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氧化铝溶出原理和工艺

合集下载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拜耳法适于处理高品位铝土矿,这是用苛性碱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的生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基本原理拜耳法的基本原理有两个。

一个是铝土矿的溶出;一个是铝酸钠溶液的分解。

溶出是用苛性碱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加石灰、碱浓度、温度、时间及搅拌等)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反应为Al2O3·H2O+2NaOH=2NaAlO2+2H2OAl2O3·3H2O+2NaOH=2NaAlO2+4H2OSiO2+NaOH+NaAlO2=Na2O·Al2O3·2SiO 2·2H2O+H2O一水铝石或三水铝石溶解形成铝酸钠进入碱液中,而其它杂质不进入溶液中,呈固相存在,称赤泥。

三水铝石(Al2O3·3H2O)的溶解温度为105℃,一水硬铝石(α-Al2O3·H2O)为220℃,一水软铝石(γ-Al2O3·H2O)为190℃。

分解是利用NaAlO2溶液在降低温度、加入种子及搅拌的条件下析出固相Al(OH)3,分解反应为NaAlO2+2H2O=Al(OH)3↓+NaOH 种子即为Al(OH)3,加入量(以Al2O3量计算)为溶液中Al2O3含量的一倍以上;温度控制为从75℃降到55℃;搅拌时间为60h左右。

所得Al(OH)3再经焙烧脱水变成Al2O3;并使Al2O3晶型转变,满足铝电解的要求,焙烧反应为Al2O3·3H2O 225℃γ-Al2O3·H2O + 2H2Oγ-Al2O3·H2O 500℃γ-Al2O3 + H2Oγ-Al2O3 900~1200℃α-Al2O3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条件拜耳法的生产工艺主要由溶出、分解和焙烧三个阶段组成。

全流程主要加工工序为:矿石的破碎、均化及湿磨、高温高压溶出、赤泥分离洗涤、叶滤、种子分解、母液蒸发及氢氧化铝焙烧。

拜耳法氧化铝溶出的原理和工艺

拜耳法氧化铝溶出的原理和工艺

拜耳法氧化铝溶出的原理和工艺摘要拜耳法用于生产氧化铝是目前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业方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有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压煮矿浆稀释及赤泥分离和洗涤、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分级和洗涤、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及苏打苛化等主要生产工序。

关键词拜耳法;氧化铝;原理工艺拜耳法用于氧化铝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

目前仍是世界上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业方法。

拜耳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一般要求A/S为7~10),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能量消耗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现在除了受原料条件限制的某些地区外,大多数氧化铝厂都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时工艺条件要苛刻一些。

拜耳法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单独地处理氧化硅含量高的矿石。

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原理基本原理是拜耳法精心研究出来的。

他在1889年的第一专利谈到用氢氧化铝的晶粒作为种子,使铝酸钠溶液分解,也就是种子分解法。

1892年提出第二个专利系统地闸述了铝土矿所含氧化铝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成铝酸钠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采用的溶出工艺方法。

此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处理三水铝石型优质铝土矿,其经济效果远非其他生产方法所能比拟。

直到现在工业生产上实际使用的拜耳法工艺还是以上述两个基本原理为依据。

为了纪念拜耳称之为拜耳法。

原理归纳如下。

用苛性碱溶液溶出铝土矿中氧化铝而制得铝酸钠溶液,采用溶液降温、加晶种、搅拌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解出氢氧化铝,将分解后母液(主NaOH)经蒸发用来溶出新的一批铝土矿,溶出过程是在加压下进行的。

拜耳法的实质也就是下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交替进行:2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由于各地铝土矿成份和结构的不同所以采用的技术条件各有特点,各个工厂的具体工艺流程也常有差别。

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有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压煮矿浆稀释及赤泥分离和洗涤、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分级和洗涤、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及苏打苛化等主要生产工序。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拜耳法是一种常用的氧化铝生产工艺,下面是关于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相关介绍。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是指以铝土矿为原料,经过研磨、酸溶、饱和、沉淀、烘干等步骤制取氧化铝。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酸溶、过滤、烧结、冷凝等步骤。

