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大事中英文年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以下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记录了中国英语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978年
- 开始恢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标志着中国英语教育的重新发展。
1980年代
-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开始广泛教授,成为高中和大学的必修课程。
1990年代
- 英语考试体制逐渐完善,各类英语考试如CET-4和CET-6得到广泛推广。
2001年
- 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这是中国英语课程发展的里程碑。
2005年
- 中国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致力于提升中国英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014年
- 中国启动了“双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和普及程度。
2018年
- 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外语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了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020年
- 受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中国英语教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了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的简要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英语教育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档的内容经过了查证,确保了准确性。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国内外教育业发展大事记
以下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2.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教育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启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3. 1999年:中国发布了《义务教育法》,确保了每个孩子都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4.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国内教育产业的开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5. 2010年:中国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6.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7. 2016年:中国启动了“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
8. 2018年:中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遭到严重冲击,迫使各国加速推动远程教育和在线研究模式。
以上是国内外教育业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历史科技年表
中国历史科技年表太古时期:- 篆书的出现:太古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篆书的形式记录文字,篆书被视为中国文字书写技术的重要突破。
公元前3000年:- 纸张的发明:公元前3000年,中国古代人发明了纸张,这标志着书写材料从简单的竹简改变为了更方便的纸质材料。
公元前1000年:- 青铜器的炼制:公元前1000年,中国古代人开始使用青铜器,这是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不仅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工具制造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 中国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统一的中国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公元前100年:- 指南针的发明:公元前100年,中国古代人发明了指南针,这一发明对于航海和导航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也推动了后来的探索和贸易。
公元618年-907年:- 高等教育的兴起: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的学府和学院涌现,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李白和韩愈。
公元960年-1270年:- 造纸术的改进:北宋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纸张的产量大幅增加,为书写、印刷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公元13世纪:- 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火药,这一发明在战争和炼金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火药也被传入其他地区。
公元1662年-1722年:- 天文观测的突破:科学家郭守敬使用了一种改进的天文仪器,对天体进行了精确观测,并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详尽的星图。
这一突破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元1840年:- 近代科技的引入:19世纪,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科学技术,如电报、蒸汽机等,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科技史上的现代化转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历史通史时间轴76335(重要课资)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
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巩 固。封建社会的政治理念最终
确立。 (皇帝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 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无声
课堂使用
7
苏联的兴衰(经济)
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政治)、
课堂使用
8
世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
荷兰 17C
英国18C中期
课堂使用
9
课堂使用
10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 民族工业
课堂使用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19世纪末
一战期 间 (1914 -1918)
抗战时期 (1937- 1945) 11
26
评价列宁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 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过程 ①二月革命掘沙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 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指方向 对形势做了精辟分析。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 号。 ③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年7月,临时政府用暴力镇压人民。“七月流血”事件后 ④十月革命现曙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思想文化: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
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课要堂贡使用献
17
魏晋南北朝 (220年—589年)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斌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0~80多年的历史。
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民国电教的代表性人物陶行知:电教先驱晏阳初:早期电教实践者蔡元培:电影教育的倡导者孙明经:民国电教的主要奠基人舒新城:民国电教的重要理论家民国电教的代表性案例上海大夏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镇江民众教育馆金陵大学理学院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师生赴日拍摄日全食科教片(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发展特点: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1950-1965特征: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
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2008)1、1949年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2、1950年颁布中学教学计划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3、1951年颁布第一个学制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
4、1952年教职工公费医疗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出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的指示。
指示规定,从本年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从1953年春季起,高等学校的学生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
1952年7月8日,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
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
5、1954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掀起第一次高潮195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
