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6课《唱大戏》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6课《唱大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b4bd0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6课《唱大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大戏》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戏曲形式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戏曲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戏曲的基本知识、戏曲角色的分类、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欣赏戏曲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戏曲表演,但对戏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掌握戏曲角色的分类和表演技巧,学会欣赏戏曲艺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角色分类等。
2.培养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掌握戏曲角色的分类和表演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戏曲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戏曲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戏曲道具:准备一些戏曲道具,如戏服、面具等,以便学生进行戏曲表演。
3.经典戏曲片段: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戏曲片段,如京剧、越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戏曲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戏曲角色的分类,如生、旦、净、末、丑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让学生了解各种角色的特点和表演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戏曲表演,尝试扮演不同角色。
人音版唱大戏音乐教案及反思
![人音版唱大戏音乐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a0b22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9.png)
人音版唱大戏音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人音版唱大戏音乐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人音版唱大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并掌握唱大戏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演唱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人音版唱大戏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唱大戏的基本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音色等。
3. 学习唱大戏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4. 学习唱大戏的曲调和歌词。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人音版唱大戏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唱大戏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基本音乐元素(15分钟)1. 介绍音高、节奏、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感受这些音乐元素。
第三步:学习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20分钟)1. 介绍唱大戏的基本唱法,如腔调、发声技巧等。
2. 利用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唱法和技巧。
第四步:学习曲调和歌词(25分钟)1. 选取一段经典的人音版唱大戏曲目,向学生介绍其曲调和歌词的特点。
2. 利用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演唱这段曲目。
第五步:团队合作演练(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曲目的合唱练习。
2.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堂课的学习和体验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估学生对唱大戏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音版唱大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学习并掌握唱大戏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演唱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9276d6a8956bec0875e305.png)
《看大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节奏谱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我说你猜师在黑板出示四条节奏,生根据老师所读,找出对应的节奏X X X | X O | 五七斗志昂扬X X | X.X XX | 斗志昂扬XX XX | XX X | 今天学习看大戏XXXX XX | XXXX XX | 相信自己嗨嗨,相信自己嗨嗨2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艺术种类?生:戏曲。
师:你知道有哪些戏曲种类?(学生自由回答)师: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戏曲。
(师出示课件图片)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
从古到今,传承了数千年,到如今,分类精细,场面宏大,各行当出了很多优秀的表演大师。
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3 了解戏曲,了解豫剧师播放课件,生通过图片来认识脸谱及各角色行当师:戏曲的人物角色有生旦净丑,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学习戏曲表演的人,既要唱,还要说,会表演,更要会一些必要的舞蹈动作和杂技动作,综合性实力必须绝对是刚刚滴黑脸-刚正勇敢包黑红脸-忠义关公白脸-奸诈心眼多曹操黄脸-干练猛烈二、新课教学1. 生聆听音频范唱。
2. 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师: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3.难点纠正,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休止符的唱法06 56 | 2 7 0 |#4要唱准3535 i #4 | 5 —|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
5. 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1.了解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及伴奏乐器: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师再次播放歌曲,让生分辨。
小学美术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3deedd9b6648d7c0c746a3.png)
小学六年级下册《唱大戏》活动一(画脸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的特点、谱式及有关知识。
2、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画一张脸谱。
3、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京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三:学习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颜色的搭配。
四:教学资源与手段准备:教具:课件、剪好的脸型(每人一张)。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学生自己选择)。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美术第六课《唱大戏》,首先,我们来听一段歌曲。
教师播放《说唱脸谱》歌曲片段。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说唱脸谱》,简单点说,脸谱,是我们戏曲演员脸上画的妆,谁知道脸谱是哪类戏曲演员常用的妆面?生:京剧。
师:京剧是我国近代戏曲的代表。
准确的说脸谱是是京剧里的净角常用的妆面。
同学们,那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进行本课的活动一:学画脸谱。
二:学生观察,总结脸谱特点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脸谱,看一看这些脸谱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师提示:你可以从五官,图案的分布,颜色的搭配等方面来观察。
生:他们的图案主要集中在眼睛,鼻子,嘴,额头的位置。
生:眼部的图案比较夸张。
生:颜色比较鲜艳,对比强烈。
三:小组讨论,探究脸谱步骤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那现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你认为我们画脸谱的步骤应该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1.确定脸型2.在脸上勾画图案3.搭配颜色师: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教师出示课件)1.确定脸型:我们课前已经准备好了脸谱的形状。
