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语言与文化 教学大纲
![语言与文化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7438e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4.png)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引言: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在语言教学中,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一份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构想。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表达。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象征。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值观、习俗、信仰等。
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语言与文化的教学:1. 文化背景的介绍: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目标语言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
通过介绍文化的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2. 文化差异的认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流的环境。
3. 文化体验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目标语言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验的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观看该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参观相关的展览或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4. 文化素材的运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素材,如文学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等。
通过学习这些素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目标语言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涵。
三、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构想: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所属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 文化背景的介绍:包括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文化差异的认知: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文化体验的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展览、观看电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 文化素材的运用:引入与文化相关的素材,如文学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等。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36b07583d049649a665812.png)
《文化语言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英文名称:metalinguistics课程代码:011601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修(制)订人:杨世文修(制)订日期:2007年11月6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审订人:审订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文化语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范围内。
本课程以基本掌握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的学生为教学对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汉语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汉字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2.认识汉字、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章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内容(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文化语言学的概念、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要点: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三个层次3.文化语言学概念和研究内容4.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对文化和文化层次的理解。
第2章汉汉语语音与汉文化(8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文化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由汉语语音的特点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教学要点:1.汉语音义结合的特点(1)一音多义(语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2)一音多字造成汉语的奇特现象2.语音特点形成的文学艺术手法(1)双关(2)借对(3)幽默的谈笑艺术(4)歇后语3.汉语语音特点形成的民俗(1)吉祥语与吉祥物(2)禁忌语4.语音特点形成的制度—避讳教学重(难)点:汉语语音的特点与中国文化特点的关系。
《语言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语言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78912a50e2524de4187e53.png)
《语言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通过对语言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古今中外语言文化理论基本线索的认识,主要探讨语 言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语言发生、演化的角度,研究人—— 语言——社会的关系,从而发掘出语言深层的人性内涵,展示中国古代和西方对语言文 化现象的基本观念,拓宽对语言的认识,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解。
2、 教学对象三年制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
3、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学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了解语言 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拓宽语言学理论的视野,深化对语言的理解认知,并为 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 教学要求语言文化概论课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知,突 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掌握语言与文化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时数共3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语言文化性的基本理论。
C2)掌握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基本理论。
(3)掌握外国语言文化的基本思想理论。
C4)对语言的基本特性现实性的思考。
5、 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各章教学要点及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一 语言文化概论综述 6 2 8二 古代语言文化思想 10 2 12 三 外国语言文化思想 10 212 四 近代中国语言观历程 2 2 4第一章语言文化概论综述教学要求:掌握语言文化思想的基本观念,认识语言文化论与工具论的区别,了解语言的起源与文化发生的关系,懂得语言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一) 语言的文化观念1、 语沼具论(工亳本体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文化传载工具)2、 语言文化论(社会性、个体性、创化性、心灵性、流变性)(二) 语言文化观念的源流1、 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创说、进化说)2、 语言的发展(氏族语、部落语、部族语、民族语、国际语)(三) 语言文化的特征1、“语言文化”的概念2、语言文化的特征(象征性、人文性、语言本体论、语言文化模式)(四)语言文化讨论的意义1、促进对语言本质的研究2、促进对人类文化精神的探讨3、促进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研究第二章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思想的多样性通约,认识古代语言文化思想中的言意论、诗言志说及气韵论,能用古代语言文化思想透视中国现代文化现象。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b741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9.png)
语言与文化教学大纲引言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及词汇的学习,但今天的语言教育更加强调语言与文化的整体性。
因此,本文档旨在为语言与文化教学制定一个大纲,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恰当地使用语言。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
3. 培养学生的相对语言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应对言语中的文化差异。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解读能力,使其能够解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字。
二、教学内容1. 跨文化交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和习俗。
- 学习并模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音、语调和非语言交际方式。
- 学习并模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用语和社交礼仪。
2. 文化意识教育-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
- 学习并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 通过文化活动和研究项目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文学和传统习俗。
3. 相对语言能力培养- 学习并理解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如直接和间接表达、态度和礼貌等。
- 学习使用语境和语用知识来理解和运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
- 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转换和语境适应。
4. 文化解读能力培养- 学习通过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来解读特定文本和语言。
- 学习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文本和语言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 学习如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传播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交际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和语言,使学生学会识别和解读文化差异。
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学习。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不同文化场景,体验当地文化,并通过观察和交流收集相关信息。
文化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文化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63b35d87c24028905fc34b.png)
文化语言学导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高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安排两次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1、绪论(1)学科性质与教学安排(2)学术渊源与前沿动态(3)课堂讨论2、文化语言学的方法论(1)非线性与模糊论(2)语言的文化阐释法(3)描写法与文化参照法3、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1)物质存在与语言存在(2)语言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与文化气质(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4、语言的人文生态环境(1)语言与人文生态环境(2)对人文生态环境的要求5、汉语语言政策的发展演变(1)民族语言与语言政策(2)汉语语言政策与历代语言作为(3)语文现代化6、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1)语言与文化的互动(2)佛经翻译对中古汉语的促进(3)西学东渐与现代汉语的产生7、文言文、白话文与“欧化的国语”(1)文言文的措词与行文(2)旧白话文的用词与造句(3)西洋文与“欧化的国语”(4)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8、汉字汉语与汉文化(1)汉语的基本特征(2)汉语的词汇与汉文化(3)汉语语法与汉文化(4)汉语修辞与汉文化9、外来概念词:文化研究与语言研究(1)借词、外来词与外来概念词(2)个案研究10、文化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传播策略(2)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参照(3)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分析(4)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比较11、热点讨论三、主要教学参考书《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语文出版社,1996,2005第三次印刷《文化语言学教程》,苏新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四、授课教师:王澧华五、总学时:36学时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7916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b.png)
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学生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地理、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
3.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评价,明确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绩。
此外,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还可能涉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教师培训和发展、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大纲是指导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的重要
文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提高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大纲
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语言学导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高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安排两次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绪论
(1)学科性质与教学安排
(2)学术渊源与前沿动态
(3)课堂讨论
2、文化语言学的方法论
(1)非线性与模糊论
(2)语言的文化阐释法
(3)描写法与文化参照法
3、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
(1)物质存在与语言存在
(2)语言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与文化气质
(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4、语言的人文生态环境
(1)语言与人文生态环境
(2)对人文生态环境的要求
5、汉语语言政策的发展演变(1)民族语言与语言政策
(2)汉语语言政策与历代语言作为(3)语文现代化
6、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
(1)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2)佛经翻译对中古汉语的促进(3)西学东渐与现代汉语的产生
7、文言文、白话文与“欧化的国语”
(1)文言文的措词与行文
(2)旧白话文的用词与造句(3)西洋文与“欧化的国语”(4)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8、汉字汉语与汉文化
(1)汉语的基本特征
(2)汉语的词汇与汉文化
(3)汉语语法与汉文化
(4)汉语修辞与汉文化
9、外来概念词:文化研究与语言研究
(1)借词、外来词与外来概念词
(2)个案研究
10、文化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传播策略
(2)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参照
(3)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分析
(4)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比较
11、热点讨论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文化语言学导论》,戴昭铭,语文出版社,1996,2005第三次印刷
《文化语言学教程》,苏新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四、授课教师:王澧华
五、总学时:36学时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