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材料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答案)
微生物育种学复习题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名词解释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转换置换: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置换颠换:一个嘌呤替换另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另一个嘌呤的现象称为颠换移码突变:碱基序列中有一个或几个碱基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变异。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转染:指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永久转染)两大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含有DNA重复序列,当体细胞衰老时,重复序列的数量将逐渐减少。
异核体:两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细胞壁溶解、联结、融合、细胞质交流,在共同的细胞质里存在着两个细胞核。
准性生殖:两个体细胞的核融合,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直至基因重组,完成了和有性繁殖相似的繁殖过程。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富集:某些物质通过水、大气和生物作用而在土壤或生物体内显著积累的作用。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及各种类培养基概念):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具有使混合菌样中劣势菌变为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
突变型:突变体的基因型或表型称为突变型,和其相对的原存在状态称为野生型。
第一节突变类型和基因符号
一、基因符号
1、基因符号:①每一基因座位用三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它们来自说明这一基因特性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②产生同一突变型表型的不同基因,用三个字母后面所加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③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位点用基因符号后面所加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位点所属的基因还不确定,那么大写字母用一短线表示。
3、染色体基础: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独立分离,自由组合。
三、连锁与交换定律
1、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交换: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
2、染色体基础:连锁:受考察两基因间未发生断裂再接;交换:受考察两基因间发生了断裂再接。
(2)野生型和突变型。①野生型。②突变型最常见的是等位基因丧失功能,野生型对突变型而言是显性的。特殊情况:突变型等位基因是获得功能型,产生的蛋白赋予生物体以新的性状,突变型是显性的。
(3)非等位基因。①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基因座,或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②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1、有性杂交: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2、准性杂交:在无性细胞中所有的非减数分裂导致DNA重组的过程,微生物杂交仅转移部分基因,然后形成部分重组子,最终实现染色体交换和基因重组。
3、原生质体融合:把两个不同亲本菌株的细胞壁,分别经酶解作用去除,而得到球状的原生质体,然后将两种不同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渗溶液中,由聚乙二醇助融,促使两者高度密集发生细胞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就可由此再生细胞中获得杂交重组菌株。
自考 生物工程 06709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自学考试辅导材料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教学第一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名词1 转化: 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2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3 复制子:指能独立进行复制的 DNA部分, 一个复制子包括复制起点及其复制区4 启动子(promoter)——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启始结构基因转录的DNA顺序。
它决定转录的准确启始,并与转录效率有关。
7 终止子(terminator) ——在结构基因的下游,能使转录终止的核苷酸序列8 内在终止子: 只要有核心酶和终止子即可终止转录9 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必须依赖ρ因子才能终止转录10 开放阅读框(ORF)——在DAN链上,由启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序列11噬菌斑---噬菌体感染敏感宿主细菌后在含受体菌的涂布平板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透明圈。
可萌发长出新菌丝而完成无性世代的循环。
1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它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14同义突变--- 这是指某个碱基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变化,显然,这是与密码子的简并性相关的。
15营养缺陷型---- 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precursor)才能生长。
16\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菌的染色体片断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有哪些实验证据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验证据有:①细菌的转化实验;②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③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 1928年, F Griffith 发现转化现象的过程3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4 1952年,Hershey 和 Chase 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过程5 1957年, H Fraenkel-Conrat等通过重建实验证实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的过程12试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5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