2.定五官:老师示范,画出五官。
画五官时尽量画的左右对阵。
3.添图案师:我们应该在什么位置添画图案呢?我们来观察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三种常见的脸谱。
现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他们在图案的分布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图案都分布在眼、眉、鼻、口、额头的位置,图案夸张不同点:第一张用黑色画眼窝,鼻窝,将脸谱分为三块瓦片的形状。
唱大戏音乐教案
![唱大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dc31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b.png)
唱大戏音乐教案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唱大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代表,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份唱大戏音乐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唱大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唱大戏常见曲式和技巧。
3. 能够准确演唱唱大戏音乐片段。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唱大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掌握唱大戏常见曲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唱大戏音乐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唱大戏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2. 导入:让学生讨论他们对唱大戏音乐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3. 教学内容:a. 唱大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b. 唱大戏常用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4. 教学活动:a.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唱大戏音乐片段进行表演和分享。
b.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唱大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5. 总结: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总结唱大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学习唱大戏常见曲式和技巧1. 引入:通过播放唱大戏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曲式和技巧。
2. 导入:师生一起分析唱大戏音乐的曲式和技巧,并与学生讨论。
3. 教学内容:a. 常见的唱大戏曲式:起板、段子、板调、脚腔等。
b. 唱大戏的演唱技巧。
4. 教学活动:a. 学生分小组进行唱大戏曲式的模仿和表演。
b.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唱大戏的演唱技巧。
5. 总结:通过学生的表演和教师的点评,总结唱大戏曲式和演唱技巧的要点。
第三课:演唱唱大戏片段1. 引入: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唱大戏片段,进行小组合作演唱。
2. 导入: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排练唱大戏片段,并做好准备。
3. 教学内容:a. 教师逐个指导学生的演唱,提出意见和建议。
b. 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建议。
4. 教学活动:a. 学生进行合作排练,并进行自我评估和互评。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6926ae87c24028905fc384.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看大戏》,了解豫剧知识,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设计歌曲念白的节奏并且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歌曲的快乐。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1、能模仿豫剧的唱腔风格演唱歌曲《唱大戏》。
2、升4的音准和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了解豫剧的拖腔、甩腔等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教师听音乐圆场步入教室落座!(播放《急急风》)提问学生:今天进教室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导入】创设情境走进戏曲,感受豫剧风采。
聆听——感受1、看视频,学生感受:师: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戏曲,请同学们欣赏。
说说它属于哪个剧种2、教师归纳小结:中国戏曲与分布的区域、方言等密切相关。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曲种。
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个别音用到上声和去声,例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用到了上声和去声,演唱时有下滑和下坠的感觉。
豫剧演唱高亢嘹亮、表演风格朴实,歌曲通常会用到拖腔和甩腔。
它的代表人物是:常香玉。
【设计意图】:为豫剧风格的歌曲演唱做铺垫这节课我们学唱一首豫剧风格的歌曲《看大戏》。
二、新授歌曲歌曲学唱: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演唱歌曲1、出示课题《看大戏》(1)播放歌曲录音,(第一次完整聆听、感受)问题设计: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说一说歌曲带给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感受歌曲)【设计意图】:第一次聆听,让学生在聆听中用自己的体验感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第二次的聆听。
(2)教师范唱。
小学音乐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3eefb9856a561252d36f6c.png)
《看大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唱大戏》教学目标:1.学会感受和演唱戏曲歌曲,丰富情感体验,保持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2.参与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掌握豫剧唱腔的特点。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感受歌曲所具有的豫剧唱腔特点。
2.表现歌曲的豫剧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歌曲《看大戏》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唱腔特点的创作歌曲。
歌曲的音调吸收了流传于河南的主要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腔风格,旋律进行中﹟4的运用、大跳音程以及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给歌曲增加了浓浓的豫剧风格特点。
韵律十足的念白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
教学流程1.激情导入。
⑴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圆场步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是听到了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走进教室的?学生自由回答。
⑵出示课题《看大戏》师:通过四年级戏曲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
⑶播放歌曲《看大戏》音频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是“看大戏”?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师:在农村通常把看戏曲表演叫做“看大戏”。
⑷再次播放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看大戏》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圆场步走进教室。
用已学知识---京剧给学生创设好的音乐情境,导出今天所学的内容根据戏曲创作的歌曲《唱大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歌曲。
⑴教师演唱歌曲旋律。
⑵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着琴声轻声学唱《看大戏》曲谱。
在学教唱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注意有﹟4和大跳音程的地方,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
⑶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着琴声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谱。
⑷学唱歌词。
学生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速度由慢变快。
⑸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在结束句进行提示。
