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试验室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合集下载

罗氏乳杆菌无细胞上清培养液移除胆固醇能力的研究

罗氏乳杆菌无细胞上清培养液移除胆固醇能力的研究

罗氏乳杆菌无细胞上清培养液移除胆固醇能力的研究于瑞莉;郭本恒;张灏;吴正钧;王荫榆【摘要】本文探讨了罗氏乳杆菌DSM122460无细胞上清培养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移除胆固醇的能力.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DSM122460和对照菌株ST-Ⅲ发酵过程中及其CFS对胆固醇的移除能力,并研究不同CFS浓度下的移除能力.并采用HPLC法测定CFS对照、热处理组和pH7.0组的胆盐水解酶活力,同时测定其移除胆固醇能力.结果显示,DSM122460不仅在发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移除胆固醇能力,其CFS也表现出较高的移除能力,CFS中含有除胆盐水解酶以外的可移除胆固醇的蛋白类成分.这提示可能存在一种乳酸菌移除胆固醇的新机制.%The cholesterol removal ability of cell-free supernatant (CFS) produced by growth of Lactobacllus reuteri DSM122460 in MRS broth was investigated. The cholesterol removal ability of L reuteri train DSM122460 as well as L. plantarum strain ST-III during growth in MRS and the resulted CFS was assayed by o-phthalaldehyde method,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eluci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SH activity and the cholesterol removal ability of the LactobacUlus strains, BSH roles in cholesterol removal were measured by heat treatment and pH adjustment. The remaining BSH activities after various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 reuteri strain DSM122460 not only had a high a-bility to remove cholesterol during its growth in MRS broth, it aslo demonstrated high cholesterol reduction activity in the CFS. Beside the BSH.it was speculated there may be another effective component in the CFS with theability to remove cholesterol. It suggested that there might be a new mechanism underlying cholesterol reductio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24)001【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罗氏乳杆菌;CFS;移除胆固醇;BSH;HPLC【作者】于瑞莉;郭本恒;张灏;吴正钧;王荫榆【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国际食品胶体学会 -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食品胶体学会 -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着二十年历史的亲水胶体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主题一般为生物大分子亲水胶体的研究及其在食品、医药和生物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体现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并重,学科交叉特别是高分子科学和食品科学的交叉,生物大分子亲水胶体功能性与人类健康关系是历届大会的鲜明特色。

本次大会共有9个议题,与会代表重点报道了膳食纤维—血糖与饱食感的控制,蛋白质为基础的功能性成份,传递用的水合胶质—胶囊包埋与控制释放,胶质的功能性—流变性质、乳化性质、成膜性等,妆药用的生物材料,亲水胶体新来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我国亲水胶体,特别是生物大分子亲水胶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些年有了令世界同行瞩目的发展,此次会议在台湾台北召开,由台湾大学承办。

2012年第11届大会由美国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承办,下届2016年第13届大会将于加拿大举行。

此International Hydrocolloids Conference会议与Gums and Stabilisers for the Food Industry Conference交迭隔年举行,为亲水胶体界的姐妹研讨会。

5月6日上午,国际食品胶体学会(The Food Hydrocolloids Trust)——举行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Food Hydrocolloids Trust medal)颁奖仪式,国际亲水胶体基金会主席Sworn博士将2014年度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颁发给了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教授。

国际食品胶体学会设立的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每年只颁发给一位在亲水胶体,特别是生物大分子亲水胶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专业人士,获奖者是由评选委员会基于一套严格的推荐和评审程序评选出来的,都是在该领域被国际上认可的著名科学家。

谢明勇教授是该奖项设立以来获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历界获奖者(/Winners.aspx)包括Peter A. Williams (2013), Mike Gidley (2012), Ian T. Norton (2011), Katsuyoshi Nishinari (2010), Edwin R. Morris (2009), John Mitchell (2008), Glyn O. Phillips (2007), Olav Smidsrod (2006), Vic Morris (2005)皆为该领域国际上著名科学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国家及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来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者】【发布日期】2009-06-30 15:26到2008年底,经批准,农业领域有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主要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

