在农村中得到更高的地位。
乡村共同体12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农村划定村界,稳定税源,可能会加强村落内部的保护型经纪关系,但由于村里的文化特性,村里的领袖也很难说服村外人缴纳税款。村民依然会按照习惯法来决定事项,文化网络中的各种关系仍然比较稳定。
纵观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轨迹,乡村权力结构在中国社会的20世纪上半叶变动的极为剧烈。但是,乡村文化在经历巨大的历史变革时仍能保持自己的认同方式,日久天长,深深植入了村民的内心之中,变成了理所当然。在理论科学的基础上来看它具有了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规则,联系着不同的文化网络,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网,构成了一个世界一种文化。
结束
相关参考文献
《中国农村惯例》(日文),1981年,6卷,东京。
杜赞奇(Duara,Prasenjit.1983):《华北乡村社会中的权力,1900—1940》,哈佛大学博士论文。
⑩本书第94页把乡村的宗教分为四类。
11村界:在一定范围的村庄所具有的影响力构成的社会区域。
12乡村共同体:一个整体组织从全体居民的利益出发,通过沿用下来的村规民约构成的习惯法约束共同体成员的行为,调节成员之间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