首先是酸溶步骤。

将铝土矿与稀硫酸进行反应,生成含铝酸化物的溶液,并增加碱性物质调节溶液的pH值。

接下来是过滤步骤。

将酸溶液通过过滤设备,过滤出固体残渣和液相。

固体残渣中含有未被反应的铝土矿及其他杂质。

然后是烧结步骤。

将过滤后的液相通过加热设备进行脱水,脱除溶液中的水分,得到氧化铝的烧结体。

最后是冷凝步骤。

将烧结体经过冷却设备,冷却至室温,并通过气体分离装置分离出其中的气体组分。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原料成本低。

铝土矿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矿石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

2. 生产效率高。

拜耳法可以高效地将铝土矿转化为氧化铝,生产效率高。

3. 产品质量稳定。

拜耳法制取的氧化铝质量稳定,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在铝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铝土矿拜耳法流程

铝土矿拜耳法流程

铝土矿拜耳法基本原理、步骤一、铝土矿拜耳法的基本原理1、用Na0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便呈氢氧化铝析出。

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的一批铝土矿。

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能够每处理一批矿石,便得到一批氢氧化铝,构成所谓的拜耳法循环。

下图为铝土矿拜耳法具体流程图:二、铝土矿拜耳法的步骤1、铝土矿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使氧化铝与杂质分离稀释:降低铝酸钠溶液的浓度,便于晶种分解,便于赤泥分离。

下图为铝土矿:图:铝土矿2、铝酸钠溶液分解:使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以氢氧化铝的形式析出蒸发:排出多余的水分,保持水量平衡,使蒸发母液达到浓度要求。

3、氢氧化铝煅烧:除去氢氧化铝的附着水和结晶水,并得到吸湿性较差的氧化铝以满足电解需求。

4、具体方程式:①、溶出:指把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合物(Al2O3·xH2O)溶解在苛性钠(NaOH)中,生成铝酸钠溶液。

Al2O3·xH2O + 2 NaOH = 2NaAlO2+ (x+1)H2OAl(OH)3 + NaOH == NaAl(OH)4(三水铝石的溶出)AlOOH + NaOH + H2O == NaAl(OH)4(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的溶出)②、分解:析出固体氢氧化铝2NaAlO2 + 4H2O = 2NaOH +Al2O3·xH2O (添加晶种 Al2O3·3H2O)③、煅烧:Al2O3·3H2O = Al2O3+ 3H2O (高温1100℃)5、下图为步骤图解:。

医学专题拜耳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医学专题拜耳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 3、过饱和度越大,溶液的稳定性越低。 • 4、当溶液冷却或稀释时,溶液都是处于饱和
状态。
•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工序控制一定的溶 液组成和温度,使溶液具有适当的稳定性。
两种表示方法: A、采用物质的摩尔比n(Na2O)/n(Al2O3), 其中的Na2O是按苛性碱
3.2.5 含钙、镁的矿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在铝土矿中有少量的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 CaCO3·MgCO3。碳酸盐是铝土矿中常见的有害 杂质它们在碱溶液中容易分解,使苛性钠转变为 碳酸钠。
3.2.6 有机物和某些微量杂质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有机物可以分为腐植酸及沥青两大类。后者实际 上不溶解于碱溶液,全部随同赤泥排出。腐植酸 类的有机物与碱作用生成各种腐植酸钠,然后逐 渐转变为易溶的草酸钠(Na2C2O4)或蚁酸钠, 在流程中循环积累,使溶液粘度显著升高,容易 产出泡沫。溶液中的有机物对铝土矿的湿磨,赤 泥的沉降分离,铝酸钠溶液中的晶种分解,母液 的蒸发等工序都是不利的。
3.2.7 对溶出过程的工艺要求
• Al2O3的理论溶出率 理论上矿石中可以溶出的Al2O3量与矿石中Al2O3
量的比值。 • Al2O3的实际溶出率
在溶出时,实际溶出的Al2O3量与矿石中Al2O3量 的比值。
美国铝业公司提出的溶出条件为:
• 一水软铝石矿 温度235℃,苛性碱溶液Na2O浓度135g/L,
3 改善拜耳法赤泥沉降性能的途径:
• (1)铝土矿预先焙烧 • (2)提高溶出温度 • (3)添加絮凝剂
3.4 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
3.2 铝土矿溶出过程的化学反应
3.2.1 氧化铝水合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溶剂:循环母液中的主要成分有:NaOH、NaAlO2、 Na2CO3、 Na2SO4等。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概述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概述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概述话说这氧化铝啊,那可是现代工业里的香饽饽,用途广泛得让人眼花缭乱。