详见重点实验室名单。

附件:1、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名单附件一: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农业部2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3验室4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厅中国农科院畜牧所5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农业部6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7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所农业部验室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业部8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9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0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南昌大学教育部11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12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13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中国科学院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教育部附件二: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第一类:作物种质资源(7个)1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3农业部华南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4农业部西南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5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6农业部果树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7农业部西北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类:作物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22个)8 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中国农业大学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开放实验室9 农业部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10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11农业部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2农业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3农业部东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4农业部黄淮海作物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青岛市农业科学院15农业部华东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6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南大学17农业部寒地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18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室19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20 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21 农业部果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2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3 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24农业部蚕桑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南大学25 农业部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26农业部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7农业部南方蔬菜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28 农业部牧草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29农业部小浆果遗传改良及高效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学研究所第三类: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耕作(15个)30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31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32农业部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33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34农业部华中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35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大学36农业部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37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38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39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40农业部多熟制作物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41农业部绿洲作物高产生理与高效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石河子大学42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43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4农业部茶及药用植物安全生产重点开放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第四类:作物营养与施肥和节水(8个)45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46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47农业部南方土壤与植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48 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49 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50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51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续发展研究所52农业部西部旱区节水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五类:有害生物防控(10个)53 农业部昆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54 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55 农业部植物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56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57农业部作物病虫害检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58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9农业部亚热带农业生物灾害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60 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61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62 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室中国农业大学第六类:动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6个)63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64 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65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66农业部草食家畜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67 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68农业部动物生殖生理和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七类:动物生理与营养和饲料(6个)69 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70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71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华东)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序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号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华南)重点7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开放实验室73 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74室第八类:动物疾病(13个)75 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大学76 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77 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78 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所农业部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重79华中农业大学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南京农业大学80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81浙江大学点开放实验室82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83 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84 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85 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86农业部兽用化药和中草药创制与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87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创制与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第九类:水产与海洋资源(8个)88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89 农业部水产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90农业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与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91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9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93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点开放实验室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4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95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大连水产学院第十类:农业微生物(5个)96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97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98农业部能源微生物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科学研究所99农业部茎纤维生物质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100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第十一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加工(11个)101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放实验室所102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03 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104农业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05农业部农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科学院106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107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08 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109 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110农业部园艺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111农业部烟草类作物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第十二类:农业资源与环境(10个)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112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113 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114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115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6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117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大学118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119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120 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121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第十三类:农业装备与信息技术(8个)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122 农业部农业机械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23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124农业部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125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126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127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28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129农业部农业环境工程与智能化设备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第十四类:其他(3个)130 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131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序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号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开放实上海交通大学132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88 组织移植与免疫 暨南大学
89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90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91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92 微生物资源开放研究 云南大学
93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94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10 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 上海交通大学
11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12 固体力学 同济大学
13 光电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14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15 海洋地质 同济大学
16 海洋环境科学 厦门大学
17 海洋遥感信息处理 青岛海洋大学
72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73 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74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 浙江大学
75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76 海水养殖 青岛海洋大学
77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山东大学
78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 安徽大学
79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 武汉大学
80 植物发育生物学 武汉大学
81 华中科技大学
83 硅酸盐材料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84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8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8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8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134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
135 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 广西大学
136 智能制造技术 汕头大学
137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北工学院
103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 北京大学
104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一、自然科学领域
1.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力学等。

2.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工程技术领域
1.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2.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航天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

三、医学领域
1.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

2.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人类健康领域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

以上是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这些实验室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
造以及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及应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20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
与技术创新奖 1 项;在 Chemical Reviewss Nature Chemistry、Nature

O
Communications、Advane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等国际重要期刊共发表SCI (SCIE)收录论文1634篇,其中IF大于10.0
共36篇,1区论文368篇。
a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
ETATE KEY LAB □ RATO RY DF FO □ D SCIENCE & TECHNOLnGY



发展
•在中国代表国际食品科技发展趋势
与 生 物
目标 A
•在国际代表中国食品科技发展水平
技 术


第 四 十 卷
第 三 期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和南昌大
学食品科学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的国
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
(

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了 2011年和2016年两次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评估。实验室主任为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教授,孙宝国院士任学术委员会

主任。


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98人(研究人员92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

