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7f0f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5.png)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编程中的UML建模方法和实践。
UML是一种通用的建模语言,具有描述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将从UML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UML建模详细设计,并介绍各种UML模型的使用。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使用UML分析和设计软件系统。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掌握UML建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UML中的各种图表的使用方法和含义;•能够使用UML进行软件分析和设计;•能够利用UML进行系统建模和设计。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教学内容•第1章:概述•第2章:UML建模基础•第3章:用例建模•第4章:静态建模•第5章:动态建模•第6章:构件建模•第7章:部署建模3.2 教学安排•第1-3周:第1-3章•第4-5周:第4章•第6-7周:第5章•第8-9周:第6章•第10-11周:第7章•第12周:综合实验注:具体上课时间视学校的课表而定。
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并在课前半小时到达教室,以确保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讲课结合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UML建模。
•布置课后练习。
练习题将涉及到各种UML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课堂小测验。
用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课程设计。
学生将根据老师给定的需求设计一个软件系统,并用UML 进行建模和设计,最后完成一个演示。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如下:•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课程设计: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3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提交情况等,将作为加分项。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教材:《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课件:教师自行制作的教学PPT•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七、教学团队•任课教师:XXX•助教:XXX八、教学评价与改进本课程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评估。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873a0c858f5f61fb73666ad.png)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4061966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周课程性质:实践教学学分:1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背景专业开课教研室:软件工程本大纲主笔人:丁琼本大纲审核人:魏永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课设目的:为增强每位同学对软件开发工作流程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实际组织实施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安排本课程设计。
课设任务: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和设计一个系统的部分。
建立系统的用例图、类图(、顺序图、活动图和状态图,进行界面设计及数据库设计课程如果没有涉及可省略)。
要求整个工作流程,分步骤有计划组织实施,各步骤中要按作业要求的检查项目提交正式的书面文档。
二、教学基本内容本设计为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应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需求模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环节。
三、教学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求体现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
本大纲只给出课程设计要求的主要步骤:(1)准备阶段:由指导教师根据设计任务编写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一般包含课题概况、设计要求、设计任务、时间分配等内容。
设计任务书应在课程设计之前发给学生;(2)总体方案选择阶段:学生收到任务书后熟悉课题、明确设计要求及任务,查找资料,论证、确定本设计的总体方案;(3)系统的分析(4)系统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可省略)(5)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
本次课程设计在校内完成,主要方式是以实践设计为主。
四、学时分配本次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共计1周。
学时分配如下: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课程设计的报告要求有:(1)前言(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及内容)(2)系统的功能需求;(3)建立需求模型;(4)系统分析;(5)系统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调整)(6)设计体会与小结;(7)参考文献;六、成绩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每天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时完成设计。
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写出设计报告。
设计成绩由指导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成果(含软件和说明书),综合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分制综合评定。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案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6c3ce453610661fd9f4c0.png)
XX XX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授课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XXX ____________授课时间20XX-2OXX年度第X学期XXXX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教案书写规范与要求一、以每次课为一个备课单元书写。
二、每一备课单元书写下列内容:1.周次、课次、授课时间、章节名称;2.简要说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上机和实验、课件制作等);3.教学主要内容(教案主体)及教学方法手段;4.作业内容。
注:其余授课电子版文件待本课程结束后,交教务处统一刻成光盘存档。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授课总体计划书XXXX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周次:第1周课次:第1课授课时间:20XX年2月18日周次:第1周课次:第1课授课时间:20XX年2月18日对象通过对外提供的方法在系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当系统中的其它对象请求这个对象执行某个方法时,就向该对象发送一个消息,对象响应这个请求,完成指左的操作。
程序的执行取决于事件发生的顺序,由顺序产生的消息来驱动程序的执行。
二、面向对象的三大要素而向对象的三大要素是: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EnCaPSlIIation)是把对象的状态和行为绑到一起的机制,把对象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并且尽可能的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
封装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对象的全部状态和行为结合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彖的私有属性只能够由对彖的行为来修改和读取。
二是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与外界的联系只能够通过外部接口来实现。
