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
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1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MΩ、kΩ、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③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2
目录
1.并联电阻计算方法和公式
2.并联电阻计算原理
1.并联电阻计算方法和公式
1.电流计算
L总=L1+L2+......+Ln
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2.电压计算
U总=U1=U2=……=U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3.电阻值计算
1/R总=1/R1+1/R2+1/R3+......+1/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串=n*R和R并=R/n
2.并联电阻计算原理
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推导,
电阻并联,端电压相等U,总电流I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U/R总=U/R1+U/R2+...+U/Rn
U/R总=U/R1+U/R2+...+U/Rn
两边除U,得1/R总=1/R1+1/R2+......1/Rn
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3
知识点总结
1、电阻的概念;每个导体都具有阻碍电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电阻。

符号为R。

2、电阻的单位:单位欧姆Ω,常见的的还有kΩ、MΩ。

106Ω=103
kΩ=1 M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关系为:
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
①接线柱②滑片③电阻丝④金属杆⑤瓷筒
5、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为了使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必须把电阻丝介入电路中,无论采用什么接法,都是“一上一下”。

6、读电阻箱的示数: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他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

常见考法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电阻单位间的换算,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电阻箱的读书方法。

误区提醒
1、电阻的大小决定因素是导体的材料;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或分流;
3、电阻箱可以间断的变化电阻值,滑动变阻器是连续变化。

【典型例题】
例析:
甲、乙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线,甲的长度是乙的3倍,甲、乙横截面积之比是2∶1。

若乙电阻是30Ω,那么甲电阻是多少?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电阻-初中物理知识点4
电阻(R)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强调:电阻(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无关。

5.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①原理:滑动滑片(P)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注: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
②作用:a.保护电路;b.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者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分配关系。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被控制电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控制谁的电流); b、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6.电阻箱:①作用和滑动变阻器相同;②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相同
③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相同,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对应倍数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