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制备糯米粉及性质研究

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制备糯米粉及性质研究

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制备糯米粉及性质研究李娟;许雪儿;陈正行;王昕月;尹仁文;王韧;王莉【摘要】针对传统糯米粉制备工艺中存在加工技术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和含铁含沙量超标等问题,采用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制备无沙和无金属残留的超细微粉碎糯米粉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20 MPa处理后,糯米粉平均粒径(D50)显著降低至6.53 μm,且糯米粉的冻融稳定性和溶解度都得到显著改善.所制得的糯米粉不仅口感细腻,而且加工能耗低、加工效率高、污染少,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且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In thisstudy,high-pressure microchannel fludizer was adopted to ultrafine gyinding sticky rice without sands and metal.This technology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process of the sticky rice flour:low in processing technology,less products with high quality,and poor processing condi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D50) of the sticky rice was reduced to 6.53 μm after the high-pressure microchannel fludizer treatment with 20 MPa.Its particle siz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mmercial control sample.The freeze-thaw stability and solubility of sticky rice flour have been improved.This sticky rice flour not only has a delicate taste but also has 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which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Preparation of high quality sticky rice flour,it is conductive to improve people's dietary nutrition structure and meet the people's pursuit of healthy diet.【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7(032)010【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高压微通道超细微粉碎技术(HMUG);白糯米粉;理化性质【作者】李娟;许雪儿;陈正行;王昕月;尹仁文;王韧;王莉【作者单位】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1糯米是脱壳的糯稻,在我国种植范围广且发展前景广阔。

大学_南昌大学专业排名_1

大学_南昌大学专业排名_1

南昌大学专业排名南昌大学专业设置:南昌大学是一所综合类重点本科院校,拥有共9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南昌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医学影像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可以说是南昌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是由我国著名的材料工程科学家与教育家、两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当年从清华大学来赣组建南昌大学并出任校长时亲自率领组建的材料学科,他指导扶持了材料学科的建设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南昌大学的材料学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还被评为该学科七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学院本科阶段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在高年级阶段这两个专业还分别设“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向。

在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

化工过程机械是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设的一门学科,属于江西省重点学科。

为南昌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生态与资源重点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

是一门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学新闻学专业是南昌大学的颇为著名的优势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专业的各种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就业更加具有优势。

该专业还被评为江西省的省级品牌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与江南大学合建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还集中了一批归国留学人员。

历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着因材施教和注重发挥个人才能和特长的原则,培养了一大批食品领域的优秀人才。

此外,机电工程学院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3、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4、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5、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6、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7、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8、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2、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3、农业部转基因大豆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4、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筹)5、农业部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创新中心6、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检测中心(南方)7、农业部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发基地8、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9、教育部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10、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江苏省肉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东部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等)农业部研究所、室:1、大豆研究所2、细胞遗传研究所3、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4、农业昆虫研究所5、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6、蔬菜研究所7、农业经济研究所8、杂草研究室10、动物繁殖研究室11、家畜生理研究室12、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校级科研机构校级独立科研机构:1、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2、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3、农业生物安全研究中心4、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5、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各学院(部门)科研机构农学院:1、大豆研究所2、棉花研究所3、水稻研究所4、细胞遗传研究所5、区域农业研究所6、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7、作物生理生态研究所8、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心9、应用生态研究所10、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植物保护学院:1、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2、农业昆虫研究所3、植物检疫研究室4、农药应用研究所5、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动物医学院:1、家畜生理研究所2、兽医寄生虫病研究室3、畜禽营养代谢病防治研究室4、鱼病鱼药研究室6、畜禽疫苗工程中心7、畜禽疾病检测中心8、兽药创制中心9、小动物疾病研究室10、兽药残留检测中心动物科技学院:1、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中心2、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3、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4、动物繁殖研究室5、南方草业研究所6、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7、乳牛科学研究所食品科技学院:1、肉类研究室2、酶工程研究室3、食品微生物研究室4、绿色食品研究室5、肉类工程技术中心6、食品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中心7、食品与包装工程联合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1、杂草研究室2、植物生理研究所3、环境能源工程研究所4、污染物生物治理工程技术中心5、农业微生物研究室理学院:1、农药创制中心2、理化分析中心3、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2、有机废弃物研究所3、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4、海涂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农田污染检测分析中心6、肥料工程技术中心7、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工程中心园艺学院:1、果树研究所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3、中药材研究所4、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中心5、蔬菜研究所6、花卉研究所7、草坪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经济管理学院:1、江苏创业投资研究中心2、农业经济研究所3、南京现代企业管理咨询研究中心4、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研究所5、中日经济文化中心6、电子商务研究中心7、财政金融研究所8、生产率及效率监测研究中心9、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10、农业园区研究中心11、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与发展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外国语学院:1、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2、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公共管理学院1、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2、国际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3、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公共政策研究所5、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工学院1、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室2、农业工程研究室3、智能化研究所4、现代设计方法及车辆技术研究中心5、检测与控制研究室6、管理工程研究室7、工业工程研究室信息科技学院1、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图书馆1、情报研究所体育部1、体育与健康研究所科技处2006年10月19日。

