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最终版)

合集下载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的形象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国家形象等。

在公共外交中,中国着重塑造的形象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家、一种亲情文明的国家、一种合作共赢的国家、一种开放包容的国家和一种公正正义的国家。

首先是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主张和平发展的国家,而且在当今世界各国更是强调和平发展并提倡和平共处。

中国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强调的和平发展形象,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和平使者和建设者。

其次是一种亲情文明的国家形象。

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文明的灿烂,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儒家文化的代表国家。

中国强调尊老敬老、重视家庭,注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这种亲情文明的国家形象深受世界各国的尊敬和认同。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不断强调亲善、友好和互利共赢的理念,使其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

再者是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

中国主张合作共赢,注重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和友好关系。

中国大力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格局。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强调合作共赢的理念,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此外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中国主张开放包容,愿意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强调开放包容的理念,倡导推动全球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利益融合。

最后是一种公正正义的国家形象。

中国秉持着独立自主、公正公平、公约禄利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维护国际公正和国际法治为宗旨,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道义力量。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强调公正正义的理念,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正,为国际社会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塑造这些形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40916102 刘邱淅要想了解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家形象,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国家影响的塑造中,首先是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各种机构、团体、企业和社会民众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此外,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等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看,被新闻媒介反映出来的政府、机构、企业和公民的行为,与国家形象的关联最直接。

国家形象首先是以媒介对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客观反映”为基础的。

通过媒介反映出来的一个国家是否开放、自由、民主、富强,该国的社会是否公平、正义,该国的民众是否诚信、正直、善良、宽容、博大,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新闻媒介的报道,特别是具备“客观性”、“平衡性”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公开透明,都体现了新闻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硬功能。

相对而言,通过虚构的文学艺术所反映的国家形象,其影响力明显更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文化的“软形象”。

这种软,使文化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一种“上善若水”的包容、浸染、渗透的软性功能。

这种影响,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具有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功夫文化、茶文化、餐饮文化,以及中国的京剧、民俗、民间文化等等,都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

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它的华丽、丰富、恢弘,特别是对中国“和”文化精神以及中国与时俱变的民族精神的阐释,对于塑造一个文明灿烂、文化独特、开放改革、求新求变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惊动了世界,而且也使一些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比较负面的人改变了看法。

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塑造

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 象 的影 响 是 国 际性 的 , 其 塑造 的 过程 但
并不 是单一 的国际行 为 , 括着 国内 、 包 区域 和全 球 三 个层 面 。对 于 国 家形 象 的 塑 造 来 说 国 内战 略 是 基 础, 只有 打好 国内基础 才 能优化 国家形 象 ; 区战 略 地 是关 键 , 只有处 理好 同周 边 国家 的关 系才 能 强化 良
重 塑 国家形象 , 望 向世 界 展 示 尼 I 希 t利亚 的美 好 方
尽 管 国家 形 象 的受 众 面是 国际社 会 , 构 建 国 但 家 形象 的素 材源 于 国 内 的综合 情 况 , 因此 说 国 家形
象 的塑造 在相 当程 度上 是一种 内况 的延 伸 。由此看
面 ; 大利亚 开 展 了 “ 大利 亚 品牌 ” 传 活 动 , 澳 澳 宣 期 待树立 有利 于 自身 发 展 的 国家形 象 ; 国成 立 了负 美 责宣传 美 国外 交政 策 的永 久 性 办公 室 , 图树 立 美 力
为指 导 , 成 与 整 个 国际社 会 的 良性 互 动 , 形 营造 良好 的 国 际环 境 。
( 关键 词] 国家形 象; 平发展 ; 和 塑造 ; 途径 [ 中图分 类号] 8 0 D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2— 9 9 2 1 )8— 0 5— 5 10 3 0 (0 10 0 7 0
经济 、 提升 科技 实力 作 为 实 现发 展 和 提 高 国家 实 力
的 主要支撑 力 。
好 的国家形 象 ; 全球 战略 是 国 内 、 域 战 略 的延 伸 , 区
只有 在与整 个 国际社会 的 良性互 动 中才能 真正树 立 起 良好 的 国家形 象 。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摘要】国家形象的建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从说服传播视角出发,探讨了国家形象构建的逻辑与进路。

首先分析了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

然后介绍了国家形象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影响国家形象的因素,并提出了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

在结论部分指出,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建设更为关键。

最后指出说服传播视角对国家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国家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家形象,说服传播视角,构建逻辑,国家形象建设,传播策略,全球化,理论基础,途径与方法,影响因素,持久过程,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重要性,变得重要,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利化,国家形象越来越容易被外界捕捉和塑造,从而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了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

作为国际传播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服传播视角强调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通过说服和影响力的机制来塑造国家形象,从而实现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

说服传播视角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传播策略和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国家可以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起正面和积极的形象,从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声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说服传播视角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通过分析国家形象构建的理论基础、途径与方法,影响国家形象的因素以及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旨在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国家形象的构建是国家传播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对各国国家形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如何构建国家形象,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是“中国角色,推出中国方案。

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具体塑造为:“中国不仅寻求国家富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也尊重文明多彩,乐见文明共生。

”沈丁立在分析“文明”一词时谈到,中国期待世界共同发展,各色文明互鉴共存。

而“一带一路”则是人类大规模大区域合作的最新表现。

大区域囊括了亚非欧,大规模则涵盖了从基建互联到经济互通,再到命运相依。

西北大学教授方光华曾撰文指出,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到各国人民心中,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 1 -。

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塑造

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塑造

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塑造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其国家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象展示,更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体现和一种软实力的展示。

一、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特征。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国家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品牌。

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和传统艺术,这使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多元化且独特。

此外,中国还是一个拥有壮丽自然景观的国家,如神奇的长城、秀丽的桂林山水等,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推动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中国倡导的外交政策核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国家的立场和愿望。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

三、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关系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首先,国家形象是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国家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外交政策的推行提供有利条件,增加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认同和信任。

其次,外交政策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体现。

外交政策的内容、方式与手段,能够使国家形象更加鲜明、积极、正面。

中国积极推动共同发展、推动九成半球等外交倡议,努力增进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以此塑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四、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塑造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来塑造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塑造演讲稿范文

国家形象塑造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它关乎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自信和未来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塑造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首先,我们要强化国家文化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电视剧《延禧攻略》等,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其次,我们要提高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体现在国内,更体现在国际舞台上。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我们要在国际交流中展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感。

第三,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我们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国家形象的亮丽底色。

第四,我们要提高国民素质。

一个国家的形象,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升。

我们要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我们要倡导文明礼仪,提高国民道德水平,让世界看到一个文明、和谐、进步的中国。

第五,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际传播能力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关键。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最后,我要强调,国家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形象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国家形象塑造策划书3篇

