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摘抄文言文翻译积累句子
![摘抄文言文翻译积累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f569e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b.png)
《论语·学而》中子曰:“君子不器。
”此句翻译为:“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样工具。
”《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翻译为:“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逍遥游于无何有之乡,以至于帝乡。
”此句翻译为:“在无何有之乡自由自在地游玩,一直游到帝王的故乡。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立功名,以显父母;若遇太平,当隐居草野,以养德行。
”此句翻译为:“太史公说,大丈夫生活在乱世,应当建立功名,以此来荣耀父母;如果遇到太平盛世,应当隐居在草野之间,来修养自己的德行。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翻译为:“诸葛亮说,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颜渊问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器,何谓也?’孔子曰:‘器者,各有所用,故曰不器。
吾闻君子无所用其才,而用其德。
’”此句翻译为:“颜渊问孔子说:‘我听说君子不只是一样工具,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工具各有各的用途,所以说不只是一样工具。
我听说君子不利用自己的才华,而是利用自己的德行。
’”《庄子·养生主》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此句翻译为:“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最终会疲惫不堪。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此句翻译为:“太史公说,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天下的人纷纷扰扰,都是为了利益而去。
”《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句翻译为:“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这些文言文句子,既有对道德、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世态人情的描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积累。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9d613850b7360b4c2e3f64e1.png)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202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8ea1e1daeaad1f347933f29.png)
第四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句式〕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1.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有什么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绝大部分地区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包含2~3个小题;仅有个别地区高考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给出四个句子及各句的翻译,要求考生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2.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题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低分的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分点意识,即翻译语句的时候忽略了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翻译,从而丧失了本该得到的分数;二是忽略对相关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没有对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等。
3.针对失分情况,应该如何复习文言文翻译?(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意,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4653a68ddccda38376baf4b.png)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要点诠释重点点击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
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
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
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一、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
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
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
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2.解释法。
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3.区别法。
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
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
(《赤壁之战》)4.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天下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地”)集响(比喻用法,译为“像回声一样地”)应,赢粮而景(比喻用法,译为“像影子一样地”)从。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0bbd7d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8.png)
【导语】⾃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爱国的⾚胆忠⼼留在史册上吧!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河⼀⼨⾦。
译:祖国的每⼀⼨⼭河⽐⼀⼨黄⾦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的。
2、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不为。
译:对任何⼀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些微⼩的。
却有益于别⼈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并且不要再犯第⼆次。
4、⾢⼈奇之,稍稍宾客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亲去做客,有的⼈还⽤钱求仲永题诗。
5、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译:三个⼈在⼀起,其中必有某⼈在某⽅⾯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古谁⽆死,留取丹⼼照汉青。
译:⾃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爱国的⾚胆忠⼼留在史册上吧! 7、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的帽⼦长着浓密胡⼦的⼈是苏东坡。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良药苦于⼝⽽利于病,忠⾔逆于⽿⽽利于⾏。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却对⼈的⾏为有利。
10、见侮⽽不⽃,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出,是⼀种耻辱的表现。
篇⼆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下,满坐寂然,⽆敢哗者。
译:过了⼀会⼉,只听到围幕中抚尺⼀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个敢⼤声说话的。
3、⼩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就想着报效祖国,⽽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屠⼤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d4006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文言文中的好句及翻译【五篇】
![文言文中的好句及翻译【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c1852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55.png)
文言文中的好句及翻译【五篇】1.文言文中的好句及翻译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翻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2、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翻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3、好学而不贰。
——《左传》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翻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翻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翻译:历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翻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1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1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翻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1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翻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翻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翻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918682b160b4e767fcfe9.png)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
为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丰富的词语典故,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这些句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这就要具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2.文言文断句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1)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2)客观题,题目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1.总原则: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直译的方法——落实“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什么兄长弟弟。
(2)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删——删略。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
高考语文 理解并翻译古代诗文 文言文的句子
![高考语文 理解并翻译古代诗文 文言文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dd762e239e314332396893d9.png)
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其实,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 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点,从2011年开始,有些省市加 大了考查力度,分值从10分升至12分,成为整张语文试卷中 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从广东高考阅卷的实际情况 来看,此题的得分率并不很高,一般稳定在3~6分。文言文 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不 外乎“实词”、“虚词”和“句式”三大纲目。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①“苟” 是一词多义,这里是表假设,“如果”的意思;“自活”是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活自”,养活自己;“蜂”是名词 作状语,像蜜蜂一样;“患”是一词多义,这里是“祸患” 的意思。②“傅先生天下贤士”是判断句式;“尚”是连词, 尚且;“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名字。
精品课件
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 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 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 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字!