我国拥有国家实验室的七所高校

我国拥有国家实验室的七所高校

我国拥有国家实验室的七所高校国家实验室是目前我国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前沿科学实验室,代表国家在该领域最强的科研水平。

国家实验室是由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目前国内已建有20个。

有7所大学是独立建设国家实验室。

一、同步幅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承建高校——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相信在每位学子的心中都有一份沉甸甸的感觉,无论现在网上炒得火热的“国内大学排行榜”把中国科技大学排到多少位,在人们心中,这所院校都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位置。

这是一所年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国着名高等学府,“创新”是它的灵魂,“勤奋”是它的本质。

这里,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全国第一个少年班、全国第一个尝试“前期不分专业、后期自由选择”的教育模式。

而提到国家实验室,更是中科大人的骄傲。

因为中科大是唯一一所独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

其中,中科大的同步幅射国家实验室是国内第一所国家实验室,这里建有我国第一台以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为主的专用同步辐射光源。

实验室的成果可以应用在环境保护、计量科学、光刻和超微细加工等众多领域。

同步辐射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一点陌生,它是一种强度大、亮度高、频谱连续、方向性及偏振性好、有脉冲时间结构和洁净真空环境的优异的新型光源,主要还是归到核工程方面的科研领域。

而中科大的另一个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则是纳米材料与纳米化学、单分子物理与化学和量子信息等交叉领域的科研成果。

这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最直接的指明了中国科技大学在理工科方面的强势。

特别是跟国家实验室有关联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学、数学、量子物理、计算科学及核工程等学科专业,在这几个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一直是走在国内最前端,也正是因为数十年来学科优势的累积,才能让中科大令人艳慕的拥有了两个国家实验室。

中科大素以“治学”而闻名,这里的学生是国内高校中,出国深造比例最高的院校。

二、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承建高校——清华大学一世纪沧桑砥砺,一百年春华秋实。

目前我国农业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目录

目前我国农业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目录

目前我国农业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目录---一、引言本文档列出了目前在我国农业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目录。

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服务,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测和保障,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产品检测机构目录以下是目前我国农业系统内通过认可的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目录: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3.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中心4.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5.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检验实验室6.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所7.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所8.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品质量控制技术服务团队10.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药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3. 中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质量研究所14.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与检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5.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禽检测分析中心16.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药残留分析中心17.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检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8.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分子生物学成果技术转化中心19.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中心20.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22. 中国农业大学核技术应用研究院农产品核技术检测与质量控制实验室23.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与林学院农业生态系统模拟重点实验室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研究室2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振兴与农业转型研究室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工程与机械研究室2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室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分析与安全研究室3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分析实验室3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研究室3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室3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加工工程与机械研究室3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创新研究室3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实验室3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振兴研究室3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环境监测与模型研究室3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作物遗传与育种研究室3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室4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处理研究所食品机械与膳食机械工程研究室4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室---通过认可的这41个农产品检测机构,将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成果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成果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追溯技术:通过使用条码、RFID等技术,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全程追溯。

这不仅有助于快速找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还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

2.智能检测设备:智能检测设备如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

3.食品安全科技平台:我国创立和完善了食品科学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数据库、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4.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化学有害物质识别与检测、有害物控制技术、物流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

