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课文
课文《半截蜡烛》教案_2
![课文《半截蜡烛》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0e70583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d.png)
课文《半截蜡烛》教案课文《半截蜡烛》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zdo占dThg kuilfn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行Xin y全楼梯灯芯摇曳(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
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半截蜡烛》课文
![《半截蜡烛》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f9b7a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5.png)
《半截蜡烛》课文
《半截蜡烛》
当9岁的斯蒂尔坐在他家厨房里时,某个夜晚,他望着一根半截蜡烛时,他心里开始浮现出各种想法。
斯蒂尔对他母亲说:“妈妈,这个蜡烛是什么意思?”他妈妈说:“这是你爷爷走世的纪念碑,每次我们都会点燃它,纪念他。
”
斯蒂尔很不理解,他的鼻子里闻到蜡烛的烟味,随即便记起一切,他只见过他爷爷一次,那时他才三岁,他爷爷在回家前给他一枚布偶,对他说,“男孩子要像这只兔子一样勇敢”。
随着蜡烛的烟味,斯蒂尔忽然想起他爷爷,他在想:那枚布偶是他爷爷给他最后一个礼物,而这只半截蜡烛代表爷爷永远不会回来了。
斯蒂尔困惑而又忧伤,但他心里也有一丝希望,他想:或许爷爷在天堂里能看到他,能保佑他,如此他就不会害怕了。
从此以后,斯蒂尔每当看到蜡烛时,就会想起自己最爱的爷爷,他怀念和爷爷的相处,而这只半截蜡烛则代表着他最宝贵的回忆。
斯蒂尔日渐长大,他常常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爷爷,想起那只兔子,想起那只半截蜡烛,总之,当他看着那只半截蜡烛时,他总会一笑而过,他知道爷爷一定在天堂里眷顾着他,这也是他最大的力量来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_苏教版半截蜡烛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_苏教版半截蜡烛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8c5414dd3383c4ba4cd2ac.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_苏教版半截蜡烛原文《半截蜡烛》教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杨丽萍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本课教学,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同时,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了解甚少,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绝对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为此我通过图片加音乐的方式,加深学生的体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绝密”、“绝妙”、“危机”、“厄运”等词语。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同学们,请你形容一下你现在的生活。
3、介绍作品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
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0731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3.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及赏析《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的家里藏有三名德国战俘。
一天晚上,一位德国军官闯进她的家里,坐在桌子旁,一支蜡烛放在他的面前。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
蜡烛越来越短,一旦熄灭,德国军官就会发现他们藏有战俘,秘密就会暴露,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声称要去厨房取些煤油,便把蜡烛换了下来。
一会儿,这位德国军官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
但是,那位德国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又放在桌上。
这时,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赏析:《半截蜡烛》是一篇以二战为背景的戏剧性叙事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护秘密情报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战争环境下的智慧、勇气和坚韧。
故事的情节紧凑、悬念迭起,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刻画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杰克的懂事坚毅,杰奎琳的聪明可爱,都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文章也通过描绘紧张的气氛和烛光的变化,反映出战争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艰难。
四年级作文课文——19半截蜡烛——续写300字
![四年级作文课文——19半截蜡烛——续写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41c93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3.png)
四年级其他作文课文——19半截蜡烛——续写300字望着德国军官远去的背影,母子三人如释重负。
伯诺德夫人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呼,好险,情报险些就让德国人发现了!”“是啊,这可是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胜负呀!这是我们当奴隶还是重获自由的战争,命运在我们手里!”大儿子杰克长长呼了一口气,说道。
“保住情报就行了。
”小女儿杰奎琳也说,“不过,情报不能再放在这蜡烛里了,万一再有像这种德国军官,那就完了!”她感到暂时的轻松,但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多亏了你,才保住了情报。
你的建议,我们会采取的。
”伯诺德夫人说。
然后,他们抱在了一起。
四年级想象作文保护地球,我们的家500字清晨,当机器人闹钟再一次将我吵醒时,我照常起床,当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时,我惊呆了:外面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蓝了,变的又黑又可怕;太阳公公也不再像一个慈祥的妈妈给予我温暖的阳光,而是像一个坏人,面目狰狞的发出酷热的阳光,让我们的心变得寒冷。
天气时而暖时而冷,变化无常:暖的特别暖,把鸡蛋扔出去,掉下来前就熟了;冷的时候特别冷,一盆洗脸水倒出去落地就成冰了。
我目瞪口呆地同机器人坐在床上,努力回想那让人向往的过去:小河足有10米20米那么深,随手下去,就可以抓到好几条鱼;抬头一看,一望无际的草原是绿色的海洋,天和地连在一起;望着天上那一朵朵白云轻飘飘的,飘来飘去;看看那一只只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飞翔;那一片片绿草,一簇簇野花遍地都是:它们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长大就长大,不开花,也不长大,也没有人去管它们。
哎,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再也看不到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了,我哭了。
忽然,像太阳似的亮光闪耀着我那久久没有睁开的双眼,我将它睁开,又回到了从前,我想是我们真心的忏悔和悔改的眼泪感动了上天。
我发誓!我会尽我全部的力量去保护好地球,让地球变的更美好!。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303a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e.png)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解释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ca0ec010661ed9ac51f3de.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词语解释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课文解释表达方法提示:心理描写。
课文《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不仅如此,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也相当细腻。
那什么是心理描写呢?像课文中“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样,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的一种方法,就叫做心理描写。
它是对人物整个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视,能较好地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为写好人物服务。