(6)教师播放《看大戏》音乐,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14f24f1b0717fd5370cdc04.png)
《看大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2.在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歌曲所具有的豫剧的唱腔特点。
2.表现歌曲的豫剧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1.方言问好,感受河南人豪爽的性格。
通过方言“咦,嫩中”感受气息下沉。
方言对于音乐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河南的地方作品《看大戏》歌曲教学初听,歌曲与我们之前学的歌曲在唱腔上有什么不同?熟悉的戏曲有典雅大气的京戏,比如《唱脸谱》委婉、柔美的黄梅戏《女驸马》介绍戏歌”再次聆听找出你认为最有戏曲味道的一句唱腔。
(设计意图:全身心聆听感受音乐,重点体会音乐作品的戏曲味道)方言夸奖学生重难点:“爸爸妈妈爱迷戏”这个地方有个休止符,加入动作(师示范)戏一共唱了4拍,这在戏曲当中叫做“拖腔”,“爱呀爱迷戏”(师唱)有了力度的对比,人物的形象就更加的鲜。
听老师演唱结束句并与“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在音调上比较,学习戏曲中的“甩腔”,师唱前半句,生接甩腔,体会甩腔再次聆听这首戏歌,有两个要求1、跟唱学的这句2、看一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特点。
押韵。
学唱第一句,这里出现了升4,而且在甩腔、小过门的地方也出现,这也是这首音乐作品独特风格所在,跟唱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注意力度的变化。
“都说我是小戏迷”唱起来也是利索的,空拍要跟得紧,停的快,利索,与后一句形成对比。
我完整的演唱一遍加上河南话的念白欣赏河南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老师的经典唱腔《你家在哪里》,这段唱腔粗中有细,柔中带刚,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你悄悄的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脚下就是你的舞台,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时光不惜,岁月不止,古老的戏曲艺术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学情分析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小学美术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55f26d84868762cbaed517.png)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的特点、谱式及有关知识。
2、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画一张脸谱。
3、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学习重点:京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学习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颜色的搭配。
教学资源与手段准备:教具:课件、范画,带脸谱的钱包。
学具:绘画工具、图画本。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演出吗?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看一场特别的表演,想看吗?不过再观看演出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带着一个问题去看,那就是----表演中什么最吸引你?(播放flash《说唱脸谱》)2、表演中什么最吸引你?板书:脸谱3、你们想画出这样漂亮的脸谱吗?4、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唱大戏》,的活动一---画脸谱。
板书课题:“唱大戏”“画”。
二、认识脸谱(一)什么是脸谱?1、过渡:既然同学们想脸谱,咱们就要想弄清什么是脸谱?乔倩男,你认为什么是脸谱?(出示课件)(脸谱就是人物脸上画出来的的图案和颜色)2、什么人物?3、师总结,揭示答案。
(出示课件)对,其实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
(二)脸谱的谱式瞧!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请来了四位京剧演员!(课件展示整脸、碎花脸、三块瓦脸、象形脸)他们分别叫整脸、碎花脸、三块瓦脸、象形脸整脸——以一种颜色为主,只勾眉,不改变五官的形态。
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丰富,线条复杂而细碎。
三块瓦脸——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恰似三块瓦片分布在脸上,故称三块瓦脸。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仙妖怪,让人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得化身。
师:这就是京剧脸谱中最基本的四种脸谱形式。
四、脸谱的特点(一)、对称:同学们,这4张脸谱虽然谱式不同其实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课件展示)师:对,它们都是对称的图案。
(课件展示:对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脸谱都是对称的。
你看,这就是一个特例!(课件出示不对称的脸谱——歪脸)外脸的特点就是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第三单元唱大戏唱歌看大戏(教案)
![第三单元唱大戏唱歌看大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7047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9.png)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重点掌握《京剧猫》、《两只蝴蝶》、《小花旦》三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演唱。
-京剧角色认知:强调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的区分及其表演特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不同角色的舞台表现。
-唱大戏表现形式:掌握唱、念、做、打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表演技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学习《音乐》第三单元“唱大戏唱歌看大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1.感知并描述京剧音乐的特点,如板式、行当、唱腔等,培养音乐感知能力;2.通过欣赏与演唱,提高对传统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了解京剧角色及其表演形式,理解京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围绕京剧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不过,我也观察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小组的讨论方向偏离了主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我应该在下次课中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指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京剧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学习可能还不足以让他们完全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因此,我计划在课后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线上视频,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京剧的角色分类和唱腔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角色扮演和歌曲学唱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小学音乐_五年级下册《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五年级下册《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e81e1de518964bcf847c5f.png)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唱歌综合课《看大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看大戏》这首歌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唱大戏中的一节歌唱内容,歌曲为四二拍,其音调吸收了流行于河南的主要地方剧种--豫剧的风格,歌曲带有韵律的念白使歌曲带有浓郁的豫剧风格,歌曲描述了作者一家人喜爱戏剧的场景。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音乐聆听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要素对音乐有一定的想象,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也已经有了较好的水平,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唱词生动这些都为学生本节课学习歌曲《看大戏》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兴趣2、通过学习歌曲感受豫剧的音乐风格3、能够用优美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并能唱出豫剧的韵味儿2、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拖腔和甩腔以及变化音。
