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静力学基础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 在工程实际中,为求未知约束反力,需依 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 要确定构件(物体)受有多少力的作用以及 各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方向。这个确 定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 四、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任何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等值、 反向、共线的,并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五、刚化原理 •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若把变形后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刚化 原理。
合力,其合力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合力的方向 和大小由原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决定(图1-4)。这个性质称为力的平 行四边形原理。其矢量式为
• 即合力矢R等于二分力F1和F2的矢量和。
图1-4
图1-5
•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 若其中二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 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 通过汇交点。这个推论被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 力的作用点是指物体承受力的那个部位。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时 总占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分布于物体接触面上各点的。当接触 面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 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当接触面积不可忽略时, 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力 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载荷集度,用 q(N/cm2)表示。
工程力学(第二版)习题册答案
一、填空题
1. 相 对 滑 动 相 对 滑 动 趋 势 接触面的切线 相反 2. 10N 20N 30N 30N 30N 3. 100N 竖直向上 平衡 4. 平稳无冲击 自锁
阻碍物体相对滑动
相对滑动趋势
二、选择题
1. A
三、简答题
1. ①问题中含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面,因此,存在摩擦力; ②受力图中要画出摩擦力,摩擦力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与物体相对滑
7.
8.
9.
第二章 平面力系
第一节 共线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填空题
1. 在同一条直线上
2. FR Fi FR 0
二、计算题
设向右为正方向。 则 FR=120+40-80-200=-120N 方向:水平向左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一、填空题
1. 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各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力系 共线力系 力的作用点 2. -F 或 F 0 0 -F 或 F 3. 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 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4. F4 F3 5. 自行封闭 6. 所有各力在 x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所有各力在 y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Fx 0 Fy 0
3. 后轮:摩擦力向前 前轮:摩擦力向后
4. 不下滑,处于自锁状态
四、计算题
FT 60 18 3N
五、应用题
1. (提示)从摩擦力与 F 对 B 点的力矩大小的比较进行考虑
第三章 空间力系 第一节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合成
一、填空题
1. 力的作用线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呈空间分布的力系 2. 一次投影法 二次投影法
二、选择题
1. A 2.B
它所限制物体
三、简答题
1.柔性体约束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2.被约束物体可以沿约束的水平方向自由滑动,也可以向离开约束的方向运动, 但不能向垂直指向约束的方向运动。 3.剪刀的两半部分可以绕销钉轴线相对转动,但不能在垂直销钉轴线的平面内沿 任意方向做相对移动。 4.木条不能沿圆柱销半径方向移动,但可以绕销轴做相对转动。 5.固定端约束既限制物体在约束处沿任何方向的移动,也限制物体在约束处的转 动。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1-静力学基础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工程中的
力偶实例
F1
F2
1. 力偶的定义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
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
偶(couple)。
(F,F)
力偶臂
dF F
力偶的作用面
平面力偶及其性质
m
B
F
o
dA
F’
力偶没有合力,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也不能用一个力与之平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力偶的性质 力偶系及其合成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最简单、最基本的力系
工程中的力偶实例
钳工用绞杠丝锥攻螺纹时, 两手施于绞杆上的力和,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线互相平行而不重合时, 便组成一力偶 。
O
d1
d d2
F1
力和力矩
合力之矩定理
FR
n
mOFR=mOFi
i1
F2
例1 已知:如图 F、R、r, a , 求:MA(F)
解:应用合力矩定理
R Fy
F
r
a
a
Fx
M A ( F ) M A ( F x ) M A ( F y )
A
a a
M A ( F ) F x ( R r c) o F y r s sin
解 : 可以直接应用力矩公式计算力F 对O点之矩。但是,在本例的情形 下,不易计算矩心O到力F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h。
如果将力F分解为互相垂直的
两个分力Fl和F2,二者的数值分别
为
F1=Fcos45
工程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的应用 人在划船离岸时,常把浆向岸上撑。这就是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1-2 静力学公理
二力平衡公理示意图
二、二力平衡公理(公理二)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202X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理解力、刚体和约束等概念。