国家形象塑造策划书3篇

国家形象塑造策划书3篇篇一国家形象塑造策划书一、策划背景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呈现出的整体形象,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可以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因此,制定一份国家形象塑造策划书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受众本策划书的目标受众包括国际社会、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公众等。

三、国家形象定位根据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等因素,确定国家形象的定位。

例如,可以将国家定位为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友好国家等。

四、国家形象塑造策略1. 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文化节等形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的文化魅力和特色。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相互理解和认同。

2. 媒体宣传与公关利用国内外媒体平台,宣传国家的政策、成就和发展前景,提高国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热点问题。

3. 教育与人才培养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本国学习和研究。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人才支持。

4. 旅游推广5. 国际合作与援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援助项目,展示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定期评估和调整策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预期效果1. 提升国家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七、注意事项1. 国家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2. 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

3.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国际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国家形象塑造策略。

国家形象的建构开题报告

国家形象的建构开题报告

国家形象的建构开题报告国家形象的建构开题报告一、引言国家形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是由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所构成的。

国家形象的建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外交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国家形象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建构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来塑造国家形象。

外部建构则是通过外交手段、国际交流等方式来传播国家形象。

1. 内部建构内部建构是国家形象的基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稳定与发展:一个政治稳定、发展迅速的国家会给人们留下积极的印象,增强国家形象的正面性。

(2)经济实力与发展:经济实力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会给人们留下强大、富裕的形象。

(3)文化传统与创新:文化传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创新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关键因素。

2. 外部建构外部建构是国家形象的宣传和传播,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交政策与外交手段: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外交手段的灵活运用,国家形象可以得到有效传播。

(2)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

(3)国际形象塑造:通过国际形象塑造的方式,包括举办国际盛会、文化交流等,来增强国家形象的正面性。

三、国家形象的影响因素国家形象的建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1. 历史与文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往往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2. 政治与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理能力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政治稳定、民主法治、廉洁高效的国家形象会更受人们的认可。

3. 经济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理论创新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理论创新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程, 意 识 形 态 一 项 重 要 的 功 能 就 是 塑 造 和 维 护
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层面提 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借助有组织的国
际传 播机 制 和引 导机制 来完 成 和实现 的结果 。 国 家形 象作 为一 个 国家 的外 在 形 式 和 表 现 , 是 一个 国家意识 形态 建设 的题 中之义 。
“ 国家形 象 ” 是 指 一 个 国家 在 世 人 面 前 所 展
然 引起 国际社会 各方 的高 度关 注和 疑虑 。如何 在
现 出来 的特征 、 特 性 等 以及 给人 们 留下 来 的关 于 这个 国家 本身 、 国家 行为 、 国家各项 活动及 相关 成 果 的总体 评价 和 印象 。国家形 象 既是一 个 国家 国 民政 治认 同的意 义符 号 , 也 是其 他 各 国 人们 对 其
的题 中之 义
“ 国家形 象 ” 不 仅 是 一 个 国家 历 史 发 展 和 文 化传 承 的 自发 结 果 , 更 是 一个 国 家有 意 识 地 从 意
形 象是 该 国“ 软实 力 ” 的体 现 , 也 是 一个 国家 占据
国际政治秩序话语 权的重要方式。“ 国家形象” 的构建 总是 一个 由意识 形态 主导 建构 和传 播 的过
. .
h e a d f r o m a h i g h p l a n e t o g r a s p t h e n e w t e n d e n c y,n e w t r e n d s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wo r l d d e v e l o p me n t .W e s h o u l d t y r t o s h o w t h e w o r l d t h a t Ch i n a i s a n a t i o n c a r r y i n g o u t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b e i n g o p e n i n g—u p, s c i e n t i i f c ll a y 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n d i n g o n i t s o wn ,p e a c e —

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基本定位与实践指向

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基本定位与实践指向

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基本定位与实践指向方正提要:“大国形象”是基于“国家形象”的高层级表达与概念塑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断探索构建大国形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为此,党、国家和人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当前,随着国家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已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机遇,重建构建大国形象的理论路径与话语框架正当其时。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充分梳理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确定构建大国形象的基本定位,同时分析构建大国形象的实践指向就显现出其可能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中国大国形象历史进程基本定位实践指向作者方正,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法学博士(北京100732 )。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中国在进行了 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并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发展 曰新月异,国家经济、军事等全方面实力的提升,使近代以来的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转 变,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展现出的国家实力不断冲击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固有印象,西 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想象在古老与现代、专制与文明、落后与先进的抉择中挣扎与撕裂,西方原有的 知识与经验越发无法解释当前中国的形象。

这正是中国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转折,当前的机遇不仅在 于国际秩序出现新变化、新平衡的转变,而且在于中国学者经过百年来的追逐与学习,基本掌握了西 方世界主导的国家形象构建传播的规律与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条件下,中国 具备了重建自身国家形象新的话语框架的机会与实力。

因此,当前中国以大国为基础构建国家形象正 当其时。

在构建中国大国形象时,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现状与特征,从而更 好地指导构建大国形象的实践工作^_、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正如魏源、林则徐高呼“睁眼看世界”,上自遥远的封建王朝时期,下至近代以来中国悲惨命运 时期,中国的历代政权并不在意世界的整体面貌,自然也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构建与宣传国家形象的主83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8期动实践。

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的建立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讨论这一课题。

首先,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密切相关的。

建国初期,中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全球革命的拥护者和领袖。

这个形象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革命者的关注和支持,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不再仅限于革命国家的拥护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发展与稳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着力解决内部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种国家形象的改变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合作机会。

第三,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为构建国家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汉字、中国功夫、龙的形象等文化符号,在海外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平、和谐和道德,这种文化积淀也为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此外,国际大事件和外交政策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中国的核试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办奥运会等事件,都影响了全球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立多边合作体系,提出亚洲缅甸经济走廊、“一带一路”等倡议,也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国内方面,政府、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政府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展示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成就,提高国家形象的竞争力。

媒体通过国际传播,报道中国的变化和进步,扩大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教育机构则致力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为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存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采取经济制裁等不公平手段的情况。

此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也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传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崛起与国家形象的构建

中国崛起与国家形象的构建
除了 日本 ,美 国是另外一个 “ 中国威胁论 ”的策源地 。有 美 国学者认为中 国的外交政策 是高度集 中的、缺 乏有效的信息 提供 和高高在上 的,因此 常常在 “ 真空 ”里 决策 ,幕僚及利益 集 团的作用都被压 缩到最小限度,缺 乏灵活的政策选择 。因此 , “ 中国未来的战略意 图是可变 的、流动 的” 。“ 中国军事力量的 发展 和安全努力从根本上就是 要排斥美 国的存在 和打击美 国在 亚洲 的影 响力” 。 有人作过统计 ,仅从 1 9 9 2年初到 1 9 9 4年底 ,在 美英 日法