五、教学方法听唱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鼓、锣、镲。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谁来说一说我国有哪些戏曲的种类?生:京剧、豫剧、黄梅戏、、、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来感受豫剧带来的戏曲魅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豫剧(PPT)师:对豫剧,豫剧(ppt)又名河南梆子,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起源于河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词生动,唱腔粗犷豪放,铿锵大气。
表演艺术形式有唱、念、做、打,常采用方言的音调进行演唱。
下面老师来唱一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学感受一下豫剧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演唱豫剧为导入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为进一步的学习这是歌曲做基础。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1.初听范唱,谈感受2.在念白用河南方言进行演唱并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合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听音乐的能力】3.复听歌曲,哪些旋律结合了方言的发音呢?【设计意图:通过听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为后面歌曲演唱歌曲的韵味做下铺垫。
《唱大戏》教学反思
![《唱大戏》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8ecf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8.png)
《唱大戏》教学反思湘教2011 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唱大戏》第一课时教学反思xx 第二十三小学xx 雄伟本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画花脸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整堂课上完,现总结反思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上课前,我就播放一段现代京剧唱腔的选段《智取威虎山》,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
随后,通过播放几组脸谱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脸谱——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挥洒个性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们在课前先搜集一些关于脸谱方面的基本常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领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大胆推测脸谱的制作过程,真正地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通过实践,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提出质疑,例:“我该怎么画脸谱?”脸“谱上的颜色代表了什么含义?”怎“样设计脸谱图案?”。
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课的关键部分。
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尝试操作,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归纳并总结出那种是比较合理的制作方式,但并不否定其他可行的制作方法。
同时也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制作他们自己认为有特点的脸谱形象。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主要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课改理念。
3、多维评价,促进发展既然是一个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课堂,那么多维性、多级性评价就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看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20f54df18583d049645976.png)
《看大戏》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课型】歌唱课【教学内容】«看大戏»【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 感受具有豫剧风格特点的歌曲, 激发学生对戏曲风格歌曲的热爱。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等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 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音色演唱歌曲。
三、引导学生积极參与音乐实践活动, 用锣鼓经为歌曲念白加入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具有豫剧风格的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上声、去声、拖腔和甩腔的旋律音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堂鼓、木鱼、小锣、小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都会说咱日照的方言吗?谁来说几句2.师:王老师今天带来一首歌,歌曲中也有一个地方的方言(播放《河南人,中》)设计意图:导入从方言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归纳小结3.师:请同学们把河南话加到歌曲中唱一唱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模仿演唱, 加深对河南方言的印象, 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为之后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学唱一首豫剧风格的歌曲«着大戏»。
二、歌曲学唱l.初听歌曲(教师板书课題)括放歌曲录音,第一次完整聆听、感受。
问题设计: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感受歌曲)2.复听歌曲问题设计:结合对豫剧的初步了解, 请同学们找出豫剧方言与旋律密切结合的乐句。
3.第三次聆听歌曲问题设计:情绪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听歌曲, 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觉与体验。
教师通过图形谱的方式, 进一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拖腔和甩腔的不同, 以此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每次都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学生能够结合问题有意识地聆听,让学生“听”有所感,“听”有所悟,“听''有所得,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很好地完成了歌曲的学习任务。
小学美术_6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6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af9186580216fc700afdee.png)
《唱大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及戏曲人物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曲表现的魅力。
2、学生能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3、感受和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 大胆地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画出能体现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脸谱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大家请看这是什么艺术呢?出示视频,引出课题——《唱大戏》。
(二) 了解戏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唱大戏的舞台,一起领略京剧的魅力。
1、了解中国戏剧,了解京剧。
2、对四大行当进行了解。
生角:老生,指上了年纪的人,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和壮年。
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形象基调是清秀英俊,儒雅倜傥。
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角色,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类别。
丑角: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
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
净角:俗称“花脸” ,男性。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化妆极为夸张,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
(三) 了解脸谱1、播放视频《说唱脸谱》了解脸谱。
2、脸谱是戏曲演员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在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特别是净行,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被称为“花脸”。