深刻理解静力学各公理的内涵。
了解各种常见典型约束的性质,会正确表示各种典型约束的约束反力。
初步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力
1.力的概念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02
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约束反力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约束与约束反力 自由体和非自由体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当物体沿着约束所能限制的方向有运动趋势时,约束为了阻止物体的运动,必然对物体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或反力。
约束——对非自由物体的限制
2.主动力与约束反力
足球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弹簧形变
力的内效应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效应。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4.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1-1 力与静力学模型
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模型——对实际物体和实际问题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刚体——对物体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巧夹球形工件 用平口钳夹球形工件很难夹紧,这是因为平面与球面接触,接触面积小(理论上为点接触),要产生一定大小的约束反力F1、F2和摩擦刀矩M2,与轴向力F和切削力矩M1平衡,需要很大的夹紧力,易损坏球形工件。若用螺母代替,将是环面接触,加大了接触面积,改变了约束条件。因此,只需较小的夹紧力,就可使球形工件夹得很牢固。 4
工程力学(1)-第1章
第一篇 工程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静力学模型—物体的模型、 本章主要介绍静力学模型—物体的模型、 连接与接触方式的模型、载荷与力的模型, 连接与接触方式的模型、载荷与力的模型, 同时介绍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介绍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力和力矩 力偶及其性质 约束与约束力 平衡的概念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结论与讨论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系的合成
力偶与力偶系
力偶系及其合成
力偶系: 力偶系: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力偶组成的 特殊力系
力偶与力偶系
力偶系及其合成
z
ΣMz
ΣMy
x
ΣMx
y
力偶与力偶系
力偶系及其合成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仍然是 一个力偶, 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矢量等 于原力偶系中所有力偶矩矢 量之和。 量之和。即 n M = ∑Mi
F1
F2
q
力和力矩
♣ 集中力和分布力
表面力 直接接触的物体,通过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 直接接触的物体,通过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 如物体间压力等。表面力分布作用在接触面上。 如物体间压力等。表面力分布作用在接触面上。
体积力 非直接接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非直接接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如物体重力、惯性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如物体重力、惯性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体积力分布作用在物体整个体积内,与质量有关。 体积力分布作用在物体整个体积内,与质量有关。
♣ 关于力偶性质推论的应用限制
弯曲力偶作用在 自由端时, 自由端时,全梁发生 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 弯曲力偶移至中 间时, 间时,梁只有左端发 生弯曲变形, 生弯曲变形,梁的右 端不发生弯曲变形。 端不发生弯曲变形。
第一章-工程力学知识【可修改文字】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五、简单力系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
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如图1-19。
图1-19 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的几何法 用平面四边形法则或力三角形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
图1-12 光滑接触面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中间铰链约束,如图1-13 :用中间铰链约束的 两物体都能绕接触点转动,两物体相互转动又相互制约。
约束反力的确定:其约束反力用过铰链中心两个大 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
图1-13 中间铰链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4)平面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1)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各力偶组成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 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M=m1+ m2+…+mn=Σm; 2)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平面力偶 系中所有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m=0。
(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 上的两个力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于同一个物体同一直线上。矢量式 可表示为:F1=-F2,如图1-5。
图1-5 二力平衡条件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二力杆件(或二力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杆件,
如图1-6。
F1
F2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力 内效应: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
应。 注:静力学只考虑外效应。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是矢量(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1-1表 示,单位为N或KN。
工程力学——精选推荐
第1章 工程静力学的基础例1:用小手锤拔起钉子的两种加力方式。
两种情形下,加在手柄上的力F 的数值都等于100N ,手柄的长度l =100 mm 。
试求:两种情况下,力F 对点O 之矩。