◎借题发挥: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 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 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语法现象。
精品课件
【例2】 (2012·广东卷)(原文见专题九)将下列句子翻译 为现代汉语。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15: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解析版)
![重难点15: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5dab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4.png)
重难点14: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句子(解析版)一、考情一览二、命题趋势翻译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句子意思的能力,学生应当从语句内容、意思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将古代汉语转化现代汉语的表达。
新高考卷考查叙述性语句翻译时,通常会设置一至两个陌生词汇,学生可根据前面讲义中的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来翻译。
两个句子均为叙述性语句,每句4分。
主要采分点有: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一、设问形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二、解题方法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与作用,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同时要对特定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做题步骤如下:1.读题,根据分值,猜测句子设置的采分点。
2.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
3.试着翻译句子,尤其是额外关注采分点。
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4.整理答案,形成文字。
注意:1.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合乎文意,明白晓畅3.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达”4.避免出现“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第一步:审题,根据分值,猜测句子设置的采分点。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25f9161814791711cc7917fc.png)
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 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应 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 (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要 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 “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 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 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充。本题中“臵”后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 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 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 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典型例题三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 任安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 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 人呢? (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 乐相伴。 (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 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 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 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 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 译的文言词语。 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 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 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已纠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已纠错)](https://img.taocdn.com/s3/m/b2a9cd6bf78a6529647d53b6.png)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子精选文言文及翻译
![句子精选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1f2d9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f.png)
一、原文: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翻译: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才的学者,往来的人没有一个是粗俗无知的平民。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论语》)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翻译:落下的红花并非无情之物,它们化作春泥,反而更能滋养花朵。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孙子兵法》)翻译:了解自己和敌人,就能在百战中不致失败。
二、原文: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翻译:夕阳下的彩霞和孤独的野鸭一同飞翔,秋水与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颜色相同。
7.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虽然相隔千里,但都能看到同一轮明月,只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在世界上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是近邻。
9. 落叶归根,何处觅知音?(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落叶归根,我又在哪里能找到知音呢?10.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人生就像一场梦,我举起酒杯,将酒洒向江中的明月。
三、原文:11.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苦。
(《老子》)翻译:知道满足的人常常快乐,不知道满足的人常常痛苦。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翻译:读书读到万卷,下笔写文章就像有神助一般。
1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荀子》)翻译:水太清了鱼儿就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朋友就无法相处。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翻译:宇宙不停运转,君子应该不断地自我努力、奋发向前。
15.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21c05e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5.png)
(4)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
译: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 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5)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 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译: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 贾生都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读 文言文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难点和重点, 主要是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考查 学生对古代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古今异义等基本文言知识的理解,以及准确地将 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 (3)若理、解所与、现为代、汉焉语、不也同、的以句、式因和、用于法、与、则、 • 者不、同之的”句等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 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 特点进行意译。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文修辞知识,
二、知识储备——(四)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留心文言文修辞现象;二要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 关系,确定使用的修辞手法,恰当翻译。 2.掌握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达”
译: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 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9)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 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4分)
译: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 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f437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c.png)
