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浅析
人类大同思想是中国和世界历代仁人志士的毕生崇高追求和人类共同理想,是全世界人民的终极理想。

在中国,从春秋的经书到近现代的著作中都能见到,甚至还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如孔子《礼记》、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等都讨论过大同,毛主席在提到了“大同境域”等等。

国外也进行过类似的描述和探索,如理想国、太阳城、乌托邦、和谐公社及世界政府等等。

虽然都没有成功,却做了勇敢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没有阻止人类前进的脚步。

马克思主义出现后,共产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认真审视人类的运动发展,总结规律,使其向真理靠拢,并不断付诸实践。

大同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大同理想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大同社会怎能与共产主义相提并论呢?诸如此类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我不敢妄谈,只愿将自己的真实而肤浅的看法与众人分享。

“人类大同思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早已有之的朴素思想,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什么是人类大同社会呢?纵观历史,“大同社会”主要是体现了“和谐、公正、幸福”的理念。

不同的经典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

在儒家经典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人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单就这段话来看,主要从所有制度、选举原则、人际关系、社会保障、婚姻状况、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了美好的描述。

虽然佛道二家没有鲜明的记要,但是却有美好的憧憬。

佛家有“极乐世界”。

道家有“小国寡民”,老子在《道德经》中记道“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简言之他们表述各抒已见,共同点却都说是大同社会个“公平诚信、民风淳朴、人人快乐、天下一家”的“举国咸宁”“协和万邦”的传统农业“太平盛世”。

这些古老的思想基本上延续到了近代,而没作太大的更改。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形势和社会矛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危机四伏,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代表的不同阶级、阶层的先进人士,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征途中,设计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方案。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者大同思想的演进更替过程,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体现了近代中国乐观主义
的时代气质。

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有“等富贵,均田地”的思想。

康有为著述颇丰,其代表的改良资产阶级的《大同书》,依据《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结合《春秋》公羊家的“三世说”、佛教慈悲平等、耶稣教博爱平等自由的教义、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并因袭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些片断,空想出一个未来的大同世界,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是近代中国最难得的全面的思想学问。

孙中山为代表的进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试图缩小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差距,构建新的“大同主义”。

这些大同社会理想不是成熟的新型社会,最多算作中国早期“空想的社会主义”。

他们没有科学正确的指导理论、坚实广泛的阶级主体、严密周全的实施步骤和稳定安全的制度保障,都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力量来彻底推翻旧势力,更不能如何构建和维护新社会了,注定要失败。

在国外各个历史时期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的表述和实施有所不同,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巴内帕的太阳城、莫尔的乌托邦、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康德的《论世界永久和平》、爱因斯坦的世界政府等等,但实质和理想却很相似。

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强调大同社会只有与共产主义结合,才能找到一
条崭新的道路。

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洞悉历史和国情,高瞻远瞩为我们明确了新的步骤,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跨越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的理论,为接近大同社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我们的民族习惯厚古薄今,但是大同思想却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天下大同不应该只是故纸堆里一个美好的想像而已。

早期共产主义者从古希腊精神家园中寻得根源,我们要重新来认识和界定大同的注脚。

这是具有普世观念终极价值的名词,又是个具体的历史范畴的名词;既要有抽象的概念,又必须有具体的内容。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现实的探索而与时俱进。

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伟大的理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寻求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历史在我们脚下向前迈进。

大同思想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共同的理想。

从史料来看,他们大都描绘了大同社会的基本轮廓,却很少思考大同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大同等等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人类应该在审视和思考中前进。

历史在我们脚下前进是我们的责任,在我们的脚下倒退则是我们罪过,在我们的脚下徘徊则是我们的惭愧。

对于人类大同思想不能大而化之神而秘之,不能老拿抽象和空洞来吓唬人,更不急于求成狂妄放言。

否则我们就会墨守成规而不敢为天下先,就会陷入对
未来的虚无和恐慌之中,大同也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对于行动的迟疑和过分地狂热向子孙后代都不好交待。

在世界各民族及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中,尤其是清晚期的闭关锁国和“生产大跃进”等阶段更加深刻地证明了它。