5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一.选择题:1.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A.缺失B.插入C.颠换D.转换答:()2.已知DNA的碱基序列为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A.缺失B.插入C.颠换D.转换答:()3.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A.接合和转化B.转导和转化C.接合和转导D.接合答:()4.转化现象不包括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限制修饰系统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答:()5.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A.生长速度快B.易得菌体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D.所有以上特点答:()6.转导噬菌体A.仅含有噬菌体DNA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C.对DNA酶是敏感的D.含1至多个转座子答:()7.在Hfr菌株中:A.F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B.在接合过程中,F因子首先转移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答:()8.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A.AGGCAAB.CTTTGAC.GUAAAUD.CGGAGA答:()9.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处理时,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A.青霉素B.紫外线C.丫啶类染料D.转座子答:()10.在大肠杆菌(E.coli)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水平上。
A.转化B.转导C.转录D.翻译答:()11.转座子___________。
A.能从DNA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D.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答:()12.当F+F-杂交时A.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B.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D.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答:()13.在U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A.接合B.转化C.普遍转导D.专性转导答:()14.F因子和λ噬菌体是: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B.对寄主致死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答:()15.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B.包含有F质粒参加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答:()16.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原养型D.抗性突变型答:()17.转导子是指:A.供体菌B.转导噬菌体C.转导前供体菌D.转导后受体菌答:()18.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中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基因的重组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答:()19.当HfrF-时,A.进入到F-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菌株的不同而不同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C.单链DNA链的5'端首先进入F-细胞D.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答:()20.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答:()21.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分子的交换要求:A.转座子B.插入序列C.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D.反转录答:()22.F+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A.F-细胞转变为F+细胞B.F+细胞转变为F-细胞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答:()23.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A.点突变B.颠换C.转换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答:()24.准性生殖: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答:()25.流产转导不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微生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总结
微生物遗传育种期末复习总结2011-1-2绪论1、了解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过程:2、20世纪40年代以前和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主要科学发现第一章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1、大肠杆菌φ×174噬菌体2、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3、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和核小体结构第二章基因突变1、了解基因命名规则2、突变率计算方法:固体(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突变率计算方法3、碱基类似物引起的诱变:以5-BU 2-AP和为例说明碱基替代过程。
说明图2.16的含义。
4、了解亚硝基胍(NTG)的作用,和图2.16的含义第二章基因突变5、DNA经过辐射处理通常的变化、电离辐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和非电离辐射。
6、嵌合剂引起移码突变7、DNA损伤、修复:了解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系统基本含义。
8、营养缺陷型诱变筛选步骤及方法1)营养缺陷型浓缩: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2)营养缺陷型检出: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培养法、夹层培养法3)营养缺陷型鉴定:生长谱法9、诱变选育:诱变处理需要注意的环节,高产菌株筛选方法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1 产生有性孢子的微生物遗传分析1)按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①判断第一次分裂分离和第二次分裂分离②计算着丝粒距离③计算重组频率④四分体来源与染色体交换2)非按顺序排列四分体的遗传分析2 大肠杆菌的遗传学分析细菌接合过程的分析: F 因子与接合作用、细菌接合的三种方式、中断杂交试验及基因定位3 真菌的准性生殖1)什么是准性生殖的基本过程2)异核体的形成和图3.21的含义3)二倍体的获得方法4)体细胞重组体和非整倍体的检出方法5)体细胞重组体的来源6)有丝分裂定位:表3.11的含义4链霉菌遗传分析方法:图3.28的含义5 转化1)图3.29的含义2)感受态图3.31的含义3)转化因子的吸收和整合的基本过程4)共转化及图3.32的含义,表3.15的含义6转导1)图3.34和、图3.35、图3.37的含义、表3.19的含义2)局限性转导、稳定转导、不稳定转导、高频转导3)普遍性转导、完全转导、流产转导4)利用共转导进行基因定位7重组机制1)断裂重接模型和复制选择模型2)用部分杂合双链说明基因转变机制(图3.49的含义、表3.21的含义)3)Holliday模型含义4)重组的类型第四章非孟德尔式遗传一质粒1 