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度)

合集下载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积为3030km2。
出入境水量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比2008年5.35亿m3少43%;全市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比2008年10.08亿m3少18%。各河系出、入境水量详见图5。
图5 2009年各河系出、入境水量示意图(单位:亿m3)
从行政分区看,平谷区降水量最大,为562mm;延庆县最小,为351mm。详见图2。
图22009年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从流域分区看,蓟运河水系降水量最大,为554mm;永定河水系最小,为373mm。详见图3。
图32009年与2008年及多年平均流域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二)地表水资源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同期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85mm少23%。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2009年6~9月累计降水量3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79%,比2008年同期降水量500mm少29%,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488mm少27%;非汛期降水量94mm,比2008年同期降水量138mm少32%,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97mm少3%。2009年降水总量少于常年,且较近十年平均值略偏少;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局地暴雨时有发生,主汛期降水日数较多。详见图1。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2012)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北京市水资源公报》编委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审定:刘斌审核:戴育华审查:杨忠山技术负责:黄振芳赵学丽窦艳兵周东公报编制:范庆莲参加人员:戴岚刘文光焦忠志孙峰白国营1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前言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现发布2012年度《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是向社会发布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工作。

内容包括:概述、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评价。

3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39.50亿m,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069万人计3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1m,人多水少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

为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应注重量水发展,继续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三、水资源利用四、水质3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一、概述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08mm,比2011年降水量552mm多28%,比多年平均值585mm多21%,相当于频率为20%的丰水年。

33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7.95亿m,地下水资源量为21.55亿m,水资源总量33为39.50亿m,比多年平均37.39亿m多6%。

33全市入境水量为5.82亿m(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8亿m),比333多年平均21.08亿m,比多年平均19.54亿m少72%;出境水量为18.50亿m少5%。

3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06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6.39 3亿m。

33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2.23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3.26亿m 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遥桥峪水库补水0.63亿m)。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年际变化较大。

这就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在供给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北京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匮乏。

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

这意味着北京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其中,一些主要河流如永定河、潮白河等,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水量变化较大。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河流的生态流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地下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然而,长期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大了对山区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北京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此外,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北京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然而,北京在水资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气候变化也可能给水资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监管。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城市需水预测方法比较

城市需水预测方法比较

城市需水预测方法比较薛林丽;袁星宇;刘宗显【摘要】为了提高城市需水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市2004—2014年用水量及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灰色模型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法3种需水预测方法,模拟北京市用水量,并用北京市2015、2016年用水量对3种方法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虽然3种需水量预测模型均是可行的,但是BP神经网络法预测模型比起其他2种方法,预测精度最高,而且还具有收敛速度快、调整参数少等优点.预测得到了北京市2020年需水量为38.63亿m3,且在近几年仍呈增长趋势.【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需水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法;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法【作者】薛林丽;袁星宇;刘宗显【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进行城市需水量预测,有助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便于城市的更好发展。

目前需水预测的常见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其他预测3种方法。

定性预测常在缺乏统计资料的情况下使用,包括特尔斐法、主观概率法和交叉影响概率法3种方法;定量预测是基于大量统计数据探索需水量的一种方法,常分为回归分析法和模拟模型法;其他分析方法包括水平衡计算法、弹性系数法、类比法和指标分析法4种。

为了寻找一种更加精确的需水预测方法,笔者主要对比了多元回归分析、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对北京市2004—2014年需水情况进行预测,以找到3种方法的适应特性,以期为今后选择需水预测方法做参考。

1 北京市区域及用水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北纬39°26′~41°03′,东经115°25′~117°30′,总面积约1.641万km2。

北京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北京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北京市水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水是人类生命之源,离开水任何人,不,是任何生命都不能存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份调查报告就是送给那些不真心水资源的人,来警示他们要珍惜水资源。

二、网上调查1、世界水资源含量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

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中国水资源含量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三、调查结果我调查了四个社区的四个家庭的月用水量(包括我们家每个社区一个,分冬夏)。

我家张阿姨家郭叔叔家徐奶奶家冬季月用水 4 5.5 3.5 8.5夏季月用水 6.5 7.5 6 12家庭人数 3 3 2 5我家预期月份接受了社区的环保节水倡议,我调查了开始节水前和节水后用水量对比。