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通过拜耳法,把铝土矿里的氧化铝给“请”出来。

这个过程啊,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化学盛宴,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与巧思。

咱们得先从铝土矿说起,这铝土矿就像是大地母亲赐给我们的宝藏,里面藏着氧化铝这个宝贝。

但是,宝贝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得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才行。

这第一步,就是矿浆制备,也就是把铝土矿破碎到合适的粒度,再跟含有游离氢氧化钠的循环母液按一定比例配好,送进湿磨里细细打磨,直到它们“水乳交融”,变成合格的原矿浆。

原矿浆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得让它们“热身”一下,然后进入压煮器组或者管道化溶出设备里,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溶出。

这个过程啊,就像是给原矿浆做了一个“桑拿”,让它们在高温高压下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

溶出后得到的矿浆,咱们称之为溶出矿浆,这时候它可是个“大胖子”,氧化铝浓度高得很。

但是,“大胖子”也有它的烦恼,那就是杂质太多。

这时候,就得请出沉降槽这位“分离大师”了。

沉降槽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过滤器,能把溶出矿浆里的赤泥和铝酸钠溶液分得清清楚楚。

赤泥就像是铝酸钠溶液里的“不速之客”,得把它们赶出去,才能让接下来的工序顺利进行。

赤泥走了,铝酸钠溶液就清爽多了。

这时候,就得让它们“冷静”一下,降温后再添加晶种进行分解。

分解的过程就像是让铝酸钠溶液“生孩子”,一个个氢氧化铝的小结晶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小结晶啊,可是咱们接下来要重点培养的“小明星”。

氢氧化铝结晶出来了,但还得经过一番“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氧化铝。

这时候,分级、过滤、洗涤这些步骤就像是一个个“美容师”,把氢氧化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最后,再把它们送进焙烧炉里进行高温焙烧,就像是把它们送进了“烤箱”,经过一番烘烤,氢氧化铝就变成了氧化铝,那可是洁白如雪、质地坚硬的好东西。

但是,这还没完呢。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还得处理大量的水和碱。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流程简介拜耳法适于处理高品位铝土矿,这是用苛性碱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的生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纯度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基本原理拜耳法的基本原理有两个。

一个是铝土矿的溶出;一个是铝酸钠溶液的分解。

溶出是用苛性碱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加石灰、碱浓度、温度、时间及搅拌等)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反应为Al2O3·H2O+2NaOH=2NaAlO2+2H2OAl2O3·3H2O+2NaOH=2NaAlO2+4H2OSiO2+NaOH+NaAlO2=Na2O·Al2O3·2SiO 2·2H2O+H2O一水铝石或三水铝石溶解形成铝酸钠进入碱液中,而其它杂质不进入溶液中,呈固相存在,称赤泥。

三水铝石(Al2O3·3H2O)的溶解温度为105℃,一水硬铝石(α-Al2O3·H2O)为220℃,一水软铝石(γ-Al2O3·H2O)为190℃。

分解是利用NaAlO2溶液在降低温度、加入种子及搅拌的条件下析出固相Al(OH)3,分解反应为NaAlO2+2H2O=Al(OH)3↓+NaOH 种子即为Al(OH)3,加入量(以Al2O3量计算)为溶液中Al2O3含量的一倍以上;温度控制为从75℃降到55℃;搅拌时间为60h左右。