普遍 。
上个世 纪 9 O年代初 ,日本有 学者就发表文章称 “ 中国的世 界观基本上还是 ‘ 战 国时代 的模式 ’ ,即有力量者将成 为世 界的 霸主和统 治世 界 。因此 ,邓小平领 导下的中 国希望通过实现 四 个现代化重新登上世 界政 治大舞 台 ,成为 2 1 世 纪的世 界大国。 其国家领 导人 总是在努力创造可 以成 为霸主 的条件 ,他们 绝对 不允许放弃作为霸主 的条件 。 ”有专家指 出,这或许是 “ 中国威 胁论 ”的开始 。1 9 9 2年是中 日邦交正常化 2 0周年 ,本是 发展 和 加强 中日关系 的好 时机 , 但 日本 的各大报纸 却纷 纷发表文章, 宣扬 “ 中国威胁 论” ,掀起 了 “ 中国威胁 论”的第一波狂潮 。《 读 卖 新闻》指 出: “ 中国在出 口武器并加强军事实力 ,这将对 国际 社会 构成威胁 。 ”《 朝 日新 闻》则 断言 :“ 中国正在成为破坏亚洲 均势 的不稳定 因素 。 ”这股狂潮伴 随着 日本 “ 失去 的十年 ” ,进 入新世 纪,在小泉政府时期达到高潮 。

权各 占 1 5 . 3 % 和1 2 . 1 % 。对 中国经济 的报道正负面基本持平 , 但 是在政治 、人权 、外交 、法律、环境卫生等方面 的负面 新闻远 远多于正面报道 。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

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是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它是由各种因素构建而成的,包括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外交政策、科技创新、对外援助等方面。

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公民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中国的国家形象是由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所构建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书法、绘画、戏曲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国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其次,中国的国家形象也与其政治制度有关。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稳定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统一领导。

中国政府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的国家形象还与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实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都为中国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

科技创新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人工智能、高铁、电子支付等技术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对外援助也是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援助活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培训等。

中国的援助项目广泛覆盖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南南合作和国际社会的互信。

总之,中国的国家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建而成的。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对外援助等方式,不断提升国家形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

