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农村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战略部署,全面掀起大投入、大开发的热潮,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快速推进,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1.城乡规划覆盖范围扩大。

2.城乡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市区加快“北进、南出、西拓、互连”,连云新城抛填形成陆域10平方公里,科教园区、孔望山片区开发快速推进,三极互动的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加快完善。市区近五年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相继建设了花果山大道、海宁大道等一批骨干道路,科教创业园、市开发区“五园五中心”等一批功能节点,在海一方、青年公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和绿色长廊,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海棠路立交、中云客运站等一批交通枢纽,水、电、气、热、市场、污水处理等一批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了城市功能薄弱的状况。

4.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东部城区实施30个节点地块建设改造,新海城区东河新城、凤凰新城、孔望山新城、科教创业园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国际性海滨城市特色初步显现。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以高分通过验收,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5.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重点中心镇发展加快,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人口加速向重点中心镇集中。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突破,农民乱建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村庄风貌得到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城乡规划还需调整完善。由于部分县城总体规划以及现有一些专项规划的编制早于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统筹力度不够,需与国家沿海开发战略衔接调整。有些专项规划与控制性详规编制较为滞后,规划水平有待提高。村镇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规划缺少统筹空间资源的有效手段,规划目标难以落实。城乡规划一体化有待加强。

2.城市化水平偏低。近几年,由于城镇发展体系不够完善,中心城市和县城规模不大,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根据江苏省沿海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到2012年我市城市化水平须达到50%以上,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仅为43.2%,实现目标任务难度很大。

3.城市功能尚未健全。城市道路体系不够完善,城市组团之间和新建园区之间快速交通通道尚未形成。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步伐滞后,安全供水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水平较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收集效率偏低。城市供热设施建设缓慢。环卫、市政和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不高。城市建设投入不足,欠帐较多,在投

融资体制、政策、运作模式等方面需要创新。

4.新农村建设水平不高。部分地区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偏差,资金主要用于“建新房”,农房建设贪大求洋,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农村垃圾处理仍采取村级或镇级简易填埋模式,城乡统筹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有待建立健全。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收集处理率不高,90%以上的村庄生活污水无处理设施直接排放。

5.政策体系有待健全。现行土地流转政策限制了镇村布局规划的实施和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开展,成为优化镇村空间布局的最大瓶颈。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点中心镇在人口集中、财税分成、资金扶持、用地指标等方面缺少优惠扶持政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围绕“一心三极”空间布局,加强城乡规划调控引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空间布局,迅速拉开城乡发展框架,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初步构建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国际性的海滨城市,为沿海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根据沿海开发战略目标,以新的规划思路和发展的战略眼光,超前考虑城乡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领沿海地区健康发展。

2.坚持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功能,构建布局合理、等级清晰、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进镇,有序推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坚持节约型城乡建设理念,积极构建共用基础设施,促进沿海地区集聚集约发展。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公用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展。重点推进城乡道路、区域供水、生活污染治理、公共交通设施的“无缝对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共管。

4.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做到建管并重,提高城乡环境设施运行水平。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三)总体思路

1.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框架。按照“一心三极”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向中心城区汇聚。实施重点片区提升工程,快速推进连云新城开发,基本建成科教创业园区和孔望山新城,加快建设徐圩新区、赣榆海滨新区,推进实施东海西双湖、灌云燕尾港、灌南灌河口半岛新区开发建设。

2.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进中央商务区、龙河广场片区等高端商贸服务项目建设,建成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核心商贸圈。加快培育科教创业园区,为城市科技文化创新提供新

型载体。优化徐圩新区城镇功能布局,完善临港产业区、港区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功能。加快城市干线路网建设,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环、四周通达”的道路网络。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和自来水、燃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增强对城市人口、产业承载能力。

3.加快打造海滨城市特色。突出山海特色,精心设计连云新城、沿云台山特色风貌区、城市重要节点地区、新老港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和山体、海面轮廓线保护,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生态人文景观。结合旧城改造、水环境整治、工业遗址地改造,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城市综合公园、主题公园、滨水特色游园,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加快老城区整治出新,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更新街道立面,建设小品、文化墙,改善老城区市容市貌。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2010年-2012年三年间,实施道路桥梁、园林绿化、房产开发、村镇建设等重点项目2 00多项,完成城乡建设投入600亿元,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框架,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打造海滨城市特色。

1.道路桥梁

加快城市干线路网建设,实施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77项,完成投资61.7亿元,基本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环、四周通达”的道路网络。

到2012年,累计完成投入57.3亿元,新建改建投资1.45亿元的新建东路、投资208 5万元的学院南路、投资1660万元的纬二路、投资1060万元的经三路、投资9680万元的科苑北路、投资2000万元的振化路、投资1.15亿元的振华东路、投资1.5亿元的凌州东路、投资5300万元的圣湖路、投资3.3亿元的朐州路、投资7620万元的瀚海路、投资57 00万元的玉竹路、投资7200万元的云湖路等66条城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快捷畅通的城市三环路网,各产业园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2.园林绿化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到2012年,实施城市园林绿化重点项目25项,完成投资17.4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00公顷,创成国家园林城市。

推进城市公园广场、山海景观轴、滨海休闲带等一批游园广场,打造城市绿化精品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占地25.4公顷的猴嘴公园改造项目,建成国内一流的主题性文化公园,2010年,2011年建成。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8.25公顷的孔望山生态园,2012年建成。投资2000万元,建设海连路节点景观及城市家具绿化景观项目,新增绿地2公顷。投资300万元,实施苍梧绿园景观环境改造,建设绿地6公顷。投资600万元,实施市民广场二期改造。投资150万元,实施郁洲公园周边环境改造,建设绿地5公顷。投资3000万元,实施占地面积7.46公顷的新浦公园改造,提升档次和品味,完善休闲功能,2012年建成。投资1亿元,实施科教园区体育公园建设工程,2011年建成。投资3000万元,实施连云新城胜利湖公园及周边绿化,2010年建成。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45公顷的昌圩湖公园,争取成为省园博会会场。投资1亿元,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临洪湿地公园。投资2.87亿元,规划建设徐圩新区云湖、张圩河、复堆河等景观绿化工程,20 12年全面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