所得Al(OH)3再经焙烧脱水变成Al2O3;并使Al2O3晶型转变,满足铝电解的要求,焙烧反应为Al2O3·3H2O 225℃γ-Al2O3·H2O + 2H2Oγ-Al2O3·H2O 500℃γ-Al2O3 + H2Oγ-Al2O3 900~1200℃α-Al2O3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条件拜耳法的生产工艺主要由溶出、分解和焙烧三个阶段组成。

全流程主要加工工序为:矿石的破碎、均化及湿磨、高温高压溶出、赤泥分离洗涤、叶滤、种子分解、母液蒸发及氢氧化铝焙烧。

拜耳法工艺 -回复

拜耳法工艺 -回复

拜耳法工艺-回复拜耳法工艺(Bayer Process)是一种用于铝土矿矾解析出铝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全球铝生产工业。

它是由奥地利化学家卡尔·拜耳在19世纪末发明的,被认为是目前最主要的铝的生产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拜耳法工艺的步骤和原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铝土矿。

铝土矿是一种含有铝氧化物(铝石)的矿石,主要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铝土矿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赤铝土,含有纯度较高的铝氧化物。

赤铝土矿经过矿石的开采、选矿和粉碎后,就可以进行拜耳法工艺。

拜耳法工艺的第一步是将矿石粉碎成细粉,并与石灰石一起混合。

这个混合物被称为矾石泥浆,并被送入高压消化器。

在高压消化器中,矾石泥浆与热的碱液(通常是氢氧化钠)反应。

这个反应的温度可以达到200摄氏度以上,压力也非常高。

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有助于将铝氧化物从矿石中溶解出来。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铝氧化物经过水合反应,形成氢氧化铝。

接下来,矾石泥浆和氢氧化铝的混合物被输送到沉降池中。

在沉降池中,物质的比重差异会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固体部分主要是未反应的矿石残渣和氢氧化铝,而液体部分是含有已溶解铝的溶液。

分离后,液体部分被抽出并转移到蒸发器中。

在蒸发器中,液体通过蒸发水分,使溶液浓缩。

这个过程中,水蒸汽会被采集和冷凝,以重复使用。

浓缩后的溶液被称为铝氧化物浸出液。

浸出液被输送到溶解池,通过碳酸化反应氢氧化铝转变回氢氧化铝石,同时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

然后,将氢氧化铝石进行分离和干燥,得到氧化铝。

最后,氧化铝经过精炼和提纯,得到最终的铝金属。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电解铝法,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

拜耳法工艺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条件,以及化学反应的特性,将铝氧化物从铝土矿中分离出来。

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将铝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并转化成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的形式,最终得到纯净的铝金属。

总结一下,拜耳法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铝的生产工艺。

它通过将铝氧化物从铝土矿中提取出来,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最终得到纯净的铝金属。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原理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原理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原理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事儿。

说到氧化铝,嘿,很多人可能会想,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它在生活中可是个大忙人!比如说,它是铝土矿里的主要成分,经过拜耳法处理后,咱们就能提炼出铝,造飞机、汽车,甚至是你家里的铝箔,都少不了它的贡献。

拜耳法到底是个什么操作呢?简单说,就是把铝土矿里的铝提取出来的高招。

铝土矿被破碎、磨细,搞得跟粉末一样。

想想吧,就像咱们做菜的时候,要把大块肉切成小块,才能更好地入味。

然后,接下来就要用到一种神奇的东西——氢氧化钠。

这玩意儿可是个大力士,能把铝土矿中的铝给“溶解”掉。

就像把盐放进水里,盐会慢慢消失,铝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氢氧化钠给“搞定”。

这一混合物经过加热,变得热腾腾的,真是热火朝天。

这时候,铝就变成了可溶解的铝酸钠,其他杂质就乖乖沉底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呀,这样处理完了就完事儿了吧?其实不然,咱们还得继续“折腾”它。

