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考核).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季《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某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
件。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和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
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
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
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答: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
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2、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能够体
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
物或场景。4、问题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
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
3、阐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
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是传统教学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虽然预设是进行阅读教学
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除了课前要精心预设外,还必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成,并把它当成一种有效的资源
进行合理利用,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
质量和水平。(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来谈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根据理论的运用及结合实际阐述情况酌情给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
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答: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反思一下学校的教育,往
往把分数、排名判断为学生好坏的标准。故而教师、家长都在督促、强迫学生拼
命的往前挤名次。使得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智力的发展,
又因为他们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在个性方面也会被束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普遍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也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至于不太适应大学较为
松散的教育模式,而淡出了优秀行列。
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他们成绩不是很优秀,但相对比较活泼、灵活性
强,学习比较轻松,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没有前十名那样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兴
趣爱好上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一类的学生不会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因此有着较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这也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很足,而且有着很好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
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
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使孩子在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上保持协调、平衡,要发展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会努力寻找一种不仅可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与众不同的工作环境。他们创造着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让机会受他们自身所处环境的制约。
如今好学生突然成绩下降的例子不少见了。家长和教师在苦恼寻找原因时,
是否会想过
这可能是学生对分数教育的不满和反抗。我们总是一味地注重排名和分数而
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心理想法和兴趣爱好的发挥。学前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面对着应试教育,我们将孩子的智力束缚在了课本上。对如今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沉重的分数压力以及呆板地课本学习让他们感到厌烦。最终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还是教师喜欢的人?社会所要选择的人,是能做事的人,还是能背知识点的人?我们将孩子的兴趣收起,把他们束缚在课本上,最终做了应试教育的傀儡。社会需要的是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兴趣是不断提高创造力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和老师收起的不仅是孩子的玩物,还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最终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厌学弃学、要么成了空有理论木讷的书呆子。这是社会喜欢的人才吗?很明显,这不是!
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学生道德
素质,锻炼他们的生活本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读课本的书,追究成绩!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