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便携式心电图仪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引言 (1)
1.1心电图仪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
1.2便携式心电图仪的发展状况 (2)
2 系统总体设计 (4)
2.1主要功能 (4)
2.2系统设计方案 (5)
3 便携式心电图仪的硬件设计 (6)
3.1最小核心系统的设计 (7)
3.1.1处理器的选择 (7)
3.1.2最小核心系统电路的设计 (8)
3.2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12)
3.2.1显示界面设计 (12)
3.2.2按键设计 (14)
3.3前置放大电路以及右腿驱动电路 (15)
3.4滤波电路以及陷波电路的设计 (16)
3.5电源电路的设计 (18)
4 便携式心电图仪的软件设计 (19)
4.1软件开发平台 (19)
4.2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21)
4.2.1软件总体分析 (21)
4.2.2 STM32 软件系统设计流程 (21)
4.2.3软件总体流程图 (23)
4.3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23)
4.4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25)
4.5液晶程序设计 (26)
5 系统调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27)
5.1调试手段 (27)
5.2测量调试以及分析 (28)
5.2.1采集电路的测试 (28)
5.2.2 滤波算法测试 (29)
5.2.3 整体测试和结果分析 (30)
结束语 (32)
参考文献 (34)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与此伴随的心脏病一类的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近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1]。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近一半的死亡病例为冠心病,而且死亡率还在逐年递增。每年约有16万名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施行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五分之一。在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年耗费达3000亿元,由于受测试手段的局限,预防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依然很低。预防率是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而且有效的方便的心电监测仪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力工具。
1.1 心电图仪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人类的心脏有规律性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血液的循环。在心脏肌肉每次收缩之前,都会产生一股微小的生物电流,加上人体的体液能够导电,这些微小电流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递就会反映到人体的表面皮肤上。不过受限于身体各部分组织不同、距心脏的距离不同,会造成体表的不同部位的电位有所不同。通过捕捉这个现象,将心电图显示出来的心电检测仪器,根据这些人体生物电信号,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的活动情况。这是我们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心电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律的运行状况,人的心肌受损的程度、发展过程以及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都能通过它表现出来。这些都可以在心脏手术和药物的使用上提供重要的参考[3]。
常规心电监护设备体积笨重、价格昂贵和不便于携带,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家庭化开始逐渐进入我们的
日常生活,家庭化的心电图仪器功能没有专业的大型的医疗设备齐全,但是它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应用。我们可以用它在家庭或则其他地方很方便的进行心电图信号的测量,并根据进一步的处理,做基本的诊断,也可以把这些数据提交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详尽的诊断。这样也可以避免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数据通过远程传送的方式,提交到专业机构或指定的医院惊醒专业诊断和分析。
为了能够在更多场合更方便的诊断,各种各样的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应运而生,常规心电图仪由于笨重只能在病人静卧的情况下记录的心电活动,历时时间短,获取的信息量很少,所以在有限时间内有些非正常的情况被发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而便携式监护装置可以在随时随地的进行实时监护,并把数据存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得到实时的监护,所以研发便携式心电监护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便携式心电图仪,即将普通心电图设备小型化、家庭化,具有低价位、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1.2 便携式心电图仪的发展状况
1887年英国生理学Einthoven通过对毛细管的静电计记录了心动的电流图[4]。1895年他开始了对心脏动作电流的进一步研究,并通过对德•阿森瓦尔氏的镜影电流计的设计改进,提高了心电图的质量。1903年他成功的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通过反射镜记录心动电流,解决了以前测量设备的惰性大,记录误差大以及需要繁琐的数学计算等缺点。同时,他又制定心电图的影线在纵坐标上波动1cm,代表1mV的电位差,在横坐标上移动1cm为0.4秒的标准。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并采用P、Q、R、S、T等字母标出心电图上的各波,这种标记方法一致沿用至今。1912年在他深入研究了正常心电图的波动范围后,提出了著名的“爱因托芬三角”理论。1924年Einthoven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
学奖[5]。总之这位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的生理学家对心电图的创立及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心电图从此开始逐步走进协助诊断疾病,并通过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电图检测理论越来越成熟与完善,另外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医疗器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极大的增强了心电图机的功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机械电子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心电设备的发展。目前各大医疗器械厂商都投入巨资开发性能更强、功能更加完善的心电设备,比如欧姆龙、北京超思、亚新、均在该领域的研究与生产上有所突破。
综观当前心电检测仪器发展趋势,主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系统化
随着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络化、信息存储介质和IC卡等的应用及Internet的全球化而产生的。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我国卫生部先后在2010,2011发布了关于电子病历系统的规范和通知文件。而实时心电数据将在该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科学、机械电子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数字滤波器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心电干扰,提高了心电判断的准确率。
(3)无线化
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能够促使心电检测无线化,从而摆脱传统心脏检测的繁琐程序。同时,能减轻病人的心里紧张程度,实现心电检测的方便性。
(4)自动化
自动测量和分析是医疗仪器的发展方向,使医疗器械智能化是目前医疗器械设计的目标之一。
(5)远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