加入水,冷却一下,形成一种叫做“铝土矿浆”的东西。

听起来高大上吧?实际上,就是铝酸钠和水的组合。

再之后,就轮到沉淀的环节了,铝土矿浆在重力的帮助下,铝酸钠慢慢沉淀下来。

然后,咱们把上面的水给倒掉,留下的就是铝酸钠溶液。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要让它静静地待一会儿,时间久了,铝酸钠就会变得更加浓稠。

想象一下,像一个小孩静静地在角落里画画,不打扰别人,最后的作品可得意了。

最关键的一步来啦!把这些铝酸钠再进行加热,得到的就是白白的氧化铝。

就是这么简单!看吧,整个过程就像做饭,得耐心,得火候,一不小心就得重来。

但是,你别看它步骤简单,背后可蕴藏着化学的奥妙。

这个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稍微不小心,可能就会变成一锅粥。

你可能会问,这玩意儿有什么好处呢?氧化铝可不只是用来生产铝。

它在工业中也是个多面手,作为耐火材料、磨料,还能用在陶瓷和玻璃的制作中。

想想你家那闪亮的餐具,不就是得靠氧化铝的支持吗?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就像是个大厨,运用各种“调料”和“火候”,把看似平凡的铝土矿,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1。

拜耳法定义所谓“拜耳法”系奥地利化学家K。

J.Bayer于1887年发明的处理优质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一种方法。

100多年来它已经有了许多改进,但仍然习惯地沿用着拜耳法这个名词。

拜耳法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产品质量高,其经济效果远非其它方法所能媲美。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Al2O3和Al(OH)3,有90%以上是用拜耳法生产的。

拜耳法包括两个主要过程,也就是拜耳提出的两项专利。

(1)一项是他发现Na2O和Al2O3分子比为1.8的铝酸钠溶液在常温下,只要添加Al(OH)3作晶种,不断搅拌,溶液中的Al2O3便可以呈Al(OH)3徐徐析出,直到其中Na2O和Al2O3 的分子比提高到6为止。

这也就是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

(2)另一项是他发现,已经析出大部分Al(OH)3的溶液,在加热时,又可以溶出铝土矿中的Al2O3水合物,这也就是利用种分母液溶出铝土矿的过程。

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能够一批批地处理铝土矿,从中得出纯的Al(OH)3产品,构成所谓拜耳法循环。

拜耳法的实质也可用下列反应来表示。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交替进行:Al2O3(1或3)H2O+2NaOH+aq=2NaAl(OH)4+aq2拜耳法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2。

1基本原理:(l)用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呈氢氧化铝析出,即种分过程。

(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的铝土矿,即溶出过程。

2.2适用范围氧化铝的生产方法有拜耳法、烧结法、拜耳—烧结联合法三种.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为:(3)拜耳法:7<A/S;(4)烧结法:3~3.5<A/S〈5;(5)联合法:以拜耳法为主,以烧结法补其不足,处理中间品位的铝土矿。

其中,符号A/S 称为硅量指数,即铝酸钠溶液中的Al2O3与SiO2含量的比。

拜耳法简述

拜耳法简述

一 原理1.原理:1889---1892年俄国纤维工业需要大量氧化铝作媒染剂,在圣彼得堡工作的奥地利化学家卡尔·约瑟夫·拜耳提出了拜耳法并申请了两项专利:一是发现只要添加氢氧化铝晶种,氢氧化铝会从稀释后的碱液中慢慢沉淀出来;二是剩余碱液可以回收,提高浓度重新处理新的铝土矿,实现了连续生产。