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1期106作者简介:常荣娟(1995-),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孙昀昕(199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常晴(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㊂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探讨常荣娟 孙昀昕 常 晴(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政治㊁安全㊁经济㊁文化和生态五大领域,同时其价值意愿也十分丰富,蕴含了平等自由㊁公平正义㊁绿色共享等价值取向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当下中国的核心外交理念,对中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宣传中国价值理念㊁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㊂本文旨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视角,探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路径㊂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形象;构建中图分类号:D 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3198.2021.21.0511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国家形象相关概念界定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的是通过解析其概念的方式进行界定㊂例如先解释共同体的概念,再解释命运共同体概念,进而推理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㊂但这些概念的界定都离不开西方政治思想家和马克思㊁恩格斯所提出的共同体概念㊂另外一些学者则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成人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外,还有人类血缘共同体㊁人类利益共同体等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其他共同体而言更能够代表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愿望,代表着全世界人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㊂鉴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是一个如何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㊁使其共同发展的理论,也是一个人类未来如何生存㊁发展的实践目标㊂1.2 国家形象概念刘艳房在其著作中指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的各种理性行为体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和评价㊂理清华在其文章中指出: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㊂ 通过比较总结,笔者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行为体对民族国家所形成的关于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生态㊁安全等方面的综合性印象和评价㊂1.3 中国国家形象概念由国家形象的概念可以得知中国的国家形象包括中国自身对国际社会所展示的政治形象㊁经济形象㊁文化形象㊁生态形象㊁安全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是这些形象的总和㊂政治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制度㊁政治文化㊁政治实施情况㊁外交情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经济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㊁发展情况㊁发展方向以及和世界经济的互动程度的总的评价和印象;文化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类型㊁文化机制㊁文化态度的总的评价和印象;生态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环境治理㊁社会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方案的总的评价和印象;安全形象主要包括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内安全形势㊁国际安全形势的处理能力和态度等总的评价和印象㊂2 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面临的挑战2.1 政治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威胁论 等论调甚嚣尘上㊂西方一些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崛起之后也会踏上 国强必霸 的老路,进而威胁世界和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和平大国形象;从国内层面来讲,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反腐斗争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贪污腐败的陈旧历史依然使中国面临政风不纯㊁贪污腐败的国际舆论压力㊂在范红㊁冯嘉晨的‘反腐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指出,腐败是海外受众对中国政府的 刻板印象 之一,2014年底由非营利性反腐败组织 透明国际 发布的‘全球腐败年度报告“中,中国政府的排名在2014年滑落了20个位次,仅在所有国家中排名100位㊂2.2 经济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经济威胁论 的论调十分严重㊂自2015年中国发起亚投行以来,德国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言论称中国已经开始积攒了抗衡世界银行的金融力量㊂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常直接将中国称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这些言论看似在肯定中国的经济实力,但实际上却在给 中国经济威胁论 推波助澜㊂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驱动力不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仍然需要时间㊂由于创新力不足,对外出口产品屡遭贸易壁垒,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中国的反倾销案数不胜数,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象㊂2.3 文化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中国文化输出的论调此起彼伏㊂例如英美媒体对孔子学院的定性,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建立孔子学院的真实意图在于使孔子学院配合中国的野心和扩张行为,传播共产党观点,美化政府形象,它不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而是一种政治性工具㊂这极度歪曲了中国在全球各地兴办孔子学院的意图,让国际公众误以为中国在搞文化输出,不利于中国形成良好的文化形象㊂西方国家不仅对孔子学院恶意歪曲,也将李子柒等网红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行为定义为文化输出,种种恶意诽谤和诬陷都让中国文化形象备受争议㊂从国内层面来讲,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1期107和发展,中国展现给国际社会的文化有限且缺乏新意,文化大国形象构建任重而道远㊂2.4 生态层面从国际层面来讲, 中国环境威胁论 和 中国能源威胁论 一直存在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调中国采用粗放式发展模式,浪费能源的同时导致了环境污染,指责中国是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 贡献者 ,中国经济发展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中国环保国家形象的形成㊂从国内层面来讲,由于公共卫生事业还存在一定问题,人民环保意识还十分欠缺,街面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直接向来华人员展现了一个脏乱差的中国形象㊂2.5 安全层面较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传统安全形象相对有优势㊂但是非传统安全形象相对较弱,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国外一些人员的恶意诽谤,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㊂例如意大利官员曾在公开场合讲到疫情是 黄种人的病 ;丹麦把中国的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用新冠病毒代替;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称,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等,这些言论和行为对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形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的非传统安全形象面临巨大挑战㊂3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家形象构建路径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㊁价值意蕴以及中国国家形象概念,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㊂3.1 政治方面政治上,继续走对话协商道路,追求持久和平㊂中国对内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提高国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政治素养,同时也通过国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国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国民政治素养较高㊁政治文化先进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始终秉持不搞霸凌主义㊁不搞强权政治㊁尊重别国主权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合理解决同日本㊁美国等国家的问题;长期维护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处理外交关系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㊂3.2 经济方面经济上,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理念,谋求共同繁荣㊂中国对内应继续发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多加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增加国家税收㊁增加就业岗位等作用,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继续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之间㊁区域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国际社会展现出经济繁荣㊁实力雄厚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继续发挥好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始终秉持 合作共赢 的理念,继续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和 亚投行 等合作项目,积极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系㊂中国对外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同其他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但决不利用发展经济之便干涉别国经济发展方向㊁不涉足别国政治领域㊂3.3 文化方面文化上,继续坚持交流互鉴原则,力求平等交流㊂中国对内要不断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增强中国国民对外国文化的 免疫力 ,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文化繁荣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始终坚持不搞文化霸权,不强行输出本国文化这一理念,摒弃文化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同其他文化积极交流互鉴,以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㊂3.4 生态方面生态上,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地球清洁美丽㊂中国对内应继续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加强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创建卫生城市以及社会治理的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清洁美丽的中国形象㊂中国对外应在全球变暖㊁大气污染等气候和环境问题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㊂与此同时中国也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配合其他国家共同维护绿色地球,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㊂3.5 安全方面安全上,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寻求普遍安全㊂中国对内要不断解决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清理本国的恐怖势力和网络威胁势力,使国家各行各业气正风清,与此同时也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战 疫 ,对于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加强管控,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为国际社会展示一个相对安全的大国形象㊂中国对外要积极同世界各国一同携手㊁共同战 疫 ,全方位应对 疫情 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㊂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坚决同世界各国并肩作战,不推诿责任㊁不恶语相加,为世界展示一个有责任㊁有担当的东方大国形象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提出的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无论是其科学内涵还是价值意蕴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全世界人民的期望,中国积极宣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这对中国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刘艳房,张骥.