质粒的命名原则2质粒的类型3质粒的大小和数量:图4.19的含义4不亲和群:图4.18的含义、质粒的相容和不相容性5质粒的复制:1)质粒的复制受到双重控制的证明2)一个能复制的和一个不能复制的复制子相结合后,复制由前者所控制3)两个都能进行复制的复制子结合后,复制的控制,表4.9和表4.10的含义6 质粒的转移:自主转移和诱动转移(F质粒诱动CoLE1质粒转移模型图)二、转座因子1转座因子种类:图4.22的含义2转座机制互补测验:图4.24的含义、图4.25的含义3 Tn3转座模型:图4.26的含义,图11-29转座作用的一种模型三、真核微生物的核外遗传物质1细胞质遗传,以粗糙脉孢菌生长缓慢的突变型为例说明母体遗传现象2酵母菌小菌落突变种类和原因第五章结构基因一、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1、几个非等位基因突变产生同一营养缺陷型的现象如何解释?1)遗传代谢性障碍:以氨基酸D的缺陷型为例说明2)互养:图5.2 的含义2、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的初步验证交叉反应物质:证明失活酶存在的实验过程、图5.3 的含义二、顺反子和互补群1 互补测验1)异核体形成测验2)顺反位置效应测验(重组实验、互补实验)2、互补测验系统:1 )杂基因子测验:2)流产转导测验3)F因子转导测验。
5.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汇总
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三.填空题:47.DNA 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转换_________。
48.DNA 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_颠换______。
49.一个核苷酸被另一核苷酸替代引起的突变称为_____碱基置换_______。
50.通过两细菌细胞接触直接转移遗传信息的过程称为_____接合______。
51.受体细胞从外界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段( 或质粒),引起基因型改变的过程称为_____转化____。
52.细菌细胞间靠噬菌体进行DNA 的转移过程称为__转导_。
5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时,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_______紫外线________。
54.采用紫外线杀菌时,以波长为______260 nm 左右_______ 的紫外线照射最好。
55.F+和F-杂交中,结果是供体菌成为______ F+______,受体菌成为___ F+_____。
56.在性转导中,受体细胞F- 成为______ F'_________ 细胞。
59.转化、转导、接合是细菌三种_______基因重组________ 的方式。
60.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____转化________、______转导________、________接合_________ 和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_________。
61.在紫外线诱变作用下,常引起DNA 链上形成_________胸腺嘧啶二聚体_________。
62.E.coli的性因子是通过_______性菌毛__________ 传递的。
63.可以结合并吸收自由DNA 分子的细菌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_______感受态__________。
65.对微生物进行化学诱变时,可采用__________亚硝酸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碱基类似物_______________ 等诱变剂。
66.在__________专性__________ 转导中,噬菌体仅可转移整合位点相邻的寄主DNA 片段。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知识讲解
第五章微⽣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知识讲解第五章微⽣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名词解释1.遗传型(genotype)遗传型⼜称基因型,是指某⼀⽣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它是⼀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
2.表型(phenotype)表型是某⼀⽣物体所具有的⼀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它是遗传型在⼀定环境下通过⽣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其特点是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出现(约10-9-10-5),性状变化幅度⼤,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4.饰变(modification)饰变是⼀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只发⽣在转录、转译⽔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乎每⼀个体都发⽣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
5.基因(gene)基因是⽣物体内的最⼩遗传功能单位,其本质是⼀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编码多肽链(通过mRNA)、tRNA或Rrna.6.操纵⼦(operon)操纵⼦是原核⽣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7.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结构基因是决定某⼀多肽链⼀级结构的DNA模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8.遗传密码(genetic code)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核苷酸三联体)9.质粒(plasmid)直⽴式⼀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复制能⼒的⼩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cccDNA)。
10.F质粒(F plasmid)F质粒⼜称F因⼦或致育因⼦。
是⼤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能⼒的质粒。
高校微生物专业微生物遗传学复习提纲
高校微生物专业微生物遗传学复习提纲一、引言微生物遗传学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遗传层面上的变异、传递和表达等现象。
本篇提纲将系统地介绍微生物遗传学的相关内容,以帮助高校微生物专业的学生进行复习。
二、微生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A. 微生物和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回顾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B. 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对象1. 细菌的遗传特性与变异2. 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遗传特性三、遗传物质的转移与传递A. 质粒传递1. 质粒的结构和功能2. 质粒在细菌中的传递方式B. 植物细胞质遗传1. 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基本原理2. 植物细胞质遗传的途径和机制C. 细菌的转化1. 细菌转化的定义和背景2. 自然转化和人工转化的方法四、基因突变与修复A. 突变的类型和机制1. 点突变和插入突变2.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B. DNA修复机制1. 直接修复和错配修复2. 错配修复和重组修复五、基因表达调控A. 转录的调控1. 