5.预警体系和快速检测试剂与装备:在食物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
装备产业化水平方面尤为突出,显著增强了市场监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些创新成果都是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

学校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生态校园,曲水流觞”,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江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研究生教育简介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及半个多世纪的独立办学,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学科涵盖10大门类,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类别,51个本科招生专业。

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一,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设计学并列第四,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五。

在ESI最新统计中,江南大学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前1%。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77人,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57%,博士学位比例达53%,具有海外研修背景比例达31%。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近85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2万人、研究生约7500人,各类留学生超过800人,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15万余名毕业生,其中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

学校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功能食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31个;“十一五”以来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58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47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

作为我国轻工、食品、工业设计、纺织等高科技的摇篮,江南大学与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江南大学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等校地联合研究机构;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7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拥有全球首家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十强院校“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成立了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

食品科学方向研究内容

食品科学方向研究内容

食品科学方向研究内容有:
•食品化学: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贮存
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
学。

•食品加工与保藏应用技术:研究食品的加工和保藏技术,包括食品加工工艺、食品保藏方法、食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保健功能食品研究:研究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如功能性食品、营养食品、健康食品等,探讨其保健功能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新食品资源的发掘、传统食品资源的改进和提高、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
等方面的内容。

•生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生态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利用
生物技术手段改善食品品质和安全性。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喜奋 加 工新 技 术 原 理 及应 用 四 个 方 面 展 开 研究 , 立 足食 品 与 人 体 健 康 的 相 关 性 研究 , 逐步 构 建 食 品 加 工过 程
练 方 向 , 确 定 在 食 品 加 工与 组 分 变 化 、 食 品 安 全 性 监 测 与 控 制 、 食 品 配料 与 添加 剂 的 生 物 制 造 以 及食 品

足于我



工业的





基 于推进技 术 创 新 ,
缩短
N0 0 叫年 ∞月 ①日 通 过建 设 计 划 可 行 性 论 证 。 实 验 室 主 任 为 江 南 大 学 校 长 陈 坚 教 授 。
重 点 实 验 室 填 补 了 我 国 食 品 领 域 无 国 家 级 重 点 实 验 室 的 六I 白 。 科 技 部 于 N0 0 叫年 牟月 发 文 批 准 建 设 ●
学 校在 相 关 领域 的 学 科 和 研究 基 地的 优 势资 源 , 按 照 国 家 重 点 实 验室 的 严格 要求 高 标准地进 行建 设。 该
一食 品 科 学 与 安 全 、 食 品 科 学 一的 基 础 上 , 以 两 校 各 自 的 ~食 口叩科 学 ~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为 依 托 , 整 合 两 所
其 中 有 交 叉 学 科 背 景 者 占 舡明0/0 , 海 外 留 学 人 员 、 博 士 后 及曾 在 国 外 研修 一年 以 上 者 占 ④∽0/0 。


青 年 骨 干 为 主 , 其 中 教 授 基 本 集 中 在 A 0 ∞0 岁 之 间 , 副 教 授 集 中 在 ∞0 舡0 岁 之 间 , ∞0 0/0 具有 博 士 学 位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工学”,为一级学科。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同类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196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粮食工程”和“油脂工程”于1981年获得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工程”、“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和“粮食工程”分别于1984、1986和1993年在国内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教育部学科调整后,相关博士点名称调整为“食品科学”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2000年,在国内首批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贸易与文化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获准建立“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目前本专业拥有教授39名,副教授47多名,其中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2名,师资力量雄厚。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农副产品、水产品、粮油作物以及地方特色产物的精深加工为核心,主要涉及食品组分与物性、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配料、谷物和淀粉工程、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资源和综合利用工程、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是目前国内研究领域范围最广的学科。

