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经验启示

1109257289@ 本期特稿作者简介:曹洁婷(1997-),女,汉族,浙江嘉兴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㊁马克思主义人学;陆亭君(1996-),女,汉族,广东云浮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㊁马克思主义人学㊂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经验启示ʏ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㊀曹洁婷㊀陆亭君㊀㊀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100周年的过程中,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引导㊂根据百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 革命 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㊁以 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㊁以 改革 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㊁以 复兴 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㊂新时代党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立足青年发展需要,鼓励青年勇于砥砺奋斗㊂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经验启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立足青年发展所需和解决青年思想问题的重要之举㊂青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㊂青年信仰的树立与坚守需要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由青年将信仰外化为实践活动,方可有助于党和国家教育的发展㊂1㊀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纵观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 革命 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㊁以 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㊁以 改革 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㊁以 复兴 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四个发展阶段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主题是对时代教育问题的反映,对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经验启示㊂1.1㊀以 革命 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1921 1956)自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中,以 革命 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成为该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㊂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政治上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丧失,以及经济上受列强的掠夺和剥削,人民受帝国主义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而难以实现自由发展㊂这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中国青年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而中国青年是肩负救国建国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群体㊂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 革命 为主题,号召广大青年探索科学有效的救国救民理论和实践方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 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㊂1921 1949年,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党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发青年的革命热情㊂ 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 相约建党,而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㊂为了能够使广大的青年群体参与救国和建国中来,党员与文人志士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㊂其二,党通过强调革命的重要性以及青年在革命中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㊂在‘青年运动决议案“中,党强调了青年的引领作用㊂在土地革命中,党给青年灌输 革命理想高于天 等思想㊂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理论上引领到实践中去㊂其三,在革命实践中,党通过战略和策略的实施,指导青年投身于革命,并鼓励青年要为革命的胜利㊁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奋斗㊂无论是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㊁反封建军阀的土地革命㊁统一战线的抗日战争还是 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解放战争,党将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革命思想融入青年教育中,以提高青年群体的政治觉悟和精神,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保证㊂山河重整,百废待兴㊂1949 1956年期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党在这时期的主要任务,如何对本期特稿1109257289@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成为党思想教育的重点工作㊂这个阶段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若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进行以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为主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提高思想文化水平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㊂虽然是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但在这期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以 革命 教育为主题㊂党提出要 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使青年逐步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并参与社会主义改造㊂1.2㊀以 建设 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56 1978)自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探索阶段到形成阶段㊂党积极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同时,也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㊂1956 1978年期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党在这时期探索的方向,如何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活动也就成为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㊂在这期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 建设 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可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其一,加强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教育㊂为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指明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价值,并指导学校和工作单位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㊂党在全国各地开展了 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 的思想教育活动,而且毛泽东等同志中央提出了要使青年加强教育和锻炼,以强壮的体魄为社会主义建设加砖加瓦㊂其二,调动青年参与工农业建设㊂为调动青年参与工农业建设,党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㊂毛泽东提出对青年教育需要 教育劳动相结合 ,也就是说,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㊂党动员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的建设,要求青年群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㊁提高政治觉悟㊁参加生产活动㊂其三,以榜样人物引导青年砥砺奋进㊂党在全国各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宣传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如弘扬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等,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雷锋㊁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热情㊂但由于 文化大革命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轨道,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局面扭转㊂1.3㊀以 改革 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1978 