四、提倡所以在这里,我提倡大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不要在浪费水了,把水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也许着要把洗脸洗脚的水省下来,把淘米的水拿去浇花,就能为子孙后代造福。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1.11.09•【字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施行日期】199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1年11月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人民生活和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水法》和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本市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本市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并采取措施涵养水源。

第六条本市水资源管理,贯彻执行《水法》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水利局是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

市地质矿产局、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公用局和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区、县水利局(含水资源局)是本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七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农业生产用水,控制城市规模,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发展。

计划部门在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对直接从河流、地下取水的,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矿部门参与意见,对取水方案有重大争议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7.05•【字号】京政办发[2004]44号•【施行日期】2004.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04]4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四年七月五日北京市水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北京市组建水务局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4〕31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北京市水务局有关事宜的通知》(京政办发〔2004〕15号),组建北京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是负责本市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

一、划入的职责(一)原北京市水利局承担的全部水行政管理职责。

(二)原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承担的管理本市城市供水、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方面的职责,以及负责本市规划市区以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研究本市水务发展战略,起草有关水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提出水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中有关水务方面的论证工作;参与制定有关流域水资源规划。

(二)统一管理本市水资源(含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制定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调度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发布水资源公报;负责管理水文工作。

(三)负责本市供水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制订供水行业的技术、运营、服务、供应等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供水行业特许经营的具体实施工作;负责本市自备井的管理;监督检查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穆晨波【摘要】南水北调工程开通后北京市年调入水量达数亿立方米,使北京市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北京平原区内地下水的开采量相对减少.文章收集数据分析2008年-2015年南水北调北京段开通前后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讨论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北京市地下水位的影响,运用数学模型阐明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问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8年南水北调正式调水入京后,北京市开采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平均水位由每年降低0.995 m减小到每年降低0.218 m,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变缓,地面沉降问题受良性影响得到一定缓解.【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南水北调;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资源;北京【作者】穆晨波【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南水北调工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变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工程,可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对于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城市水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线北京段水质更是关系到北京市生活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1]。

北京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水取自地下,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占到全市地下水开采总量的90%以上,地下水资源长期处于超量开采状态。

全世界有150多个城市出现了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灾害[2-7]。

而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地下水位在反复升降中呈持续下降状态,地面沉降量呈持续增加状态[8]。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灾害比较严重,主要发生在朝阳、海淀、顺义、通州、昌平、大兴等多个区,超过平原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9]。

前人针对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放在研究地下水时空动态情况和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地面沉降的相关性及运用遥感或干涉雷达等科学方法研究地面沉降变化规律等。

10 河湖水体污染生态治理 2017.01.24

10 河湖水体污染生态治理 2017.01.24

V2类
V3类
V4类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 307-201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 890-2012

劣五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 黑臭水体,轻度黑臭、重度黑臭
另一方面藻类遮蔽了阳光,使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碍而死去。这些在 水体底部的死亡的藻类尸体和底生植物在厌氧条件下腐烂、分解,又将氮、 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重新释放到水中,再供藻类利用。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 了植物营养元素在水体中的物质循环,使它们可以长期存在于水体中。
富营养化水体的上层处于溶解氧过饱和 状态,下层处于缺氧状态,底层则处于厌 氧状态,显然对鱼类生长不利,在藻类大 量繁殖的季节,会造成大量鱼类的死亡。 同时,大量藻类尸体沉积水体底部,会使 水深逐渐变浅,年深月久,这些湖泊、水 库等水体会演变成沼泽,引起水体生态系 统的变化,如图所示。因此,水体的富营 养化亦是水体遭受污染的一种很值得注意 并应予给予足够重视的严重现象。
富营养化的危害

感官恶化,不利观光 鱼类窒息或中毒死亡 影响植物生长 水质变劣,净化费用提高 加速湖泊衰亡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
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

溶氧量 DO: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生化耗氧量 BOD:指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咸CO2和H2O时所需要的氧

含磷的生物活性物质
腺苷三磷酸(ATP)、鸟苷三磷酸(GTP)、脲苷三磷酸(UTP)、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4年度)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4年度)