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至今)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开始执行;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大庆油田建成.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60年代初: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流”;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1976年: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四人帮”的“四五”运动;毛泽东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86年:提出和制定“863计划”,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3年: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被称为“汪辜会谈”.90年代: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6年: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发射成功;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上网用户已达5亿;我国上网人数达2000多万人;江泽民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袁隆平.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形成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x09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年---至2008年)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至今)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开始执行;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在朝鲜战场共击落敌机300多架;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公私合营;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万隆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提出发展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0年代中期,确立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8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大庆油田建成.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60年代初: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流”;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1976年: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四人帮”的“四五”运动;毛泽东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香港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86年:提出和制定“863计划”,形成《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就中国收回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3年: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被称为“汪辜会谈”.90年代: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就业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6年:将海洋高技术列为863计划的第8个领域.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1,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发射成功;12.20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上网用户已达5亿;我国上网人数达2000多万人;江泽民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袁隆平.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形成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成功升上太空,首位宇航员是杨利伟.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国内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1. 古代:传统教育手段为主。
在咱老祖宗那会儿呢,教育技术那可简单得很。
基本上就是老师言传身教,用个竹简啊、纸张写写字来传授知识。
像孔子讲学,就带着一帮弟子,在院子里或者屋子里,凭着一张嘴、一些写了字的简册就开讲了。
到后来有了书院,那也就是增加了些书籍的收藏,教学方式还是很传统,先生念,学生跟着读,背背经史子集啥的。
2. 近代:西方教育技术传入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敲开大门后,西方的教育技术也跟着进来了。
这时候开始有了新式学堂,黑板、粉笔这种简单的教育工具开始流行起来。
而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课本变得更容易获取了。
像商务印书馆就印了好多课本,让更多孩子能有书可读。
还有一些教会学校,带来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像直观教学法,老师们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来给学生讲解知识,比如说地理课上用个小地球仪。
3. 现代: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转变。
上世纪初,电化教育开始兴起。
最开始就是幻灯片、无声电影进入教育领域。
那时候能看到幻灯片上的图片或者无声电影里的一些场景,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等媒体也开始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广播大学就是个典型例子,很多人通过听广播学习知识。
电视大学更是让远程教育走进了更多家庭,大家可以坐在家里看老师在电视上讲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学校。
刚开始就是简单的计算机课,教大家打字、一些基础的编程知识。
后来多媒体教学兴起,老师可以用PPT等软件做课件,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现在呢,互联网教育更是热火朝天。
各种在线课程平台,像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啥的,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管是学个小技能还是考个证,方便得很。
4. 当代:智能教育的探索。
现在咱国内已经开始探索智能教育了。
人工智能在教育里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说智能辅导系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还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开始走进课堂,想象一下,上历史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战场,多酷啊。
1961--1971大事年表
1961年1月14日-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全会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
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会后,中央领导人和地方负责人先后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3月6日安徽省委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
其他部分省区也实行了类似办法。
3月15日-23日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和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
随后,工业、商业、手工业、科学、教育、文艺领域也开展调整,并相继制定了工作条例。
7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自力更生,组织力量,突破原子能技术。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
3月2日周恩来在广州向出席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及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的代表作《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
3月27日,周恩来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观点。
5月22日中国影协举行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
这是第一次全国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
6月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研制成功。
9月24日-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
会议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一位右手完全断离的病人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
1月周恩来根据中央精神,提出“一纲四目”的对台政策。
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0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0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了
大规模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以下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历程:
1.1950-1960年代:初步探索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开展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
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进行教育技术教育和研究。
并且,我国开始引进
放映机、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用于教学实践。
2.1970-1980年代:技术普及与应用
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编写教育技术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技术人才。
同时,我国开始普及使用教学投影仪、幻灯片、录音带等教学设备,
并成功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放映机和录音带机。
3.1990-2000年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重视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教育
技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时,我国开始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提
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开始开展远程教育和
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2000年代至今: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
我国开始
推广使用电子白板、智能教室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并开展了在线教育、移
动学习等创新教育模式。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动教育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技术普及与应用再到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再到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国教育十大事记
中国教育十大事记1.引言1.1 概述中国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支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教育的十大重要事件,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建设。
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普及教育,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的机会,这项政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教育开始注重质量和创新,推行了开放政策,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