我们再来看看这样一个片段:我感到很疼,直疼到心。
嘴上我却不敢说,憎恨和痛苦的激浪只能在心中奔涌。
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放声大哭起来。
似乎泪水能洗去我心里的愁云,好象哭声能述说我心里的委屈。
汗水和泪水顺着我的脸流了下来,把背心弄湿了一大片。
我觉得很热,好像喘不过气来似的。
同时,还有一种比热更难忍受的闷使我窒息,我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看继母的脸,我分明看出她那愤怒的脸上还含有几分得意的神情。
我被激怒了,把头扭向了一边,目光转到了床上后妈的已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小弟弟,他正安闲地玩着他的大飞机、小汽车……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一种羡慕还是妒嫉的感情我也说不清。
小弟弟四岁了,可还不会说话,刚学会迈步,他有这么大的缺点为什么不挨打?而我仅仅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就落得如此下场……只怪我没有亲妈……这里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我”对继母极端偏心自己的孩子的愤怒,和对自己失去母爱的悲伤,让人一读就能强烈地感受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6 半截蜡烛|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6 半截蜡烛|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2149b2680203d8cf2f2404.png)
《半截蜡烛》说课稿【说教材】〖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六年级下册第六篇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可分为四段。
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设计意图:本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有激励、导向功能。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文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理念】教学本课时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
教学时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我根据课文内容,课前仔细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同时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
具体展开就是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蜡烛)的词句精选出来,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智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27b9896294dd88d1d26b53.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12 "half a candle" teac 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半截蜡烛模板(标准版)2、篇章2:半截蜡烛样本(标准版)3、篇章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半截蜡烛》教案篇章1:半截蜡烛模板(标准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91132bbb4cf7ec4bfed097.png)
《半截蜡烛》课文原文《半截蜡烛》课文原文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
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
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
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满地)夫人,在自己家里,应该相信您的儿子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蜡烛越燃越短。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
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
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
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
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想象】《半截蜡烛》课文续写_900字
![【想象】《半截蜡烛》课文续写_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fdfb2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想象】《半截蜡烛》课文续写_900字半截蜡烛作者:不详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小明蜷缩在家中床上。
他手里握着一截半烛蜡,他在想能不能将它点燃,好让这漆黑的夜晚不再那么寒冷。
他伸出手,但却又犹豫了,因为他知道这半截蜡烛只有一次机会,一旦点燃就再也无法熄灭。
“小明,你怎么还不睡?”母亲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小明急忙将半截蜡烛藏在被子下,回答着:“我不知道,好像是有点儿失眠。
”母亲走进房间,看着小明眼中的焦虑:“是不是又在担心学业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啊?你要知道,只有你肯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小明点点头,喃喃着:“我知道,妈妈。
”母亲抚摸着小明的头发,说道:“你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只有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母亲说完后,拿起桌子上的半截蜡烛,惊讶地看着:“小明,这是什么?”小明见母亲发现了蜡烛,不禁有些紧张,但他还是坦然地说出了实情。
母亲静默着,然后笑了笑:“孩子,这就是生活啊。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做出。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迷茫,但只要找到力量的源泉,我们就能迈过一个又一个的坎坷。
”小明听了母亲的话,觉得心中豁然开朗。
他明白了,这半截蜡烛就好像是自己的内心,要想让它散发光芒,就必须付出努力。
第二天,小明决定将这半截蜡烛点燃。
他把蜡烛放在桌子上,拿出打火机,然后轻轻地点燃了蜡烛。
在火苗的映照下,小明感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一种能让他追求梦想的力量。
他知道,只要对自己坚定不移,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他都会勇敢地面对,就像这半截蜡烛一样,即使只剩下一小截,也能继续照亮前方的路。
而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意义吧——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只要心中有光,即使再黑暗的夜晚,也能变得坦然从容。
2023年《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与评价(5篇)
![2023年《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与评价(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37c6d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f.png)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保护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课文情节扣人心弦,跌宕多姿.课前,考虑到课文故事发生在离学生生活时代比较遥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对当时的战争背景知之甚少,会影响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备课时, 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同时自己也特意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二战的资料,数据,上课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了当时的背景,知道法国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正义之战,为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课上,我着重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蜡烛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这句话,感受蜡烛与一家三口的生命息息相关.第二,我在课堂上突出了文中描写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句段,采用说话练习:"当 ( )的时候,( )心想( ),于是就( ).可以看出( )." 