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复习课程
中药鉴定复习详解
![中药鉴定复习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7edb743b307e87101f696d7.png)
总论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指标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本草著作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3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一、中药的采收品质与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采收指标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根及根茎类秋冬或初春2.茎木类秋冬3.皮类春末夏初 (苦楝皮秋冬,肉桂春秋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环剥技术”)4.叶类开花前5.花类含苞时采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花初开时采红花、洋金花6.果实种子类成熟(幼果枳实、青皮)7.全草类茂盛时采青蒿穿心莲淡竹叶开花时采益母草荆芥、香薷8.其他类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鹿茸 5月中—7月中锯取麝香 10月活体取香【加工的目的和要求】中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鲜石斛等外,绝大多数均需进行产地加工,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输。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破坏少等要求,保证药材质量。
常用的加工方法:1.拣、洗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利于干燥)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地药材(利于干燥、杀酶、杀死虫卵)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腐烂,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山药、白芷、川贝母5.发汗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使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而常堆积放置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b6986ec8d376eeafaa3113.png)
• 熏硫 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
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 。 •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 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 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 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 仲、玄参、续断等。 • 干燥
• 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部颁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 取样 • 鉴定 • 结果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
• 来源鉴定 • 性状鉴定 • 显微鉴定 • 理化鉴定
新技术和新方法
• 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 化学指纹图谱
总之,丰富多彩的云南中药资源,是云南 中药现代化推进和发展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应 珍惜它,开发利用它,同时保护好它。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一、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1、萌芽阶段
无文字记载,以口碑师传为主。
2、性状记述阶段
•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 ,著者不详,成书年代在东汉末年。 《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 动、植、矿三类,共365种,分上、中、 下三品,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 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要求不同,一般 来说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 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 质破坏少等要求,以保证药材质量。
• 中药材加工的方法
• 拣、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719d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8.png)
性状鉴定
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对中药的形状、 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 味等性状进行观察和描述。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光谱法、滴定 法等。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和内 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02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06
中药鉴定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
基因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 究。
代谢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药质量 控制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实现中药质量的全面控制和 评价。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质地、皱纹、皮孔、芽痕等表 面特征。
气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无刺激性或 异常味道。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01 形状
观察茎的形态,如圆柱形 、方柱形、扁柱形等。
03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粗细、节部膨
大及叶痕、皮孔等特征。
02 质地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如纤维性、裂片状等。
04 气味
颜色与光泽
注意全草的颜色及有无光泽。
质地与断面特征
通过手感判断全草的软硬程度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形状与大小
观察全草的形态及大小。
表面特征
观察全草的表面纹理、毛茸等 特征。
气味与滋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 无特殊气味或味道。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与结构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中药鉴定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2be77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1.png)
2024/10/28
7
(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生产虽 然成倍增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要,且中药大多依 靠野生资源,经逐年采集,有些品种的产量有所下降,造 成常用中药材的紧缺,如杜仲、天麻、厚朴等;一些多年 生的道地栽培药材,由于需要量很大,虽一再扩大种植面 积,也不时形成缺货现象,如黄连、当归、怀牛膝等;有 些药材如牛黄、麝香,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供不应求。 有些品种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品种,必 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品,如羚羊角、人参(野生)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材之外,必须家种家养, 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以弥补产量,努力寻找新 的药源。
2024/10/28
12
②民间、民族药的开发研究
我省是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区,在民间和少数民族 地区蕴藏着许多有效的方药,从民间、民族药中寻找新药, 我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成效。如云南白药、灯盏 花、金品系列药物等均始源于民族药。今后,在这块上仍 应加强。
③饮片精加工
在中药材资源的利用中,有相当比例是用于饮片配方, 作为医药商品出口创汇,中药饮片应是现代中药的三大支 柱之一。因此,抓好中药饮片工作至关重要。云南是名副 其实的植物王国,丰富多彩的中药资源,传统的加工制作, 使云南饮片的开发潜力很大。根据目前的开发情况,应及 时调整和改善结构,形成特色和优势,以开拓市场,扩大 市场。
2024/10/28
13
(5)中药资源的保护 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时,也要重视