解: 图a 中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力臂: O 点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 等于手柄长度l ,力F 使手锤绕O 点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F 对O 点之矩的代数值为图b 中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力臂 力F 使手锤绕O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F 对O 点之矩的代数值为例2:已知 :作用在托架的A 点力为F 以及尺寸 l 1, l 2 , α . 试求: 力F 对O 点之矩MO (F )解 : 可以直接应用力矩公式计算力F 对O 点之矩。
但是,在本例的情形下,不易计算矩心O 到力F 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 。
如果将力F 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F l 和F 2,二者的数值分别为 这时,矩心O 至F l 和F 2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都容易确定。
30N 300100()m 30N m 10300N 100F 3⋅=⨯⨯===-Fl Fh m Ocos30l h =cos30300100cos30()m N 98.52cos30m 10300N 100cos30F 3⋅=⨯⨯⨯===-Fl Fh mO-sin45cos4521F F F F == sin45cos4521F F F F ==于是,应用合力之钜定理 mO (F ) = mO (F cos α)+mO (F sin α) 可以得到例3:具有光滑表面、重力为F W 的圆柱体,放置在刚性光滑墙面与刚性凸台之间,接触点分别为A 和B 二点。
试:画出圆柱体的受力图。
解:1.选择研究对象本例中要求画出圆柱体的受力图,所以,只能以圆柱体作为研究对象。
2.取隔离体将圆柱体从所受的约束中分离出来,即得到圆柱体的隔离体。
3.画受力图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力,有:主动力-圆柱体所受的重力,沿铅垂方向向下,作用点在圆柱体的重心处;约束力-因为墙面和圆柱体表面都是光滑的,所以,在A 、B 二处均为光滑面约束,所以约束力垂直于墙面,指向圆柱体中心;圆柱与凸台间接触也是光滑的,也属于光滑面约束,约束力作用线沿二者的公法线方向,即沿B 点与O 点的连线方向,指向O 点。
工程力学-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约束力的方向与它所限制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 大小和方向是随主动力的不同而不确定,是一个未知力。
二、常见约束的类型
约束类型—把一构件与它构件的联接形式,按其限制构件运动 的特性抽象为理想化的力学类型,称为约束类型。
常见约束的约束类型—为柔体、光滑面、铰链和固定端。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实际中的约束与约束类型有些比较相近,有 些差异很大。必须善于观察,正确认识约束类型及其应用意义。
工程力学的任务: 研究构件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重 点)和运动规律(简介),以及构件的变形破坏规律。为构件 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实用的计算方法。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受力图
△
一、基本概念 1.力的定义
◆ 课节1–1 静力学基础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2.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法
B
G
F A
FN
2)固定铰支座 约束限制了构件销孔端的随意移动,不限制构 件绕圆柱销这一点的转动。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可以用力的符号表示。一个力的箭头符
号表示一个机械作用,相互机械作用需二个力的箭头符号。
3.力系与平衡
4.合力与分力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 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5. 平衡力系 一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力系称为平衡 力系。
二、基本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 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充条件是:这两个力
C
例1-1图
FA
FC
例1-2 图示结构,分析AB、BC杆的受力。
F
FB
B
BB
A
例1-2图
C A FB' FA
F 解:1.分离出AB、BC杆 2.对AB杆进行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1 一 3 试画出图示各构件的受力图。
F
D
习题 1-3 图
C
F
D
C
A
B
FA
FB
习题 1-3a 解 1 图
F Ax
A
B
FAy
FB
习题 1-3a 解 2 图
C
BF
B
D
FB
FD
C
A
FA 习题 1-3b 解 2 图
W
FAx
FAy
习题 1-3c 解图
F
A
A
F
α
B C
FA
D
FAFD 习题 1-3d 解 2 图
FB2 x
B
FDy
C FB2 y
F Dx D
W
习题 1-4b 解 2 图
F'B1
B
F'B2x
F'B2 y F1
A B
F'B2x
习题 1-4c 解 1 图
F1 F'B2 y
FDx D FDy
F'B2x B
C
F'B2 y
W
F'B2 B
习题 1-4c 解 2 图
习题 1-4b 解 3 图
FA
A
B
F B1
习题 1-4d 解 1 图
可推出图(b)中 FAB = 10FDB = 100F = 80 kN。
FED αD
FDB FD′ B
FCB
α
B
F 习题 1-12 解 1 图
F AB 习题 1-12 解 2 图
1—13 杆 AB 及其两端滚子的整体重心在 G 点,滚子搁置在倾斜的光滑刚性平面上,如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2、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的形状或尺寸发生改变。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3、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4、力是矢量。
5、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若干个力总称为力系。
6、等效力系: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或互等力系。
7、刚体就是指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不变的物体,亦即受力后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8、平衡:工程上一般是指物体相对与地面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9、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平衡的力系则称为平衡力系。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条直线上(简称等值、反向、共线)。
2、对于刚体来说,这个条件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但对于变形体,这个条件是不充分的。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4、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至该刚体上的任意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5、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理也作用在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分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6、这种合成力的方法叫矢量加法。