细菌转录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2. 阻遏启动子和转录抑制子B. 翻译的调控1. 调控RNA的功能和机制2.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调控过程六、遗传工程与应用A.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概念2. 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的方法B. 遗传工程的应用1. 转基因微生物的应用领域2. 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和利用七、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微生物遗传学在农业、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前的研究进展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探索和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学研究等方面,未来也将继续推动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
八、总结微生物遗传学作为微生物学的重要学科,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变异机制,对于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过程和开展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复习本篇提纲所涵盖的内容,相信可以为高校微生物专业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注意,本文为提纲,仅供参考。
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遗传育种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如色素;提高有效组分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1、遗传稳定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4、种子生长旺盛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应用: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带入宿主细胞;其所带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合成限制性内切酶或修饰酶。
第三章遗传与变异一、基因组对于原核生物来说,就是它的整个染色体;对于二倍体的真核生物来说,是能够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微生物遗传育种(1)
微生物遗传育种答案第一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名词1 转化: 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而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2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3 复制子:指能独立进行复制的DNA部分, 一个复制子包括复制起点及其复制区4 启动子(promoter)——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启始结构基因转录的DNA顺序。
它决定转录的准确启始,并与转录效率有关。
5 Pribnow框(Pribnow box): 又称-10区或Rc区,与核心酶结合的位置,一致顺序:TATPuA二、问题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有哪些实验证据答: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明DNA为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发现及重组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2 1928年, F Griffith 发现转化现象的过程答:肺炎双球菌野生型,有毒力菌落光滑产荚膜为S型;突变型无毒力菌落粗糙无荚膜为R 型,然而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能分离得到S型细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子。
3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答:Avery他们从S型细菌细胞物质中抽提并纯化出转化因子,将它用多种蛋白水解酶处理后,并不影响转化效果,如果用脱氧核糖核酸酶去处理则转化消失,从而直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四、选择题:1 E.coli含有一个cccDNA,约编码2000个基因。
2 E.coli的基因组测序1997年完成,E.coli cccDNA 有基因4.6×106 bp,含4288个基因第二章基因突变和损伤DNA的修复一、名词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 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核苷酸顺序)的改变1.形态突变——可见突变2.生化突变:指没有形态效应的突变(去年考题)3.致死突变:指引起个体死亡或生活力下降的突变4.条件致死突变:指在某些条件下能成活, 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二、问题1根据突变对表型的效应,基因突变分为哪些类型?(去年考题)答:1形态突变:肉眼可见,即有关形状、大小、生育状态、颜色、颜色分布等表型变化的突变;2:生化突变:没有形态:指没有形态效应的突变;3致死突变:引起个体死亡或活力下降的突变4:条件致死突变:指在某些条件下能成活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
遗传育种复习题解-2007级讲解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成潇龙:有些我直接在答题上改了,也没有做标记。
还有些希望你们自己去补充,说实话你们还是以考试为出发的复习,很多还是不用心。
哎,理解吧。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遗传(Inheritance)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
(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与亲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变异(Variation)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的差异。
(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亲代的现象)2.GMOs: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表型和基因型表型:细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
分子的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表现型是它的蛋白质的总和。
例如:微生物完成一个特殊化学反应的能力。
基因型:由它的遗传信息组成,它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基因型代表潜在的特性,并不是特性本身。
分子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基因型是它所有基因的总和。
二、问答题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简述其证明实验。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为DNA。
2、噬菌体感染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病毒重建实验结论:HR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DNA,在少数病毒中是RNA。