20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迈进了新的台阶㊂面临国际格局变幻莫测㊁国内改革方向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教育青年坚定政治方向,勇闯改革开放的浪潮㊂邓小平等同志在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了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要建设青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㊂江泽民等同志注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的成效,特别是对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㊂胡锦涛等同志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党㊁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㊂总而言之,这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 改革 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㊂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 培养什么青年,如何培养青年 进行探索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对青年思想的发展起着启发作用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青年要成为 有共产主义理想㊁有道德㊁有文化㊁有纪律 的人,这 四有 新人成为该时期党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㊂邓小平明确指出,青年关系改革开放的前途命运,党必须引导青年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立场㊁信念和人生观㊁价值观等,努力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㊂江泽民等同志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强调突出党的领导作用㊂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明确定位了青年是 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 ,进一步做好组织青年㊁引导青年㊁教育青年的思想工作㊂胡锦涛等同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了青年教育的维度,如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 三点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广大青年的发展与家庭㊁社会㊁国家㊁和民族结合起来,加强了青年的个人品德㊁家庭美德㊁职业道德㊁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建设㊂改革开放时期,党不断拓展广度㊁加大深度㊁提高效度,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完善㊂1.4㊀以 复兴 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㊂ 党历经了革命㊁建设和改革三个阶段的努力奋斗,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㊂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而实现中国民族的复兴㊂为此,党在这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 复兴 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新的进展,使党对青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趋于完善㊂党不断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㊂新时代,党对青年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㊁结构严1109257289@本期特稿密㊁哲理深厚㊁主旋律突出㊁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㊂除了强调其原因㊁目标㊁途径㊁原则㊁方式方法外,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道德修养㊁精神文明㊁思维品格㊁本领技能㊁劳动㊁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㊂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品德与本领兼备㊂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提出青年要加强道德修养与实践,到 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再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到2025年 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上的指示等一系列党中央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党在理论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加强调将理论引导贯彻落实到青年的各人生阶段的实践发展中㊂此外,在网络大发展的新时代,官方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为响应 民族复兴 的主题教育,党中央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和组织等多种形式教育青年要听党话㊁跟党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㊂2㊀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青年的德育㊁智育㊁体育㊁美育和劳育发展不均衡;身体与心理亚健康偏多,相对应的疾病也增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使青年对思想理论的态度从被动吸收㊁必须执行到乐于接受㊁主动学习的转变㊂2.1㊀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㊁跟党走 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诞生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走向共产主义㊂而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主体力量,党也肩负着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使全体青年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㊂建党百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教育广大青年的核心力量㊂虽然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曾遭遇过严峻的挑战,但对青年教育开展的各项工作部署都是及时和有效的㊂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新时代继续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实解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基所在㊂2.2㊀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虽然不同历史时期 时代新人 的具体内涵不同,但使命担当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㊂这就赋予了党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引导当代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激励新一代青年要有理想㊁有本领㊁有担当,将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理想信仰和前进的精神动力,传承和发扬好中国精神,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和实现 三全育人 的教育目标㊂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时代发展所需,就是要站在当今中国所在世界中的国际方位㊁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和怎么培养青年㊂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就要求党在怎样培养青年的方向上更加注重青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㊁制度化和多样化㊂2.3㊀立足青年发展需要,鼓励青年勇于砥砺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是否符合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取决于青年是否主动地将思想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㊁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㊁价值取向㊁行为方式㊁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㊂ 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青年群体内部存在着差异性,需要党在教育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在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上,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停留在颁布有关青年的决议㊁决定㊁指示和规定等文件之中,以及党的重要领导人对青年有关宣传㊁教育㊁组织㊁动员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内,而是更加注重青年喜闻乐见的方法方式,继续完善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依托线下教学与线上传媒相结合的教育方式㊂其一是网络宣传平台;其二是网络宣传方式㊂对于网络宣传平台,党可以针对青年经常使用的软件㊁热衷交流分享的网站等特点,主动发送有关青年教育的网络信息㊂对于网络宣传方式,党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关于青年事迹㊁时政热点㊁体现中国青年精神的文案㊁图片㊁短视频等形式的宣传㊂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重要的是丰富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育人的积极效果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 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张成龙㊁王冬冬.中国共产党青年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5]王冠中.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百年政策变迁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21,(5).责任编辑㊀孙晓东。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作者:李鹏杨帅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8期摘要: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知识分子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即从失误到调整,从调整到失误到最终改革趋于成熟。

