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方案设计
摘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

而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新内科大楼综合性功能清晰性的追求医护效率人性化院内交通组织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医院逐渐从单纯的医疗功能发展成为治疗(诊断、治疗、护理)、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社会预防、保健等四大功能,大型医院逐渐发展成为医疗中心,医疗建筑亦逐渐向大型化、高层化、综合化发展。

随着医院病员在不断增多以及城市用地紧张等各种问题,许多城市医院在新建、扩建时将适宜建造高层的住院部与其他功能部分结合起来,合理分区,形成现代医院综合性的建筑模式。

笔者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方案及施工图主要设计人员的体会,对新内科大楼综合性功能的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背景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

而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

附图1 全院结构层次示意图
二、工程概况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内科大楼是一栋具有综合功能的高层住院楼,按要求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建筑物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1级,屋面防水等级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I 级。

新内科大楼总建筑面积33853㎡,地上16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59.550m,地下室层高:地下一层3.5m,地下二、三层4.5m;首层层高4.9m,二至十六层层高3.6m(基底面积1938㎡)
三、总平面布置
本方案总平面设计首先是对规划要求的响应。

外部轮廓在满足退缩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不变,充分尊重规划对于整个院区的统筹考虑,保持医院建设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本方案总平面设计也是对全院交通系统的一次有益的完善,能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处理好现状道路与远期规划道路在高度上的差异(详见交通分析图)。

内科楼通过东连廊与英东楼二层连接,通过西连廊与新外科楼二层连接。

地下一层平面也分别与英东楼及新外科楼地下室连接。

附图2 全院总平面图
四、设计理念
1、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
A、内科楼对结构清晰性的追求,实则是对明确的功能分区的追求。

简明清晰的功能分区和联系,以及在各功能区和它们所涵盖的子功能区之间成等级的联系,应当得到清晰的建筑表述。

本设计将内科楼同样划分为四大块:第一医院功能包括了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其中病房设在阳光空气俱佳的南侧,治疗处置等与病房隔病患走廊相临布置;第二医院功能包括了医护办公区、医护生活区等,通过洁净的医护走廊与病房区连接,医护办公区靠外侧布置,医护生活区设在最安静的角落;第三医院功能体现在本大楼对中心供应流线的支持,清洁梯、配餐、库房集中布置在东端上风侧,而污物梯、污洗间、清洁室等则集中在西北端的下风侧;第四部分是对技术功能(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的支持,通过各种竖向管道井与相关设
备机房连通成网。

附图3 标准层的功能划分示意图
附图4 有特殊要求病房的功能划分
B、另一方面,清晰的区域布局和方位感、人体视觉感受,既是降低不安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与平和环境相关的自然因素,它帮助人的精神找到平静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本设计中各个区域的方位感得到清晰的建筑布局的有力支撑,各种视线组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附图5 视线分析示意图
2、对流线清晰性的追求
清晰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医患之间、洁污之间、供应与回收之间界线分明,既能满足各功能区在水平方向上的联系,又能尽可能的减少线路交叉。

本设计方案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流线交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

采用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将病房集中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相对安静清洁的东北侧;清洁梯布置在东端的上风侧,污物梯及污物区、公共卫生间等集中在西北侧的下风区;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
是设在靠外部,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流线设计,既清晰,交叉又少。

附图6 平面流线分析示意图
3、对医护效率的追求
医护效率主要体现在对病床管理的方便性直接性,以及平均巡视距离和距离系数的相对合理性。

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是符合地块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布置形式。

病房集中布置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护士站设于走廊中间位置,视线可以到达各病房门口。

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路线交叉,而且比卫生间设在靠走廊一侧缩短了巡视距离,且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病房情况时视线通达,没有遮挡。

附图7 两种标准病房的布置分析图
4、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清晰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建筑秩序上,不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建筑细节上,从对阳光的追求到灯光设计,从空气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园林化的建筑外部到绿化小品的内部设计等等。

通过对所有的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对病患、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舒适、体贴、花园化的内科综合楼。

比如走廊灯光沿行进方向布设,减少了先进中光线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安感,比如医护工作区细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并各自配设有生活化的阳台,方便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吸烟等。

又比如在走廊的尽头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方便探视人员在不便于使用病房坐便器时使用。

5、对院内交通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医院建筑强调可达性,私家车、公交车、地铁、直升机、急救车、步行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而在内科楼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内科楼地下停车与院内其它建筑地下停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较大的变化,组织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出入口,从而改进和完善院内机动车流的组织,解决日益严峻患者看病的停车问题。

附图8 交通流线分析图
6、在满足使用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
如何有效组织垂直交通,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是提高经济性的关键。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医院建筑的疏散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地块限定的尺度内有效组织垂直交通体系,既满足规范,又不会增加疏散楼梯设置,同时又能使交通核心仍保持在建筑的适中位置方便人们使用,是本设计需重点解决好的问题。

本方案垂直交通核心布置于楼层适中位置,设三部病床梯、两部客用梯、以及背靠背设置一把步行梯(该梯兼疏散用,满足高规对尽端式走廊的疏散要求),另一组垂直交通体系设在楼层东端,设一部清洁梯(兼消防电梯)和一把步行疏散楼梯,该楼梯可直接天然采光通风,满足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对疏散楼梯的要求,且与另一楼梯间的疏散距离满足高规的要求。

在建筑物的西端设污物梯,该梯又可兼做消防梯,满足裙楼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有一部消防电梯的要求。

另外,在首至三层间增设一把步行梯做为人员疏散使用。

五、平面设计
1、地下室平面(共三层)
地下一层层高3.5米,主要为地下停车场,共停机动车60辆,并设有负压设备房和其它设备用房。

东西两端分别与英东楼及新外科楼地下室连接。

连通后的地下室入口设在英东楼侧面,远期当交通压力增大时,在本地下室北侧偏西位置设附助入口,与规划院内道路连通。

地下室出口共两个,一个利用新外科楼地下室出口,另一个可通过坡道与地下二层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方便的连通。

