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3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十一单元计算器应用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十一单元计算器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031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a.png)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十一单元:计算器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清楚了解加、减、乘、除的计算规则;2.能够根据问题用计算器完成四则运算和简单混合运算;3.能够使用计算器验证算术等式的正确性;4.能够注意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算术等式的正确性;3.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口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步骤: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并让学生自己摸索计算器的功能键。
然后讲解计算器的基础按钮,四则运算键、清零键、回退键,然后再讲解一些计算器的特殊键如百分数键、正负键、小数点键等。
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简单四则运算题目,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加、减、乘、除的计算规则步骤:让学生回忆一下加、减、乘、除的计算规则,以 3+4=7 为例,将其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3 是加数,第二个部分 4 是加数,第三个部分 7 是和。
计算减法、乘法、除法的方式也是类似的。
3.根据问题用计算器完成四则运算和简单混合运算步骤: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计算器的练习。
比如:小明有 10 元钱,他想买一支笔,一支笔的价格是 2 元,问他能买几支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器的除法计算得出答案。
4.使用计算器验证算术等式的正确性步骤:让学生设计一些运算式并使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然后讲解运算式的正确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出验证算术等式的方法。
5.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口算能力步骤:让学生相互交流并讨论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避免计算器过度依赖。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学方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演示来进行讲解。
2.听说训练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并讨论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口算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来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口算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比如是否善于使用计算器、是否合理使用计算器等。
五年级上数学-第3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上课课件(28张)
![五年级上数学-第3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上课课件(28张)](https://img.taocdn.com/s3/m/8af1b9e7b52acfc788ebc918.png)
2.5+3.2= 5.7 0.43-0.3= 0.13 0.25+0.75= 1
9.8-4.8= 5
1.7+0.4= 2.1 1-0.6= 0.4
21
6. 7.8+3.02 =10.82 8.52-8.07 =0.45 3.2+0.48 +10.3 =13.98
3.86+0.34 =4.2 7-5.08 =1.92 13-5.4+2.6 =10.2
你能根据记录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用计算器计算)
04
使12-操4. 作简便。
8
2.直接写出得数。 5.94-1.94= 4 2.7+3= 5.7 4.5-1.04= 3.46 5.9-5= 0.9
0.48-0.4= 2.7+0.3= 4.5-1.4= 5.9-0.5=
0.08 3 3.1 5.4
9
14
15
归纳总结: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在使用 计算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按出每 一个数和运算符号。如果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 是0或者小数部分末尾是0,0也可以省略不按。
(
16
夯实基础(教材P32练习五)
1.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4.7+5.63=10.33 5.38-0.18=5.2
在计算器上应怎样输入买铅笔的钱数?
4
李芸在超市购买了下面的物品。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她 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按照 0 . 8 0 的 次序按键。
先按 . 再按 8 ,显 示0.8,就是买铅笔 的钱数。
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与同学交流。 0.80+24.00+15.40+44.70+6.00= 90.9 ( 元 )
10.54
10.9
1.4.2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4.2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e94ec7b3a0116c175f0e48d7.png)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解:(1)(答案不唯一)规律①:第一个因数都是 99 999 不变,第二个因数 由 11 逐渐加 1,积的最高两位数随着第二个因数的增加由 10 逐渐加 1,中 间三位数都是 999,末尾两位数由 89 逐渐减 1;
规律②:因数的规律同上,积的最高两位数比第二个因数少 1,中间三 位数都是 999,末尾两位数与第二个因数的和为 100.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5.在计算器上按如图 1-4-3 的程序进行操作,表中的 x 与 y 是分别 输入的 6 个数及相应的计算结果:
图 1-4-3 x -2 -1 0 1 2 3 y -5 -2 1 4 7 10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用计算器计算-28-53 的按键次序是( D ) A. 2 8 - 5 3 - = B. - 2 8 - 5 3 = C. +/- 2 8 +/- 5 3 = D. - 2 8 - 5 3 =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类型之二 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
(1)12+2×2+221= 121
;
(2)1+323+3×3+3323+1= 12 321
;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79a339dd5bbfd0a795673be.png)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7页。
三。
教学要求1。
在介绍计算器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再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3。
在介绍计算器功能,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时,注意让学生尝试操作,在相应的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培养数感。
4。
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计算器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
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材1课时练习十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
【教学要求】1。
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时情景,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
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并学会使用。
【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口算:180+100 100-42 630+27 860-20 650+170860-60 100×6 300×7 3×30 560÷802。
出示:5963×234 45875÷25提问:这两题可以口算吗?3。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1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1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d625b20912a2161579293b.png)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1课时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情感道德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板书课题)二、认识计算器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
结合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三、初步使用计算器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出示题目:38+27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出示第2题30×18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3、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四、教学“试一试”1、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体会,下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的第1小题。
第1单元 第1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第1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e612c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1.png)
教案标题:第1单元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四则运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2. 简单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连续运算、记忆功能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的按键,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操作1.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三、简单四则运算1. 教师讲解简单四则运算的输入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练习。
四、计算器的使用技巧1.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如连续运算、记忆功能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掌握使用技巧。
