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规划设计【摘要】当今的高校已从过去封闭的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的中心,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高校规划设计对于传播精神文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规划设计;意义;特征;发展展望
高校规划设计只有结合校园特色,充分反映高校精神文化,才能称得上优秀的设计作品。
高校规划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的提高,更是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育人理念。
高校的建筑群体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物质世界,是广义的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的各类建筑及其规划,包括教学、科研,生活服务、行政办公等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小品、建筑雕塑、园林式校园建设等都应当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的,应发挥其文化教育的功能。
高校建筑物的形象,不仅要丰富城市或区域的面貌,而且更应反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建筑文化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潜在的影响、教育、培养学生的功能。
1、高校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任何建筑设计都是为人服务,因此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设计理念。
校园的规划就好像一幅画的构图一样,要认真研究校区周边的环境,熟悉校园布局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是要体现以人为本。
学校
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要让师生有充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其次是科学和谐。
学校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艺术楼、图书馆)、生活区(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运动区(包括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游泳池)三区分开,区内的设施相对集中,布局规范合理。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
教工宿舍区要与校园分开规划.避免房改后对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规划本身是一种创作,既然是创作就应该创新,应该具有它独特的个性,要克服“千校一面”的现象,如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樱花园”等都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典范。
怎样达到这种意境呢?应该是“学习一想像一灵感(规划)”的过程,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同规划专业人员一起去考察国内外比较有名的院校,吸百家之所长,在大脑中形成各类校园规划的“信息库”,再经过提炼升华。
规划后的任务在总体上以串行任务方式执行,但每一个过程都涉及到总体与局部的协同并行.总体规划与结构选型的耦合,在设计的初期就考虑到了建筑学与结构间的关系,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发现建筑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设计大返工,既保证了设计质量又缩短了设计工期,另外一个大的耦合集包含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其它的设备设计,这一规划过程以多个小的具有信息反馈的设计回路代替原先整个设计过程混乱的耦合状态,即以小的局部反复与迭代来克服传统设计过程中的大的反复与迭代,体现了并行设计所倡导的产品及其相关过程一体化设计的本质。
2、高校建筑规划设计的特征
大学时期是每个青年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教育对于青年的成才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肩负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也决定了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必须在考虑学校自身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大学与社会特别是所在地区的关系。
当今高校校园的规划建设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
1社会化的校园布局
当今的高校已从过去封闭的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的中心,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高校与社会联系日趋密切和广泛,因此,其功能上也日趋社会化。
从内容上看,除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文体休闲、生活服务等部分外,增加了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科技开发、产业、咨询等内容。
对于工科类院校来说,与科研相配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逐年增加,投入逐渐加大。
与此同时还开辟了与企业合作研发、合作建设的实验场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加,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装修要求较高的国际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展示厅等。
需要安排多种社团活动场所,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2集中化的校园布局
“按系设信’的传统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削弱了相近学科之间的联系。
而现在绝大多数校园规划是:综合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内集中了全校的基础课程和基础实验课程。
计算机中心,外语语音等需要电脑教学的集中在一栋楼内。
学科相近的院系布置在—
起,内设专业教室、专业实验室、教授工作室等,共享阶梯教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公共资源。
相对集中的布局不仅符合学科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还实现了土地的节约。
3绿色化的校园布局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修养的高文化的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应是一个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的生态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校园不仅要绿化,还要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校园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各要素的普遍联系,是当今营造生态校园所必需的。
绿化不仅是种树、铺草,植物除了它特有的生态功能以外,还起到划分空间,丰富校园色彩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的搭配,草坪和花卉的搭配,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做到协调而不单调,丰富又不杂乱。
在宏观上结合地形地貌,不破坏原有的基地生态环境,并注重运用简洁的手法来模拟自然力量和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
保护自然与改造自然,并在自然中有机生长;在微观上通过组织一系列形状、大小、标高不同,封闭与开敞、尺度宜人的空间、院落,对学生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重要作用。
强调校园内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
4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布局
校园应该走“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的道路,在保证日照的前提下,五、六层的多层建筑(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及
十几层的小高层建筑(如行政楼、科研楼、培训中心等)逐渐取代二、三层的低层建筑,以节约用地,提高用地效益,将更多的用地用于环境建设。
未来城市发展的变数越来越大,大学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校园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如空间结构的可生长性,可应对大学的功能充实与扩展。
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为扩建和发展地下空间提供可能性。
设计更多的通用空间和可变空间,以提高空间的适应性。
单体建筑更加重视朝向、采光、通风等问题,充分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风,墙体采用保温材料、采用断桥真空隔热门窗,尽量避免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保证最大限度的节台汐纠。
5智能化校园布局
资料显示,“建设智能化校园是21世纪日本大学发展改造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校园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能化校园首先表现为建筑设施的先进,在“节约型社会”政策的引导下,推广采用保温隔热门窗,新型节能的墙体材料、节能的灯具、节水器具。
实验室采用经济耐用的高强硬化地面、自动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电梯和扶梯,教学上普遍采用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图书查阅使用自动检索系统、视听设备和光盘、影带、音带等。
通讯方面有网络会议、电视会议、电子邮件、传真系统。
校园使用一卡通,学生凭卡借书、上机、就餐、就医,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美欧.张华.高婉炯从城市规划层面体会大学校园规划
[j]-中国集体经济2008(6).
[2] 高成广.谷永丽.江卫东大学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氛围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2008(2).
[3] 王江萍.彭青高校学生公寓建设调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7(4).
[4] 徐进.张金荃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与展示——以宁波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