世界上第一个用拜耳法生产的氧化铝工厂投产于1894年,年产量400t/a ,一百年来它已经有了许多改进,但仍然习惯地沿用着拜耳法这外名字。

一百多年来溶出技术的变化:(1)溶出方法:由单罐阶段溶出作业发展为多罐串联连续溶出,并出现了管道化溶出技术。

(2)溶出温度:最初的为105度、200度、240度,现在的管道化溶出温度280度---300度。

(3)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变为蒸汽接近加热,直到管道化溶出高温段的熔盐加热。

2实质:aq OH aAl aqO H x NaOH O xH O Al ++-++⋅42232)(2N )3(2分解溶出当溶出一水铝石和三水铝石时x 分别为1和3 当分解铝酸钠溶液时x 为33 拜耳法生成流程特点: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其经济效果远非其他方法所能媲美。

目前全世界生成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有90%以上都是拜耳法生产的,且90%以上的氧化铝铝是供电解铝用的。

拜耳法处理高硅铝土矿时有相当多的碱和氧化铝的损失。

4拜耳法循环:4.1主要包括两个过程:(1)分子比为1.8的铝酸钠溶液在常温下,只要添加氢氧化铝晶种,不断搅拌,溶液中的氧化铝便可以呈氢氧化铝状态析出,直到分子比提高到6为止,这也就是晶种分解过程。

(2)已经析出大部分氢氧化铝的溶液,在加热时,又可以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合物,这就是种分母液溶出铝土矿的过程。

这其实就是拜耳提出的两项专利,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可以不断的处理铝土矿,从中得纯的氢氧化铝产品,这就构成拜耳循化。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 吴汉讯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 吴汉讯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吴汉讯摘要:拜耳法是目前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业方法,该方法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具有流程简单、作业方便、能量消耗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拜耳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拜耳法;氧化铝;分解工艺引言氧化铝是电解炼铝的基本原料,随着我国电解工业的发展,大型预焙电解槽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求原料氧化铝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耐磨性和在电解质中的溶解性,并具有表面积大、粒度粗、流动性好、含量低、在铝电解槽电解质中易于溶解、在电解烟气净化中对含氟气体吸附能力强等特点。

现在除了受原料条件限制的某些地区外,大多数氧化铝厂都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提高拜耳法的工艺水平。

1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分解工艺1.1拜耳法原理拜耳法又称种子分解法,其是用氢氧化铝的晶粒作为种子,使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工艺。

此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处理三水铝石型优质铝土矿,其经济效果远非其他生产方法所能比拟。

拜耳法原理归纳如下:2.1一段分解工艺一段分解是指氢氧化铝结晶(成核)附聚、长大在一个过程中完成。

其工艺流程为铝酸钠精液经精液降温后温度降温至58~65℃,与氢氧化铝晶种共同进入分解槽首槽。

在分解槽中料浆逐级流经多个分解槽,在停留时间约45~50h后完成分解过程。

为保证降温效果,分解槽中间设置有宽流道板式换热器。

分解后的氢氧化铝浆液一部分经旋流器分级后,底流作为成品去氢氧化铝过滤工序,溢流返回分解槽;另一部分不经分级,直接去种子过滤,过滤后的氢氧化铝固体作为晶种与精液混和返回分解首槽。

其具体流程如下:2.2二段分解工艺二段分解工艺流程是指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加入不同粒级的晶种,其中一段为附聚段,二段为长大段的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下:铝酸钠精液经精液降温系统降温至75~80℃之后与细氢氧化铝晶种共同进入一段分解槽首槽,并停留约6~8h,细氢氧化铝晶种和从铝酸钠精液中析出的氢氧化铝一并附聚长大。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原理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原理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原理拜耳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方法,用于生产氧化铝(Al2O3),该过程主要涉及熔融铝矾土,并使用一定的燃料和冷却系统。

下面将对拜耳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解释。

拜耳法的原理基于铝矾土(Al2(SO4)3·18H2O)的熔融和冷却反应。

该方法使用铝矾土作为原料,通过矿石的分离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铝矾土与碱性熔剂(如氢氧化钠)一起加入到炉中,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熔剂的作用是将铝矾土中的氧化铝分解出来,并与铝矾土中的硫酸钠反应,形成氧化铝和硫酸铝盐(Al2(SO4)3)。