封装的信息屏蔽作用反映了事物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可以只关心它对外所提供的接口,即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不用去关注其内部的细节问题。
2、继承(InhCritanCC)是一种连接类与类的之间的层次模型。
继承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英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
继承意味着“自动地拥有”,即在特殊类中不必重新对已经在一般类中所定义过的属性和行为进行定义,而是特殊类自动地、隐含地拥有其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
UML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UML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5c695a2b160b4e767fcf1e.png)
<UML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大纲<Object-Oriented Analysis & Design with UML2>Syllabus一、学时分配总学时数:30课内学时:30 讲课学时数:30 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3次课外作业学时说明:本大纲按照研究生标准设计,学生应已有有关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如果针对高年级本科生,课程学时可能需要适当扩充到48~64学时,并可增加上机实践学时。
二、教学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UML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UML表达设计思想,运用对象技术的原则和方法完成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并对面向对象思想和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预备知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至少掌握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Java、C#、C++等)软件工程导论(了解基本的软件工程理论,并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四、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主要授课内容(30学时)1. 基础1:上升到面向对象(3学时)本章目标本章是对象技术基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面向对象领域的核心概念(对象技术、类、对象、抽象、封装、泛化和多态等),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UML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对象的思维方式。
主要内容(1)由素数问题看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理解传统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之间的思维差异,掌握在具体应用中的区别和联系;(2)课程基本情况介绍:课程目标、安排、参考文献等(3)对象技术基础:掌握对象技术的定义,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面向对象技术的优势有一定的认识;(4)对象和类:掌握并理解对象和类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对象技术相关原则:掌握抽象、封装、泛化和多态等机制概念和作用;(6)上升到面向对象:掌握面向对象、建模和UML之间的关系;对面向对象的建模有一定的认识。
2. 基础2:可视化建模技术(3学时)本章目标本章是可视化建模基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可视化建模领域的核心概念,了解可视化建模技术、UML2基本概念和上层结构;并掌握UML2所提供的14种模型。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7ab1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UML2.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工具,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程序设计,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面向对象基础介绍面向对象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关键字和符号的含义,掌握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UML2.2基础介绍UML2.2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学习UML2.2的各种图形的绘制和使用,了解UML2.2的建模工具和使用方法。
3. 需求分析了解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骤和工具,学会进行用例分析和用例建模。
4. 设计分析掌握设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设计分析的主要步骤和工具,学会进行类图分析和活动图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面授、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每周安排3课时的面授教学时间,同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和作品设计。
学生需要提交以下三个作品设计:1.Requirement Analysis Report:该报告需要包含需求分析的相关信息和文档,如用例图、活动图等。
2.Design Analysis Report:该报告需要包含设计分析的相关信息和文档,如类图、活动图等。
prehensive Design Report:该报告需要包含综合设计的相关信息和文档,如系统总结报告、详细设计文档等。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UML基础与Rose建模教程》第4版,作者:陈红蕾,曹雪涛2. 参考资料•《UML精讲》第2版,作者:樊海明•《从UML到设计模式》第2版,作者:黄宏伟•《UML与模式应用》第3版,作者:Crg Larman五、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作品设计和期末考试。
1. 作品设计该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三个作品设计(Requirement Analysis Report、Design Analysis Report、Comprehensive Design Report),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30%。
UML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
![UML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3d6c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4.png)
UML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前言UML 是一种标准化的、通用的建模语言,被广泛应用于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际开发和测试等各个阶段。
因此,学习和掌握 UML 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UML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UML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目标学生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前置课程本课程的前置知识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和掌握 UML 的基本概念和语法;2.掌握常用的 UML 建模技巧和方法;3.能够利用 UML 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能够熟练运用 UML 进行实际项目的建模和开发。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UML 的基本概念和语法;2.UML 的类图、时序图、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图、组件图等建模技术;3.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和架构模式;5.实际案例分析和建模实践。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
