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1 课日新其德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大学》两则
2、积累部分日新其德的名言、古诗词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4、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一、导入新课
点题:第 11 课(板书课题):日新其德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
师引导点拔
《大学》简介: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
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
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一)博学多闻:《大学》两则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二)细察勤问: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的是什么?
b.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C.这个道理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启示?
(三)乐学深思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讨论: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以日记的方式深刻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陋习和性格上的缺陷,
(2)公开自己的日记,让亲友监督自己的言行,加以批评和鼓励。(3)有
助于帮助自己形成完善的人格。
(四)善变明理座右铭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找一找你所熟知的古诗、家训、语录等,为自己设计一则座右铭。
四、练习与作业
1、背诵《大学》两则。
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 首
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 字左右的体会
第 12 课综合实践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君子淑女”的意义
2、积累部分写自律自新的名言、古诗词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4、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一、导入新课
点题:第 12 课(板书课题):综合实践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
师引导点拔
解字:
亲,亲人,血缘最接近的人统称。源于周笔畅对笔亲的称呼,也用于笔亲之间互相称呼,后来 80 后和 90 后们用来对“亲爱的”的简称,之后广泛被淘宝卖家引用,后发展为淘宝体广为使用。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亲爱的顾客”之类。
新(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
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砍伐树木 [fell (trees)]。新,取木也。——《说文》
(3)更新,使之新 [renew ;make new]。
(4)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
梢)。
薪 1.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 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莘,多音字。一可作“ shen”,二可作“ xin ”。出处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国语》、
《左传》、《庄子》等历史文学著作。
莘,先秦古国名,夏禹之有莘氏。现位于陕西省合阳县洽川乡(原称:东王乡)。是远古三皇五
帝中帝喾的埋葬之地(现有墓地遗址;也是前秦贤士伊尹埋葬之地(文革中毁);还是《诗经》开篇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黄河大峡谷中河西之滩地,就是描述“窈窕淑女”太姒和周文王的
爱情故事,古莘国是古代关中文华丰盛之地,有“好女不嫁十里之说”。
(二)力学笃行:
1、学生读课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实践: a. 向家人、老师或同学承认一个你曾经说过的谎言。
b.结合生活,编一出情景剧,和同学一起演。
(三)实践篇:
以“日日新”为主题,记录每天的收获、进步,并想一想今天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
四、练习与作业
1、记录每天的收获、进步,并想一想今天还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
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 首
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 字左右的体会
第 13 课格物致知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大学》一则《中庸》一则
2、积累部分写格物致知的名言、古诗词
一、导入新课
点题:学习第四单元修身正己
第13 课(板书课题):格物致知二、
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三、教
师引导点拔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
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二)博学多闻:《大学》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二)细察勤问:朱熹的“格物致知”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穷其理”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格物只是就一物上穷尽一物之理, 致知便只是穷得物理尽后我之知识亦无不尽处, 若推此知识而致之也。
(三)乐学深思《中庸》
1、学生读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
1)古人提出的学习步骤第一步是什么?(博学,也就是广泛的学习、研究事物的道理。)
2)为什么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活动要从观察万物、钻研学习、获得知识开始呢?
(四)善变明理《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又称为《河南程氏遗书》,共二十五卷。该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
弟子记载二程平时的言行,其中言论居多。本书是天地人丛书中的一册,收入了宋代程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