要以史为鉴,增强理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恪守公正。

即使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也要认识到其区域性和阶段性,总体的原则与具体的情况结合起来,使之变得更加清晰具体,从而逐步推广。

大同社会从纵向来看,她应该分初级和高级,从横向上看分小区域和大区域。

这个好理解,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有层次分阶段的。

共产主义社会是,大同社会也同样是,两者必须结合起来看。

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经历循序渐进的不断扩展的过程。

譬如在我们的“小康”之后,我们的现代化应不应该是“中国的初级大同”呢?如果是,那么又是如何呢?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样呢?在中国其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些类似,但又不尽相同。

相同的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港澳特别行政区等地实行资本主义。

不同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即初级阶段结束之后,高一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始后)“两岸四地”仍将尊重人民的选择,实行不同的制度。

它允许多种社会制度的合理存在与平等相待,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加强。

如果是以和平的联盟方式统一中国的话,那么如何设想借鉴世界的经验运用中国人的智慧从地缘关系、民
族情感、历史传承、社会规律和现实利益等角度考虑以“合作、合并、合同”(简称三合)适时逐步建立“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最终建立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或新的“大中华统一联盟”等(一国两制、四地两岸一体)相关类似理论来解决统一问题?我们如何加强理解沟通信任合作?又将如何确定宪法法律、指导思想、基本制度、国家机构、人民权益、经济建设的持续协调科学发展、平时战时的军事合作与分担、科教文卫等等诸多重大问题呢?特别是主权归属、国家权力如何运作制约、利益如何分配、民生人权如何保障等重大突出的现实问题呢?那么如何防范和规避国家安全风险呢?作为大国和平崛起的中国在世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呢?这是一个低级的小区域的“大同”部分内容,但它还有更多的内容。

如果初级的大同社会还有各区域政权形态的存在,那么大同社会的高级阶段是世界政权的形态。

她是个“天下为公”的社会,是物质产品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人人平等个个快乐的社会,是迈向共产主义境域的必经阶段。

因为大同社会高级阶段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思想觉悟高度自觉的情况下才可实现。

虽然遥远,但是可以作为乐观的憧憬。

在此阶段人类交流频繁,素质很高,人类城乡差别和劳动差别消失。

产品丰富,道德高尚。

“大”的“天下”不只是五湖四海的“天下”,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天下”;不是“王之领土”,而是“民之乐土”;
不是子虚乌有的“极乐世界”,而是真实存在的“幸福天堂”;不是“小国寡民”,而是“世界公民”;不是遥不可及的传统的“桃花源”,而是自由往来的现代的“地球村”。

“公”不是各尽其能按需分配,还允许国家的部分机构职能存在,通过部分行使立法、司法、武装和行政等国家权力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

“同”是“求同存异”之“开放”,是“和而有同”之“宽容”,是在“个性”中寻找“共性”。

单纯片面的一律相同或等同,那是狭隘错误的“同”。

这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寻求具体的答案,在实践中加以证实。

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不是幻想!试想,如果我们不对“大同”作一番深入的研究,那么我们会对祖辈守望的这一精神家园弃之不顾,是多么的浅薄无知!那么我们对子孙期望的理想天堂不屑一顾,我们又是多么短视和不负责任!那么这样的“民族复兴”还能是真正的全面的“民族复兴”吗?推而广之,亚洲、非洲等地他们如何实现复兴?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又是如何在“和谐世界”中独立正确地选择自己的大同理想,如何在实现现代化文明的艰难进程中进行融合与回归呢?这些更为广泛复杂的问题是大同思想研究的问题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类社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严密有机的整体。

据人类学推测人类共同始祖曾在非洲,虽然曾有过远古大迁徒和局部交流,但总体上是不断地逐步地
发展演变到今天的状态。

世界通过区域的贸易交往和文明渗透后,通过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勇士的勇敢冒险后,才真正地广泛地联系了起来,越来越成平面,人类随着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变得越来越紧密。

欧美等国相继成为近几个世纪以来独领风骚的世界性大国,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是唯一的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

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成为公认的客观事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新局面;同时冲突矛盾和发展危机日益加剧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世界性的大战争,二十世纪初的两次空前的战争已成为了历史。