这一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育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教育的第三个重要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数字化教育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教育借助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数字化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工具。
同时,数字化教育还促进了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了教育的公平性。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每个事件都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回顾中国教育的历史,了解这些事件对教育的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教育的十大重要事件。
下面将对每个事件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事件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
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
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 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
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
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
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
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
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摘要: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演变,经历了电化教育的萌芽、初创、学科体系的建立等几个阶段。
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技术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史;历史经验;意义在教育发展历程中,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任务的提出,为了尽快让教育覆盖整个社会,激发全民族的学习热情,便迫切需要加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
一、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探究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技术是先有其事而后有其名,最后才发展为一门学科。
以教育技术学各时期发展的情况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电化教育的萌芽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
最初,受欧美学校视觉教学的影响,以及幻灯、电影的传入,我国才开始提倡电化教育并对其进行研究。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便在长沙、烟台、嘉兴举办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
在嘉兴试验时,用了幻灯,并取得了比在长沙和烟台“纯用教科书”好得多的效果[1]。
1920年,国光影片公司,拍摄出了《盲童教育》、《养蚕》等教育片,这标志着我们开始真正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节目。
1922年,幻灯和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始在南京金陵大学投入使用。
后来金陵大学由理学院院长魏学仁亲自主持翻译工作,共翻译60多部影片。
1930年他同院内几位教授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2]。
由此可见,初期发展的特点为:教育技术大多局限在电教实践活动,缺乏理论依据,而且它在教育中的成效和影响力还不大,限于设备的普及。
2.电化教育的初创1936年,南京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府行为。
同年,教育部举办了“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促成了它的广泛传播。
19782008中国职业教育三十年大事年表
19782008·大事年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主持全国科学大会,指出,“教育事业绝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
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强调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技工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劳动总局主管,教育部协助恢复高考国务院批准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专门设立职教研究室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吉林、天津、山东、河南设立4所本科层次的技工师范学院。
面向所在大区、兼顾全国,为技工培训事业培养专业课教师。
学校由国家劳动总局和所在省、市双重领导,以国家劳动总局为主。
同年,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后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成立并招生《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教育部作出指示:“中学的结构改革是个很大的问题,非改不可。
”“高中毕业生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进工厂当工人。
”“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跟干部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是搞重点大学,第二是搞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第三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将来的工人都通过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招。
”全国中等专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出台全国农民教育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会议强调要继续搞好扫盲,积极、稳步发展业余小学,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关于确定和办好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意见》出台1981年胡耀邦指示:“根据城市就业的需要,能否将三分之一的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力争今年就着手办。
”《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的第八条提出加强职工培训的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强职工教育工作,重点之一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入厂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政治思想和文化、技术补课全国职工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战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明确规定“普及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正式列入国家根本大法。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大事件
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早期称作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17年。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就立下“要使全国人都受教育”的宏愿,积极投入到平民教育运动。
为推行平民教育,陶行知在长沙、烟台、嘉兴举办了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
在嘉兴试验时用了幻灯。
1918年,商务印书馆设立活动影戏部,拍摄的电影大致分为五类: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
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了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相应的教育影片,有《盲童教育》、《驱灭蚊蝇》、《养蚕》、《养真幼稚园》等。
、192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年,金陵大学农学院自行摄制“动片”(电影),并在各地放映。
1928年,上海柯达公司成立教学电影部,制作了一批无声教学电影片。
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建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所属的研究实验部、教育实验区,俞庆棠亲自兼任研究实验部主任。
该部除研究实验,开展民众教育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16毫米的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
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
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以科学片辅助理化、生物、地质各科的教学,并成立推广部,下设科学电影组,开始译制教育电影。
大夏大学理学院开展幻灯、播音教学。
1931年,蔡元培先生在金陵大学作《电影与教育》学术演讲。
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了一台7灯收音机,按时收听电台节目。
“一•二八”事件时,他们利用收音机转播战况,向民众散发消息。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无锡各界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50瓦(后扩大为100瓦)的无线电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均有收听。
陶行知在筹划工学团时,要求工学团的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须运用无线电收音机及活动电影在最短时间内收最佳之效果”。
中国历史重要教育改革年表
中国历史重要教育改革年表104 BC - 87 BC:西汉时期,班固制定了最早的九品中正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举人制度,为后来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
581年:隋文帝颁布了《隋律》,其中首次规定了科举考试的标准,这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713年:唐玄宗时期,颁布的《唐律疏议》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124 BCE - 190 BCE:汉武帝时期,推行州县学制度,提高了地方教育水平。
1736年:清朝康熙皇帝颁布了《六码除悭章程》,开始了养学院以供修道的制度。
1901年:清朝开始通过会试、殿试和登科的科举制度,但这一制度带来了负面效应,包括应试教育的盛行和对道德品质的忽视。
1905年:清朝实行了近代教育改革,开始推行新式学堂,并引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教育革命的口号,旨在推动全面的教育改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推动农村教育、工人教育和妇女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全面展开了面向全民的教育改革。
1951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1952年: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学制改革,将教育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设置了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课程。
