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 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 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 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 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 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 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 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 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为政》
核心“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
『儒表法里』
• 意思﹕表面以儒学治国,实则內含法家思想 • 武帝的个性如尚武功、用刑法,和孔孟的仁义 之道是相抵触。当时有人评武帝是“內多欲而 外饰仁义”。在他许多方面的政治中,值得注 意的是重用法吏。武帝又重用酷吏,一日杀四 百人。即使武帝最宠幸的大臣也多被诛杀,所 以汉武帝的统治是倡儒术,而厉行法治的。
材料分析
曲阜孔庙大成殿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圣人。他的学说思想一直被看作是治学为人的标准。在封 建社会里,他的学说思想曾教育和影响了多少代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 子罕》 材料二 史载,北宋仁宗时,孔道辅寻访到孟子的坟墓,在墓旁建立孟子庙。孟子开始有 了宗庙祭祀。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亚圣” 之称便与孟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孟子却曾被朱元璋“罢配享”, 赶出孔庙,但不久就破例收回圣旨,让孟子像重新“上岗”,而且还下诏扩大孔庙孔林的地 盘。清雍正皇帝特许曲阜和全国各地孔庙屋顶能使用黄色琉璃瓦,以表示对孔子学说的独尊。 材料三 英国吉尼斯有限公司在2005年10月 20日宣布,中国的孔子家谱被认定为世界上最 长的家谱,并向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代表颁发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证书 。 问题:(1)你认为孔子博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孟子为什么被尊称为“亚圣”? (2)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朝皇帝为什么也推崇孔孟之道? (3)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逐出孔庙?但很快又收回成命呢? (4)用黄色琉璃瓦为什么能表示对孔学的尊敬呢? (5)修家谱与中国社会的什么制度有关?这一制度能够长期维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孔子家谱能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主要原因有哪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3、影响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禁锢人民思想的精神枷锁
• 措施:武帝规定《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 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 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 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 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 人选。 • 影响: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 身于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 学者的普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 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 内容。
儒家思想
■形成发展
■成为正统
■宋明理学
■近代崩溃
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儒家思想的初创 ——孔孟之道(春秋战国)
•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
称“孔孟之道”。
一、形成和初步发展
可 谓 至 《 圣 史 矣 记 !
孔 子 世 家 》
言 六 艺 者 折 中 於 夫 子 。
自 天 子 王 侯 , 中 国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 离娄上》
《孟子》明刻本
政治上
“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法律上
省刑罚
经济上
—《孟子· 梁惠王上》
薄税敛
—《孟子· 梁惠王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 滕文公上》
“性善论”——仁的来 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简释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 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 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2、简释题:
—《荀子· 强国》
性恶论· 法治
人之所以为人者· · · · · · 饥而欲食,寒而欲 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 而有也。 —《荀子· 荣辱》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 于是就也。 —《荀子· 礼论》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
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义 王道 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
D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 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
C
西汉中期,儒家思想被确立正统 地位后,便开始渗透到古代中国的政 治体制、法律制度、家族制度、经济 生活、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形成了 “惟儒独尊”的儒家文明。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 ——董仲舒(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后以法家为统治思想,实行暴政,二世而亡
1、背景 汉初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采用“黄老之术” (道家思想为主),无为而治,经济恢复发展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 对外进行抗击匈奴的战争,由“无为”转向“有为” 2、改造: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董仲舒思想 “天人感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儒表法里) “大一统”学说 “三纲五常”
天下第一家
看图说话
纵览孔子的所有雕像中,为何手的姿势总是 以手心压手背,两手呈交叉状?应做何解释?这 种姿势和孔子的思想传播有关联吗?
孔子从事教育四十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 从而形成了后来称之为“儒家”的思想学术群体。
孟轲(约公元 前372--约前 289)中国战国 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邹(今 山东省邹县)人。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公孙丑上》
仁、义、礼、智,非由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也, 我固有之也。 ——《孟子· 告子上》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 滕文公上》
(2)孟子发展儒学(战国时期)
系统理论
显学
人性本善 ——“仁”出自人的天性 核心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政思想 ——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历史价值: 将孔子“仁”的学说由伦理道德规范提升为治国之 道 评价: “仁爱”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实 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下一页
材料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 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 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 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 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 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 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 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 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 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 武帝对儒生是尊而不用,实权却操于御史大 夫手中,而御史大夫却大多为法家。另从其 尊权及专制均可见。 • 武帝只利用儒家的忠君观念以加强统治 • 实际上秦行法家而速亡,人民对法家心存愤 惧,为免引人反感,武帝尊儒,而隐藏法家 的思想。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 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天人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论语· 为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 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 由人乎哉?” —《论语· 颜渊》
仁之方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二、儒学经学化
• 概念: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 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 结论:儒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 上承三代文明的智慧,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 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流变,吸纳道教、 佛教的思想精华,到宋明理学兴起,又提升 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哲学意义。
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儒家思想的初创 ——孔孟之道(春秋战国)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周代制度礼崩乐坏,社会面临激烈 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1)孔子创立儒学 (春秋后期) 目的 重建社会道德标准,规范社会礼仪行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 核心思想: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特点:重伦理、重人事、重实践、重教育 重教育:私人办学 思想家:孔子提出“仁”,主观为了挽救崩溃的周礼, 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矛盾,减轻人民负担 对孔子 的评价 教育家:开创私学,有利于文化繁荣、教育繁荣
荀子(公 元 前 340— 前 278 ) 名 况 , 字卿,又称孙 卿,赵国郇 (今山西临猗 县)人,先秦 最后的儒者。
“仁义”“王道”
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仁 者不为也。 —《荀子· 王霸》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 王制》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统治天下), 重法爱民而霸(称霸天下)。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 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 西 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二、成为正统
董 仲 舒 ( 前 179- 前 104),西汉儒学代表,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在“举贤良对策” 中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为汉武帝采 纳,由此开始两千多年 中国统治阶级尊儒的局 面。
君舟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 民而霸。
思考讨论之一:谁的主张?对比 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吸引你的是 哪些主张?为什么?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 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 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