回顾这一曲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知识分子认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他们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和应用,是科学文化的载体。

同时他们与政党、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影响着国家政权的长治与久安和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6年(建国初)正确认识初步形成阶段,1957-1976年(艰难探索)是失误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熟与新发展阶段。

梳理这一认识历程对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政策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毛泽东向来重知识、重人才。

他认为,知识分子的参与与革命的成败有密切关系。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1949年建国初,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历经革命的知识分子。

这批知识分子因战争而成长成熟,在知识分子队伍中居于核心地位②旧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如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医生、工程师、记者、教师等,他们构成了知识分子的主体;③建国前夕的大批在校及已毕业的青年学生。

中国共产党对不同的知识分子采取了相对应的政策。

如针对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党待他们与党的领导骨干政策等同;针对以前属于地主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党待他们与待反动阶级政策等同;而对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党采取了既团结又限制、改造并举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作者:徐晓莉章征科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35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针对各阶级、阶层群众思想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现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方法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统一了各阶级、阶层群众的思想,成功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

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分子;生命线[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工作重心转移与方法创新研究”(AHSKQ2019D050)[作者简介]徐晓莉(1985—),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章征科(1965—),男,安徽南陵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5-0025-04 [收稿日期] 2023-03-05思想政治教育是無产阶级政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着复杂的形势。

经济建设方面,直接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亟待重建,恢复生产;思想建设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党和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心存疑惧,暗中观望。

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恢复经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党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同阶级、阶层群众的思想实际,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完成新时期的任务。

导读29《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导读

导读29《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导读

《报告》还提出了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的基本原 则。
• 首先,必须要 求所有知识分子站在爱国的立场上,遵守宪法,分清敌 我界限。
• 其次,反对用粗暴的方 法进行思想改造,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 在知识分子本人自觉的基础之上。
• 最后,即 使有人在思想上坚持自己的错误,但只要不在言论和行动 上反对人民,甚至还愿意用自 己的知识和精力为人民工作,那么,在 批判他的错误思想的同时,就还要善于耐心等待 和帮助其逐步地 提高觉悟。
4.提出继续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的任务要求及其 途径
《报告》详细分析了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缺 点,指出 “知识分 子的思想状态同他们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并 不是完全相适应的。许多进步分子也 还有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唯心主 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主要表现在:不能认清共 产党和国民党、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区别;留恋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社会,不 满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反对苏联,不愿意学习苏联;拒绝学习马 列主义并诋毁 马列主义;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不愿意同工人农民和工 农干部接近;不愿意看到新生 力量的成长,认为进步分子是投机;经常在 党和知识分子之间以及知识分子之间制造矛 盾和对立;不能接受任何 人的领导和批评,自以为天下第一,妄自尊大;看一切问题从 个人利益出 发,否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合乎自己的利益就赞成,不合乎自己 的 利益就反对。“当然,所有这些错误一应俱全的人,在现在的知识分 子中是很少数;但是 有上述一种或者几种错误的人,就不是很少数。不 但落后分子,就是一部分中间分子, 也常有以上所说的某一些错误观点。 胸怀狭窄、高傲自大、看问题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 毛病,在进步分子 中也还不少。”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导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作者:鲁双袁奋光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06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高校建立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原则,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注重引导与启发,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给以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70-04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七年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高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制度,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开始就走上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奠定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明确了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1949年9月21日至3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教育政策等的总原则,是一部起着国家根本大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关于文化教育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五爱”教育,要努力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电影事业;提出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浅析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浅析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浅析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作者:韩白冰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2期摘要:延安时期,许多海内外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引导其参与生产劳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其在边区生活中集成发扬和实践了延安精神,深入改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及行为作风,终对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当今社会我党教育青年党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延安时期;知识青年;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启示1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青年及其思想行政教育毛泽东在《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中指出:“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团结,二是批评教育和改造。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青年知识分子,并对其进行思想行政教育及改造,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先锋的带头作用。

1.1团结青年知识分子,促使其设法奔赴延安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升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阶级抵抗运动高涨,其中作为先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明显。