1977年:中国开启了高考恢复的历程,恢复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拔依据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
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个公民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
1999年:中国启动了“两基”攻坚战,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改善。
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4年:中国推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试图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教育系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艰难应对。
世界教育与学术年表
世界教育与学术年表1.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1046年)- 商代的牛初生鼓琴启蒙教育- 周代的文、武、贵族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1世纪)- 私人教育家负责罗马贵族孩子的教育- 学堂以希腊风格为主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14-17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学院和大学中的人文学科教育盛行4. 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世纪)- 重视理性和科学,主张普及教育- 创办了许多教育机构5. 美国公立教育体系建立(19世纪)- 1830年创建第一个公立高等教育机构- 1862年通过《1862年土地赠予学院法案》6. 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20世纪)- 罗素报告(Robbins Report)推动英国高等教育扩大 - 东亚四小龙实施经济发展和教育提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全球教育发展7. 21世纪的教育趋势- 强调终身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8. 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不平等问题- 教育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融合- 学术诚信和学术造假问题9. 教育与学术的未来展望- 提高教育资源平等分配- 强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总结:世界教育与学术年表展示了教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节点。
从中国古代教育到现代全球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关注教育平等、技术应用和学术品质等方面,以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提高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加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将是教育与学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uthorized Nanking University to hold a staff training class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Electronic Education was used in official.
1938
“金陵大学设有“电化教育专修科”Jinling university has "electrochemical ZhuanXiuKe education."
1945年
苏州国家教育学院建立了电化教育系Suzhou 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established audio-visual education
1936年10月
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6期。是我国最早的电教刊物。The company of products for Chinese film in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Chen You-song, and Audio-Visual Education weekly was published for 6 weeks. It is the earliest Audio-visual publication.
1993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Degree Committee in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 master's degre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35年
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改名“电化教学讲映场”。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学”这个名词。Public Education Museum in Zhenjiang replaced its conference hall with“Audio-visual Market of Electronic Teaching”. It is we first use the name of Electronic Teaching
The first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Teaching steering committee" was set up, and Gu Ming-Yuan took the chairman.
1996年
国家教委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will b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Teaching Technology Steering Committee" was renamed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Technical Steering Committee"
1935年
上海大厦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在大学开设的电化教育课。So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Big Chin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offered the course of educational films; it is we first open the course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2002年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YB010825)The " Research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 declared by Central Audio-Visual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which was approved as the key issu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subject, approved: DYB010825)
1989年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改为电化教育司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to audio-visual education changed to Secretary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1990年
北方地区开设电化教育专业的14所高等院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并建立了“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这次会议上,在电教司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North seted up the audio-visu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14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Nei Mongo Normal University held seminars, and established "northern reg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bject collaborative audio-visual education group."
1984-1986年
"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进入高峰期"Electrochemical education is renamed education technology discussion" into the peak
1989年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全国电教处长及有关负责人培训研讨会上,首次提到中国电化教育的三大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学校电化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Deputy Director Zou Shiyan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Audio-visual and related training seminar for the first time mentioned China's three major audio-visual education system: radio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system, school audio-visual education system, satellite TV education system.
193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友松著述的《有声教育电影》。这是我国出版的第—本电教专著。The Commercial Press of Shanghai published <Educational Film with Sound> written by Chen you-song. It is the first Audio-visual monograph China published.
1949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杜维涛译戴尔的名著《视听教学法之理论》published DuWeiTao translation dell masterpiece of teaching theory of audiovisual
1958年
北京市建立了“北京市电化教育馆”Beijing established "Beijing electronic education."
1933年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提出“电化教育”名称,内容包括当时的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Chen li-jiang, the Social Education Secretary of Educational Ministry, proposed the name of“Audio-Visual education”, which included educational films & educational broadcasts then.
1995年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was established.
1995年
第一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由顾明远担任
中国教育技术大事年表
1928年
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还播放教育节目。
Central Radio Station was founded, it broadcasted educational programs besides news.
1930
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
Film Education Commission was formed in the science college of Jinling University.
1993年
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