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探索,2008,(02).[2]李步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04).[3]孙廷.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D ].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8.[4]贾磊.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内涵㊁思想渊源与路径选择[D ].长春:吉林大学,2017.[5]付泽宇.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科学内涵与时代品格 以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视角[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01).[6]李爱敏.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本质㊁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02).[7]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2015-03-29(02).[8]刘艳房,张骥.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探索,2008,(02).[9]寇怡昕.东方学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形象[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0]薛青.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2019.[11]江德斌. 李子柒的文化输出 应予以肯定和支持[N ].中华工商时报,2019-12-13(003).[12]范红,冯嘉晨.反腐败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 ].对外传播,2015,(08).。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第248期‘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徐伟信[收稿日期]㊀2023-04-12[作者简介]㊀徐伟信(1991 ),男,浙江永嘉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研究生㊂[摘㊀要]㊀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各国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亚太地区和平议题㊂在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用多种方式塑造国家形象㊂同时,中国通过会务准备与群众动员,为国家形象塑造创造环境并营造了良好的气氛㊂此外,各国友好人士亦在会前会后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了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㊂中国通过举办亚太和会,传播了自身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等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的起步阶段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启示㊂[关键词]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新中国外交;国家形象;和平[中图分类号]㊀K271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3054(2023)12-0055-12[文献标识码]㊀A[DOI ]㊀10.13262/j.bjsshkxy.bjshkx.231205㊀㊀一㊁引言㊀㊀二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各地煽动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敌视㊂为维护世界和平,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人士发起保卫和平运动,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动响应保卫和平运动的领导机构 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积极参与保卫和平运动的各项事业㊂作为亚太地区保卫和平运动的重要一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以下简称亚太和会)于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㊂来自37个国家的429位代表和嘉宾参加此次会议,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亚太地区与世界和平大计㊂[1]亚太和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中国借此次会议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了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赢得了各国友好人士的支持,为我国突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全方位封锁提供了契机㊂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争取国际舆论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㊂[2]国家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由自我塑造的 自塑 和由他者塑造的 他塑 两种不同的形式㊂[3]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新中国参与双边和多边谈判㊁国际会议和展览,以及邀请外国友人访5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12期华等官方和民间外交活动,解读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如何展示国家形象,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㊂①国家形象塑造的视角对于拓展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维度亦有重要参考意义,但现有研究针对具体个案的论述并不充分㊂近年来,尽管部分学者关注到了亚太和会这一历史事件,对亚太和会在保卫和平运动中的意义㊁东南亚及拉美地区国家和民众对华认知的形成等进行了梳理和讨论,②但这些研究对中国筹备和举办亚太和会经过的考察尚不足,特别是对中国通过筹备和举办亚太和会如何塑造自身形象并塑造了怎样的国家形象,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论证㊂为此,本文在梳理亚太和会相关史料基础上,拟从国家形象塑造的视角考察亚太和会㊂㊀㊀二㊁亚太和会筹备㊁举办与国家形象的自塑㊀㊀朝鲜战争爆发后,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升级㊂1951年2月1日,美国等西方国家操纵联合国通过498号决议,无端诬蔑新中国侵略朝鲜㊂[4]针对美国的这一行径,我国一方面在战场上对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予以痛击,将战线维持在 三八线 附近;另一方面,对于要求进行停战谈判的国际舆论,给予积极响应,赞成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㊂[5]1951年7月,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进入谈谈打打㊁以打促谈的关键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程度迅速提升㊂为早日实现和平,中共中央充分意识到了 亦文亦武 ㊁紧密配合的关键性㊂[6]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中国不畏帝国主义强权,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国际威望空前提高㊂[7] 1951年10月,全印度和平理事会向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在中国召开亚太和会,以期早日实现亚太地区和平稳定㊂1952年2月23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上述建议,并邀请宋庆龄领衔担任亚太和会的发起人㊂[8]承办亚太和会,是新中国自我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为我国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向世界传播和平理念,提供了宝贵的机遇㊂(一)议题设置过程与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的国家形象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干涉内政,团结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目标㊂[9]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大方向㊂ 议题设置 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假设,在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议题设置的着重点直接决定了受众关注的重点㊂[10]在亚太和会发起之初,中国基于自身外交工作实际情况,提前规划了亚太和会的议题㊂1952年3月21日,中国向世界各国友好人士发出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发起书“(以下简称‘发起书“)㊂‘发起书“明确了为实现地区和平,亚太人民的首要任务是 紧密地团结起来,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 ,其次应当 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他国内政,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保证不同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 ,而且需 坚持主张和平解决现有的冲突,以恢复并发展各国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 ㊂[11]‘发起书“为亚太和会的议题选定指明了方向,表达了中国致力于消除亚太地区战争威胁的决心,以及愿与区域内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诚挚期盼,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的国家形象初具雏形㊂亚太和会筹备会议期间,在同各国代表磋商的过程中,中国将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的国家形象逐步具体化㊂6月3日,亚太地区19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亚太和会筹备会议㊂各国代表充分肯定了‘发起书“对亚太和会的议题规划,达成共识并通过了筹备会议宣言㊂筹备会议正式确定了亚太和会的四大议题,即:(1)保障亚太区域人民独立,自由和平,反对扩军备战,并禁止战争叫嚣及种族仇恨的宣传,取消一切对和平宣传的压制,要求和平运动的自由,禁止原子细菌及化学65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武器,反对对居民的轰炸与屠杀,加强对于国际法的遵守㊂(2)发展平等互利的正当国际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反对封锁和禁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妇女儿童的福利㊂(3)反对日本重新军国主义化,反对将日本作为侵略基地,以消除对于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的威胁㊂(4)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并和平解决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包括越南㊁老挝㊁柬埔寨㊁马来亚等地在内)一切有关和平的问题㊂[12]这些议题明确了亚太人民的奋斗目标,让各国代表能够在亚太和会召开前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和酝酿㊂上述议题也凝聚了新中国反对战争㊁致力于实现地区和平的具体诉求㊂例如,美国侵略者在亚太和会筹备会议前后仍然野蛮轰炸中朝后方基础设施,造成大量平民伤亡㊂并且美国还不顾国际法,悍然在朝鲜和中国边境进行细菌战㊂在遭到世界进步舆论的谴责后,美国为掩盖自己的丑恶行径,妄图压制国际舆论,颠倒黑白㊂[13]为此,亚太和会四大议题的第1条中就明确反对野蛮无耻的战争行径㊂这既是亚太地区人民的心愿,也表达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诉求㊂这一议题获得各国代表一致通过,被纳入亚太和会讨论议程,充分反映出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抵抗侵略是正义之举,中国反对战争㊁维护和平的努力得到了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的认可㊂筹备会议日本代表宫腰喜助就表示,新中国正在集中一切力量进行和平建设,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中国代表在亚太和会筹备会议的发言中,丝毫看不出新中国有侵略别国的意图㊂印度代表高善必也指出, 中印两国人民都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和平而奋斗 ㊂[14]亚太和会筹备会议的召开,让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与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诉求实现了互联互通,使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的国家形象得到了各国友好人士的理解与肯定㊂而亚太和会的正式召开,让中国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的国家形象内涵进一步丰富,国家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㊂10月2日下午,亚太和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㊂会议执行主席宋庆龄致开幕词,她回顾了亚太人民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的历程,表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与世界和平事业密不可分㊂[15]彭真代表北京和全中国人民向各国与会代表致欢迎词㊂他结合中国人民抗击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郑重宣告了中国的主张,即 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而不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国际纠纷 ㊂就各国代表关心的朝鲜问题,彭真明确表示中国反对战争,支持 