资源保护和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植物种子 库,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的 调整、研究、整理、总结工作,恢复和新建一些重 点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 推广研究,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以满足发展的需 要。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908bfa0242a8956bece4c4.png)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中药鉴定学》课件2
![《中药鉴定学》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7a2415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d.png)
中药质量标准是指中药材或中成药在质量控制中所遵循的规范,如药材的含量、杂质、 霉菌限度等规定。
2 鉴定标准
中药鉴定标准是指通过外部形态特征、显微镜鉴定、化学成分等方法来鉴别中药材的真 伪和质量。
3 区别
质量标准是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评价和限度药的鉴别及鉴别方法
鉴别
中药的鉴别是确认中药材的真 伪和品质,诸如人参、何首乌 等常用中药材。
鉴别方法
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形态学、 显微镜鉴定、化学鉴定、薄层 析鉴定等。
重要性
准确的鉴别能避免使用伪劣中 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至关重 要。
V. 中药的检验及检验方法
1
检验
中药的检验是通过对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化学、生物学等方法的测试,以评估其 质量。
质谱分析
通过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 成分,以确定其质量和纯度。
VII. 中药的显微鉴定
中药的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粉末特征、细胞结构以及大小形 态等来进行鉴定。
VIII. 中药的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化学方法,如高效液 相色谱和气相色谱。
IX. 中药的质量控制
2
检验方法
中药的检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3
目的
中药的检验旨在确保中药的质量符合标准,保证中药的安全与疗效。
VI. 中药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
光谱分析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紫外吸收 光谱、红外光谱等,确定其 中的成分。
色谱分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 谱等技术来分离和鉴定中药 材中的活性成分。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了解中药鉴定 技术及相关理论,掌握中药质量控制的要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94adbd23f242336c1eb95ed3.png)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长期任务 • 加强保护 • 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品种
产地
贮藏 加工
生长环境 采收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 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 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以 保证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药饮片、新中药提取 物、新中成药以及老药再评价等。
– 全球性原因:热带森林破坏严重(马达加斯加,90% 森林被毁) ,20年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物种,今天 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
– 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 ↑水土↓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 发达国家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 物一般禁捕。
–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原来大量捕杀,熊↓、虎↓、蛇类↓ 、麝↓
– 岩白菜素为紫金牛科紫金牛中所含有的镇咳 成分,该成分首次发现于虎耳草科岩白菜中 ,后从虎耳草科筛选,发现落新妇属含量较 多。
– 青黛——菘蓝、蓼蓝、马蓝 叶制成。
•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 唐松草等
• 扩大药用部位:
– 乌龟腹甲(龟板)——背甲+腹甲(龟甲)
• 老药新用:
– 丹参、川芎、葛根、山楂、三七、银杏叶— —心血管疾病
• 人工栽培、养殖:
– 野转家 射干 – 金钱白花蛇、鹿、麝、蜈蚣、蝎、土鳖虫。
• 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中药鉴定学教案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教案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9b6f0ecc7931b764ce1504.png)
中药鉴定学教案第1章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的定义、研究对象及范围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任务第三节中药的分类与命名一、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药材基源的自然属性或分类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其他分类法二、中药的拉丁文名称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名称(第一格)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第2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第二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地三节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第3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第一节中药的采收第二节中药的加工第三节中药材的储藏第4章中药的鉴定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第三节中药鉴定的方法第四节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复习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生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意义是什么?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作业:1、举例说明寻找新药资源的途径2、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具体阶段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五章、第六章的教材内容第5章根及根茎类中药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特征二、显微鉴别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别二、显微鉴别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一、来源鳞毛蕨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二、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三、性状特征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5~13个,环列。
四、显微鉴别组织特征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粉末特征五、化学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醇类六、理化鉴别显微化学定性TCL苯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七、药理作用驱虫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肿瘤作用有小毒。
能清热解毒,驱虫。
八、易混品种紫萁贯众“U”字形中柱狗脊贯众分体中柱5~8个荚果蕨贯众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七、复习思考题思考题:1、中药材加工的意义是什么2、中药材储藏新技术有哪些作业:1、共有峰及相对峰保留的时间概念是什么2、中药鉴定的方法都有哪些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七章、第八章的内容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一、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fdc81559eef8c75fbfb3ad.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中药鉴定学总论第一章课件
![中药鉴定学总论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749a5f121dd36a32d822b.png)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 遗产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制定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
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础。在中药鉴 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
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