具体来说:1.理论讲解:教师将讲解 UML 的基本概念、语法和建模技巧,并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来演示和解释;2.案例分析:教师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和讲解如何使用 UML 来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3.实践操作: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些小项目的 UML 建模,以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评估方法学生的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1.课堂参与度(10%):包括课堂提问、讨论和小练习的参与;2.作业(20%):包括理论和实践作业;3.个人项目(30%):学生将通过个人 UML 建模项目来展示其对 UML 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4.小组项目(40%):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 UML 建模项目。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77555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c.png)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围绕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进行讲解,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UML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UML的基本概念与模型图。
2.掌握UML的常用建模技术和表示方法。
3.熟悉在实际项目中使用UML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流程。
4.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个以UML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程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UML基础知识介绍介绍UML的历史和起源、UML的基本概念、UML的模型图和UML的标准化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UML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构成。
2. UML的常用建模技术和表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 用例图介绍用例图的概念、组成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特色。
(2) 类图介绍类图的概念、组成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类图来描述系统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
(3) 时序图介绍时序图的概念、组成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时序图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交互。
(4) 活动图介绍活动图的概念、组成和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的过程和流程。
3. UML的应用实例分析选取一个实际项目,通过分析和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UML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需求分析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的过程和UML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UML建立系统的用例图和用户需求。
(2) 设计分析介绍UML在设计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类图、时序图和活动图,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练习,掌握如何使用UML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4. UML程序设计实战让学生根据上述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以UML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程序,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理解UML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对UML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和解释,解析每种建模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 (2)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63a099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a.png)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针对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本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UML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UML的用途以及其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中的作用。
•掌握UML的各种图形符号及其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并应用到具体项目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课本节课主要介绍UML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内容包括:•UML的定义和起源。
•UML的基本结构和体系。
•UML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第二节课本节课主要介绍UML的各种图形符号及其使用方法,内容包括:•用例图。
•类图。
•时序图。
•活动图。
•状态图。
第三节课本节课主要介绍UML的应用,内容包括:•UML在面向对象分析中的应用。
•UML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课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并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内容包括:•UML的项目应用实例。
•UML的实战演练。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每一节课中,会先讲授某个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能力评估通过期末考试、作业完成等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考核学生是否掌握UML的理论知识以及是否能够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具体项目中。
综合评估在期末考试和作业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结束语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本教学方案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期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
希望本教学方案能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教学大纲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8be2fac281e53a5902ffc7.png)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UM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modeling and design开课学期:4学分/学时:3/32+16课程类型:必修02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UML的定义和背景、UML基础(UML构造块、UML通用机制、UML“4+1”架构、UML建模工具)、UML系统动态建模(用例图、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ML具体实例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UML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地认识和学习软件工程核心要素,以体系化、工程化的方法思考软件工程过程。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软件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软件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的表达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建模的基本思想,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03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2学时)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历史,了解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和历史,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2.统一建模语言UML(2学时)了解UML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UML的目标和应用范围。