五、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四则运算。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和收获。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计算器基本操作和简单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计算器2. 教学PPT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计算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计算器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eb29f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7.png)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中常用的功能键。
3、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取计算器上的数字。
4、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计算器上的功能键的使用。
难点:理解并能够应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功能键。
2、教师讲解计算器上常用的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3、教师将练习册上的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计算比赛,以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效果: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掌握了计算器中常用的功能键,能够正确地读取计算器上的数字,并且能够理解并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检验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教学建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以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https://img.taocdn.com/s3/m/76fa61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按键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认识计算器(1)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了解其外观和按键布局。
(2)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2b3c4c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3.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3)一、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注意操作细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
(2)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强调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3)举例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计算器,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操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2)设计趣味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提高自信心。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操作技能。
2. 家长监督,确保学生在家也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5777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2.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发现规律吗?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新课学习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1c21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9.png)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运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1.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3.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介绍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6. 布置作业: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计算器操作和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准确性、速度和思维过程。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数加、减法运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第3-4课时: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实践操作和总结提升。
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f721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2.png)
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进行第三课时的教学——整理与复习。
这一课时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复习第103页至第104页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重点是能够将这些运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以及一些分数的计算工具,如计算器和纸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入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让大家回顾一下这些运算的规律。
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接着,我会给大家一些应用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运算来解决问题。
我会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练习册的第103页至第104页的练习题,以及一些我给大家额外准备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题和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并能够将这些运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果大家还有任何疑问或者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另外,如果大家对分数的运算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大家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例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实例来引入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这些实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它们,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分数的运算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详细解释这些实例,让大家明白它们与分数运算之间的联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1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1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4ccc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1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以及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认识及基本操作。
2.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互助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名称和作用,让学生对计算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老师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操作。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让学生逐渐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些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程度。
对于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5分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器,还有哪些计算工具?这些计算工具有什么特点?怎样使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工具,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2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f1766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a.png)
《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一)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二)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计算器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 ”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 ”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 ”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精选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426227eed630b1c58eeb525.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
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结束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
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
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
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
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
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
例题中的38+27和301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一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