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品种,成为中药研究工
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
辽宁称狼牙草
福建叫泻痢草、黄花仔、异风茎草
1.2 同名异物 王不留行
正品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as(Neck.)Garcke的种子。 四川、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用金丝桃科植物元 宝草Hypericum sanpsoni 的全草。 广东、广西用桑科植物辟荔 Ficus pwmila 的果 实。 江苏、贵州用豆科植物野豌豆 Vicia sativa 的种 子。
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和主流,必须大
量地调查、鉴定、考证和进行质量分析工作,
力求达到一名一物,一物一名。但也应看到,
由于地区用药历史习惯较长,中药品种复杂, 此问题还很难迅速改变 , 尚需做大量艰巨的 工作才可能实现。
品种名称的混乱常造成严重后果, 著名的贵州的“贝母”中毒事件,死 3人,实为山慈姑,四川部分地区称 “土贝母”,有小毒。
3. 不同科
大青叶 在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 东北习用寥科植物寥蓝的叶 ; 华南和四川地区习用爵床科植物马蓝叶; 江西、湖南、贵州、甘肃习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 叶。 关木通和川木通 南五加和北五加
《唐本草》首次记载了百合的特征,“一
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可以
断定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var.viridulum Baker应是正品。但宋代的《本草衍义》中却 将一种具紫色珠芽的种类即卷丹ncifolium Thunb.作百合的正品。直到现在百合原植物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115e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6.png)
黄(蒲黄) 黑 ( 熟 地 )
红(西红花)
16
黄3.色泽
绿 色 ( 荆 芥 穗 )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17
黄白色(川贝母) 红棕色(何首乌)
4.表面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环纹(防风)
纵皱纹 桔梗
光滑 相思子
1 8
4.表面
毛茸 辛夷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钩刺 苍耳子
莪术
1 9
5.质地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5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来源】 川贝母为百合科川贝 母 、暗紫贝母 、甘
肃 贝母 、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性状的不同 分别 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浙贝母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采收】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按大小分“大贝”,和 “珠贝”。
5 7
原植物 商品 外形
外表 顶部 基部
川贝母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松贝
青贝
炉贝
圆锥形 扁球 形
怀中抱月 无
闭
开
平
歪
长圆锥形
无 开 歪
5 8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炉贝表面黄白色,稍粗糙,有黄棕色斑块
,习称“虎皮斑”。
青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
端开口。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 草乌 -- 北乌头
3 1
白芍
1. 圆柱形2. 可见横向突 起皮孔 3. 质坚实 4. 角 质样, 木部有放射状纹 理 5.气微,味微苦而酸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1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资料(供印刷)
![13执业药师中药鉴定资料(供印刷)](https://img.taocdn.com/s3/m/c5cb365d3c1ec5da50e270c9.png)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湖南中医药大学潘清平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遗产;-------------------------------继承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中药材、饮片、中成药);------------鉴定3.制订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发展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书名年代作者药数分类对中药鉴定的贡献神农本草经秦汉集体创作365 三品分类仅记载药名,无具体的鉴别知识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730 自然属性开始基源考察,文字记载药物形态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850 图文对照;我国第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证类本草宋唐慎微1746 图文并茂;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 自然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一、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二、中药的产地(川广云贵浙怀淮;关秦南北藏蒙维)1.川药:川牛膝、川乌(附子)、黄连、川贝母、天麻、金钱草、川黄柏、冬虫夏草;2.广药:肉桂、陈皮、槟榔、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石斛、蛤蚧;3.云药:三七、云木香、茯苓;4.贵药:天麻、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5.浙药:玄参、玄胡、麦冬、浙贝母;白芍、白术、菊花、温郁金(浙八味);6.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7.淮药:丹皮、木瓜、龟板、鳖甲;8.关药:人参、鹿茸、五味子(东北三宝);细辛、防风、龙胆、升麻;9.秦药:大黄、当归、秦艽、党参、秦皮、枸杞;10.南药、北药、藏蒙维:三、药材的采收:基本原则----适时采收1.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秋、冬季;2.皮类:春夏之交;3.叶类: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4.花类:花蕾时------------------------------金银花、丁香、辛夷、槐米花初开时----------------------------洋金花、红花花盛开时----------------------------菊花、番红花5.果实种子类:幼果、未成熟、近成熟、成熟;6.全草类:茎叶茂盛时。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https://img.taocdn.com/s3/m/0c2be83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5.png)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第一篇: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09总论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及任务中药鉴定学:就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对中药进行“整理提高、保质寻新”的学科。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供切制成饮片用于调配中医处方、或磨成细粉直接服用或调敷外用,以及供中药厂生产中成药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或“民间药” :一般是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天然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然药物。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第一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就是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正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
◆“伪”即伪品,◆伪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药材冒充正品的。
“优”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 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天仙子*药典:茄科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种子。
(剧毒)广东:爵床科岩水蓑衣 Hygrophilasalicifolia(Vahl.)Nees.种子。
络石藤以络石之名在全国各地药用商品较为复杂,中药经营主要有三个种类:◆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桑科植物薜荔的带叶茎枝;◆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带叶茎。
丝瓜络*药典:葫芦科丝瓜 Luffa cylindrica(L.)Roem.果实维管束广东:葫芦科粤丝瓜 Luffa auctangula(L.)Roxb.去种子的果壳。
中药鉴定复习
![中药鉴定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1fec0536edb6f1afe001f0b.png)