7、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沿同一直线。
8、刚化原理: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设想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不会改变。
工程力学(一)习题集及部分解答指导
工程力学学习参考资料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1.如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1-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 ) 1-3.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仅适用于刚体。
( ) 1-4.二力构件是指两端用铰链连接并且指受两个力作用的构件。
( ) 1-5.对刚体而言,力是滑移矢量,可沿其作用线移动。
()1-6.对非自由体的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7.作用在同一刚体的五个力构成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此刚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1-8.只要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相等,则此两力偶就是等效力偶。
()二、单项选择题1-1.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必汇交于一点B、必互相平行C、必都为零D、必位于同一平面内1-2.力的可传性()。
A、适用于同一刚体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C、适用于刚体系统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1-3.如果力F R是F1、F2二力的合力,且F1、F2不同向,用矢量方程表示为F R= F1+ F2,则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必有F R= F1+ F2B、不可能有F R= F1+ F2C、必有F R>F1, F R>F2D、必有F R<F1, F R<F21-4.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偶,若使其在作用面内转移,其结果是()。
A、使刚体转动B、使刚体平移C、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D、将改变力偶矩的大小三、计算题1-1.已知:F1=2000N,F2=150N,F3=200N,F4=100N,各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
试求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
解题提示F x= + F cosαF y= + F sinα注意:力的投影为代数量;式中:F x、F y的“+”的选取由力F的指向来确定;α为力F与x轴所夹的锐角。
工程力学:第1章 静力学基础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方向相反 F1 = –F2
作用线共线,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6
说明:①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的 ②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或多体中)
③二力体: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体。 二力杆
14
(2)二次投影法
已知力与z轴正向交角为 , 则在xOy面上投影大小:
Fxy F sin 在z轴上投影: Fz F cos
若 Fxy 与x轴正向交角为 ,则
Fx F sin cos Fy F sin sin
注意: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
应特别注意它的正负号。
15
z
能否用投影表达力矢量?
∴ 三力 F1 , F2 , F3 必汇交,且共面。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例] 吊灯
10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 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 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 力学的平衡理论。
11力的投影ຫໍສະໝຸດ 一、力在轴上的投影F
F
x
B A
在x轴上的投影
x
B
A
投影 Fx F cos
Fx F cos
若x轴单位向量为 i 则: Fx F i →标量
12
问题:力的分解与力的投影有何不同?
Fn
Fn
n
F
F
n
F
τ
分解
τ
F
投影
二、力在平面上的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秦皇岛奥体中心
体育场看台挑蓬屋盖采用24根混凝土柱上立钢柱
与悬索钢绗架组合结构,上覆弧形膜。建筑造型
力图体现 建筑艺术的完美和科学技术的含量。
9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屋顶犹如贝壳
10
体育馆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
3、力——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其作用 结果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 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1、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包括物体系)受 哪些力,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并画出物体的 受力图。
2、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用一个简单力系 等效代替一个复杂力系。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建立各种力系的 平衡条件,并应用这些条件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 。
23
1工程静力学基础
1、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 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刚体——在外界的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 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 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相结合 4、上课要集中精力,认真听,重点记
诀窍: 无他,惟
• Theoretical Mechanics • Classical Mechanics 经典力学 • Newtonian Mechanics 牛顿力学
16
1工程静力学基础
牛顿前: 最古老的学科; "天工开物“; 天文观察: 历法; 第谷
牛顿: 宏观世界 数量化的因果关系 ; 机械唯物论试图解释一切事 物
现代: 爱因斯坦;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在适用范围内仍然有效
新发展: 航天 多体 新材料...