3、根据不同脸谱的图案描绘及排列,可以把脸谱分为几种不同的种类。
十字门脸:从额定到鼻尖画一条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用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叉形成十字形。
三块瓦脸:用深色涂出眉毛、眼睛、鼻窝三块颜色,形状像瓦片状,这样的谱式就叫三块瓦脸。
碎花脸:色彩丰富,构图多样,线条细碎。
歪脸:表现人物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歪斜之感。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唱歌 看大戏|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唱歌 看大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d83c18aef8941ea66e05ba.png)
《看大戏》教学反思《看大戏》是本学期我做的一节展示课,我将《看大戏》设计成以唱歌为主要内容,与听、赏、动、奏、创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教学内容比较充实。
相互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在不断变化中感觉新鲜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导言开始,我就用《看大戏》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音乐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实践中,体会河南方言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台在本节课中我使用的是西沃一体机和实物展台。
在引入课题、呈现视频…等很多地方,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图片。
在讲授歌谱里各种记号时我应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批注功能和切换EN板书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了学生完整过程,使学生更清晰直观的观看到了戏曲。
为了使学生对戏曲有更直观的感受,我进行了教师范唱让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传统戏曲文化;教唱时我使用了录音机,让学生进行听唱学习,后分别指出歌曲中的重点,接着让学生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最后把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奏组进行合演。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二、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以复习竖笛演奏导入,以京剧欣赏切入,以不同戏曲的对比感悟为主,辅以教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看大戏》的基础上,了解豫剧的唱腔风格及有关知识。
三、在教学中,我引用选择、判断,对比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思考研究的空间,如判断歌曲《看大戏》与越剧、黄梅戏、豫剧中的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相似,不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中以精湛的语言,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的巧妙自然。
另外,在教学中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当出示打击乐器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节奏型进行伴奏。
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a6ce1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0.png)
小学音乐_第三单元唱大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看大戏》教学设计【授课题目】《看大戏》【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种──豫剧的唱腔风格而创作。
歌曲的开头,带有韵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畅、活泼。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旋律与豫剧唱腔的风格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同时通过学习,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的关系。
【学情简介】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歌曲《唱大戏》,设计歌曲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2、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了解豫剧唱腔的演唱风格。
能力目标:能学唱出戏曲的韵味。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看大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变化音及拖腔的演唱,能学唱出戏曲的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律动教学法【教学准备】电子琴,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同学们好!二、导言: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听一听是哪个地方的戏曲。
生:河南豫剧师:我们一起了解豫剧豫剧(“它是“河南省”的简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主要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
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等)体验豫剧的唱腔,对比唱腔与语言的联系。
三、新授: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
板书:《看大戏》首先我们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跟刚才学习的唱腔有什么相似之处?播放录音,生:唱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看戏,是戏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大戏》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看大戏》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种──豫剧的唱腔风格而创作。
歌曲的开头,带有韵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畅、活泼。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旋律与豫剧唱腔的风格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同时通过学习,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的关系。
【学情简介】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歌曲《唱大戏》,设计歌曲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2、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了解豫剧唱腔的演唱风格。
能力目标:能学唱出戏曲的韵味。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看大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变化音及拖腔的演唱,能学唱出戏曲的韵味。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律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
二、导言: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听一听是哪个地方的戏曲。
生:河南豫剧
师:我们一起了解豫剧
豫剧(“它是“河南省”的简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主要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
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等)
体验豫剧的唱腔,对比唱腔与语言的联系。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
板书:《看大戏》
首先我们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跟刚才学习的唱腔有什么相似之处?
播放录音,
生:唱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看戏,是戏迷。
生:我也是小戏迷,将来我要唱大戏。
谁来解释“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教师补充
师:在以前的农村,没有电视,人们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村里经常来戏班搭台唱戏,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一起来看戏,场面十分壮观,所以称为看大戏。
师:这首歌曲又跟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有相似之处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运用了那些豫剧的风格特点?
