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竹木茶具
古金属茶具
• 青瓷茶具 早在东汉年间,已 开始生产色泽纯正、 透明发亮的青瓷。晋 代浙江的越窑、婺窑、 瓯窑已达到相当的规 模 。 到了宋代,作为 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 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 青瓷茶具,已达到鼎 盛时期,远销各地。 现在用青瓷泡茶已经 比较少了。
B、现代常见茶器
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 器 ”之称。质薄光润,白里泛青, 雅致悦目。白瓷以景德镇为最著 名,其次是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 色。白瓷茶具是现在最常用的瓷 质茶具。
儒家思想和中国茶道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 精神的主体,也造就了中 国茶文化的总体基调为高 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 1、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处 处贯彻着儒学中的中庸、 和谐思想。 2、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 收了儒家乐感的精神,欢 快气氛比较浓重。 3、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 收了儒家“礼”的精神, 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
信阳茶文化节
泡茶艺术
近几年来, 各地各种茶文化活 动中,几乎都安排 有茶艺表演,泡茶 真正成了一门艺术。 当然,要泡好一壶 茶,确实要掌握一 系列技艺。
为适应这种社 会需求,各地有条 件的学校、社团组 织及某些茶艺馆, 都纷纷举办各种 “茶艺师培训班”、 “茶道培训班”。
茶艺师培训
第二章、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
课程内容
•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 中国茶器发展演变史 •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第一章 茶之源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 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 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 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 化,发展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白瓷茶具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 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 黑瓷茶盏风格独特,古朴 雅致,而且瓷质重厚,保 温性能较好,故为行家所 珍爱。
玻璃茶器 用玻璃茶具泡,茶汤 的色泽鲜艳,茶叶细柔软 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 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 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 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 赏。
茶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 者, 伐而掇之。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 唐代陆羽《茶经》这样称:茶之为 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 说明茶之饮用,发源于史前的 神农时代。神农氏是我国五千 年前发明农业与医药的传说人 物,相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 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因此中国发现与利用茶的 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了。
从古代粗放的粗陶到现 在发展、演变成陶制茶具、 瓷质茶具、紫砂茶具百花齐 放,陶质茶具已经由原来单 纯的使用功能向实用、收藏、 鉴赏等多元化发展。
古 代 陶 质 茶 具
竹木茶具
一开始是穷人们无奈 的自制器皿,现在成为一 些茶人彰显个人性的收藏 品,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甚至大于实用价值。
金属茶具
在古代,金属茶具和 珍珠宝石一样昂贵,由于 其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是 无法享用的。它是我国最 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尤 其是锡制的贮茶茶器,其 防潮、防氧化、避光等性 能比其他材料的器具有很 大的优越性。到了现代, 金属茶具基本销声匿迹。
仿制的唐代饼茶
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陆羽(733~804年),字鸿 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 人。 陆羽从小在寺院长大,受佛 教影响较大,一生嗜茶,走遍江 南多省茶区,精于茶道,以著世 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茶文化 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 为“茶仙”,奉为“茶圣”,祀 为“茶神”,是中国茶文化的奠 基人。
明太祖朱元璋
B、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 年),紫砂艺人的紫砂茶具作品不断 创新,制壶四大名家和时大彬等高手 的作品,工艺精巧,造型优美,色彩 艳丽。诗书意妙,不少紫砂差距的作 品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明代时大彬如意纹盖壶