在该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驳斥了“知识分子只有三天的革命性,招收他们是危险的”等错误观念,及力纠正反知识分子的左派思想关门主义思想倾向,对知识青年实施“来则欢迎,去则欢送”的“来去自由”政策。

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议,极力肯定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与新中国建设中所出重要地位、发挥的重要带头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要吸收使用青年知识分子,团结一起革命力量的战略性方针政策。

大量知识分子大受鼓舞,以一个赤诚的报国之心突破匆匆阻碍抵达延安,投身于革命建设工作之中。

“到延安去”成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理想。

1.2重视青年思想教育使知识青年转化为革命青年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思想封闭,中国青年受到日寇的奴国愚民以及国民党的反动思想影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其积极思想缺乏认知与了解,又因家庭出身、思想觉悟、生活环境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不尽相同,错综复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三大方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三大方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整合的三大方略[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通过建立全国范围的党政组织网络,进行组织渗透;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和认同;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实现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协调发展三大方略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整合。

这种整合不仅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社会团结稳定,而且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组织渗透;马克思主义教育;利益关系协调[一、建立全国范围的党政组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党政组织渗透1. 建立全国性的政权组织机构。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我国全国性政权组织机构建立的标志。

随后,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逐步建立起各大行政区(行政委员会)辖省、直辖市;省辖行政公署;行政公署辖县;县辖区;区辖乡;乡辖村的一个由中央、地方与基层组成的金字塔式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体系,并设置了警察、法庭、监狱等相应机构。

权力集中在中央,地方和基层政权是中央政府的纵向延伸。

这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代表人民的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社会四分五裂的状态,对整个社会整合起了关键性作用。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地方革命秩序尚未稳定,因此,部分政权建设采取了军事管制的形式,在城市接受工作完成后,人民政府开始接替军管会,行使自己的职权。

2.政府权力向乡、村等基层组织延伸。

在农村,党通过土改,清除了农村中的绅士阶层和宗族势力,扫除了政府权力向基层组织渗透的障碍,在各地普遍建立起乡(行政村)政权。

按1952年9月全国乡村人口50319万人计算,平均一乡为1770人,与1947年一乡3186—7965人左右计算,乡(行政村)政权明显向基层下沉,政府在乡村中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

在城市,主要成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组织发动辖区居民,推动和贯彻党的中心工作和其他组织工作。

居民委员会虽然属于居民自治组织,但实质上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一个具有准政府功能、职能杂多的下级行政化组织。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他们用丰富的知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较大成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1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这必然要求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目前“大难甫平,民生憔悴,须有数年时间,方能恢复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

”[1]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且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所以,我国要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是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民主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所以,一旦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就会极大地影响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知识分子作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要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符合建设新中国的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我国共有各类知识分子约200万人。

这其中大部分曾在外国的资产阶级学校或仿效西方教育制度的国内学校中接受过学习,虽说广大知识分子在革命时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爱民热情,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不免会带有一些和新社会不相适应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甚至还残存一些唯心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烙印,而不能适应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围绕着党在当时的各项中心任务深入展开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必要的,且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标签: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建时期,新中国经历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转变,人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和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国家的各个方面亟待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尽快帮助知识分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围绕当时的工作中心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五四时期就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带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的结合,为后来的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到了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又有大批的知识分子投奔到革命中,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教育,尤其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教育,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成为党、政、军和国家其他事业机关的核心领导和工作人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中思想状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受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当时知识分子的数量和政治、业务水平,以及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都不能适应当时客观形势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党必须从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20100601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对知识分子作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以求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政策,提出了“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作为理论依据,并根据这个政策采取“包下来”和思想改造运动的具体措施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改善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但由于思想改造运动后期,做法粗暴、批判面过宽等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同程度的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能否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能否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我们要牢牢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给我们的启示,坚定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有必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方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工作AbstractIn the e 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new political power, to resume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unc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intellectual.to transfer the intellectual the enthusiasm,under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domestic background.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mmarizied intellectual polic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ime , proposed “unity,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policy as the theory basis, and adopts “the package according to this policy to get down” and the ideological remolding movement specific measures to make the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remold.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ed the intellectual troop, improved intellectual's mental outlook, raised the Marxism consciousness level, promoted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s reform smoothly. But as a result of the ideological remolding movement of later period, the law was crude, the critique surface was too wide and so on wrong has also ha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had hurt intellectuals' feeling to a certain extent , had affected the intellectual an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relations.To research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s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the profound lesson,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Whether is the rightly appreciate the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 , relat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ether correct treatment intellectual, relat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ether formulate the correct intellectual policy.Key words in the early time of new china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llectua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引言引 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贯穿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1949年—1956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1949年—1956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1949年—1956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作者:贾晓敏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6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围绕新中国各项事业展开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从1949年—1956年期间知识分子的构成、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经验启示入手,简单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建国初期一、关于1949年—1952年知识分子构成及思想状况的研究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构成比较复杂,一些学者大致将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经过革命的洗礼和中共的长期教育,思想觉悟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49年以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为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我国重要机构的领导与工作人员。