图 2-5
2014 年与 2013 年及多年平均流域分区径流量比较图

出入境水量 2014 年全市入境水量为 3.59 亿 m3 (未包括南水北调水 0.84 亿 m3) , 比 2013
年 7.07 亿 m3 少 49%,比多年平均 21.08 亿 m3 少 83%;全市出境水量为 11.88 亿 m3,比 2013 年 15.44 亿 m3 少 23%,比多年平均 19.54 亿 m3 少 39%。各水系出、 入境水量详见图 2-6。Fra bibliotek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目 录
一、概述 ................................................................................... 1 二、水资源 ............................................................................... 2
(一)降水量 ............................................................................ 2 (二)地表水资源量................................................................. 5 (三)地下水资源量................................................................. 8 (四)水资源总量 .................................................................. 11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06•【字号】京政发〔2015〕8号•【施行日期】2015.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5〕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本市是资源型缺水特大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调配水平和保障能力,现就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能力为中心,以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深化水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和污水治理,“把再生水用起来、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经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以下统称清水)与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建立城乡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解决重点河段污水直排入河及河道“脏、乱、臭”问题,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

再用3至5年时间,建成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河湖连通更加顺畅,水环境更加优美的水网体系,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以上。

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2015年第4期

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2015年第4期

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2015年第四期)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特别是平原地区,面临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境况。

为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和保护工作,以及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我们特编辑发布《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

《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旨在全面、及时、准确、客观的向社会发布流域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参考和依据,成为社会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的一面窗口。

本期所采用的数据来自2015年4月份海河流域水质监测成果。

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评价方法如下: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20个项目,饮用水源地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5个项目。

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

公报资料提供单位: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发送范围:水利部办公厅、水资源司、水文局国家环境保护部流域内各省(市、自治区)水利(水务)厅(局)流域内各省(市、自治区)环保厅(局)流域内各省(市、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总站)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委属各局(院)一、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根据2015年4月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成果,经分析评价(总氮、总磷不参评),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如下:1.重点水功能区总体情况对59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有7个水功能区河干或断流,此次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有52个。

其中保护区3个,缓冲区39个,农业用水区8个,排污控制区2个。

水质评价为Ⅰ类的水功能区2个,Ⅱ类的水功能区10个,Ⅲ类的水功能区5个,Ⅳ类的水功能区3个,Ⅴ类的水功能区1个,劣Ⅴ类的水功能区31个。

钱正英-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水利战略转变(0312水科院报告)

钱正英-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水利战略转变(0312水科院报告)

转变发展方式1—中国水利的战略选择钱正英 一 陈家琦 冯 杰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2000 年,中国工程院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研究中,提 出“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即: “对水资源的供 需平衡,要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 率的基础上,保证供水。

”水利部两届领导都肯定了这个建议,提出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地方 的成绩很突出。

但是,从总体上说,与世界上一些水资源管理先进的 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绩相比,我国的用水效率和防治 水质污染,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水利界在需 水管理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还有相当差距,在 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许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的供水管理阶段。

人类社会的水利工作,一般都从供水管理起步。

水利工作的产生 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通过打井、开渠、筑 堰、修建水库以至跨流域调水等各种工程措施,开发和利用地表和地 下水资源,供应社会经济各方面对水的需求。

我们过去在学校里学习 的,主要是这方面的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过去的水利工作主要是供 水工作,我们只研究如何供水,很少研究如何合理用水。

直到一些地 方水的供需发生矛盾,才开始研究对需水的管理。

1本文是在 2009 年 2 月 14 日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所做“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报告的基础上作了补 充与修改 1在国外,率先研究需水管理的,可能是以色列。

二战以后,以色 列在筹备建国时,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定了现在的地点,即西亚耶 路撒冷以西的沿海地区,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是水源不足。

因此,他 们把解决水的供需矛盾,作为建国的首要条件。

在全面开发和控制水 资源的基础上,他们以实现用水的最大效率和效益为目标,进行严格 的需水管理。

例如,在立国之始,他们就制定了一个重大国策:自己 不生产耗水量最大的粮食,而以出口耗水少、产值高的水果、花卉、 蔬菜、棉花等换取粮食。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 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田苗壮,罗勇,崔文君,雷坤超,田芳,杨艳(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北京 100195)摘 要:南水进京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开采格局发生变化,使地下水位动态和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发生相应的改变。

本文总结了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历史特征的同时,分析了南水进京后主要沉降区、沉降中心和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竺、八仙庄、平各庄和张家湾监测站不同压缩层组地下水位上升的过程中地面沉降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范围已由南北部2个大区逐步收缩成多个独立沉降区,中心沉降速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发展;地下水降落漏斗由扩张转变为收缩与地面沉降减缓范围分布高度吻合,地下水水位回升是抑制沉降速率快速发展的有效因素;地下水位回升的过程中不同层位土体形变特征表现出较大差异,第一压缩层组表现出由塑性形变转变为弹性形变特征,第二、三压缩层组表现出塑性变形包含蠕变变形特征和弹塑性变形特征。