专题02 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命题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意译多用于对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衡下车,治威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练边悟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选修)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83519507ec3a87c24028c4da.png)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选修)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3ac99985a8114431b80dd861.png)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81db6ef551810a6f524861c.png)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 ”“则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 ”“辞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 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不已” 不已 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古而尚仁义者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 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 的水平)不是难以达到的 作者 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分)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实词: 责备; 讥讽。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 第一个分句1分 第二个分句2分 第一个分句 分,第二个分句 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 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 ”“不会用人 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6393e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d.png)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要点诠释重点点击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
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
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
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一、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
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
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
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2.解释法。
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3.区别法。
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
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
(《赤壁之战》)4.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天下云(比喻用法,译为“像云一样地”)集响(比喻用法,译为“像回声一样地”)应,赢粮而景(比喻用法,译为“像影子一样地”)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广水一中高二语文梅小玉考点说明: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
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三维目标:在对文言文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本考点进行复习总结。
重点点拨答题技巧、答题规范,指导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抓准得分点。
1、指导学生答题时务必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翻译的常用技巧。
3、学会寻找文言句子翻译考查点,再按要求翻译。
知识重点:1、指导学生答题时务必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学会寻找文言句子翻译考查点,再按要求翻译。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
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
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在文言文翻译中,重点关注“信”、“达”。
四、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技巧:1、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2、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
例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3、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
例句:“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4、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
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
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
”(《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5、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
例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
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6、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例句:“屠惧,投以骨。
”(《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五、如何抓准得分点:高考中文言文翻译的句子都较典型,赋分除了全句大意外,还要扣住得分点,这样才可能尽量拿到满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句得分点设置处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异义如“去”,今常用义是“到……去”,古常用义是“离开”、“距离”等。
例句:“川渊枯则鱼龙去之。
”(《荀子·致士》)(离开)例句:“去村四里有森林。
”(距离)2、一词多义如“兵”的多个义项。
例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例句:“项羽兵四十万。
”(军队)3、词类活用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虽然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按“主+状+谓+定+宾”(倒装句除外)的顺序排列,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我们翻译活用的词时,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例句: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2004年高考湖南卷)简析: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可以看出“全”和“真”这两个形容词分别处在谓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根据形容词的特点,我们可以判定“全”是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保全”,“真”是活用为名词,应解释为“真性”,再分析“名后世”的结构,它们构成的是动宾关系,由此,可以判定“名”活用作动词,应解释为“扬名、闻名”。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扬名后世。
4、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宾语前置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例句: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2004年天津市高考卷)简析:这是否定性判断句,翻译时应译出这一否定性判断的句式特点。
译文:服从命令却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另外,一些固定句式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如:“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如今人方为刀殂,我为鱼肉,何辞为?)“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5、相关虚词用法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
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例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三)简析:通过辨析,可以看出句中“贤而多财”、“愚而多财”的“而”是连词,与后面的“则”搭配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在翻译时就要用“如果……就会”这个表示假设复句关系的关联词来体现。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以上五个方面均为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而在高考中,一个句子往往会设得有三、四个得分点。
再以2004年高考江苏卷的翻译题为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本句得分点有四个:①“为…所…”是被动句的语言标志,翻译时要表现出被动的关系;②“礼重”是关键实词,单音词要译成双音词“礼遇器重”;③虚词“而”属转折关系的连词,要把它译成“但”;④“惜之”,从语法分析,构成的是动宾关系,可知“惜”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且这里属为动用法,应译成“为此感到惋惜”。
因此译文为:特别被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敏锐地发现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
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六、小结七、巩固练习(一)翻译划线的句子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顾反,为女杀彘。
2、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二)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2、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
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二)1、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诸”的翻译)2、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板书设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雅”“达”。
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技巧:1、录 2、释 3、补 4、添 5、删 6、调如何抓准得分点:1、古今异义2、一词多3、词类活用4、特殊句式5、相关虚词用法出处选自《韩非子》【原文】曾参杀猪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
”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
”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阅读提示】本文以事喻理,说明教育人要言必信,诚实守信,行必果。
【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