(二)新中国成立前毕业或在校的青年学生这类全体大部分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他们拥护党和人民政府但是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无法保证他们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且由于缺少集体主义教育和锻炼,他们的思想观念还需要一定地改造。

(三)旧社会过来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受旧社会的折磨,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表示不满。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旧社会受过许多煎熬,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生活在旧社会,思想上有许多与新中国不适应的东西。

邱忠信和李平贵在文章中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群体的划分与思想状况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上三种。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邱忠信指出,根据建国初期这些知识分子的不同思想状况,中共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李平贵则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第三类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孙丹在文章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区分这些知识分子。

“根据学科划分了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根据知识分子所属系统划分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知识分子;根据知识分子的思想谱系,划分成革命知识分子、政治立场中立知识分子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示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示

活来源 的使 用方法 ,即看它是为谁服务 的,它 的政治立场 如 何, 也就是说判定知识分子 的阶级属性应该是坚持经济地位 、 为谁服务和政治思想状况统一 的标准 。 ”
三 、采用渐近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


在思想改造的过程 中,特别是由于后来要求过急过高, 加之方法 简单粗 暴 ,甚至对知识分子的生活过多干涉 ,使得 众多知识分 子难 以接受与适应 。在改造过程 中,一些单位违 背 了 自觉、 自愿 和 自我教育 、自我改造 的原则 ,采用强制 的 方法 , 严重伤 害了一 部分知识分子的 自尊和感情 。知识分子 的改造 ,特别是 世界 观的改变 ,是一个长期 的、循序渐进 的 过程 , 不 可能在 短短 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强制 的方式来改变几 十年生活 中形 成的意识 形态 。思想问题的解决 ,应遵循思想 渐变的规律,采用渐近的方式进行解决。我们必须意识到, 对 于思想改 造方面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不可取 的,遵循思 想教育中的自 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规律,是进行思想改造的 成功之道 。 经过系统学习新思想、新观点,肃清封建的、买办的、 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逐渐确立了人民 的立场 , 对 马克思 主义世 界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逐步建 立 ,思想改造运 动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渐近的方式进行思想 改造 ,是一个漫 长持 久的过程 ,可以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 提供时 间,避免 出现 “ 过 激”现象 。有利于学术界形成 “ 百 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文化局面 。
青年与社会 2 0 1 5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总第6 1 3 期
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思 想改造 运动的现实 启示
张博瑛
( 长春理 工大学
孔德 生
长春 1 3 0 0 2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研究作者:石贺臻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8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历史表明,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因此,总结新中成立以来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和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地位;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21-0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关于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已经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成功与否的标志。

知识分子得到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就较为顺利,反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其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进行粗浅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这一时期指1949年至1957年初,新中国的成立象征着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表明知识分子的命运开始有所改变。