关键词: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形特征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2)04-0044-06地面沉降已是世界范围内城市所面临的一种缓变形地质灾害,其影响范围广,危害大、不可逆[1]。

目前,世界上已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面临地面沉降灾害问题,中国已经有21个省份,90余个城市面临地面沉降灾害影响[2-4]。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并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和安全运行[5]。

北京是以地下水开采作为供水水源的特大城市之一,地面沉降影响已有60余年,长期地下水开采占全市供水量的50%~70%,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现阶段,北京平原区已形成南北两大区,7个沉降中心,影响范围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3[6-7],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使地下水长期处于过量开采状态,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的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愈发严重[8-11]。

对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制度的思考

对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制度的思考

对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制度的思考尤洋;来海亮;陈建刚【摘要】水资源短缺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本情况,然而节水工作中的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制度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工作进行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对策,以期为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城镇供水》【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53-55,56)【关键词】用水计量;用水统计【作者】尤洋;来海亮;陈建刚【作者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8;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水资源短缺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本情况,因此节水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节水工作中,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制度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用水计量和用水统计工作进行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对策,以期为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用水计量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水行政部门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和取用水、排水等管理制度,行使管理权的重要基础。

建立和加强用水计量体系建设是水资源管理形式的要求,是有效实施相关制度的重要保证,是进行水资源及相关规划的基础。

1.1 存在的问题用水计量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现状用水计量方法和手段还较为原始,主要以逐级统计上报方式为主。

第二,用水计量制度不完善,缺乏先进的量水设备,安装自动计量设备的取用水工程拥有率低,缺少供、用、耗、排水量有效监控手段。

第三,反映在水资源公报等用水统计数据中,各行业用水定额会出现无规律性变化;出现某些行业用水户增加或产品产量、产值增加而用水量不增加或增加幅度不匹配;有些常规用户用水量变化趋势不合理等现象。