返回17
★
1工程静
力学基础
牛顿(I.Newton,1642~1727),于1687年发表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Philosophia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19
理
静力分析
论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力
学
运动与动力分析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 动规律,并建立运动与受力 之间的定量关系。
20
第一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理论力学
21
第
一
章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工 程
§1–2
静力学公理
静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力
学
§1–4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基
础
1工 程静
22
静力学:
还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纪录———世
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最大
跨度达93米。渔网状穹顶结构
11
绿 色, 节 能
鳐鱼出世——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金属屋顶和屋墙,3道保温层,将3种不同厚度、密度的
保温材料按其特性与其他材料穿插放置,保温效果比国
家规定的标准高出一倍多,同时又有极好的消音效果。
12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架结构,屋盖为空间张弦索撑网壳结构
(跨度达93米),支撑于角度等分的圆周
(直径93米)上的36根钢筋混凝土圆柱上,
热身馆屋盖为单层钢网壳结构,支撑于
角度等分的椭圆(长轴57米、短轴41米)
上的20根钢筋混凝土圆柱上,整个穹顶
的内侧直径为93米,外侧直径为98米,
这一长约150米、宽约120米的钢结构
主比赛厅采用了门式钢架结构,形成高低错落的造
型,并充分地利用了屋面的造型特征,形成了效果极佳的
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
13
课程简介
工
理论力学
运动、平衡(外效应)
程
刚体
力
材料力学
变形、内力(内效应)
学
变形固体
技术基础课。研究物体受力后的效应
14
学习要求
1、记笔记 2、先读书,后做作业,按时交作业
步骤清晰,作图规范,书写工整,解答正确 3、课前要预习,上课要带书,讲授、自学和讨论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主讲教师: 刘 桂 霞
Tel.: E-mail:
1
台北101高楼,高508米, 地上101层,地下5层, 是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 摩天大楼。其英文名称 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 还有“Technology、 Art、Innovation、 People、 Environment、 Identity”(科技、艺术、 创新、人性、环保、认 同)之意义。
2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 用新式的「巨型结构 (megastructure)」, 在大楼之四个外侧分别各 有二支巨柱,共八支巨柱, 每支截面约3米长、2.4米 宽,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 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 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3
调谐质块阻尼器
因适应高空强风及台 风吹拂造成的摇 晃.台北101设置了 “调谐质块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调质阻尼 器),是在88-92楼 层挂置一个重达660 吨的巨大钢球,利用 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 晃幅。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the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波普(A.Pope,1688~1744)
18
1工程静力学基础
常速、宏观 物体的运动规律 (机械运动)
常速:远小于光速 宏观:介于巨大星系与分子、原子之间
4
吉隆坡双峰塔,高452米
5
迪拜塔, 又名哈利法塔, 有160层,总高 828米,比台北 101足足高出 320米,为世界 第一高塔。
6
鸟巢
钢结构外罩支撑起庞大的屋顶结构,两层膜结构。
外层:ETFE膜,遮挡风雪;内层:PEFT膜,安装在
外膜下方12米处。顶蓬膜厚:0.25毫米。
7
ETFE膜——即通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 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 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而这种材料也 很结实,据称,人在上面跳跃也不会损伤它。同时 由于自身的绝水性,它可以利用自然雨水完成自身 清洁,是一种新兴的环保材料。犹如一个个“水泡 泡”的ETFE膜具有较好抗压性,厚度仅如同一张纸 的ETFE膜构成的气枕,甚至可以承受一辆汽车的重 量。气枕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外层膜上分布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