本专业研究生,可从事管理、科研开发、教学、生产、质量监督、分析检测等相关工作。

历届毕业研究生现已成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他们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享有很高的声誉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北京化工大学(1个):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1个):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1个):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1个):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1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子男(金币+1,VIP+0):谢谢分享谢谢
清华大学(10个):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5个):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4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1个):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1个):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1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1个):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1个):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造山带与地壳演化、神经科学、分子心血管、生物有机分子工程、数学及其应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水沙科学、细胞增殖与分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视觉损伤与修复、辅助生殖、机器感知与智能、慢性肾脏病防治、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高可信软件技术2.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应用力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普适计算、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信息系统安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应急控制工程、先进成形制造、热科学与动力工程、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先进材料、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3.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B类)4.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新型功能材料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6.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断裂、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腐蚀与防护7.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8.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9.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1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射线束材料改性、水沙科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放射性药物实验室、教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与计算化学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13.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弱光非线性光子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先进能源材料化学14.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科学、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港口与海洋工程、定量系统生物工程15.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16.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17.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原位改性采矿(省部共建)18.内蒙古大学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19.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20.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汽车材料、分子酶学工程、病理生物学、东北亚生物演化、工程仿生、地球信息探测仪器、人兽共患病研究、相干光与原子分析光谱、地下水资源与环境21.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2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医学、聚合物分子工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应用离子束物理、癌变与侵袭原理、现代人类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公共卫生安全2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长江水环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岩土及地下工程、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24.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薄膜与微细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筹)、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电力工程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系统承压安全科学、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26.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生态纺织27.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地理信息科学、极化材料与器件、言语听觉科学(筹)、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筹)2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细胞分化与凋亡29.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介观材料、近代声学、生命分析化学30.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3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32.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33.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轻工过程先进控制、生态纺织、糖化学与生物技术34.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动物分子营养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视觉感知、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生殖遗传35.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36.安徽大学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37.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亚热带湿地生态学38.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39.山东大学实验畸形学、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生殖内分泌4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海洋药物、海水养殖、海洋环境与生态、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4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42.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43.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发育生物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水沙科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声光材料与器件44.华中科技大学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45.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高速船舶工程46.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47.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48.中南大学重载铁路工程结构、糖尿病免疫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有色金属资源化学、轨道交通安全、生物冶金、癌变与侵袭原理、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49.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50.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微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省部共建) 51.中山大学基因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智能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水产品安全(筹)52.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特种功能材料、亚热带建筑、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53.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再生医学54.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55.广西大学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56.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工业CT无损检测、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飞行器测控与通信57.四川大学人类疾病生物治疗、皮革化学与工程、辐射物理及技术、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靶向药物、绿色化学与技术58.电子科技大学综合电子系统技术(B类)、神经信息、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B类)59.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微生物可持续利用60.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普洱茶学61.西安交通大学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陶瓷与器件、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热流科学与工程62.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63.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6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装备结构设计、宽禁带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技术防攻对抗与仿真技术、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部环境与生态66.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6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磁学与磁性材料、干旱与草地生态、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半干旱气候变化68.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69.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70.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71.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7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73.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74.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75.海军军医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76.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77.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7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79.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80.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医学81.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82.南京理工大学功能纳米晶8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现代测控技术8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制药工程85.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86.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87.哈尔滨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心血管药物研究88.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9.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90.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91.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92.天津理工大学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计算机视觉与系统93.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94.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95.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96.河南师范大学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绿色化学与技术97.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北方粳稻遗传育种98.湖北大学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99.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10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101.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102.山东师范大学分子与纳米探针103.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赫兹光电子学。

学院学科介绍【模板】

学院学科介绍【模板】

一、学院学科介绍
XX大学食品学院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现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我国食品科技领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

学院目前共拥有博士点8个、硕士点9个,本科专业3个。

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美国IFT国际食品专业认证,标志着XX大学食品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2009和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蝉联全国第一。

二、招生营员数
50人
三、学生申请条件
申请参加夏令营的学生,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全国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具有食品博士点学校)食品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5届毕业生)为主,同时鼓励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

2、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五个学期的总评成绩排名需满足:“985工程”高校前75%、“211工程”高校前30%、具有食品博士点学校前15%,或能够达到贵校推荐免试研究生标准的2015届毕业生。

3、对食品学科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英语水平良好。

四、学院活动安排
五、学院联系人
王老师
电话:********
邮箱:spft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五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食品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基于缩短我国在食品科学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加快食品工业进步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宗旨,遵照“有限目标”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结合两校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凝练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以及中长期战略目标,确定在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以及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及应用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立足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逐步构建食品加工过程控制新理论与新方法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食品及配料的品质,消除不安全因素,增进人体健康。