生:升4音的出现就突出了豫剧的风格特点。
音程间的大跳。
师教唱有#4音的曲谱
另外曲谱中多次出现休止符,老师再放一遍录音请同学们找出来,它们分别是几分休止符?
生: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四分休止符空一拍,八分休止符空半拍,同学们演唱时要注意
这一段没有歌词的地方在歌曲中叫什么?
生:叫间奏。
师:谁知道在戏曲中叫什么?
生:摇头
师:在戏曲中叫过门。
学唱歌谱
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第一段歌词,注意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弹琴,学生试着演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四、歌曲处理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
正因为黄河水的滋养,河南人民的性格变的粗犷、豪迈、热情、奔放。
从而形成了上声和去声的方言特点。
例如:“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师模仿河南话说并演唱)比较歌曲中的“看呀看大戏,唱呀唱大戏。
师:豫剧的唱腔比较粗犷、高亢,而且有甩腔和拖腔的风格,在我们歌曲中的两处也有这个特点。
如:“爸爸妈妈爱迷戏”这句就使用了拖腔,教师示范。
生:学生模唱。
另外还有”爱呀爱迷戏“这句也明显的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教师示范。
生:学生模唱。
师:豫剧的唱腔与河南地区的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举例)了解了歌曲的特点,让我们模仿着豫剧唱腔的风格来演唱一下歌曲吧,演唱时要注意甩腔和拖腔的唱法
师:同学们看结束句,和前一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生:大部分旋律相同,只有最后两小节不同。
师生共同练唱结束句部分。
并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歌曲中的几个重点乐句。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吸取了豫剧的唱腔风格,演唱时要体现它的粗犷、豪放、热情、直率。
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拓展延伸:念白学习
这个念白呀,他是戏曲里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介于唱和念之间的音调,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相衔接,有着千斤白四两唱的说法,你说念白重要不重要啊。
师出示课件,和同学们一起用河南的方言读。
师:河南方言的语言音调是以上声和去声为主,同学们再读时要用高位置。
生:分组读
小组展示,看哪个组河南话说的地道。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具有戏曲风格的歌曲,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在这节课中我们体验了唱和念,还有做好打这两种表演。
请同学们课下设计几个戏曲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下节课汇报展示,我们用河南的方言说再见吧。
六、布置作业:
把学习的歌曲表演给父母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效果分析
歌曲《看大戏》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种──豫剧的唱腔风格。
歌曲的开头,带有韵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畅、活泼。
首先在技术准备上,我在网上搜索戏曲经典演唱及资料,利用多媒体和课件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尤其是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当我用夸张的声音甩起来的时候,深深的吸引了他们,我看到了孩子们那天真可爱的笑脸,随之他们也放开了,和我一起甩了起来,那眉眼,那笑容,真是发自内心的,突然感觉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唱出了豫剧的味道。
通过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让学生们体会豫剧唱腔粗犷、豪放的风格,感受豫剧唱腔的下坠和下滑,再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哪句是典型的豫剧拖腔,还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河南话读念白,效果很好。
最后在歌曲力度上稍加处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仿佛就在舞台上欢快风趣的演唱,那种情绪大家都感受到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
要戏种──豫剧的唱腔风格而创作。
歌曲的开头,带有韵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畅、活泼。
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也吸收了戏曲的联曲体方式,在音乐中插入间奏,将两大句分开。
最后扩充了一句作为结束句。
整首作品豫剧风格鲜明,旋律流畅活泼,表现了主人公一家人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评测练习
1.什么是看大戏?
2.歌曲中有哪些特色音?
3.课下为歌曲设计动作来表现歌曲。
4.把这首歌曲回家唱歌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看大戏》是本学期我做的一节组内研讨课,我将《看大戏》设计成以唱歌为主要内容,与听、赏、创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教学内容比较充实。
相互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在不断变化中感觉新鲜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导言开始,我用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音乐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实践中,体会河南方言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引用选择、判断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思考研究的空间,如判断歌曲《看大戏》是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相似,不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中以精湛的语言,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的巧妙自然。
另外,在教学中还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念白部分运用河南方言更能体现方言也歌曲的联系这一特点。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上的比较成功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在提问时对于语言的表达应该再规范些,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的过渡语应该设计的再完美一些,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课标分析
《看大戏》这首作品的特点是它不是传统剧目。
而是采用豫剧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通过这些具有戏曲元素创作作品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有粗浅认识,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唱歌曲看大戏,准确把握歌曲节奏,集豫剧风格歌曲的演唱特点,并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于具有直观认识。
进而体会这首歌曲中具有豫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