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半岛问题㊂[16]中国代表在会上对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清晰地阐释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核 和平与反战,给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新中国赢得了他们的信赖㊂随后,中国主导拟定的大会议题和议事规则得到各国代表一致赞同㊂[17]大会第二日,中国代表郭沫若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新中国维护地区和平㊁反对战争的主张,包括尽快解决日本问题并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实现朝鲜㊁东南亚㊁中东等地区的和平,尽早实现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保障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与自主权利,加强各国经济交流,禁止种族歧视和战争宣传等㊂[18]这些主张不仅与各国代表的和平反战诉求紧密相连,同时也关联着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㊂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中国代表与各国代表和来宾在11天的会期里就如何实现各项和平目标展开了深入讨论㊂各国代表在日本问题㊁朝鲜问题㊁民族独立问题㊁中东近东的和平运动情况㊁文化交流㊁经济交流以及保卫妇女权利与儿童福利等议题上,充分表达了观点,形成了广泛共识㊂会议最后一天,在各国代表的一致同意下通过包括‘告世界人民书“及朝鲜㊁日本问题解决方案在内的117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12期个决议草案,亚太和会顺利闭幕㊂中国对亚太和会议题的设定,既结合了自身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目标,又兼顾了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使亚太和会的议题逐步具体化㊁细致化㊂借助这一方式,中国自塑了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国家形象,该形象得到了各国友好人士的接纳与认可㊂(二)议事规则的探索与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 的国家形象在亚太和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中国作为东道主,主动倾听并尊重各国与会代表的意见,逐步探索并确定了以平等协商凝聚各方共识的会议规则,在组织国际会议的实践中塑造了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 的大国形象㊂在如何实现亚太地区和平的问题上,各国代表背景不同㊁观点不一,彼此之间存在较大分歧㊂例如,在筹备会议期间,一些西方国家代表反对将民族独立问题与保卫和平运动联系到一起㊂中国代表在对这些代表的观点表示尊重的同时,与有关国家代表反复交换意见,用大量事实说明了民族独立斗争与反对战争㊁保卫和平的斗争之间密不可分,最终促成各方的认识达成一致㊂[19]尽管各国代表在个别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中国代表在与其他国家代表协商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议事规则,既可以照顾个别代表的观点,又能够充分表达中方的立场㊂这套议事规则的成型,不仅为和平力量实现团结提供了支持,也彰显出中国在实践中以不懈努力塑造 求同存异 的大国形象㊂亚太和会原定于1952年9月底举办,但直至9月20日,仍有140余名代表由于路途遥远以及一些反和平势力的阻挠未能如期抵达北京㊂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将亚太和会开幕日期推迟至10月2日,并指示亚太和会中国代表团与先期抵达的各国代表磋商,组织部分先期抵京的代表就会议议题展开小范围讨论㊂[20]中国对议事日程的调整,保证了各国代表都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在亚太和会上表达意见,也充分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的强烈意愿,显示出中国致力于塑造 平等协商 国家形象的决心㊂亚太和会召开前,彭真在动员工作中强调了党中央对这次大会的态度和方针,即团结国际友人,广交朋友,始终贯彻民主协商的精神㊂[21]在协调各国代表意见的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了 依靠进步㊁团结中间㊁争取落后,孤立软化反动 的协商交流模式㊂当代表观点针锋相对时,中国代表就利用上述方法,主动介入缓和会场气氛,争取各方最大程度地求得共识㊂[22]在大会决议成型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 平等协商 ,兼顾多数意见和少数观点,充分反复地协商以求达成一致㊂例如大会主要文件修改工作不由东道主国主导,而是交由其他国家代表完成㊂中国在讨论中秉持了 求同存异 的精神,比如对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一些代表持不同看法,中方在充分考虑国际形势后做出了让步,既不强求将该主张纳入亚太和会决议,又以平和的姿态表达了中方诉求㊂[23]在亚太和会的筹备和召开期间,中国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议事规则有效弥合了各国代表之间的分歧,这也是中国致力于塑造 平等协商,求同存异 国家形象的最直接反映㊂(三)周到细致的会务后勤与热情好客的国家形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好客的传统,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阻碍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㊂并且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媒体上对新中国极尽抹黑诬蔑之能事,严重破坏了各国人民的对华印象㊂澳大利亚前外交部秘书长博尔顿就表示,澳大利亚人民所听到的都是对新中国不大友好的消息,在报纸上也看不见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贡献㊂[24]为此,中国希望借助亚太和会这一国际交流活动广迎八方来客,发扬热情好客的民族优良传统,扭转各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偏见㊂在决定承办亚太和会后,中国高度重视会议85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接待工作㊂彭真被任命为亚太和会中国筹备委员会主席,负责组织亚太和会的接待工作㊂在筹备会议期间,彭真领导筹委会精心组织安排宴会和音乐舞蹈晚会,迎接各国来宾㊂参加筹备会议的各国代表也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㊂[25]筹备会议期间会务后勤工作的成功,为中国通过会务后勤塑造自身正面形象积累了宝贵经验㊂当时,中国尚无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经验㊂为做好会务后勤,让与会代表有宾至如归的体验,中方在会议筹备工作中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㊁物资㊂在会场准备方面,由于彼时北京还没有配套成熟的大型国际会议会场,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南海怀仁堂改建为一座能够容纳900人开会的大礼堂㊂为保证各国代表的交流畅通无阻,怀仁堂还安装了中㊁英㊁俄㊁西班牙语的同声传译设备㊂[26]在与会代表的住宿准备上,考虑到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无法完全满足与会宾客的住宿需求,北京市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改建出了一座九层宾馆供会议接待使用㊂[27]为满足各国代表不同的餐饮需求,一些知名的西餐厨师被邀请加入亚太和会的餐饮准备团队,为广大外宾服务㊂[28]在后勤安排上,筹委会为翻译㊁会务人员的服装采购和工作津贴列支了专门预算,给服务代表的汽车驾驶员统一置办了制服㊂筹委会还从解放军借调了一批指战员负责大会的警卫工作,并定制了警卫制服㊂[29]在交通方面,铁路部门从各地调集了多组设施条件较好的客运列车,中国民航安排了伊尔-14客机,为代表们在中国各地的出行提供便利㊂[30]中方的周到安排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㊂日本代表龟田东伍回忆称,他通过东道主周到细致的服务,感受到了中国对会议成功召开的热切期盼,从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中感受到了中国迸发出的强大力量㊂[31]可以说,在接待会场㊁会务人员㊁交通食宿等的安排上,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民周到细致的待客之道㊂会务后勤工作的万无一失,既保障了会议的成功举办,又使各国代表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有力粉碎了各类恶意丑化中国的谣言㊂㊀㊀三㊁会场之外的国家形象自塑㊀㊀中国自塑国家形象,不仅在亚太和会的会场之内,在亚太和会发起后,会场之外的各项工作也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持㊂(一)各国代表走访参观与国家形象自塑的客观性国家形象的自塑过程,如果仅依赖主体的自我主张,就会丧失其客观性㊂为了保证中国自塑的国家形象能够更客观地呈现给亚太和会的各国代表,并让各国友好人士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变,亚太和会筹委会组织各国代表到中国各地走访参观㊂代表们深入基层,与各地干部群众展开了广泛交流,这一尝试最终收到了良好效果㊂1952年6月15日,20名参加筹备会议的外国代表赴上海访问㊂菲律宾代表柯鲁兹对上海工人在保卫和平运动号召下开展的劳动竞赛给予盛赞㊂约翰㊃达尔在参观后感慨地表示,中国人民改进生产㊁辛勤劳动,增强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力量,给其他国家人民追求和平的努力提供了榜样㊂[32]日本代表高良富在农村了解土地改革,考察了各地的建设情况,这让她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㊂高良富说自己对军国主义的社会面貌极为敏感,但她对中国却完全没有任何军国主义的负面印象㊂她意识到了正是爱好和平的精神和意志推动着中国大规模的和平建设,因此参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和平的景象㊂[33]筹备会议代表赴各地参观,使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大为改观㊂筹备会议代表在参观访问中的所见所闻,让中国自塑的国家形象更为客观㊁立体㊁生动㊂彭真就总结道,各国代表关心中国的革命胜利,也希望看到中国人民的建设,让各国代表了解和亲眼看中国,有助于突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和造谣诬蔑㊂[21]因此,在亚太和会闭幕后,各国代表也受邀分赴各地参观交流㊂10月16日,三十95‘北京社会科学“㊀2023年第12期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前往京郊农村,参观农村的学校㊁合作社㊁农业互助组,并到农民家中参观访问㊂一些拉美代表在石景山区田村同农民聚会,当地的小学生和工友用自制的泥土和平鸽和地球模型,向外国友人表达中国人民期盼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㊂[34]一些代表参观了 美国政府细菌战罪行展览会 ,各国代表纷纷对美国违反人类良知的疯狂罪行表示愤慨,支持中国抗击美国侵略㊂[35]日本代表樱井英雄在参观后表示,在美国占领之下的日本人民被谎言隔绝了起来,他走访各地后,才真正亲眼看到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㊂[36]通过实地观访,各国代表亲身体会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㊁反对战争的热忱之心,以及中国人民的友善热情,进一步认识到亚太和会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是真实而非虚伪的,更认识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和无端污蔑是 贼喊捉贼 ㊂(二)美术㊁工艺㊁城市美化与国家形象自塑在亚太和会召开前后,各种艺术作品和工艺品的创作凝聚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殷切期望,成为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其中以和平鸽为符号的作品最为典型㊂齐白石老人专门为亚太和会创作了‘百花与和平鸽“,该作品营造了一个和平㊁宁静㊁安详的画境,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历经战乱后对和平的呼唤㊂[37]美术家常沙娜将敦煌艺术与和平鸽形象融合设计了一批丝绸头巾㊁景泰蓝台灯和香烟盒,作为会议纪念礼品赠送给各国来宾㊂亚太和会会场的布置和房间的装饰也都用上了和平鸽符号,会议使用的火柴和香烟,盒子上都点缀着和平鸽的图案,连宴会使用的筷子,顶端也设计成了和平鸽的样式㊂这些围绕和平鸽符号的艺术创作,深受各国代表的欢迎㊂[30]在亚太和会期间,城市空间是我国普通民众与外国代表和来宾互相交流接触的场域,市场㊁街道㊁建筑等公共空间成为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天然平台㊂在北京,北京市工商局专门对代表驻地附近的东安市场进行了整改㊂经过整改,市场商户意识到了东安市场在展示中国工商业发展成果上的重要性,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稳定市场物价,以优质的服务态度迎接各国宾客㊂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在东安市场购买了不少服装㊁古玩工艺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商品㊂借助消费行为,代表们对中国经济和市民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中国人民友好和善㊁安居乐业的形象深入人心㊂[38]在上海,市内各高大建筑物上的宣传标语㊁跨街的横幅标语,都融入了和平反战的要素㊂[39]华东地区多个城市的交通要道及车站都设置了扩音器,每天傍晚播送保卫和平的歌曲㊂有的城市专门布置了花㊁彩旗㊁和平鸽以及各种有关保卫和平的标识,一些公园㊁大公司也在醒目位置放置了和平鸽元素的装饰物,张贴了各种漫画海报以及巨幅标语口号㊂[40]这些和平反战要素融入城市美化,让各国代表赴各地参观时直观感受到了和平反战并非口号,而是深入中国人民生活的期盼与寄托㊂与亚太和会有关的艺术作品和工艺品,主要围绕着 和平鸽 等象征性要素创作,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之后,更为直观㊁高效地将蕴含其中的和平反战理念与中国的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㊂而城市空间是各国代表来华期间生活㊁工作的场域,中国通过城市美化把和平要素融入了这一场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形象展示的空间㊂(三)国家形象自塑的群众基础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过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㊁参与和配合㊂亚太和会召开前后,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全国各地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时事宣传运动㊂这场运动首先从知名人士开始,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积极响应筹备会议的召开,通过媒体呼吁广大人民支持爱好和平㊁反对战争的斗争㊂例如,知名宗教界人士吴耀宗撰文批判美国破坏和平,号召亚太地区人民不分宗教信仰和政治主张,团结起来争取世界和平㊂[41]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号召中国建筑工作06。