这一改变从根本上为我国知识分子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前提。

旧中国科学文化极为落后,知识分子所占人口比重很低。

因此,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是建设新中国的一项战略任务。

对此,党和人民政府从两方面着手工作。

一是采取各项措施培养新知识分子,二是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统统采取“包下来”、“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956年一月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报告首先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极端重要性,号召“向科学进军!”并正确估计了知识分子在政治与社会地位上的变化和基本政治立场上的变化。

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

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

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建国初期是中国新中国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时期。

本文将就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二、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在这个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帮助人民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推动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工作手段,成为党和政府塑造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基本经验逐渐形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1.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这种指导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

2. 科学布置教育内容和方法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努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读书班、讲座、演讲等,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其中,并且让广大群众通过实践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了让人民广泛参与并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培养人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高度重视群众性教育在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群众性教育。

政府鼓励创建各种群众性组织,如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通过这些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作 家 、医生 、记 者 、教师 等等 。他们 被称 之 为 非体制 知 识分 子 ,即 “ 与现 存社 会一 一政 治 体制 并无 内在必 然 联系 的科学 家 、文 人 、 自由职业 者 。”② 建 国初期 ,党 的思想政 治 教育所 指 向的对 象主要 是后 面两者 ,尤
其 是第三 类知识 分子 。这里主要 简析第 三类知 识分子 的思 想政治 状况和特 点。

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中 国共 产党 根据 《 共 同纲 领》第 四十 七条 之规 定一一 “ 人 民政府 应 给青年 知 识分子 和 旧知 识分子 以革命 的政 治教 育 ,以应革命 工作和 国家建设 工作 的广泛 需要 ” ①, 确定 了 “ 团结 、教育 、 使用 ” 知识 分子 的政策 ,以帮助 从 旧社会 过来 的知 识分子 通 过教 育、改造 逐 步成 为工 人阶级 的知 识分 子 ,为新 中 国建设 添砖加 瓦。在教 育改造知 识分子 的过程 中,党 的思想政治教 育发挥 了积极 的作用 。
② 何沁主编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史 ( 第二版)》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1 9 9 9年 ,第 6 2页。
54
的作为 该体 制有 机成 员 的知 识分 子 , “ 他们 对 于该社 会 体制 的建 构 、运行 ,以及该 社 会 的统 治集 团确 立其
在政 治一 一意识 形态 上合理 合法 的支配地 位起 着不 可替代 的立 法与 阐释作 用 。 ”① 这 部分人 比例 很小 ;二是 建 国前 夕 毕业和 在 校 的广 大 青年 学生 ;三 是从 国统 区过 来 的高 级 知识 分子 ,包 括各 类专 家 、学者 、教 授 、
的基于 近代 以来 西方 国家 长期 对 中 国的文化 侵 略和奴 化 教 育 以及 这些 人 留学 英 、美 的经历 而形 成 的政 治思 想 倾 向,与 党领 导 的革命 事业 、党 的政 策和 主 张是不 相 吻合 的 。这 种状 况 的存 在 ,既不 利 于知 识分 子 自身 的进 步 、 难 以适应新 社会 的需要 , 又影 响着他 们在新 中国经济文化 建设 中作用 的发挥 , 正如毛 泽东所 言:“ 过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全国思想文化领域内,先后开展了对电影
《武训传》的批评,对于俞伯平《红楼梦研 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一)各界对《武训传》进行讨论和批判,有其积极一面, 第一,使人们认识到了劳动人民贫苦落后的原因,不是由于没有文化,而是政治 上、经济上受压迫、受剥削。 第二,被压迫人民要推翻封建的剥削制度,必须进行阶级斗争,不能等待反 动统治阶级的恩赐。 第三,考察历史人物,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也有消极的一面: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伤害了一些文艺界进步的 同志。
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及文件规定、教学活动,我国的高等院校对政治理 论课的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产生了新中国高等学校 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
由我党亲手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提出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材编写计划的三个原 则和三个特点。三个原则是: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 结合;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 相结合。三个特点是: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是一切专 业的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坚持政治与业务相 结合;强调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是在学习苏联 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部分而开设的。
(一)促进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高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高共青团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 1、完善共青团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职责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Thank you!
三、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
我国的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 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则成为 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要求。在 高校建立政治辅导处,配备 政治辅导员。
2
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是改造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知识分子思想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知识分子思想教育的基本经验

