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题库 15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928e2d0242a8956aece491.png)
第4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研习考纲重难点一、详释考点内涵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有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
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1.全文层次一篇文章不论有多少段落,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体现在结构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出题的角度是给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2.语段结构分析语段(句群)内部的层次结构。
如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3题:下面一段第二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层次。
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道德中有科学的因子。
(a)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但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规范的内容,(c)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d)某个人做出某一种行为,不仅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要求,(e)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是正确的。
这道题考查了分析语句结构层次的能力。
可以分析这个复句分句间的关系,a句是对“道德”的评价,落脚点是“也存在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句的关联词“但是”是转折关系的标志,引出下文道德与科学真理的不同;c句的“而且”表示是上句的递进,d和e句的“不仅”“而且”照应了上面两句,表示b、c句和d、e句是并列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析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69662aa417866fb84a8ea6.png)
第一步、粗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 粗读全文,看一看文章中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些 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各是什么。
★阅读时尤其要注意:
1、要筛选出文章中体现时间 词句。
2、要注意把观点和材料分开。
提示: 本文写的对象是时__间_______
主要写的内容是__作__者__在__不__同__的__时__间__阶__段_ 里, ________________对__时__间__的__不__同__感__受__。_
2014.10.08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
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中着时心间句,
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 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 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有如 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 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2014.10.08
⑤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 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 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 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这一次露出了痕 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 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间让一棵青春
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 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 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 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 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 他们依稀的身影。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 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 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时间标志提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 一道风景 ……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2a7a8dc4a7302768f993924.png)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
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635f7f4d0d233d4b04e6918.png)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 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 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 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 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 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 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 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 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 标志意义。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 故之一。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 在这里的墓穴。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 富的山盐有关。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 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他们把不少珍贵的 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 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 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 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 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 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 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19c885acfa1c7ab00cc12.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
二、【本知识点学习内容】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B、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C、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例题: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10江苏卷)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05江苏卷)3请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
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07广东)5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
四、方法例解(一)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aa75947bed5b9f3f80f1c01.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9年第45期解题技巧所谓“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
近年来,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要想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建议分两步完成阅读过程: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
(2)体现论证对象转换的词语:①表因果。
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等;②表转折。
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③表并列或递进。
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等;④表分类分层。
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等;⑤表举例子。
如,例如、如,等等;(3)修饰、限制性词语:①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②表程度。
如,最、基本、根本、十分、非常,等等;③表范围。
如,部分、全部、总共、所有、都、全、少量、多数、几乎、仅仅,等等;④表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⑤表已然、未然,或然、必然。
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将、正在、假如、可能、如果、一定、必然,等等;⑥表代词。
如,这、那、它、其、此,等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1)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2)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章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
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或点与面。
现代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3e00b02b307e87100f6960c.png)
现代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者:卞锦周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5年第29期【解题钥匙】“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来体现的,只有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考点梳理“分析文章结构”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特征,具有外显性和客观性。
“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于词、句、段、层,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动机,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考点常考题型有: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本文围绕某观点是怎样展开论证的,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等等。
做这类题时,要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点,首先整体感知、了解文章所谈论的问题,然后细读文段,掌握文段大意,琢磨疑难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最后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答题。
要迅速而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仔细揣摩,学会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但也要防止因简而损意。
所以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扩大视野,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而不是浅尝辄止。
二、答题方法1.从论述类文本的特征、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文本内容入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首先要清楚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使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这样考生才能大致理清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其次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种属关系取其“种”,并列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取其“主”。
再次从文章的各小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
最后分析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
这样,考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思路,也就把握了全文的内容。
2.从能体现结构思路的标志性词语入手。
很多论述文往往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思路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2024高考信息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
![2024高考信息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6ed00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3.png)
2024高考信息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及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讲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清楚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
文章思路,指的是作者为使表达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而选择的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结构,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及安排方法。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
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开篇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论题,然后通过哪些论证法展开论证,最后是归纳概括,归纳中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文章的论证思路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文章开头部分,先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然后主体部分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结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局部段落的论证思路也是如此。
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要求在熟悉文本基本特征、体式特例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最后辨明论点、论证结构与思路、论证方法等。
一般来说,信息类文本,尤其是论述类文本,结构模式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考查着力点: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设问形式】形式一: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形式二: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形式三: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答题步骤】第一步,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把文章看做一个整体来阅读。
从立意、结构、思路、思想等方面宏观把握。
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微观调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第二步,分清关系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b9ad7bd9d4d8d15abf234e0d.png)
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概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层级。
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达到本能力层级的要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一方面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写作技巧等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而且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题型分析】:例1、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囊括了两个考点。
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
考生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
通读全文,很容易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语句,童年-初中—后来--再大一点—十几年前—现在,结合文意,很容易地概括为: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92e9c81a45177232f60a2eb.png)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学习重点: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 ,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
其实结构包括以下要素:〔1〕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它是事物开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响。
换一句话说 ,层次是文章思路开展变化的阶段。
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为使文章脉络清晰 ,文路畅通 ,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
过渡 ,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 ,照应是指前后文的照顾照应。
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 ,各局部之间的照应 ,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局部。
从阅读的角度看 ,抓住开头和结尾 ,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 ,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 ,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 ,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 ,有必要警惕教学中阻碍创造性思维开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缺乏□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鼓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 ,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 ,其余均为逗号。