3.初识UML(2学时)掌握UML构造块,分别是事物、关系、图;掌握UML的通用机制;了解“4+1”架构;了解常用的UML建模工具。
4.用例图(2学时)了解用例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用例图的组成元素,分别为参与者、用例、用例图中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用例图中的关系,分别为参与者间的泛化关系、参与者与用例的关联关系、用例间的泛化关系、用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用例描述的概念;掌握用例说明文档的书写;掌握用例图建模,分别为对系统的语境建模和对系统的需求建模;了解用例图的使用环境。
《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教学大纲
![《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daa37458fafab069dc02db.png)
软件高职《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英文名称:总学时:48 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1.课程性质《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所有软件开发类专业中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专业课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利用UML图形化工具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
通过系统建模工具的使用的技巧和系统设计的基准,使得学生能掌握OOAD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利用建模语言内功能强大的模型元素进行软件系统逻辑模型的架构,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与步骤。
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具有素质好,技术强的软件设计能力的高级软件开发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UML建模语言的9种视图模型的构造原理知识。
提高面向对象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结合面向对象的原理知识熟练使用建模9种图形化工具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最终得到系统的整个模型。
在教授学生9种视图模型的基本元素使用技巧后,学生应能轻松浏览案例项目的视图模型并理解图形所表达的分析设计思路。
3.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UML基础、案例与应用(第三版)》,(美)Joseph Schmuller 著,李虎赵龙刚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74.课时说明课程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共24学时,实验课共24学时。
周进度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五学期。
5.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6.实验教学安排本课程共24个学时的实验,在教学中同时进行,可分为如下:撰写人: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24c7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UML是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的重要工具,本课程旨在介绍UML的基本概念、语法和应用,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将从UML的基本架构开始讲解,解释UML的不同类型和模型元素,然后介绍UML用例模型、类图、时序图、状态图和活动图等基本建模技术,并结合设计案例进行实际操作。
2. 课程目标1.了解UML的基础理论和概念,掌握UML的语法和应用方法;2.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能用UML建立模型;3.能够运用UML分析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编写高质量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文档;4.了解UML的发展历程,掌握UML的最新发展动态。
3. 课程大纲3.1 UML概述3.1.1 UML简介3.1.2 UML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1.3 UML的基础概念3.1.4 UML的体系结构3.1.5 UML的建模目标和方法3.2 UML用例建模3.2.1 用例的概念和分类3.2.2 用例建模的过程和方法3.2.3 用例描述文档的编写3.2.4 用例图的概念和建模3.3 UML类图建模3.3.1 类与对象的概念和关系3.3.2 类图的概念和建模3.3.3 类和对象的属性和方法3.3.4 类和对象的关联、聚合、继承和实现3.4 UML时序图建模3.4.1 时序图的概念和建模方法3.4.2 时序图中的对象、操作和消息3.4.3 时序图中的组件、顺序和并发3.5 UML状态图建模3.5.1 状态图的概念和语法3.5.2 UML中的状态和事件3.5.3 状态图中的状态转换和动作3.6 UML活动图建模3.6.1 活动图的概念和语法3.6.2 活动图中的活动、分支和合并3.6.3 活动图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3.7 UML工具和应用3.7.1 UML工具和开发环境3.7.2 UML的应用和实例3.7.3 UML的扩展和发展趋势4. 课程评估4.1 作业和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建模作业和练习,同时进行期末考试。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课程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e6e0ff01f69e314232946a.png)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是一门是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必修课。
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建模语言,已被OMG采纳为标准。
目前UML已成为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言。
掌握UML 语言,不仅有助于理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也有助于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面向象技术基本概念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够使用UML 语言来进行初步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基本理论和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实现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六大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一般性原理、主要思想、关键技术;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规范文档书写格式,通过实验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开发软件项目。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发展历史及趋势,掌握运用UML 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步骤。
通过具体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理解它们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锻炼和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变通能力,总结能力,抽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其内容是软件测试概论、软件质量保证与管理、软件需求工程、小组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管理及工具、软件配置管理及工具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好上述后续课程的影响很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侯爱民、欧阳骥、胡传福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第1 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先不填)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UML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32/3