中国茶文化——当代发展
A、名茶品种的发展
神农氏
中国茶文化——孕育期 (唐代以前)
A、原产地; 据植物学家论证, 属山茶科植物的茶树早 在几十万年前就在中国 西南部进化成形。唐代 陆羽《茶经》称,茶树 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 抱者”说明在唐代中期, 我国的川东,鄂西一带 已分布有许多野生古老 大茶树。
B、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 巴蜀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的地域,指现在 的四川、湖北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部分 地区。巴蜀地区在史前的神农时代,从神 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可知那时就发现和利用 茶叶了,以后才开始有了饮茶的历史。 《华阳国志· 巴志》称:周武王灭纣后, 巴族地方出产的“丹、漆、茶、蜜…皆纳 贡之” 《华阳国志· 蜀志》载:“什仿县, 山出好 茶。”
武夷岩茶Wuyi rock tea
中国乌龙茶,香浓味醇,很有特 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B、茶文化活动的兴起
近几年来,各地开展的茶 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 茶博览交易会、茶道表演比赛、 茶文化旅游、名茶评比、书画 展示、茶诗会、茶话会、名茶 拍卖会等等。每年各地的各种 茶文化活动相当频繁,几乎是 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在同一时 间,几个地区同时举办茶文化 活动。因此可以说,近几年来 出现的情况是真正的茶文化热。
中国21个省、市、自 治区产茶,各地的历史名 茶不少已得以恢复和发展, 新创制的名优茶就跟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 名优茶以达1100多种。外 形内质各具特色。
信阳毛尖Xinyang maojian
武夷岩茶Wuyi rock tea
铁观音Tie guanyin
中国名优茶的数量与品 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名优茶中以绿茶占绝对多数, 外形千姿百态,做工精细, 品 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
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1、道家的学说为 茶道精神注入了“天 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树立了茶道的灵魂, 所以在中国茶人的心 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 无比热爱。 2、道家修行十分 注重养生,而茶除了 有助于空灵虚静的道 家精神要求外,其本 身还有一定的药用价 值。 3、道家讲究环境 的清幽雅洁,也能在 品饮环境中体现。
华阳国志
中国茶文化——形成期
(唐代的茶文化)
进入唐代以后,茶叶生产迅 速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据史 料统计,唐代已有80个州产茶, 茶区面积增大,饮茶习俗也随之 迅速普及,茶文化向外传播有了 一定的发展。
唐代《宫乐图》
比较精细加工的蒸 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 期,是在原始散茶原始 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陆羽《茶经》称: “饮有粗茶、散茶、末 茶、饼茶者。”说明唐 代蒸青茶已有四种。
茶器主要有以下几 种: 石质茶具 陶质茶具 竹木茶具 金属茶具 紫砂茶具 白瓷茶源自文库 玻璃茶具
A、古代茶器
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 前,随着事光的流逝,石质 茶具从粗陋的容器发展成昂 贵的工艺品,最流行的莫过 于玉制茶具,到现在仍是不 可多得的珍品,但因为其过 于稀少,一直很少流入寻常 百姓家。
古代石质茶具
中国茶文化——发展初期
(宋元茶文化)
A、宋代茶道
到了宋代,品饮茶 叶的技艺有了很大的发 展,同样是饮用团饼茶 为主,但改“煮茶”为 “点茶”,程序主要包 括烤茶、碾茶、筛茶、 煮水、温茶碗、点茶、 分茶、品茶等。
B、宋代的茶书、茶画和茶诗
•
宋代饮茶之风盛 行,文人著茶书者也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 徽宗赵佶所著《大观茶 论》一书,这是中国历 代亲自著茶书的唯一的 一位皇帝。 • 宋代书画家以茶 为内容创作的也不少, 都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
刘松年:《撵茶图》
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期
(明清茶文化)
A、茶类的改革与发展
唐代和宋代都是生产团饼 茶为主,贡茶更是如此。到了 明代,由于一些茶区生产的散 叶茶品质优良,又省工省时,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于 洪武二十 四年(1391年),发布了 一 道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 茶以 进”,以此要求进贡的茶 叶改为散芽茶。这项改革,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优散茶的 发展。
佛教中国化与茶道精神
1、禅宗推动 了饮茶之风在全 国流行; 2、禅宗理论 渗透在茶道之中, 禅宗讲究在日常 生活中就能悟道, 处处是禅,事事 是禅,时时有禅。 饮茶能让人平 静,如果在饮茶 时保持一颗纯正 的心,那么就能 悟道。
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 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 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 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 悦目,别有风趣
第三章 中国教派和茶道文化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 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