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分析层次 ,就是分析文章各局部之间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d32e31dd36a32d73758178.png)
[文学类文章]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教案)一、分析作品结构(一)考点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所谓“结构”,是指在文章段与段之间、语段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层意;“思路”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把握文章思路”就是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分析行文线索,分析主题表达的思路。
继05年全国卷之后,全国Ⅱ卷、江西卷、湖南卷、重庆卷不约而同地单独设题考查此项能力,分值为4分左右。
这是对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忽视文章思路结构分析的矫正。
其实考试大纲一直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作为重要考点,可以预见今后会更为重视。
(二)命题类型:1、分析某一句段作用示例:(2010湖南卷《一朵午荷》)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解题策略:分析文中某一句段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和结构。
内容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或句段本身确定,结构则要看该句段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常用“引起下文”或“为……作铺垫”等套话来说明,如果在中间,常用“承上启下(过渡)”等套话来说明,并简要分析上下文的大意;如果在结尾,常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等套话来说明。
2、分析某一内容与题目或中心的关系示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
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题策略:我们必须明白:文章中任何材料都不是随便运用的,而是围绕中心,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本题型的一般答题思路是:通过对比或映衬手法,强调突出主体事物某一特点或精神。
所突出的内容通常可以从文中找到,多为该段或全篇的中心句。
此外,有些题目可以答增加意韵,或者使行文更加曲折。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5770a8483d049649b66586d.png)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
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从中考高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与技巧考试命题常常这样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考查文段的层次、句子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的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
解题方法:⑴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⑵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等。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应该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体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体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等。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⑶注意语言标志。
很多文章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一”“第二”等序数词。
文章的段内层次,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词语,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另外还可以看标点。
⑷注意找出中心句。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3db354327284b73f3425035.png)
高考语文小阅读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围绕着主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内在逻辑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的是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分析结构”与“把握思路”结合起来。
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第×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尚未出现单独设题考查这一考点的情况。
自主命题的省份偶有涉及。
阅读下面的文字。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高考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高考考点聚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a6213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3.png)
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 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 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 间中的绵延。
铺垫
悬念
点题
伏笔
照应
呼应
抑扬
波澜
过渡
线索
倒叙
插叙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 突出中心 深化中心 丰富内涵
……
技巧攻略
2 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作者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 过分析文章的层次,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把握文章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 把握各自然段 的段意
第二步
• 在此基础上确 定文章层次, 概括段落大意
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
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 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 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 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 者一目了然。
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
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 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 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 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 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 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 祭官的衣服。
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OK
![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OK](https://img.taocdn.com/s3/m/d49f3fa2f8c75fbfc77db2d5.png)
2010湖南《一朵午荷》师p292
例4.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 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二、知识梳理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 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 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 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 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 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开 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提出问题、引 人注意,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欲扬先抑。 [中间]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结 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标题、篇末点题,照应开 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 长,戛然而止,引人思考。 [一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是文章行文的 线索,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 尽其妙。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 的欣赏点。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abb14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7.png)
思路大有帮助。 •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
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 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 ”;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 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
01
前提;
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
02
面目的原因;
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
03
惧怕的力量。
课堂总结
看清题目12 二.理清 Nhomakorabea构三抓:抓标题、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3
规范答题
拓展延伸
2010江苏卷《谈 静 》 朱光潜
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 “静”,请简要说 明全文的思路。(6 分)
• 2、2011年江苏高考 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3、 2012江苏卷《笑的价值》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4、2014江苏卷《乾坤草亭》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教学目标
01
02
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 本结构类型;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 题或论点)
本论(分析问 题)
结论(解决问 题)
全文做题思路
大体概括每段段意
二.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若干个部分
(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
三.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①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
②从事艺术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情趣。
③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滋味。
④到了识酒滋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
⑤学文艺也是如此。
⑥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⑦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以领略到滋味的地步。
⑧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后来□□□□□□□□,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中的“江湖气”是什么意思?答案:缺乏门户派别的依傍,没有专门的兴趣。
解析:第①句是话题,什么是“两条路”?他指的是后面的从事文艺“偏”与“不偏”。
“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下启第②句。
第②句的多重否定要确切理解,“从事艺术的人入手不能不偏(即要偏),不能不依傍(即要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即要先培养)一种偏狭的情趣”。
它强调“偏”。
③④两句讲喝酒,是否沿着第②句的思路下来呢?第③句引出了第④句,这一句的“到了识酒滋味时”喻指“从事艺术的人入手”时,仍是讲“偏”。
第⑤句中的“如此”指代第④句中的“偏狭”。
这一句又从喝酒的比喻回到学文艺上来,并与第②句的观点照应。
第⑥句是第⑤句的反面论证,学文艺的人入手如果不“偏狭”,“总不免有些江湖气”。
题干评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问题评注: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2.“认识自我”纪伯伦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
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
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
”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
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
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
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
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
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
啊!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
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答案: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文章的思路。
1~2节赛艾姆从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自己”中受到启发,由怀疑自己产生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3~5节把自己的外形与名人对比,赛艾姆肯定了自我;5~6节赛艾姆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思想品质;7~9节赛艾姆“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他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题干评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问题评注: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3.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
……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解析:先从文段中找出题干中的句子,接着从下文找“果”——“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题干评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问题评注: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4.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
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
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
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
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
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
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
再远十厘米,行了。
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付给了自己的邻居。
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
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
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
(1)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
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
(2)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
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2)(1)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③立体的。
(2)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解析:以上两题分别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设题,了解了这一点,考生头脑中应该有“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词语出现,回答问题时也应该两题对照,这样更容易得出答案。
题干评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问题评注: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5.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从文章的结构安排上了解其特点。
文章开头“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和结尾“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为首尾呼应。
考生只要了解这种结构关系,就能够正确理解内容相吻合的地方。
题干评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问题评注: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6.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
《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
”《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也应是干栏形式。
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
干栏居以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干栏”得名,但与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确定关系,故就整座建筑而言,干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浙江余姚河姆渡,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遗址上,发现了现知最早的干栏居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