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

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
客观概 况 的真实 反 映 , 多时候 , 很 它是 国家 间进 行 交 往互 动 的产物 。 由于评 价 主体 总是受 到一定 政 治环 境 和文化 背景 的 影 响 , 国对 另 一 国形象 的话 语 描 一 述 和话 语 建构 因 而 也 未 必 总是 真 实 的 。正 因 如此 , 国家形象 在 国际关 系 中有着 非 同一般 的重要 意义 。 ( ) 一 国家 形 象是 国家 对 外 决 策 的 重要 背 景 因
素。观念影响行为。特定的价值体系在国家形象的
形成 过程 中起 着 重 要 的作用 , 即使 同一 个 国家 , 不 在
同的文化 价 值 结 构 的 “ 刀 ” 也 会 形成 截 然 不 同 刻 下
诱导性的、 内吸纳式 (o p v ) 吸引力 (t 向 c—ote 的 i a -
t co ) 即能够 让 别 人 自愿 做 你 想 让 他 做 的事 情 r tn , ai 的道 义感 染 力 ] 。 对 任 何 国家 而 言 , 立 正 面 ‘ 啪) 树 的国家形 象 , 助 于劝 服 他 国接 受 和追 随本 国外 交 有
的国家形 象 。建 构 主义 认 为 , 国家 间存 在 着 三 种性
7 0
维普资讯
谋略, 引导他们 沿 着与 本 国利益 相契合 的方 向发展 ,
改革开放 以前 , 中国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 注重意识
形 态领域 里 的思想 斗 争 , 展 问题 基 本 是 从属 于 政 发 治 斗争 的。在 此情 况 下 , 国很 难 树 立 起 发展 大 国 中 的形 象 。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 和 国家 的工 作 重 党 心开 始转 移到 经济 建 设 上 来 , 展 问 题得 到前 所 未 发
维普资讯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

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的公共外交主要体现在对外传播国家形象、文化和政策等方面。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一直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核心价值观,主张“以合作取代对抗”的外交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推进公共外交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价值观。

中国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国家文化,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成就,展示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外交礼遇、国际展览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中国还通过援助、合作、对外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合作,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开放与包容的形象。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塑造国家形象的途径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利用、文化交流和展示、外交礼遇和国际合作等。

中国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利用,积极宣传国家形象、文化和政策。

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等,仍然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如网络、社交媒体等,成为中国宣传国家形象和政策的重要工具。

中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建设中国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国际版、中国国际电视台等,打造国际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和形象。

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和展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成就。

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国际展览、文化节、艺术团出访等形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增进国际友好关系。

中国通过外交礼遇和国际合作,展示中国对外开放和合作的真诚态度。

中国政府经常举办国际大型活动和会议,邀请各国政要和代表,进行友好交流和合作,展现中国的开放和包容形象。

中国还通过国际援助和合作,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负责任国家形象。

中国政府通过援助、合作、对外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树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形象。

中国在公共外交中塑造国家形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推动中国的国家形象向外传播。

提升国家形象 构建和谐世界

提升国家形象 构建和谐世界

作者: 潘胜军 李禄俊
作者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部,四川成都610072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9-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国家形象 软实力 和谐世界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队整体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和内在价值目标追求的统一体,是我国倡导和谐世界理念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提出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倡导人文精神、建立面向世界的媒体平台和推动公共外交等途径来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和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我国文化软实力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对内表现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国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当前,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形象对一国发展和安全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对于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世界将更加关注中国。我们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学会同世界打交道,善于与世界相处,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尊重、认同、接受中国。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增加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努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塑造合作共赢负责的国家形象。传播、展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负责任的作用;与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解决各种问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精神的良好国家形象
我国的国家形象,首先来自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内政和外交上所展示的整体面貌的感受和评价。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立足基本国情,体现时代要求,坚持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基本定位,全方位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比赛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的思考姓名张翠瑜学号 20061100*** 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年级专业 06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 2009 年 02 月 24 日综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语(可另附A4纸):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答辩小组意见(可另附A4纸):评定成绩:答辩小组长签名:日期: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的思考张翠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6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摘要:国家形象正在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以“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为主的各种“中国论调”成为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与改善的重要阻碍因素。

因而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理念,并努力的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和平发展;国家形象;大国责任Opinion About China’sNational Image of Developing Peaceably[Zhang Cuiyu]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Abstract:National image has been one important factor in state behavior and will be given more and importance in the future.The views such as the threat of China and the collapse of China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restrictive factors of optimizing national image of China. That’s why China came out the logos of developing peaceably, and tries its best to foster the national image of developing peaceably.Key words:Developing Peaceably;National Image;Responsibilities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 国家形象的内涵 (1)2 复杂的国际关系 (2)2.1 日本 (2)2.2 南亚地区 (3)2.3 印度支那 (3)2.4 朝鲜半岛和东盟 (4)2.5 国家形象的偏差 (4)3 和平发展道路 (5)3.1 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5)3.2 和平发展的背景 (5)3.2.1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的传统 (5)3.2.2 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6)4 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6)4.1 中国的努力 (6)4.2 和平发展国家形象的塑造 (7)4.2.1 以树立负责人大国的形象为目标 (7)4.2.2 以积极的外交为手段 (8)4.2.3 以国际组织为桥梁 (8)参考文献 (11)1 国家形象的内涵“所谓国家形象,就是指外部公众对一国情况的总体认知和总体评价,其中渗透了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道德判断和情感倾向,反映了国家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相互身份认同关系。