授课对象:本科生
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软件工程
课程简介: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建模语言,已被OMG采纳为标准,目前UML已成为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言。
掌握UML语言,不仅有助于理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也有助于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面向对象技术基本概念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够使用UML语言来进行初步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常用方法和UML统一建摸语言。
3.能运用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和开发工具,初步进
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和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章面向对象技术概述(4学时)
1、教学内容:
(1)软件工程
(2)对软件开发的认识
(3)面向对象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
对象、类的概念和关系;封装和继承的概念
3、教学难点:
消息、方法的概念
第二章UML概述(1学时)
1、教学内容:
(1)为什么要学习UML
(2)UML的历史
(3)UML的特点
(4)UML的构成
(5)UML中的视图
(6)UML的应用领域
(7)支持UML的工具
2、教学重点:
UML的特点、构成
3、教学难点:
UML的构成元素
第三章用例和用例图(4学时)
1、教学内容:
(1)用例
(2)参与者
(3)脚本
(4)用例间的关系
(5)用例图
(6)用例的描述
(7)寻找用例的方法
2、教学重点:
用例间的泛化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
3、教学难点:
寻找用例的方法
第四章顺序图和协作图(2学时)
1、教学内容:
(1)顺序图
(2)顺序图中的消息
(3)建立顺序图的步骤
(4)协作图
(5)建立协作图的步骤
(6)顺序图和协作图的比较
2、教学重点:
建立顺序图和协作图的步骤
3、教学难点:
顺序图中的消息
第五章类图和对象图(6学时)
1、教学内容:
(1)类的定义
(2)类之间的关系
(3)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
(4)抽象类和接口
(5)版型
(6)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
(7)类图
(8)领域分析
(9)OO设计的原则
(10)对象图
2、教学重点:
类图和对象图的构造;抽象类和接口
3、教学难点:
类间的关系;抽象类和接口
第六章包(2学时)
1、教学内容:
(1)包的基本概念
(2)设计包的原则
2、教学重点:
包的基本概念
3、教学难点:
设计包的重用等价原则、共同闭包原则、共同重用原则、非循环依赖原则
第七章状态图和活动图(4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状态图
(2)状态图中的基本概念
(3)什么是活动图
(4)活动图中的基本概念
(5)活动图的用途
(6)状态图和活动图的比较
2、教学重点:
状态图和活动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难点:
状态图和活动图的构造
第八章构件图(1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构件和构件图
(2)构件图的作用
(3)构件图的工具支持
2、教学重点:
构件图的概念
3、教学难点:
构件图的构造
第九章部署图(1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部署图
(2)部署图中的基本概念
2、教学重点:
部署图的基本概念
3、教学难点:
部署图的构造
第十章面向对象实现技术(1学时)
1、教学内容: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2)几种典型的OOPL
2、教学重点:
OOPL的特点
3、教学难点:
OOPL的特点
第十一章RUP软件开发过程(1学时)
1、教学内容:
(1)软件开发过程的定义
(2)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3)RUP中的核心概念
(4)RUP的特点
2、教学重点:
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3、教学难点:
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第十二章UML开发工具(1学时)
1、教学内容:
(1)支持UML的开发工具
(2)Rational Suite 2003开发工具
(3)Rose脚本
(4)Rose中增加新的Stereotype
2、教学重点:
(1)支持UML的开发工具
(2)Rational Suite 2003开发工具
3、教学难点:
(1)Rose脚本
(2)Rose中增加新的Stereotype
第十三章课程实训(4学时)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用例图(2学时)
1、实验目的:
掌握用例图的设计与制作。
2、实验内容:
通过完成一个用例模型---ATM机的用例图,来掌握用例的使用。
3、实验方案:
(1)介绍ATM机系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分析该系统的需求;
(2)让学生将自己的需求分析写成具体的文档,然后相互交流,最后选出最具体、最准确的需求分析报告;
(3)然后使用具体UML工具ROSE或者Together画出系统的用例图,练习用例图的具体设计技术;
(4)总结该实验过程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类图(4学时)
1、实验目的:
掌握类的UML表示方法与类图的画法。
2、实验内容:
以网上选课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完成系统几个类的UML表示和类图。
3、实验方案:
(1)了解两个系统的实际操作情况,将系统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类;
(2)给出类的UML表示;
(3)使用ROSE画出两个系统的类图;
(4)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顺序图和协作图(4学时)
1、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顺序图和协作图的画法。
2、实验内容:
本实验以在ATM取款机上取款为例,练习顺序图和协作图的设计和实现。
3、实验方案:
(1)了解顺序图和协作图的区别;
(2)画出ATM取款机的顺序图和协作图;
(3)根据实验过程,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状态图和活动图(4学时)
1、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状态图和活动图的画法。
2、实验内容:
使用状态图来描述图书管理系统中书和借书证的状态变化过程以及图书管理员维护读者信息和书目信息的活动图。
3、实验方案:
(1)分析对象的状态;
(2)用ROSE对各个对象的行为进行建模;
(3)检查共享事件状态图和活动图的一致性;
(4)根据实验过程,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实验五综合设计实验(12学时)
1、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练习和制作UML的静态和动态图。
2、实验内容:
练习对包、注释、简要说明、规格说明、用况图、顺序图、协作图、类图、状态图和活动图等UML模型元素的画法。
3、实验方案:
(1)给学生介绍实例的基本情况,学生写出需求分析;
(2)将系统分成几个独立的类;
(3)使用ROSE画出系统的静态图和动态图;
(4)根据实验过程,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教学环境条件: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并且让学生进行上机实验。
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副卷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15%、15%和70%。
课程主持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主讲老师:林霞,王海峰
主要教材:
王少峰.面向对象技术UML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参考教材:
[1] 赵从军.UML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 Mike O’Docherty.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2.0版.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4
[3]徐宝文,周毓明,卢红敏.UML与软件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4] Mark Priestley.面向对象设计UML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学习指导方案:
1、课外自学指导方案:
自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内容。
2、课外训练指导方案:
指定参考书目,布置课外训练任务,根据提交的作业情况进行讲解。
大纲制定人:林霞,王海峰
大纲审核人:
大纲制定日期:2006 年7 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