3.简述遗传物质在各种微生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复制方式。
多数生物中DNA为遗传物质的存在状态:细菌核DNA(拟核)细菌质粒真核细胞染色体,少数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中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1、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型2、DNA的二向复制模型(θ模型)3、DNA的滚环复制模型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1.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DNA或病毒中的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微生物遗传育种笔记
微生物遗传育种笔记一、遗传学发展史1、早期遗传学的发展2、经典遗传学的发展1)遗传学的初始时期:1900-1910年2)细胞遗传学的时期:1910-1940年3、微生物遗传学的时期:1940-1960年4、分子遗传学的时期:1953-至今5、基因组学、蛋白质族学遗传学发展:1986-至今三、微生物作为模式生物的优越性1、单细胞、单倍体、易培养、无性系、繁殖快2、易获得营养缺陷型3、复杂体制生物的简单遗传学模型第一节遗传物质一、转化实验1982年Griffith.f 肺炎链球菌:R型:粗糙型.无毒性S型:光滑型1944年O.T.A very 离体实验意义:1、性状本身是不遗传的,遗传的是DNA;2、决定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3、为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提供了基础二、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D.Hershey M.Chase E.coli的T2噬菌体三、病毒重建实验:1956年H.Fraenkel Corat TMV HRV一、真核微生物中的存在状态:存在于细胞核内,典型的真核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DNA:30%-40%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根据电泳的性质,将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和H4染色体的包装(即压缩)分为几级:1染色体DNA的一级包装:即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核小体核心颗粒:由组蛋白八聚体组成连接区DNA:H1组蛋白,结合在连接DNA上,酵母核小体中无H12染色体二级包装结构模型:30nm螺旋线纤维3环状螺管:纤维缠绕在某些非组蛋白,构成的中心轴骨架上形成4具环形区的螺线管纤维进一步盘绕,折叠最终完成细胞生长和繁殖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包装。
二、DNA在原核微生物中的存在状态(细菌、放线菌、病毒、噬菌体)原核细胞:无核膜、定型的核,不形成染色体结构,一般只有一个以双链、共价闭合,环状的形式存在的DNA分子。
第三节DNA的复制复制方式:环状双链DNAθ型 E.coli滚环形φx174,F因子D型线粒体DNA线状DNA双向单点双向多点真核生物染色体原核的复制起点和方向:1.E.coli定点、双向对称复制2.T7在近一端的17%处开始,向两端延伸3.枯草杆菌有固定的起始点,双向不对称复制4.质粒R6K早期为单向复制,复制了约1/5基因组进行时双向复制5.质粒ColE1有固定起始点,但却为单向复制6.mtDNA进行D环复制7.真核有多个复制起点(i),双向等速复制一、原核1.细菌染色体复制:θ型复制,环状DNA,双向复制,复制叉会合,连在细胞壁上代表:E.coli染色体DNA按θ型方式进行双向等速复制。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
这其中嘌呤与嘌呤之间或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
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嘌呤称为。
2.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和。
3.指的是通过病毒将一个宿主的DNA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细胞中而引起的基因重组现象。
指将质粒或其他外源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有些DNA片段能够转移到其他位置从而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这种片段称。
4.育种过程中,为了抑制DNA基因突变的修复,所以菌体中加入和可以抑制修复。
5.通常用、、、等抗生素来标记质粒载体。
6.微生物菌种保藏是要为菌体创造、、和条件。
7.用作微生物化学诱变剂的5-溴尿嘧啶为_____的结构类似物;具有超级化学诱变剂之称的是。
8.根据突变的表型效应,突变型的种类有、、和等。
9.富集培养是创造有利于目标菌种的生长,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和等。
10.在微生物基因工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载体是_______和________。
11.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育种中,为了便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出,尽量淘汰野生型细胞,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
12.杂交育种过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等。
13.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用来除去细菌和放线菌细胞壁常用的酶是;除去真菌类细胞壁的酶是;原生质体融合最常用到的化学融合剂是。
14.原生质体再生育种过程中培养皿中的冷凝水需要去除,其原因是。
二、选择题1.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以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获得原生质体。
A. 溶菌酶B. 青霉素C.蜗牛消化酶D. 纤维素酶2.由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组成的培养基,属于。
A. 有限培养基B.补充培养基C.完全培养基D. 基本培养基3. 紫外线对微生物有很好的诱发突变作用,其中最有效波长为。
A. 200nmB.254nmC.274nmD. 300nm4.分支途径中末端产物单独存在时仍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当几个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其抑制作用作用大于几个单独存在时的和,这种反馈抑制属。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紫外线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为nm左右,一般诱变时用15W功率的紫外灯在距离30 cm左右对进行处理。
3、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空间环境的特征包括:、、和超净环境等引起生物体的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体遗传变异来进行菌种选育的。
4、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有、、和动物细胞。
5、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6、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7、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8、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
10、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有、、和动物细胞。
11、细菌中可转座的遗传因子可分为四类:、、和。