事实证明,暴力手段虽然能在短期缓冲局部矛盾,但最最终难以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也难以将人类的意志统一起来。

在相对和平的今天,局部冲突不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同样涉及牵扯到许多地区和国家。

在人类面对自身的困惑时也不可回避地面对环境的恶劣、资源的溃乏、人口的激增、恐怖的威胁、重大的灾难及发展的失衡等诸多问题。

虽然曾有过外星人方面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人类只是宇宙中惟一的“过客”。

我们不禁要问:人类命运何去何从?人类如何实现和建设现代化?答案只有一个:人类必须首先携起手来共同前进,任何的单边孤立和自卫保守都是行不通的。

那么,如何建设新的人类社会成为共同关心的主题。

如何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如何发展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为题中之义,并刻不容缓地摆上历史的议程。

不同的人们在不
同时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周恩来总理早在万隆会议上曾指出要“求同存异”。

人类大同思想就是要来努力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概括起来讲,它主要包括联盟政治、全球经济和多元文化等内容。

联盟政治是全球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前进之路,是大同思想的主要特征和上层建筑。

联盟,简单地说为了一定的利益或目的而联合起来的集团、阶级、民族或国家等,它大多是同一社会性质的联合,也有少数是不同性质的联合。

从部落联盟到今日的国家联盟,经历了无数次的检验与发展。

联盟政治就是以这种方式领导人民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

既有国内治理一面,比如有“邦联”“联邦”“共同体”“合众国”等“一盟多邦”“一国两制”等多种方式,还有我国的“工农联盟”和前苏联,较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执政方式;又有国际合作交往的一面,比如“欧盟”“非盟”“东盟””等“一约多国”“一地多边”多种方式。

这是在不同国家的各自国史、国情、国体以及政体基础上的新型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与国际交往形式,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发展方向。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地区大联盟的意愿,以此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的综合实力,比如二战后的世界性的“联合国”、欧洲的“欧共体”和中东地区的“泛阿拉伯联盟”等,他们在世界的发展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不可在短期内作简单的统一,允许差别和个性,保证独立自主与长远大局的有机统一。

联盟很重要的事情建立共同的联盟议事、决策和执行机制,从而保证、调节和维护各个阶层成员的利益与和谐发展,在共同利益上取得一致。

要在人事任免、金融财权、暴力工具等方面拥有更多更硬的权力。

要必须避免强权和霸权的无理干涉!从国家历史上来看国家联盟主要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四个阶段。

大多是战略合作伙伴。

从当前来看主要有地缘联盟和战略联盟两种方式。

当然还可分出军事联盟、经济联盟、阶级联盟等种类,但它们都必须是为其相应的政治对象服务。

如果说这些联盟不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它们也不是联盟政治。

我们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联盟。

在中国典型的军事联盟算战国时代的反对秦国的军事“合纵国”了,最后因失败而告终。

至于三国时期的“孙吴”联盟是短暂的军事合作伙伴关系。

在欧洲十九世纪初的反对法国的军事“神圣联盟”,以及二战中的“协约国”和“轴心国”等。

这种联合相对松散短暂,随随着历史任务的完成而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当今,为人瞩目的“北约”、欧盟以及联合国等,由于成员有着一些相同的地域、文化、利益等因素,则表现出众多国家参与,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较为高级。

美国的格言是“合众为一”,欧盟的铬言旗帜鲜明地写着“多元一体”。

欧盟的理想向着幸福的“大同”前进。

联合国是在二战后为平衡大国集团利益应运而生,成立以来一定程度上将世界各国齐聚于麾下成为“一家人”,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趋向大同社会的象征性标志之一。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必须由像联合国这样的类似的权威机构作为全世界的仲裁员,从而担当维护世界的公平和正义的领袖角色,让人类的议事、决策和执行等更统一规范,更根本长远,更民主自由,更真实广泛。

先不妨假设为“世界人民联盟大会”或“世界联合政府”,让世界各民族和各国家能平等公正地参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之大是,真正实现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福祉。

共产国际是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联盟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联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同样有其不俗的表现,从战后初期的“华沙条约组织”,至九十年代初解散的建国数十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都做了勇敢的尝试,成就斐然,虽败犹荣。