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食品加工与组分变化
围绕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组分及功能因子的变化、变化对于加工性能、食品品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近期将开展以下的研究工作:
食品组分结构与变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方面重点研究油脂氧化理论及其在不同体系中的氧化规律、原料贮存和加工过程的条件和
环节对于食品组分的结构、风味、营养素以及功能的影响;蛋白质及其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变化对于其加工功能的影响以及食品品质的影响;多糖的结构与功能,多糖在加工中的功能及应用。

功能因子的作用方面重点探讨食品或者天然产物中的功能因子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食品中的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结构变化或者形成复合物后功能性质是否变化?与其他食品成分或者功能因子组合后功能性质是否改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改造。

组分、功能因子与健康的相关性方面以组分及其变化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结构与功能及构效关系研究为核心,在分子、细胞及整体动物等不同水平上,探讨食物以及功能因子与健康相关性的作用机制,为健康食品的研制和生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食品安全性检测与控制
未来围绕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食品中各类生物以及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展开研究。

近期将开展以下的研究工作:
在食源病菌的致病机理方面,针对食品中的几类关键病原菌,通过分析其细胞结构、遗传特征、生理与代谢特征、对环境及宿主的适应机制及相互作用等,确定或发掘其关键毒力因子(可能是代谢产物,也可能是特定基因或结构成分),研究毒力因子的合成途
径及其进入人体后的迁移及致病机制。

在食品中生物及化学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机制方面,研究几种典型食品从原料、加工到流通环节中病原微生物、腐败微生物、或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蓄积、传递及扩增规律,分析各类危害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生原因,建立避免或减缓食品加工中有害物质(病原菌、真菌毒素、化学毒素)产生的有效控制方法。

在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方面,针对食品中的生物危害,应用高效富集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及化学分析方法、基因芯片技术等,快速检测特定基因或特定生物分子并提高检测灵敏度,以开发新型检测技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危害,以农药与兽药残留、违禁化学品和环境污染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化学性质,结合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建立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高灵敏检测技术和多残留分析检测技术。

(3) 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的生物制造
未来围绕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生物制造过程特点,研究菌种筛选与构建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以及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技术。

近期的工作重点包括:
在菌种筛选与构建方面,利用我国特色的食品发酵和酿造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研究野生菌筛选与功能基因鉴定技术;基因工程高效表达技术;通过阻断代谢产物的降解、强化代谢产物的生物
合成、解除生物合成途径的代谢调节等手段,研究代谢产物生化合成途径的改造,提高目标代谢产物的合成。

在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方面,研究胁迫下的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控、胁迫应答中的信号产生及传递机制、以及胁迫对代谢流的定向调控;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积累过程中的碳物质和辅因子代谢网络模型、代谢流调控机理、辅因子在控制代谢流方向和流量分配的作用机制。

通过这些研究,使细胞代谢流最大化、快速化地导向目标代谢产物,最终发展出发酵过程优化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在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方面,采用蛋白质分子设计与定向改造手段,筛选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或者高稳定性特征的酶;通过对不对称转化、拆分、去消旋立体异构机理的研究,提高生物催化转化效率; 开展非水相生物催化反应介质体系、辅酶再生高效耦联体系、生物催化过程工程体系的构建,为食品配料和添加剂的绿色生物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4)食品加工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本方向着重进行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对新技术对组分的影响、营养素与功能因子的保持和增效、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新资源新技术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的制造技术展开研究。

工作重点包括:
在新技术对组分的影响方面,重点探讨非热加工技术和新型杀
菌技术对食品体系中典型组分、微生物及酶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重要理化因子对这些典型食品组分及其所构建的食品体系特性影响的内在规律;研究非热加工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对于中国传统食品大规模制造过程中的微生物、酶、营养组分和风味的影响。

营养素与功能因子的保持和增效方面,重点探讨生物催化修饰增效、微胶囊技术、新型缓释技术等各种新加工技术的特征以及对复杂食品体系中营养素和功能因子的影响,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新资源新技术利用以及新型食品的制造技术方面,重点探讨植物资源的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等;研究酶的高效筛选、分子改造和固定化技术,利用生物催化和转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及新型提取分离技术生产和分离新资源食品及配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