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及有关性质,
如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的前提下,对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与学习、应用。
本章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化归),另外由于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本章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sinA,cosA,tanA,cot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有一个锐角是A)中的两边的比,熟记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的数值,会计算含有这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数值说出这个角。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一些能用直角三角形解的斜三角形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
和形结合起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解答与三角形或四边形有关的问题,增强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及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运用这些知识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现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都是分模块出现,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师生共同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同时,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作业
这是复习课的主要部分。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精选具有明确目的的复习题组,使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把知识串联起来,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在复习进行的过程中,安排有基本练习题,巩固、理解学过的知识。练习既有基本题,又有综合题,力求让学生通过练习明确解题思路。【题组1】略
在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基础题的讲解与训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掌握一些初步的方法与技巧。
【题组2】略
在学生完成题组1后,应该对本章主要知识有了系统的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题组2 ,注重了知识的灵活性与实践性,侧重于学生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复习讲解
根据学生在复习时反馈出来的信息,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讲解,关键在于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查漏补缺。
(四)课堂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四类基本问题的方法是:
(1)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如斜边c,直角边a):由sinA=,求A, B=90°-A,b=
(2)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如斜边c,锐角A);B=90°-A,a=c·sinA,b=c·cosA
(3)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如a,A):B=90°-A,b=a·cotA,c =
(4)已知两直角边(如a,b):c=,由tanA=,求A, B=90°-A 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是:
(1)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有弦(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弦(斜边)用切(正切,余切),取原避中”。
(2)解含有非基本元素的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周长,面积等)一般将非基本元素转化为基本元素,或转化为基本元素间的关系式,再通过解方程(组)求解。
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我平时上的数学课特别不象数学课,因为我平时上的数学是庸俗的数学课。特别复习课更不象,因为平时没正经上过复习课。现在,谈一下自己设计这节课的六个设想:
1、本节课的专题创意来自学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而上的,因为事先在学生中作过有关一次函数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主要反映有两点:一、害怕函数应用题;二、不会看图象。于是,我定出了“用函数图象解决函数应用题”
这一专题。
2、想突出一个设计意识,养成提问的习惯。在热身练习中,让学生补全条件,连续编题,每题之后,总问:你还有什么看法?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可以怎么设计?总说:“这么做,挺好!”为后面编题的热情作热身。
3、想理清一条主线:看图象。图象是函数的工具,如何养成看图象的习惯,如何看图象,如何收集有利信息,如何用图象为做题服务等。
4、强化合作意识,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编题讨论,上台介绍,展示成果。
5、有意渗透情感教育。与学生对话交流中,感恩教导,欣赏引导。
6、把复习渗透到课外。全班每人推荐一道复习题,上课时的所有题目来源均由学生提供推荐。作业是布置学生写“数形结合”的小论文。
以上想法不知有无加以落实,但自己觉得不足之处较多:
1、自己在专业知识的先天残疾,显得自己的聆听能力、当堂应变能力不足,不敢也不能对学生的发言作专业性的点评。
2、选题还是比较肤浅。题目还是缺少梯度,缺乏那种“一题多变、多题一类”霸气做法、王者风范,每个环节没能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横不够胖、纵不够宽”,只有表面热闹,缺少实质内涵。
3、环节之间比较生硬。一些概括和提示还是略显生硬些,有些贴上去的感觉。
4、为了赶进度,提问的面不广,比较集中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未能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