苏联本身是个15加盟共和国为主体的联邦制多民族国家。

共产主义者的旗帜上鲜明地都写着“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

理论上社会主义联盟与以前旧的联盟的本质区别就是永远不称霸,不欺强凌弱。

这是更高级的联盟。

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必须加以改进。

“二战”前的“国际联盟”和五十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前者是少数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与掩盖瓜分世界的野心而设立的所谓“调解机构”,实质是为了维护发达国家自身的殖民利益。

后者的实质并非是不结盟,而是把发展中的国家联合起来反对联合的大国们对其实施强权和霸权
的侵害。

否则,孤立的国家是很在世界上立足和发展。

在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帝国之间的较量,实则也是两大联盟集团的较量。

苏联的失败关键不在外界的“和平演变”的“分化”和“西化”,而在于年轻的联盟内部不攻自破,联盟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和平年代外交上虽不要过早过多地强调国家性质(只要国家存在,阶级斗争就会存在,只不过是)、意识差异等来彰显对抗和冲突,但要坚持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合作互赢,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民综合实力的原则。

这些更需要调节与平衡,避免重大损失。

多种性质的联盟之间必然会有矛盾,除了和平的状态外当然还有战争的状态,靠和平谈判与战争暴力两种手段解决。

大规模的战争已经让百姓遭受巨大的灾难而深恶痛绝,大多时候需要更多更广的交流合作对话谈判等方式来解决来谋求最大利益和长远打算。

经济基础是大同思想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全球经济主要包含经济一体化(局部)和经济全球化(全体)两方面的内容。

前者是指国家出于地缘、人员、资源、产品、信息、金融、交通等经济利益的联合区域性专业性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如OPC(石油输出组织)、APEC(亚洲太平洋组织)及上海经合组织等等。

后者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金融交流、商贸往来以及技术劳务合作,寻求统一的货币、共同的项目等。

如世界货币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二者没有本
质的不同,只是交往范围和服务对象有所差别。

经济越来越市场化信息化。

货币与金融政策很重要,它对世界的经济的影响和操控最为直接和深入,特别是货币发行权。

现在来看主要是发达国家同步趋势加快加大,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如众所周知的WTO(世界贸易组织)等。

经济的广泛联系形成了相互交错的局面,有利时互利共赢,不利时往往连锁反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者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共同发展,既相互制衡又有相互促进,立足本国家本区域,放眼全世界,要调节好本国内需和开放国门的关系,通过竞争与合作促进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和谐长远的发展,才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独占鳌头。

近几十年的世界性的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共同面对的事业与问题,作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已经是也必须是全球范围内了。

任何壁垒保护必将损失自我发展作为代价。

它涉及方方面面,但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经济问题根本的要求是如何占有(所有制度)、创造与生产(生产制度)、分配与流通(分配制度)财富。

所有制是根本,分配制是手段。

只有经济真正实现“全球化”了,世界才能真正实现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

没有物质财富,“全球化”没有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

反过来,政治和文化“全球化”又会去服务它保障它。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去探讨人的“全球化”以及人类的现代代化和全面发展。

人民手上有粮
和钱了,整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人们才能进行大型盛会,才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全球大是。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当前世界上主要有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是调节资源和产品的重要方式,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内容,二者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别,只有调节手段的不同。

共产主义先驱们从一开始就考虑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等一系列范畴,并朝着自由联合体的方向努力。

很多人谈论经济也常与政治挂靠,大同思想也是如此。

多元文化是大同思想的前进方向和服务旗帜。

多元文化指的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各自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中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平等对待、长期共存、取长补短。

无论哪种文化,东方文化或是西方化,都不存在永远的先进或落后,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成为存在发展的精神动力,要全面辩证地看待,相对来说自然科技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也存在研究对象和发展层次的诸多不同。

人文差异就更不相同,主要是种族肤色、国家地区、语言文字、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悬殊。

各民族的文明差异在短期与局部可能会有冲突,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作为人类整体在生存发展的同时各国各族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

文化的三大主要内容:一是指导意识,二是文化产业,三是科学技术。

文字是文明的基因,是交流合作的必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