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海湾是广西六大海湾中受陆源径流影响最大、入 海污染物数量最大、也是唯一多次发生赤潮的海湾。虽 然对该湾1995年3月首次发生赤潮时水体的重要环境因 子进行过粗浅的分析¨’21,但对该湾赤潮形成的原因及机 理却未进行过深入的分析研究,随着2004年2月该湾再 次发生赤潮,说明该湾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大开发与海洋 大开放同时迸进的热潮中已具有向不良状况发展的明显 趋势。为寻找赤潮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本文将从北海湾 进入开发盛期(1995—2004年)10 a来水环境因子的变化 趋势及其相互关系人手,重点探讨DIN、DIP及Chl.a的含 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
26.23
13.29 0.28
12.79
DIP/lmmol・dm。0.89
0.21
0.63
曼婪:芝竖:竺:
!:i!
!:丝
Q:!!
Q:!Q
Q:塑
Q:堑
Q:丝
Q:塑
!:塑
1995年3月该湾首次发生了微囊藻赤潮,从赤潮发DIP含量最高的测站,这正是导致高潮时发生赤潮的关键 生前夕(低潮时)DIN、DIP的含量分布情况看,此时DIN 高值区均出现于南流江径流影响较大的区域,具有随盐 度上升而下降的梯度变化特征;而DIP的高值区却出现 在湾中至湾顶径流和沿岸排污影响均较小的海域,其含 量高达1.75和3.88 p』nol/dm3,次高值区则出现于受潮 流影响较大的南部海域,南流江I=I海域却为低磷区…。 很明显,该潮时北海湾虽然均呈现出高N、高P特征,但其 来源途径及出现的区域却截然不同,也正因为这明显的 差异性,导致了赤潮的突然爆发,在时间间隔只有十几小 时的高潮时,随着西向沿岸流和北上海流强度的增加,整 个海湾被外海高盐水所覆盖,由南流江输入的沿岸水被 挤向东北部的合浦近岸海域,平均盐度值由低潮时的 23.61迅速上升为30.48。DIN、DIP的含量分布因此出现 了大幅度的逆转。对DIP而言,除北上海流影响较大的 南部海域和沿岸水集中的合浦近岸海域呈现出上升趋势 外,其余测站均以下降趋势出现,尤以低潮时DIP含量最 高的2个测站(4、8站)下降最为显著,下降幅度高达 30.25倍和9.49倍。对DIN而言,则除北上海流影响较大 的南部海域和湾顶部海域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测站均呈 下降趋势,尤以西向沿岸流影响最大的3个测站(2、4、5 站)下降最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37倍、6.41倍和 4.29倍;在2个呈上升趋势的6、8号测站中,上升幅度相 对较大、而且已跃居高潮时次高值的测站恰好是低潮时 所在。因为在低潮时,8号测站恰为全海湾DIN含量最低 的测站,在N/P值只有1.84的情况下,N对该测站浮游 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决定性限制作用。然而随着高 潮时西向沿岸流和北上海流的同时到来,潮海流在将富 含营养盐的外海水携带入湾的同时,强大的水动力混合 作用又使沉积于湾顶底部富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受到强 烈搅动,从而使DIN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再生,并向上覆水 迅速补充早已受到N限制的水体,高P高N的同时出现, 使赤潮生物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从而爆发了首次微囊藻 赤潮。在大量赤潮生物按比例吸收N和P,赤潮前8号测 站DIP已高达3.88 trmol/dm3,现已下降lO倍,而该测站 的DIN在赤潮发生前只有7.14 pLmol/dm3的情况下,赤潮 发生后却保持着l 2.56 p.mol/dm3的量值,。这充分说明。 潮海流的水动力输运作用对该湾DIN的补充具有重大的 贡献作用,尤以北上海流的贡献最大。这从位于潮流人 湾最前端的6号测站DIN含量最高,并依次递减的规律 中得以证明。而湾中至湾顶底部积聚大量含N有机物, 也是该湾发生赤潮的隐患所在,1998~1999年不同形态 N的分布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H-6]。尽管赤潮前和赤潮 时DIN、DIP含量均发生了大起大落差异悬殊的变化,但 作为消费者的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Chl.a含量变化并 不大,仅出现赤潮前略高于赤潮时的状况,而且整个海域 差值不大,从区域上体现不出明显的规律性。这种变化
a
第28卷