中药鉴定复习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五大任务)中药的品种(真伪)鉴定——首要任务中药的质量(优劣)鉴定——基本任务本草考证——历史任务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战略任务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长期任务•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道地药材:来自一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和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著名药材。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浙八味:白术、杭菊花、玄参、延胡索、杭白芍、麦冬、温郁金、浙贝母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连州玉竹、化州橘红和广佛手第二节,中药采收(特殊采收):1.植物类药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的时间较早,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
例外,明党参在春天采集。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材类药材全年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少数于秋、冬采收。
如川楝皮、肉桂等。
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时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少数药材宜在秋、冬两季采收。
如桑叶等。
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在含苞待放时采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
在花初开时采收,如洋金花等。
在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西红花等。
红花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
有些中药如蒲黄、松花粉等不宜迟收。
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
有的在成熟结霜后采收,如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
果实成熟不一致,随熟随采,如木瓜等。
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时采收。
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
多数割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去全株药用,如金钱草、蒲公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成良钰 2014.10.18
总论
3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2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33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34 中药的鉴定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 定和研究中药的品 种和质量,制定中 药标准,寻找和扩 大新药源的应用学 科。
1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益母草:东北称坤草( 楞子棵); 江苏有称天芝麻、田芝麻; 浙江称三角胡麻; 甘肃称全风赶; 广东称红花艾; 云南称透骨草等。
1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王不留行” 有12种同名异物
➢ 正品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as (Neck.)Garcke的种子。
➢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一)中药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 母丁香:为上述植物的成熟果实。 ➢ 紫丁香:木犀科丁香属紫丁香Syringoblata的叶。 ➢ 白丁香: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粪便。
(本草记载用雄麻雀的粪便) 暴马丁香:为木犀科丁 香属暴马丁香Syring reticulata的树皮及嫩枝。 苦丁香: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的果梗(瓜 蒂)。(有毒)
➢ 华东、华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的块根或带根全草。
➢ 西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萎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的 根或带根全草。(药典以“萎陵菜”收载)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沙参类 有36种
石斛 有48种
淫羊藿 有41种
贯众 有 31种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中药鉴定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 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 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 的历史、来源、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检测等,建立规范化 的质量标准以及研究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 药。
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
大 东北习用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 青 华南和四川地区习用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叶 cusia(Nees) Bremek.的叶
江西、湖南、贵州、甘肃习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以前主要是牛皮,宋、 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 今沿用驴皮;
(二)解决品种混乱的途径
(1)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查考地方志;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1、中药真伪优劣
③使用时需鉴定(处方调配等) 药材品种错误,轻则达不到疗效,重则甚至危害生命。 如治疗泌尿结石要药金钱草: 正品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唐本草》次记载了百合的特征,“一种叶大茎 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可以断定百合 Lilium brownii F.E.Br.var.viridulum Baker应是正 品。但宋代的《本草衍义》中却将一种具紫色 珠芽的种类即卷丹ncifolium Thunb.作百合的 正品。直到现在百合原植物还存在这样的分歧 (药典中两者均作为百合的来源)。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1、中药真伪优劣
含义: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正品(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伪:伪品(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
冒充或者以他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中药真伪优劣
讨论:品种不真、质量低劣的影响?
1、中药真伪优劣
①研究之前需鉴定 科研工作是为论证药物在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药理作用 、主治、疗效等,但品种不真,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 结果,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②生产之前需鉴定 药厂生产的药品若有原料不真,就会影响疗效,甚至危害人民 生命安全,所以有的药厂,尤其是老字号药厂(原为名牌药号) (此处可提问),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其原料药(选料)多半 是择优质地道药材,故产品质量声誉很高。比如北京同仁堂、杭 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苏州雷允尚、广州敬修堂、陈李记( 三百余年,宗旨: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 ,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入WTO的要求)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记有白头翁近根处有白茸,
状如白头老翁
使得多种根部有白毛
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造成来源有20种以
上(毛茛科、蔷薇科等)
正品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的根。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 内蒙和东北地区用同属植物兴安白头翁P. a、朝 鲜白头翁P. cemua、细叶白头翁P. turczaninovii及东北 白头翁P. ambigua的根。
➢ 四川、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用金丝桃科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npsoni 的果实。
➢ 广东、广西用桑科植物辟荔 Ficus pwmila 的果实。 ➢ 江苏、贵州用豆科植物野豌豆 Vicia sativa 的种子。
1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丁香”的同名异物
➢ 公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yophyllata 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