连通后的地下室共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出规范要求。

其中外科楼地下室为一个防火分区,内科楼(本设计)地下室为一个防火分区,英东楼地下室为一个防火分区。

各分区均有直通室外的疏散通道,且疏散距离满
足规范要求。

地下二层层高4.6米,主要设机械式停车位,共可停放机动车83辆。

西北角所设出入口与外地面现有道路面标高基本一致,可直通外地面,远期则可并入规划路。

地下三层平时为车库及空调机房、消防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可停车位数39辆,战时为5级防空地下室。

以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6825m2,合计停车位182个。

2、首层平面
首层平面设有主次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连接门厅、大堂、电梯厅;大堂一侧设有探视管理处;次出入口连接出入院管理处、药房以及清洁电梯厅;在下风侧设公共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以及污物梯、污物出入口;首层其余空间架空。

由于地形高差所限,大楼外难以设置消防环形车道,因此在西侧设有消防平台,其余各面均有宽度不小于4米道路可以到达。

3、二层平面-检验科
二层平面为检验科,靠近电梯厅的位置设宽敞的病人等待大厅和复式空间。

东西两侧通过连廊分别与英东楼和新外科楼连接。

检验部分主要设临检、生化检验、血液实验、细胞检查、细菌检验等室。

细菌检验室设在西北角尽端位置。

考虑到裙楼相对于标准层有所增大,疏散距离也相应变长,在电梯厅北侧增设一把步行梯满足疏散要求。

4、三层平面-内科功能检查中心
三层平面为内科功能检查中心,以电梯厅为中心将楼层自然的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为内窥镜检查中心,北侧为功能检查中心。

内窥镜检查设有上、下消化道、膀胱、支气管、胆道等检查室,且下消化道分开设置,设有灌肠室和独立的卫生间。

功能检查中心设超声、电生理、肺功能等检查。

病人待检大厅宽敞明亮,并设有二次候诊。

5、四层平面-儿科
四层平面为儿科病房,设有普通病床29张。

在相对洁净安宁的东南端,设有新生儿病区,内设床位8张,以及正压室、负压室、奶库、哺乳室、探视室等。

所有病房均设在病患走廊南侧,可以取得最好的阳光、空气。

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通过医护走廊与病患走廊连通。

医护工作区有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医生办公室、示教室、主任室等;医护生活区为医护人员值班休息区域,设在最安静的东北角。

在清洁梯附近设有配餐间、开水间和
库房,集中在东侧;在污物梯附近组织有清洁室、公用卫生间、污洗室等,集中在西北角的下风侧。

6、五、六层平面-神经内科
五、六层为神经内科病房,其中五层主要为神经心理康复病房,设36张床位,另设有功能康复室、探视室;六层主要为脑血管病房,设有36张床位。

在适中位置设探视室。

其余设置同四层。

7、七层平面-中医科
七层中医科设16张病床,在东端靠近清洁梯的地方设中药房、中药库。

其余设置同四层。

8、八层平面-血透中心
八层为血透中心,设有隔离的透析治疗室、透析间,卫生通过室、复洗间、水处理设备间等,共有治疗床22张,其中设VIP室两间。

其余设置同四层。

9、九层平面-肾病内科
九层肾病内科设30张床位以及必要的治疗、处置用房。

其余设置同四层。

10、十层平面-消化内科
十层消化内科设37张床位以及必要的治疗、处置用房。

其余设置同四层。

11、十一层平面-心血管科
十一层心血管科共设床位44张,其中8张为重症监护CCU病房,设在东南端自成一体,有卫生通过间和独立的护士站。

其余设置同四层。

12、十二层平面-内分泌科
十二层内分泌科共设32张床以及必要的治疗、处置用房。

其余设置同四层。

13、十三层平面-风湿科
十三层风湿科共设29张病床以及必要的治疗、处置用房。

其余设置同四层。

14、十四层平面-内科研究室
十四层主要为内科各科室的研究室,并设有资料室、阅览室、学术会议厅等。

15、十五层平面-血液科
十五层血液科共设37张床,其中层流病房6间,设在东南端自成一体,设有医人员卫生通过间、更衣、淋浴、准备室、洗涤消毒处,以及病人更衣、浴厕、净化室、二次更衣换鞋等。

另设有近视走廊。

其余设置同四层。

16、十六层平面-呼吸内科
十六层呼吸内科共设36张床以及必要的治疗、处置用房。

其余设置同四层。

六、立面造型设计
内科楼形象的塑造,首先应该体现在对规划的充分尊重和对空间连续性的追求上。

通过分析医院规划的轴线关系,已可以看出沿东西主轴线两侧已建成有英东楼、磐松楼、影像楼、新外科大楼等,而拟建的内科大楼就在英东楼与新外科大楼之间,面对磐松楼和影像楼,因此,它的风格首先是对周边这些建筑的尊重,是以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避免杂乱带给病患的不安感。

由于院方提出立面还要具有现代性及灵动性,本设计在原立面方案的基础上,外立面的许多细节中,除了将磐松楼、影像楼、新外科大楼的风格加以提练,成为各楼风格中的连接纽带;还把整栋楼整体主立面切割成上下两个大体块,采用上下两体块中心对称大曲面造型,于宁静的气氛中带出一丝活泼、灵动,给人一种柔化的美感。

另外纯净中不失稳重的外观以及色彩设计,也是本设计要追求的风格。

避免病人烦乱和不安感的加剧,对病人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

附图9 正立面效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