间正是东北季风转两南季风时节。赤潮前(低潮时)尚以 南流江径流影响为主的低盐水体(16.25—28.70),在赤 潮发生时(高潮时)却出现了以西向沿岸流和北上海流同 时影响的高盐特征(28.8l一31.12);本是高P低N的海 域,却在潮海流携带作用及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影响下, 使来源于外海及沉积于湾顶底部富含营养物的底泥被翻 上海面,大量含N有机物被迅速分解而使DIN获得快速 补充,从而形成高N高P水域;此外,沿岸流与北上海流 在给该湾输送大量营养物质、又将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 上翻释出的同时,也将沉积于海底的、可形成微囊藻赤潮 的特殊孢子翻出海面(因为微囊藻的繁殖方式有2种,在 适宜条件下,微囊个体以细胞分裂的方式繁殖,数鼍以倍 数的形式增加,群体生长速度极快;在条件不适宜时则形 成特殊孢子沉于海底,待条件适宜时再由该孢子开始繁 殖)捧J,在遇到丰富的N、P营养盐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之 际,便迅速萌发和增殖,从而导致了这次赤潮的发生。显 然,适宜的气候、水温条件,强度较大的沿岸流及北上海 流的水动力作用、急剧变化的盐度值及显著增加的DIN 含量是导致这次赤潮发生的外界因素,通过早已呈高P 特征的内在冈素而引发赤潮,其发生的时间和季节与南 中国海赤潮的季节性周期(3~5月)极为吻合一J。此外, 海湾的地理环境条件也是引发赤潮的原因之一,从引发 该湾赤潮的重要环境因子DIP的区域含量变化情 况¨””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0 a间9个航次的调查 分析中,就有5个航次DIP的最高值出现在湾中至湾顶海 域。也就是1995年3月首次发生赤潮和2004年2月再次 发生赤潮的海域.而该海域既不是陆源径流、沿岸排污影 响最大的海域,也不是潮海流影响最大的海域,但却是陆 源径流、沿岸排污与潮海流综合作用影响下富含营养物 质的有机物聚积最多的海域。从该湾10 a间前后期发生 2次赤潮的时间看来,首次赤潮是发生在北海市经济开 发、外来人口增加神速的顶盛时期,而且赤潮发生的区域 主要以北海近岸海域为主,显然与市区人口剧增,沿岸排 放较多含P污水有关;而湾顶至湾中部海域DIP特高值 的出现,则是潮汐作用下富含P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迁移、 聚积的结果,是引发这次赤潮最富有的营养物质基础;而 北上海流携带的富含N化合物的外海水适时入湾及由此 而引起的湾中至湾顶底部富含营养物质的沉积物向上覆 水释放则是导致这次赤潮的外因所在。而2004年2月发 生的赤潮则是发生在沿岸养殖业突飞猛进时期。而且该 时期的增养殖业是以文蛤、近江牡蛎等贝类养殖为主,鱼 虾等养殖为辅。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品种的 不断增加,由养殖自身产生的残饵、粪便和排泄物也随之 增加,从而导致海湾水体营养水平的显著上升,浮游植物 因此呈繁盛的增殖势头,虽然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摄取 为降低海湾富营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贝类的摄食压 力又对浮游植物的显著增殖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但 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和由此而引起的养殖水域营养物滞
色,旨在为决策部门提供防治赤潮的科学依据。
l材料与分析
研究资料取自1995年3月;1996年12月、1997年7 月;1998年10月、1999年1月、1999年4月、1999年8月 和2004年11月4个时期9个航次的分析测试结果,除无 机氮(DIN)、无机磷(DIP)和叶绿素a(Chl.a)外,还同时 结合相关环境因子盐度、pH、DO、COD进行分析研究。所 有项目的样品采集、固定和分析均按《海洋监测规范》中 的分析方法进行¨J,站位布设见图1所示。
DIN突出了陆源径流输入的重大影响作用;而DIP则以海湾自身的再生补充为主,其中湾内沉积物中P的聚积及释放作用
是引发该湾赤潮的最重要的内因。 关键词: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36(2009)01-0062-05
Reason and mechanism caused red tide in Beihai Bay
HE
Ben—mao,WEI Man—xin and Seaside Mash Research Enter,Beihai 536000。China)
(Guangxi Red Forest Research Center,Guangxi
Ocean Environment
Abstract:Baged
a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the
envimnmental condi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g
of
DIN。DIP。Chl.