通过抓重点词,有感情朗读等形式,加深学生的感悟,使他们深刻的领悟到母子三人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镇静从容,机智勇敢,并在他们感悟之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明确中心,母子三人在敌人面前之所以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完全是出自于他们那颗崇高的爱国之心.在本课最后,我采用"颁奖"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如果你要给这次战争胜利者颁奖,你认为谁的功劳最大你最欣赏谁同学们经过积极的交流讨论,认识到一家三口都功不可没,体会他们在整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文章更为完整,是整堂课更加缜密.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整堂课学生的感悟,理解及朗读都很到位,只是整个课堂仍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了一个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课堂上仍是以老师为主导.其次,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太紧凑,致使到朗读杰奎琳一部分时非常仓促,时间的把握上还需改进.《半截蜡烛》教学反思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半截蜡烛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课文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d33067856a561253d36f87.png)
半截蜡烛课文本文是关于半截蜡烛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
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伯诺德夫人-(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来之前,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对吧?(有点儿得意地看了妹妹一眼)杰奎琳-(嘟起了嘴)我当然也知道。
米德叔叔最喜欢我了,今天他还给我带来了糖果。
可是妈妈,米德叔叔为什么穿着德国佬的衣服呢?[伯诺德夫人这时已经把那半截蜡烛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餐桌最显眼的地方。
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给你们慢慢解释。
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着: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
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妈妈。
杰奎琳-(点点头)妈妈,我懂。
我真讨厌德国佬。
伯诺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过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阵粗暴的敲门声,三个德国军官例行检查来了。
很奇怪,检查完了,他们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也许是因为外面风太大了。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为什么不点蜡烛呢?(点燃了那个藏有秘密的蜡烛)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中尉甲-(不耐烦地)晚上这么黑,多点支蜡烛也好嘛。
(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吗?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
小学语文课文半截蜡烛
![小学语文课文半截蜡烛](https://img.taocdn.com/s3/m/2f5960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6.png)
小学语文课文半截蜡烛引言小学语文课文《半截蜡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一根奇特的蜡烛给孩子们传递出了生命的真谛。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从文本内容、情感表达和教育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文本内容《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笑话,故事发生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
一天,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主持人突然在宣布讲话时忘了带纸条,便向观众求助。
一个孩子告诉他可以用一根蜡烛来代替纸条,主持人便将蜡烛从两根中间折断,并将两端点在了一张纸上,用作纪念。
这个故事简短却发人深省,蜡烛的两端代表着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孩子建议将蜡烛剪成两段后,可以将它点在纸上,也暗示着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努力创造美好回忆。
情感表达《半截蜡烛》通过简单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故事中,孩子们友善、乐于助人的态度让人感动。
尽管他们只是在学校的观众席上,却主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人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另外,故事中将蜡烛与生命联系起来,向读者传递了珍惜时间的主题。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是一根短暂的蜡烛,只有珍惜每一刻才能创造美好的回忆。
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
教育意义《半截蜡烛》是一篇很好的课文,它不仅仅是讲一个笑话,更多的是通过一根蜡烛来引导孩子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这篇课文能够引导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生活的宝贵,珍惜每一天的时间。
同时,故事中的友善与乐于助人也给予了孩子们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他们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更能培养出关心他人、珍惜时间的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结论《半截蜡烛》这篇小学语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义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友善、乐于助人的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珍视。
这篇课文在教育引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激发孩子们思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b1fd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f.png)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战争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导入过程中,我会引入课文《半截蜡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战争、勇敢等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感,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2.培养学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从而培养他们厌恶战争的情感。同时,我会强调小女孩的勇敢和坚定,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让学生谈谈对勇敢、坚强的理解,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相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截蜡烛》课文
《半截蜡烛》。
这是一个古怪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新婚夫妻家里。
多年来,他们的幸
福是完美的,生活在一起充满爱,相互尊重,也充满快乐。
但是,有一天,一根带有香料的半截蜡烛放在婚床上发出奇特的光芒,女主人的心多了几分好奇,她走近查看,发现那是一根神秘的半截蜡烛,
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往哪里去。
于是,夫妻俩一起端起半截蜡烛,在窗前月光下,一起祈祷着:愿上
帝保佑他们——让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并保护她们免受痛苦,多年来他们
一直在这样祈祷。
结果,奇迹出现了——这对新婚夫妻多年来,一直拥有着和睦的家庭,永远拥有幸福的生活,受到上帝的恩典和保佑。
当然,世上的奇迹不会永远存在,有一天,半截蜡烛烧尽了,夫妻俩
伤心地望着那只空壳,想起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也想起了那神秘的半截
蜡烛,让他们的家庭永远保持在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