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及反思
山西省静乐一中胡艳
《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必修五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因此,情感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知人论世,不可以把这篇文章简单地理解为陶渊明辞官归去的生活记录,更应该体会他在东晋时期对社会的失望希望交替的复杂情感,最终,多次做官辞官的经历,已让他身心疲惫,最终明志归隐,写下《归去来兮辞》。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依照辞的文体特点,找到了这篇散文的朗读韵律和节奏,并且大家根据这些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朗读,大家在朗读中对韵脚的音长把握得很好。大家在反复朗读中有没有思考为何要如此处理呢?
生1:好听!
生2:便于感情的表达。
师:声音是情感的另一种形式的抒发,那么你能具体说明吗?
生2:快节奏的四言句,表达了快乐,急切的心情,比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而六言句就相对舒缓,我们会感受到其中的闲适之情。
师:从句式的变化和节奏的快慢来分析情感,这是你对这篇散文的“爱之初体验”呀!我们要将这爱进行到底了。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赏析《归去来兮辞》的情感。
(教师板书:赏情)
师:陶渊明为后世留下的诗句中,多次提到“归”。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地以“归”为中心。我们不妨从这个字来入手。
(教师板书:归)
师:序言中提到过对于曾经出仕,陶渊明也是“脱然有怀”,如今又为何归来?
(多媒体呈现问题1:为何归来?)
生1:质性自然
生2:“程氏妹丧于武昌”
师:由此可见,“归”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界因素。“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违己交病”,字里行间体现个人的痛苦是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有意向做官到后来的决意归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多媒体展示背景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原一心报国有所作为的陶渊明对现实充满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现实里随波逐流。因此从29岁开始出仕,共历五次出仕和退隐,前后历时13年。)
师:从这段背景中大家能读出什么?
生:陶渊明对当时官场充满了厌恶之情。
(板书:赏情:1、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师:在最后一次辞官后,他再无出仕之心,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因此此辞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宣言,是明致辞。
(多媒体展示: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从官场辞去,自然就是归向自己的家中——田园。他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他在另外的诗作中有提到过。
(多媒体展示《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师:这样的田园,大家熟悉吗?具有什么特点?
生1:自然
生2:闲适,悠闲
生3:自由
师:大家马上能说到这么多的特点,看来大家对田园还是很有感情的。陶渊明对这里的感情又是如何呢?
生:高兴!
师:何以见得?
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很轻松,而且归心似箭。
师: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回到田园,对于带给他自由闲适的田园,感情又是如何?
生:想念向往
(板书:赏情:1、对官场的厌恶
2、对田园的想念向往)
师:终于回来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重新获得自由。他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多媒体展示问题:归去何为?)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语句回答。
生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生2: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抚孤松而盘桓。
师:饮酒,赏景,散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他此时的生活呢?
生1:怡。体现他在家中的满足。
生2:趣。园中的乐趣。
师:陶渊明没有停步于家中和园中,还延伸到田地。“将有事于西畴”,这时的他又做了什么事情呢?请用原文回答。
生:“或植杖而耘籽”种田锄地。
师:此时的陶渊明,已不是官员了,又回归了原有的身份——农夫,“既窈窕以寻壑,以崎岖而经丘”他是一个快乐的农夫。
生:还是有才的农夫。
师:哈哈哈哈哈,这农夫的才情又如何抒发呢?
生:寄情山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师:诗因山水而成,此时田园山水之景成为他诗歌的主角,他又用文字赋予山水自然的灵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以后世称他的诗为“田园诗”。师:总之,归入田园后做了很多事情,做这些事情他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多媒体展示:归去如何?)
师:可以用什么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板书:赏情:1、对官场的厌恶
2、对田园的想念向往
3、回归田园的快乐)
师总结:此文以“归”展开叙述,记录他的归去的脚步,又用“乐”来凝聚归家的情感。向往田园,重归田园而乐归;归入田园而乐。
(板书:乐归——归乐)
师:人的情感是复杂的,陶渊明也不例外,除了乐,他还在文中表达了什么别样情感呢?生:面对欣欣向荣的山水自然之景时,他也发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慨,感叹生命即将结束。
师:这已不是快乐愉悦了,而是转化为愁。
生:淡淡的愁
师:为何是淡淡的愁?
生:因为只是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并没有完全对自己现在生活的忧心绝望。
师:这种淡淡的愁只是片刻的感慨,并不影响他此时的愉悦,“已矣乎”意思为“算了吧”。这又说明陶渊明怎样的心态?
生:看开了。
师:看开了什么?
生1:生死
生2:富贵“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师:没有生无可恋,只有淡泊名利。《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是什么形象呢?
生1:淡泊名利
生2:农夫,快乐的农夫,有才的农夫。
师:“已矣乎”陶渊明不愿把自己为时不多的时光浪费在追名逐利上,他不想再去“樊笼”里,他想追求更多的自由。因此,“归”不只是形体的“归”,更是心灵的“归”,精神上的回归。
(多媒体展示: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和心境的流露。)师总结:归去的陶渊明,在这篇明志辞的结尾高声舒啸: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旷达乐观一如陶渊明。
(多媒体展示:探究阅读: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呢?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随笔中。
【课后反思】
对《归去来兮辞》的赏析,侧重于“归”,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分为“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何为”“归去如何”。“归”是明线,由“归”又引出另一核心——情感“乐”。“乐归”——“归乐”,身体形体的“归”到心灵精神的“归”。其中分析情感时,体会到了陶渊明内心的小矛盾和小波折:羡慕万物的“得时”,感叹自己时光流逝,一事无成。
带领学生赏析散文时,我侧重从文本出发,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反复精读文章,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而且让文本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鼓励学生们慢慢走近陶渊明。
不足:在课堂的提问有些太频繁琐碎了,由“满堂灌”变成了“一堂多问”,有些提问甚至没有真正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