第四,一些用水单位,用水计量只有总表,在各级用水单位间没有分表,即二级表及三级表的安装不到位,给水平衡测试及其他方面的用水计量和统计带来不便,不利用计划用水等节水相关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目 录
一、概述.................................................................................... 1 二、水资源................................................................................ 2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 审 审 定:张世清 核:戴育华 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 公报编制:周 参加人员:戴 铸 岚 李民诗 赵 茜 刘文光 白国营 杜龙刚 焦忠志 周 杨 东 卓 孙 峰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2015 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25.75m ,与 2014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0.09m, 地下水储量相应减少 0.5 亿 m3; 与 1998 年末比较, 地下水位下降 13.87m, 储量相应减少 71.1 亿 m3;与 1980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18.51m,储量相应 减少 94.8 亿 m3 ;与 1960 年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22.56m,储量相应减少 115.6 亿 m3。详见图 2-7。 2015 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 2014 年相比,下降区(水位下降幅度大 于 0.5m)占 39%,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m 至 0.5m)占 33%,上升区(水 位上升幅度大于 0.5m)占 28%。2015 年各行政区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详见图 2-8。 2015 年地下水埋深大于 10m 的面积为 5472km2,较 2014 年增加 2km2;地 下水降落漏斗(最高闭合等水位线)面积 1056km2,比 2014 年减少 2km2,漏斗 主要分布在朝阳区的黄港、长店~顺义区的米各庄、赵全营一带。
刘翠珠 王林虎
梁灵君
王亚娟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报》 。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现发布 2015 年度《北京市水资源公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是向社会发布全市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 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工作。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依据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及《水 资源公报编制规程》 (GB/T 2359-2009)编制,内容包括:概述、降水量、地表 水资源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 评价。其中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是 1956~2000 年 数据系列的平均值,地表水水质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地下水水质评价依据《地下水质标准》 (GB/T 14848-93) 。 2015 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 26.76 亿 m3,按照年末常住人口 2170. 5 万人 计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123m3,人多水少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
亿 m3 多 1.22 亿 m3,比多年平均[1]17.78 亿 m3 少 13.69 亿 m3。 2015 年官厅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31 亿 m3,比 2014 年末 2.69 亿 m3 多 0.62 亿 m3;密云水库为 10.33 亿 m3,比 2014 年末 8.39 亿 m3 多 1.94 亿 m3;两库年 末共蓄水 13.64 亿 m3,比 2014 年末 11.08 亿 m3 多 2.56 亿 m3。
3 m3, 比多年平均[1] 8.66 亿 m3 少 7.73 亿 m3。 密云水库可利用来水量 3.16 亿 m(含
南水北调反向输水 0.53 亿 m3) ,比 2014 年 1.59 亿 m3 多 1.57 亿 m3,比多年平均
[1]9.12
亿 m3 少 5.96 亿 m3。两大水库可利用来水量 4.09 亿 m3,比 2014 年 2.87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一、概述
2015 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 583mm,比 2014 年降水量 439mm 多 33%,与多 年平均值 585mm 基本持平。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 9.32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为 17.44 亿 m3,水资源总量 为 26.76 亿 m3,比多年平均 37.39 亿 m3 少 28%。 全市入境水量为 4.49 亿 m3,比多年平均 21.08 亿 m3 少 79%;出境水量为 14.32 亿 m3,比多年平均 19.54 亿 m3 少 2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年入境水量 8.81 亿 m3。 全市 18 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 16.23 亿 m3,可利用来水量为 4.34 亿 m3(含南水北调输水 0.53 亿 m3) 。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13.64 亿 m3,可利用来水量为 4.09 亿 m3 (含南水北调输水 0.53 亿 m3) 。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25.75m ,地下水位比 2014 年末下降 0.09m,地下水储量相应减少 0.5 亿 m3 ,比 1998 年末减少 71.1 亿 m3,比 1980 年末减少 94.8 亿 m3,比 1960 年减少 115.6 亿 m3。 2015 年全市总供水量 38.2 亿 m3, 比 2014 年的 37.5 亿 m3 增加 0.7 亿 m3。其 中生活用水 17.5 亿 m3,环境用水 10.4 亿 m3,工业用水 3.8 亿 m3,农业用水 6.5 亿 m3。 2015 年地表水监测总河长 2545.6km, 其中有水河长 2325.9km。 有水河长中 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 998.5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 195.2km;符合Ⅳ类水 质标准河长 154.8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 53.5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 923.9km。 监测大中型水库 18 座。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 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 719.6hm2。 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 571.6hm2; 符合Ⅳ~ 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 148.0hm2;达标面积 625.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区面积为 6400k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 3530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287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评价区面积为 3435km2)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Ⅱ~ 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2729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706km2。
1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二、水资源
基岩水基本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2015 年全市平均降水量 583mm,比 2014 年降水量 439mm 多 33%,与多年 平均值 585mm 基本持平。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2015 年降水时间分布:汛期(6~9 月)累计降水量 447mm,占全年降水量
三、水资源利用...................................................................... 12
(一)供水量............................................................................12 (二)用水量............................................................................12
平均 21.08 亿 m3 少 79%;全市出境水量为 14.32 亿 m3 ,比 2014 年 11.88 亿 m3 多 21%,比多年平均 19.54 亿 m3 少 27%。 2015 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境水量 8.81 亿 m3。 各水水资源
[1]
多年平均指 1956-2000 年平均 7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二、水资源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水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 本节中的地下
水指第四系水。 2015 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 17.44 亿 m3, 比 2014 年 13.80 亿 m3 多 3.64 亿 m3。
(一)降水量..............................................................................2 (二)地表水资源量..................................................................5 (三)地下水资源量..................................................................8 (四)水资源总量....................................................................1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2015 年全市点降水量介于 369~779mm 之间,山区降水量与平原区降水量
基本持平。山区年平均降水量 583.1mm,年降水量最大点是怀柔区的大水峪站, 为 758.6mm;最小点是门头沟区的青白口站,为 369.5mm。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 为 582.9mm (城近郊区降水量 620.6mm) , 年降水量最大点是城近郊区的温泉站, 为 778.2mm;最小点是通州区的杨洼站,为 414.5mm。详见图 2-4。 从行政分区看, 顺义区年降水量最大, 为 705.3mm; 大兴区最小, 为 474.9mm。 详见图 2-2。
四、水质.................................................................................. 14
(一)废污水排放量................................................................14 (二)水质评价........................................................................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