12、T4噬菌体是一种侵染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
其基因组是双链线性DNA,含碱基A、T、G和,其DNA分子的特征是和。
二、判断题1、序列5'-CGAACATATGGAGT-3'中含有一个6bp的II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该位点的序列可能是5’-CATATG-3。
2、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进行肺炎链球菌时发现了转导。
3、GAT→GAC属于同义突变。
4、能够诱导大肠杆菌感受态出现的是 Mn2+。
5、含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蛋白通常可以与DNA结合行使其功能。
6、已知 DNA 的碱基序列为 CATCATCAT,颠换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
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1.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学科。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比较分析和功能注释,可以了解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功能。
2.微生物突变:微生物突变是指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或实验室中发生的基因突变。
突变可以是基因变异、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微生物表型的变化。
3.微生物选择:微生物选择是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进行调控,选择出具有其中一种特定性状的菌株。
例如,可以通过对耐盐性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选择出具有耐盐性的微生物菌株。
5.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具有特定基因表达或基因功能改变的能力。
基因工程微生物可用于生产重要医药、酶类、化学品等。
6.自然变异与人工选择: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自然变异,这些变异可以通过人工选择进行进一步改良。
例如,选择耐药性菌株进行生产抗生素。
7.反向遗传学:反向遗传学是指通过与传统遗传学相反的方式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利用反向遗传学可以探索微生物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9.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是指通过自动化设备对大量微生物进行快速筛选和分析的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用于微生物遗传育种中。
10.代谢工程:代谢工程是指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路径和基因表达调控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选择性。
代谢工程可通过基因工程、突变、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等手段实现。
11.微生物系统发育学:微生物系统发育学是研究微生物演化和亲缘关系的学科。
通过比较分析微生物基因组,确定其进化关系和分类地位。
以上是微生物遗传育种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遗传育种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于改良微生物品种和开发新的微生物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遗传育种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形态突变型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那些突变型。
2.条件致死突变型这类突变型的个体只是在特定条件,即限定条件下表达突变性状或致死效应,而在许可条件下的表型是正常的。
3.半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称为半致死突变型。
4.营养缺陷突变型是指某种微生物经基因突变而引起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型,它们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4.抗性突变型是指一类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的突变型,细胞或个体能在某种抑制生长的因素(如抗生素或代谢活性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存在时继续生长与繁殖。
5.抗原突变型是指细胞成分,特别是细胞表面成分如细胞壁、荚膜、鞭毛的细致变异而引起抗原性变化的突变型。
6.自发突变是指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7.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错误,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25.诱发因素或诱变剂凡能显著提高突变率的因素都称诱发因素或诱变剂。
26.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指由于代谢障碍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27.温度敏感突变株指可在某一温度下生长而在另一温度下不能生长的突变株。
28.抗性突变株指对某种药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突变株。
29.正向突变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30.回复突变突变体发生二次突变,并恢复了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
31.抑制突变绝大多数回复突变不是原位回复突变,而是抑制突变,即原来位点的突变依然存在,而它的表型效应被基因组中第二位点的突变所抑制。
32基因内抑制突变发生在正向突变的基因之中。
如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
33.基因间抑制突变发生在其它基因之中,产生所谓抑制基因的突变。
34.突变热点突变位点在基因内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许多位点上没有突变型或突变型很少,而在某些位点上突变型很多,其突变率大大高于平均数。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1.1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不同?答:①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由于染色体断裂、重新排列而产生的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往往涉及多个基因。
②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的遗传结构或 DNA 序列的改变,由于一对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产生的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通常只涉及一个基因。
③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的突变,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水平的突变。
④染色体畸变涉及到DNA分子上较大的变化,有可能使细胞致死。
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DNA上一对或几个核苷酸的缺失。
1.2化学诱变剂的种类、适用范围及如何终止反应?答:①碱基类似物(ⅰ5-溴尿嘧啶(5-BU)诱发AT←→GC GC→AT更容易ⅱ2-氨基嘌呤(2-AP)诱发AT←→GC AT→GC更容易)一般要经过两轮复制才能形成稳定的可遗传突变。