”①具体说来,这国家形象包括了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形象综合了一个国家的各种内部因素,包括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民族情感、文化传统等综合表现;第二,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外被包容的程度,是国家所展现的整体面貌;第三,国家形象是国家在媒体在报道框架中所投射出的舆论形象。

可以说,国家形象作为国际领域中的软实力,就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综合的基础上而展现出来的,这是由于评价主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当中。

因而,国家形象尤为显得重要。

首先,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益于塑造国际威望。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现实的国际关系已经不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领域,而是已经扩展到经济、文化、环境等非传统领域,出现了“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并重的新局面。

并且,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强劲发展,硬权力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限制,而软权力在一些问题领域的功能增强。

大国仅仅依靠强大的硬实力已经不能主导国际进程,坚守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以强制力作为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手段不仅会对其国家形象造成损害,而且会损害其国际威望。

因此,大国国际威望的树立,越来越倚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越来越倚重于它所拥有的软实力。

其次,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间权力与利益博弈的重要手段。

就国家关系而言,谁掌握了国家形象的话语制造权,谁就掌握了国际权力斗争的制高点。

一个文化上、物质上强大、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拥有本国和他国形象的话语制造权,因此,有意识地建构本国或他国形象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彼此间权力和利益博弈的工具。

最后,国家形象是其他行为体对某国开展交往时的行为预测与评估资源。

国际社会会依据某个国家在以往互动过程中的行为抉择及其表现所建构起来的国家形象来判断它的品质特征,并将此作为在今后与其发生外交联系时的重要决策因素。

良好的国家形象将增加合作的信心,而反面的国家形象将成为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此,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的一种无形资本,在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2 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拥有辽阔的疆土,在历史上也曾经是亚洲的中心,但却在封建制度下一步步地走向没落。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这位被称为沉睡的雄狮正在慢慢苏醒。

由于历史的教训以及全球多元化的冲击,中国越来越重视国际间的交流。

本文以亚洲为例简单的介绍中国所处的一个复杂的国际关系。

中国处于亚洲,自然是要重视亚洲周边关系,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

冷战结束后,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确实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相对稳定。

然而却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中国威胁论”的提出,以及第三国介入亚洲事务等等,都给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趋势蒙上了一点点阴影。

2.1 日本自古代起,日本和中国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日本方面无视亚洲人民的感情一再“美化”其侵略历史,以及其对待慰安妇、靖国神社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再加上关于东海问题、领土归属的争端等各个因素,使得中日两国政治持续指冷。

然而处于经济发展层面的考虑,中国两国的经济却持续走高。

何以中日关系出现了“两面性”?问题也许就出在两国“对‘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②日本,拥有着强烈民族主义的经济大国,经济上的优势也增加了它争夺亚洲主导权、谋求政治地位的野心,而在这个方面它的最大竞争者自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

所以他一方面要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一方面又需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因此对中国采取了“交往与遏制”的政治。

但是,其因为历史原因而遭受亚洲其他国家的不信任风暴,在亚洲缺乏政治上的交流,加上日美同盟的关系,使日本逐渐失去了亚洲的认同感。

自身的经济优势有时起不愿放下身段,于是在外交上往往采取强硬的态度,引起原本就对其充满戒心的亚洲的强烈不满。

而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兴起。

他们在中国综合国力飞快提升情况下,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后将对日采取报复性打击。

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为“军队合法化”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他们深知,经济的强大,没军事力量作后盾,自己在政治舞台上是难有作为的,这将不利他们对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平衡的追求。

再加上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出于对中国不同意识形态的担心,也为求得自身安全感,日本方面千方百计的展开他的扩军计划。

2.2 南亚地区“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政治有三次重大调整:和解政策、敌对政策、接触政策。

”③而影响中印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边界问题。

目前,与中国一样,印度正积极地在谋求大国地位。

从经济到政治,甚至到军事,竞争的气息渗透在两国的各个方面。

而这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却又偏偏是邻居关系,加上边界争端,各种错中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而又夹杂着美国在中间。

美国一贯主张均势,而中印关系便是他制约两国的一个筹码。

对美国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发展起来后,绝不是美国所能控制的,这必将打破他在冷战后在亚洲辛苦经营起来的战略平衡局势,所以他必须要靠中印的矛盾来遏制两国的发展。

除此之外,印巴冲突也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一个因素,中印巴形成着一个互相制约的三角关系。

而为了制约印度,中国也曾经利用印巴冲突,对巴基斯坦采取支持态度。

但由于中印双方为适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双方采取了接触政策,于是这无疑也影响到了中巴之间的关系。

巴基斯坦从自身安全考虑,也开始了加紧了与美国的接触。

与此同时,巴境内宗教极端势力也有可能给中巴关系带来损害。

不过,由于地缘、经济等原因,目前巴基斯坦人需要把中国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

2.3 印度支那印度支那三国的经济相对来比较落后,而中国在该地区的援助也是长期的。

但他们明白,单靠中国的支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世界的发展形势为他们提供了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为他们提供了机遇。

他们一方面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援,而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力量的渗透而受制于中国,他们在矛盾中把目光投向了非中国的外部支持。

其实,印度支那各国从未放松过对中国的警惕之心。

就越南而言,虽然由于自身推进革新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调整了对华政策与中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但他们也不忘提升与台湾的关系。

而中越两国的南中国海争端毕竟存在,试问一个国家怎么会放弃一块自认为是自己的土地呢?2.4 朝鲜半岛和东盟自90年代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跟中韩两国经贸方面的互补性有关,但最重要还是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稳定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有关,说起朝鲜半岛趋势,美国也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虽然近些年来韩国一直沿用“阳光政策”的理念,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但假若朝鲜一意孤行地采取极端手段,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东盟国家自金融风暴后,如今经济正处于再起飞当中,需要搭中国的“顺风车”,他们虽然在当今发展形势下抛弃了冷战时期敌对中国的态度,然而南中国海的争端还是突出,加之担心中国的影响力,如今的东盟国家对华政策表现出了“两面性”。

就拿印尼来说,困扰中印关系突出因素就是华人,由于担心中国通过华人干涉印尼内政,印尼对华人依然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政策。

受印尼长期排华思想的影响,印尼其他种族与华人之间的矛盾也仍然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加坡的“对外政策坚持东盟和美国优先,所以有时刻意与中国适当的拉开距离,甚至做些让中国不高兴的举动给他国看”。

④而且新加坡长期与台湾有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新加坡在面对台湾问题时,处在既不愿抛弃“老朋友”,又不想得罪大陆方面的矛盾,所以常常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

2.5 国家形象的偏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