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
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8eab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2.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使用运算器的要紧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运算,二是用于探究一些和运算有关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终止后,适时安排使用运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运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运算器,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用运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运算)。
探究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运算器进行一步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终止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运算器在生活中差不多比较普及,专门多学生都见过运算器。
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运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运算器的爱好。
学生拿到运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运算器的一些了解。
教材在简单介绍运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
第一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如何样开机、如何样关机。
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明白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运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
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能够使用运算器进行运罢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运算器运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
例题中的38+27和3018差不多上较小数的运算,那个地点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缘故,一是较小的数能专门快输入运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能够验证运算器运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运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运算器运算比较省力。
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学生往常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运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
通过这些运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教案《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教案《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647a423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0.png)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26~27例1、例2及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26“做一做”,P28~29“练习四”第3、4、9题。
▶教学目标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是非常快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独立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6例1。
师:请你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完成基本的操作步骤。
(2)互相交流。
师:你是怎么用计算器算的?你认为用计算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按错了键怎么办?【学情预设】通过操作,学生能说出大概步骤:开机键——数字键——运算键——数字键——等于键——关机键。
在使用计算器时,要尽可能不要按错,实在是错了可以按DEL 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也可以按AC键,全部清除后再重新输入。
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例题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唤醒已有认知,再通过交流,学会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
2.当堂小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26“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批互评。
3.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
课件出示习题。
师小结: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去用它,有些题目,口算比计算器算得更快。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时应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计算工具,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f60c2ffb0717fd5360cdcf8.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第 2 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用计算器计算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因为学生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计算可以很快地得到一道题的答案。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教学时着重向学生说明怎样输入数据和如何使用运算符号进行计算,掌握了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比较、自主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激趣引入猜谜语。
师:有一则谜语,你能猜出来吗?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谜底是:计算器。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揭示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计算器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器,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入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率。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用计算器进行比较简单的运算。
1.要想正确地进行计算,除了记住运算符号键和数字键以外,还要记住以下几个常用的键:开关及清除屏键ON/C、关机键 OFF、清除键AC。
师: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开关及清除屏键和清除键有什么区别呢?( 强调: ON/C键是清除屏幕上的全部数据,而 AC键只是清除当前输入的数据 )2.教学教材 26 页例 1:386+179=请输入 386、+、 179,看屏幕上显示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3课时
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器计算,进一步熟练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优点
2、根据一些算式题组,发现规律,并自编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补充:用2、3、4、5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不能重复,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要求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积最小和最大是多少?
指出:最这种题,先要确定十位上的数字
最小:要考虑是二十多乘三十多,有两种情况。
24×35和25×34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一乘,比较一下,得出哪个积更小。
最大:要考虑是四十多乘五十多,也有两种情况。
42×53和43×52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出结果,比出最大的是哪一个。
二、完成书上练习:
1、第一题(题略),师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要提醒学生不能输入错误的数据。
算完后互相校对。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6396÷(520-438)
提醒学生注意:用我们的科学计算器计算时,别忘了输入“()”
算完后校对得数,如果有错,可对照,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
3、用计算器计算,并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
(1)9×9-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估计算到第四题的
98×9-2=时候会有学生发现规律,指名说一说该规律;
987×9-3=并用该规律,猜测后面一题的得数,并计算器验证。
9876×9-4=利用规律,你能继续写算式吗?
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指名板演。
交流。
其他几组也基本照这样的方法组织教学。
4、张叔叔在购物中心买了右边发票中所列的物品,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张叔叔带了3000元钱,够不够?
观察该张发票,说说你觉得哪里需要填写完整?
分别把各个服务项目的总价填写清楚,并算出总价。
介绍发票常识:最后还要把总的价钱用大写字写一遍。
指导学生写一写。
问:现在你能回答3000元够不够了吗?
5、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红色方框中9个数的和与方框正中间
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图略)
要让学生先猜一猜有什么关系,再算一算。
发现:中间数也就是这9个数的平均数。
任意框9个数,都有这种关系吗?试一试。
要使方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该怎样框?(先算出平均数,再框)
6、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
三、比一比:
知道1加到100,和是多少吗?(5050)
下面我们要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由于我们的计算器最多只能输入95个数据,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加到100,而是分成10个数10个数;每加到一个整十数,大家就对一下得数,然后再继续。
看谁能在这10关中都算得正确。
师生共同开始计算,以锻炼学生输入的正确程度。
全课总结:虽然说计算器能算得又对有快,但如果输错了数据,得数就是错误,所以我们要在数据输入的时候特别细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