只对生长的微生物起作用,对静止的细胞如细胞悬液、孢子悬液、芽孢悬液不起作用。
可通过从含有碱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挑取菌落移植到正常培养基中培养终止反应。
②碱基修饰剂(ⅰ脱氨剂如HNO2诱发AT←→GC 还可以氨基的交联作用ⅱ羟化剂如羟胺诱发GC←AT)可以通过改变pH终止反应。
③移码突变剂(ⅰ吖啶类染料ⅱ溴化乙锭ⅲICR 类化合物)移码诱变剂的嵌入并不导致突变,必须通过 DNA的复制才能够形成突变,因此只能用于生长态细胞。
可通过从含移码突变剂的培养基中挑取菌落移植到正常培养基中培养终止反应。
1.3紫外线的诱变机制及操作方法?答:诱变机制:DNA 分子尤其是嘧啶强烈吸收紫外线,造成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稳定的二聚体(T=T)—— T与T 之间形成化学键连接,对热和酸都稳定→DNA 分子在复制时,两条链之间的 T=T 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导致复制无法正常进行→同一条链上的 T=T 会阻止 A 的正常掺入,导致复制停止或错误进行,最终形成突变。
操作方法:①取已培养好的新鲜斜面菌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接于盛有玻璃珠的100毫升三角瓶中,充分摇动10分钟,使菌体均匀分散,用滤纸过滤,即为菌悬液②取上述菌悬浮液计数,调整菌悬浮液密度为108 个/毫升,吸取 1 毫升菌悬浮液于 9 毫升无菌水中,稀释后再计数一次,取3ml至平皿中③照射处理前,先开紫外线灯20分钟,使灯的功率稳定(如灯的功率为15瓦,则照射距离为15~30厘米,灯的功率为30瓦,则照射距离为30~50厘米)④将待处理的菌悬液放于培养皿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放在紫外线灯正中下方,先将整个平皿照射1分钟后,打开皿盖,此时开始记时并启动电磁搅拌器,准确计算照射时间。
微生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基因突变1.微生物变异的特点:①繁殖快②外界环境作用的直接性③容易培养④代谢力强⑤种类多分布广2.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分类:根据碱基变化和遗传信息:1.同义突变和无义突变2.错义突变3.移码突变根据表型类型:1选择性突变株a.营养缺陷型b.抗性突变型c.条件致死突变型2非选择性突变株a.形态突变型b.抗原突变型c.产量突变型分类: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发突变3.基因突变特点及机制:特点:①不对称性②自发性3稀有性4独立性5诱变性6稳定性7可逆性分子机制:①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②染色体架构的变化③染色体局部座位内的变化(二)微生物育种诱变剂(1)物理诱变剂1紫外线:254nm,DNA吸收紫外线15w固定距离30cm光复活:经紫外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时,降低死亡率的现象(2)化学诱变剂(3)生物诱变剂(三)分离筛选(四)诱变育种一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1)定义营养缺陷型菌株: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能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原养型菌株: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变异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2)培养基分类:①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培养②完全培养基CM: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③补充培养基SM: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求的组合培养基(3)筛选步骤:①诱发突变②淘汰野生型菌株常用方法:抗生素法(重点),菌丝过滤法,高温杀菌法抗生素法:③营养缺陷型的检出方法:a.点植对照法(最为准确)b.影印法c.夹层法(延迟补给法,MM+CM)d.限量补充培养法。
(注:上述四种方法是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④营养缺陷型的鉴定(此时菌为纯种,类别未确定)方法:书本P180步骤:1.缺陷型类别的测定2.缺陷型所需生长因子的测定(4)营养缺陷型用途:1.用于杂交菌标记2.用于生产发酵产品(五)杂交育种一细菌接合与F性因子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材料考试题型:判断题(10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15分)简答题(前4题5分/个5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3个共45分)A卷一、名词解释1、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基因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代谢过程缺陷而不能合成某种与合成初级代谢物有关的基因产物的缺陷型叫做营养缺陷型,他们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
2、准性生殖: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异核体、杂合二倍体、体细胞交换或单元化过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低频率的染色体重组。
or准性生殖是指异核体(单个生物个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
这种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也就是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3、诱变育种:采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然后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及适当的筛选方法把符合要求的优良变异菌株筛选出来的一种育种技术4、限制性内切酶:即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的一种限制酶。
5、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二、简答题1、描述三大遗传方式的差异(转化、转导、接合)。
答:转化是指受体细胞从环境中吸收游离的DNA片段,并从中获得基因的过程。
这是一种水平方向的单向基因重组过程,根据感受态建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转化和人工转化。
接合作用是指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率)→挑取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挑出高产斜面→留种保藏菌种(埋置沙土管、冷冻管或制备固体孢子)→传种斜面(或直接用固体孢子)→摇瓶复筛→对照挑出高产菌株作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试验罐,中试考察→大型投产实验。
(工艺学p38)3、简述几种主要的菌种保存方式及其主要优缺点。
答:(1)斜面冰箱保藏是一种短期、过渡的保藏方法,用新鲜斜面接种后,置最适条件下培养到菌体或孢子生长丰满后,放在4℃冰箱保存。
一般保存期为三个月到六个月。
(2)沙土管保藏法:国内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
制备方法是:首先,将沙与土洗净烘干过筛后,按沙与土的比例为(1—2):1混合均匀,分装与小试管中,装料高度约为1cm左右,121℃间歇灭菌三次,灭菌试验合格后烘干备用。
一般沙用80目过筛,土用80-100目过筛。
其次,将斜面孢子制成孢子悬浮液接入沙土管中或将斜面孢子刮下直接与沙土混合,置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干,放在冰箱内保存。
一般保存期为一年左右。
(3)菌丝速冻法:对于不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一般不能用沙土管保藏。