Basic Experiences of CPC in I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作者: 崔晓麟[1]
作者机构: [1]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广西南宁530006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9-11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学习运动相结合、与思想改造
相结合、与土地改革实践运动相结合、与抗美援朝运动时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知识分子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水平,分清了敌我,确立了正确的阶级立场,实现了世界观的基本转变。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显著,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围绕着党在当时的各项中心任务深入展开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必要的,且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标签: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一、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建时期,新中国经历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转变,人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和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国家的各个方面亟待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尽快帮助知识分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围绕当时的工作中心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五四时期就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带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的结合,为后来的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到了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又有大批的知识分子投奔到革命中,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教育,尤其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教育,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成为党、政、军和国家其他事业机关的核心领导和工作人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中思想状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受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当时知识分子的数量和政治、业务水平,以及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都不能适应当时客观形势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党必须从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1949-1956年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一致性教育
中国与朝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一时期,面对美国不顾世界和平的侵略行径,我国毅然派出了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在国内,我党及时在知识分子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各地迅速改变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一致性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广大知识分子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育内容,杨根思、邱少云等人的事迹传遍了中朝两国。

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光芒激励着全国人民,激励着知识分子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中来。

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带头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前线,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医务工作者志愿组成医疗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等等这些生动的教育内容感染了无数知识分子,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开展思想改造运动,树立正确的革命立场和态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中国共产党在1951至1952年底,在知识分子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开展了以改造教师思想和高等教育为目的的运动,帮助他们树立起分清敌我的阶级观点,树立革命的观点和立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于资产阶级或地主家庭,思想和工作作风如果不经过改造,容易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出现旧的农民或小资产阶级思想。

树立革命的立场是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进行阶级观点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工人阶级是为人民的,知识分子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接受改造,才能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

同时,在知识分子中开始树立为人民服务、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观念,才能使他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涨的工作热情,继续从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保证知识分子队伍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性。

(三)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带领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
社会主义建设除了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外离不开与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的紧密结合。

党和国家正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在1956年1月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做了报告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许多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为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党对知识分子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各种照顾,鼓励知识分子积极上进,政治上关心知识分子。

针对当前知识分子中仍存在的问题,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使我国知识界的思想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变化。

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周恩来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数百万知识分子在指引下,为改变科学技术的落后面貌,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浪潮。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得到了改善,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创造性日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党要领导知识分子自觉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开展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一方面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党组织以及各级政府和同志的帮助引导,党的正确领导是开展思想改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知识分子主动开展自我批评,发现自己思想中的缺点和不足,并且靠自己顽强的主观努力实现思想的改造,克服思想中的障碍,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自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深刻认识,抓住了知识分子教育的关键。

从1949年到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是一个大转折时期,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各方面的消极因素很多,各种思想潮流共存。

不论是在哪个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思想领域意识形态的教育,因而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带领知识分子自觉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时的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教育学家张伯苓以及地质学家翁文灏等人的思想转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就曾多次强调指出“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基本力量”。

把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作为实现党的总纲领、总任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号召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知识分子也成了推进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社会劳动大军中的主力。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的经济和各项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人格的基本理念之上,不但要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
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正如周恩来于1951年9月发表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中指出:“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要求很高很快,这是不合乎实际的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知识分子都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告诉人们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全面发展着的,它不会停止在一个地点和水平上,因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亦是如此。

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要除旧布新,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与时俱进,不但要有长期性还要有时代性,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使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我党围绕当时的工作中心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

今天,
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知识分子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有放眼世界与未来,关心知识分子的实际脚踏实地地开展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利用知识分子队伍这一财富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邱忠信.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