N,P
1995—2004。the discussion
the
reasons
Tab.1 Average
content
among DIN,DIP,Chl.a in last 10a in Beihai Bay
研究好专等{器J筹_篆L等}罢}{}{芋j筹
DIN/Ixmol・dm一 15.54 6.87
0.21 6.97 0.15 30.29 0.48
5.76 0.26
1.27 0.21
第28卷第1期
2 0 0
海洋环境科学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v01.2 8。No.1 Feb.2 0 0 9
9年2月
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
何本茂,韦蔓新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研究中心,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通过对北海湾开发盛期(1995—2004年)10 a间DIN、DIP、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
and mechanism
red tide formed Was done.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hl.
a ari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In 1995,in the first red tide P which acted through
万方数据
海洋环境科学 特征的形成,可能与赤潮形成期间浮游植物的消长速率 有关。 1997年7月为高温丰水季节,由于调查期间北海沿 岸普降暴雨,又适逢强大的北上海流顶托作用的影响,大 量淡水聚积于内湾无法向外海扩散,盐度峰面因此出现 逆向运转,从而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梯度变化特征¨J。 本是盐度、DIP最低值的南流江口海域却成为盐度、DIP 的高值区,DIP含量已达0.67和0.60¨moL/dm3,人湾潮 流影响最大的南部海域也出现了0.67斗moL/dm3的高值, 其余测站含量较低,盐度值最低的北海近岸海域只有 0.33斗mol/dm3。尽管盐度的最低值(16.72)出现在北海 近岸海域,但DIN含量并不高,最高值仍出现在南流江口 海域,且量值高达63.23斗mol/dm3,其平均值已跃居10
Fig.1 Sample stations
高和较低的季度月,但这2个季度月均未发生赤潮,而在 DIN含量居中的季度月却发生了赤潮。这是一个很值得 探讨的问题,其奥秘之处将从以下4个代表航次的分析 中得到较好的解答。
2结果与讨论
2.1赤潮成因与DIN、DIP和Chl.a含量变化的关系
表1北海湾近10 a来DIN,DIP,Chl.a的平均值
Beihai
supplement
action in
the
bay tide
in
2004,it
forward the
position with P analysis
factor instead of
source
being
1995.The hidden trouble of red
Wag getting
seriOUS.The
分析,探讨了该湾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湾赤潮的形成是以高N高P高Cht.a为主要特征,但P是1995年
首次发生赤潮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是引发赤潮的内因,而N在该年度赤潮形成的过程中却以外因的作用出现,通过内因而引 发赤潮;但在该湾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中,2004年的N已在海湾自身增补作用影响下从1995年的外因向内因位置迈进,与 P同时跃居内因地位,赤潮的隐患已呈加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作为诱发该湾赤潮的N、P营养盐,其来源途径并不一致,
from i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rrelation
shows
that the
and approach of
and
P
are
different.The
important effect of and
input
and
runoff
the the
continents is most
DIN,while
DIP is mainly from factor.
is P.In
881ne
environmental factor,intrinsic factor while N Was bay,N effected
exogenous in N in by the
exogenous
the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of intrinsic
environment in
the regeneration
the
bay
itself.The aggTegation
discharge
of
P in
the
deposit
important intemal
Key words:Beihai bay;red tide
formed;reasons and mechanism;discussion
收稿日期:2007432-01,修订日期:2007旬5-2l 作者简介:何本茂(1953.),男,广西合浦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化学研究工作,E,mail:hbmwmx@163.corn
万方数据
第1期
何本茂,等:北海湾赤潮形成原因及机理 由表l结果可知,近10 a来北海湾DIN、DIP的含量 变化较大,在9个航次的调查中,DIN有3个航次的平均 值超过了一类海水标准,DIP也有3个航次出现了0.48 trmol/dm3以上的高值,而且均分别出现在开发盛期的初 (1992~1995年)、中(1996~1999年)、后期(2000~2004 年)。其中DIP含量最高的1995年3月首次发生了赤潮, 位于次高值的2004年11月虽未发生赤潮,但该年度的2 月已发生了持续时间较长,且范围较广的赤潮。与1995年 3月首次发生赤潮的时间极为吻合;位居第3位的1997 年7月正值高温的丰水季节,没有引起赤潮。但3个出现 高P含量的季度月均出现了Chl.8的高值分布,从直观上 体现了DIP含量在北海湾赤潮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影响作 用。DIN的最高值和次高值虽然分别出现在DIP含量较 图1调查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