为了方便可以采用甘油菌丝速冻法。
由于该法的保藏温度为-20℃,为了避免微生物受损伤致死,需要甘油作为保护剂。
甘油的最终浓度为25%。
具体操作如下:①配置浓度为50%的甘油溶液,121℃灭菌后备用;②制备菌悬液,一般菌悬液的浓度为108-1010个/mL③将菌悬液和甘油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均匀后,置-20℃保藏。
(4)石蜡油封存法:在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上,倒入一层灭过菌的石蜡油,用量高出斜面1cm,然后保存在冰箱中,此法可适用于不能利用石蜡油作碳源的细菌等微生物的保存,保存期为一年左右。
(5)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原理是在较低的温度下(-18℃),快速的将细胞冻结,并且保持细胞完整,然后在真空中使水分升华。
在这样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都暂时停止,不易发生变异。
因此菌种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一般五年左右。
这种保藏方法虽然需要一定的设备,要求亦比较严格,但由于该方法保藏效果好,对各种微生物都适用。
所以国内外都已较普遍的应用。
(6)液氨超低温保藏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藏法,尤其是一些不产孢子的菌丝体,用其他保藏方法不理想,可用液氨保藏法,其保存期最长。
4、简述色氨酸衰减子的原理。
答:前导序列可翻译出一段14个氨基酸的短肽,在该短肽的第10,11位置上是两个色氨酸密码子;两个密码子之后是一段mRNA序列,该序列可分为四个区段,区段间可互补配对,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
原核生物为边转录边翻译,前导序列中核糖体位置决定形成哪种二级结构,从而决定弱化子是否可形成终止信号。
①当有色氨酸时,完整翻译短肽,核糖体停留在终止密码子处,邻近区段2位置。
阻碍了2,3配对使3, 4区段配对,形成发夹结构终止子RNA酶在弱化子处终止,不能向前移动。
②如缺乏色氨酸,核糖体到达色氨酸密码子时,由于没有色氨酰tRNA的供应,停留在该密码子位置,位于区段1 使区段2与区段3配对,区段4无对应序列配对呈单链状态RNA聚合酶通过弱化子,继续向前移动,转录出完整的多顺反子序列。
5、图找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无,孢子-菌丝-孢子,有,质配和核配,核配后减数分裂部分,一个子囊-8个子囊-子囊释放出单个的子囊孢子-菌丝-概念,什么叫子囊,盘状的叫子囊盘里着生子囊,子囊里面着生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是有性繁殖的特征,形成分生孢子是无性繁殖的特征。
对关键部分进行描述。
先4个后8个,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查,子囊菌的有性无性繁殖。
三、论述题1、如何使用影印平板分离法筛选谷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答:营养缺陷型是指某些菌株发生基因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丧失合成某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的突变型菌株。
影印平板培养法,是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影印平板法筛选的步骤:首先将诱变处理后的菌种稀释液涂布在完全培养基CM表面上,经培养后长出菌落(野生型和突变型都能生长),然后用一小块直径比平皿稍小的圆柱形木块复盖于灭过菌的丝绒布上作为“印章”,即接种工具,将长出菌落的平皿倒转过来,在丝绒上轻轻按一下,转接到MM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皿长出的菌落。
如果发现前一平扳上某一部位长有菌落,而在MM培养基上的相应部位却没有,就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落。
在没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中加入谷氨酸生长因子,如果之前对应没长出菌落的位置长出菌落则说明此为谷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此时就在CM培养基中挑取相应单菌落,分离筛选完成。
2、以大肠杆菌为例,根据葡萄糖浓度变化,分析如何利用乳糖操纵子和环磷酸腺苷调节机制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机制。
答:㈠乳糖操纵子是一个在大肠杆菌及其他肠道菌科细菌内负责乳糖的运输及代谢的操纵子。
它包含了三个相连的结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及操纵基因。
乳糖操纵子受多种因素所调控,包括葡萄糖及乳糖的含量。
有什么调节基因,启动子序列和操纵子序列乳糖操纵子的基因结构:长约5000个碱基对,有3个结构基因,分别为lacZ、lacY、lacA,可编码3种酶。
三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是:㈡环磷酸腺苷:3ˊ,5ˊ-环腺苷酸,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其信号的继续传递依赖于蛋白激酶A 。
在乳糖操作子的上游还有一个代谢基因的结合位点①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生长时,优先利用葡萄糖,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经过一段停滞期,才开始利用乳糖,因CAP与cAMP形成复合物结合在启动基因上,促进转录进行。
②当有葡萄糖没有乳糖时,cAMP浓度降低,CAP不能被活化,cAMP与CAP结合受阻,因此乳糖操纵子表达下降。
③如果只有甘油或乳糖等不进行糖酵解途径的碳源,cAMP的浓度会很高,cAMP与CAP结合,这时CAP结合在乳糖启动序列附近的CAP位点,可刺激RNA转录活性,使之提高50倍,使得细菌利用乳糖作为能量来源。
乳糖操纵子的调节机制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
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3、假如从植物中获得基因A,已知该基因编码一种色素蛋白B,而B能与另一种蛋白C发生化学荧光反应。
请说明如何在大肠杆菌中实现A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答:(1)PCR获取目的基因A 设计引物,扩增模板DNA序列(2)基因A与运载体结合:利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酶切产生粘性末端,利用DNA 连接酶进行连接,形成重组DNA。
载体是一种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
三种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对载体的要求:①在宿主细胞中能保存下来并能大量复制,且对受体细胞无害,不影响受体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最好只有一个。
③含有复制起始位点,能够独立复制;通过复制进行基因扩增,否则可能会使重组DNA丢失。
④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⑤载体DNA分子大小应合适,以便操作。
(3)将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的细胞里常用方法有:①转化,用质粒作载体所常用的方法。
②转染,用噬菌体DNA作载体所用的方法,这里所用的噬菌体DNA并没有包上它的外壳。
③转导,用噬菌体作载体所用的方法,这里所用的噬菌体DNA被包上了它的外壳,不过这外壳并不是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包上,而是在离体情况下包上的,所以称为离体包装。
④注射,如果宿主是比较大的动植物细胞则可以用注射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
(4)目的基因A的表达检测:如果基因A在受体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并将基因A所编码的蛋白B分泌到细胞外,在培养基中加入C,则蛋白B与C发生荧光反应。
反之,如果基因A没有表达或蛋白B没有被分泌到胞外,则不会出现荧光反应,即未检出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