然后,通过冷却反应,氧化铝在液态铝矾土中形成悬浮状态,随着冷却的进行,逐渐结晶沉淀到底部。

最后,氧化铝晶体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精炼过程,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

拜耳法的步骤如下:1. 矿石准备:铝矾土被采矿并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被破碎和分离成细粉。

2. 矿石过滤:细粉铝矾土在过滤机中被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

3. 配料:纯净的铝矾土与熔剂(一般为氢氧化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料。

4. 熔炼:配料加入到容器中,通过加热使熔剂和铝矾土熔化成液体。

在高温下,氧化铝和硫酸铝盐形成。

5. 冷却:将熔融铝矾土慢慢冷却,使得氧化铝结晶并沉淀到底部。

6. 分离:将液态铝矾土从结晶的氧化铝上分离出来。

7. 处理和精炼:氧化铝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精炼过程,例如洗涤、干燥、筛分和烧结等,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氧化铝产品。

总的来说,拜耳法是一种常用的生产氧化铝的工业方法,通过熔融铝矾土和使用熔剂的反应,将氧化铝分解出来,并通过冷却使其结晶沉淀。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精炼过程,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

这种方法在氧化铝工业中被广泛使用,有助于满足人们对氧化铝的需求。

拜耳法简述

拜耳法简述

一 原理1.原理:1889---1892年俄国纤维工业需要大量氧化铝作媒染剂,在圣彼得堡工作的奥地利化学家卡尔·约瑟夫·拜耳提出了拜耳法并申请了两项专利:一是发现只要添加氢氧化铝晶种,氢氧化铝会从稀释后的碱液中慢慢沉淀出来;二是剩余碱液可以回收,提高浓度重新处理新的铝土矿,实现了连续生产。

世界上第一个用拜耳法生产的氧化铝工厂投产于1894年,年产量400t/a ,一百年来它已经有了许多改进,但仍然习惯地沿用着拜耳法这外名字。

一百多年来溶出技术的变化:(1)溶出方法:由单罐阶段溶出作业发展为多罐串联连续溶出,并出现了管道化溶出技术。

(2)溶出温度:最初的为105度、200度、240度,现在的管道化溶出温度280度---300度。

(3)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变为蒸汽接近加热,直到管道化溶出高温段的熔盐加热。

2实质:aq OH aAl aqO H x NaOH O xH O Al ++-++⋅42232)(2N )3(2分解溶出 当溶出一水铝石和三水铝石时x 分别为1和3当分解铝酸钠溶液时x 为3 3 拜耳法生成流程特点: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其经济效果远非其他方法所能媲美。

目前全世界生成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有90%以上都是拜耳法生产的,且90%以上的氧化铝铝是供电解铝用的。

拜耳法处理高硅铝土矿时有相当多的碱和氧化铝的损失。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氧化铝拜耳法课件

氧化铝拜耳法课件
• 赤泥洗涤:是为了回收赤泥中带有的氧化钠和氧化 铝,以减少损失。赤泥洗液再去稀释溶出矿浆是为 了回收洗液中带有的氧化钠和氧化铝,同时使水得 到循环。
• 叶滤:目的是净化清除粗液中浮游物,使净化后的
铝酸钠溶液含浮游物小于0.02g/l,满足产品质量要
求。
•氧化铝拜耳法
•22
高压溶出
各元素的溶出行为
• 种分过程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 之一。它对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全厂的 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大的影响。
•氧化铝拜耳法
•24
晶种分解的机理
• 晶种分解是将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以氢氧化铝 结晶析出的过程:
Al(OH)4- + xAl(OH)3→(x+1)Al(OH)3 + OH-
• 氢氧化铝结晶析出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分解 过程包括次生成核、晶粒破裂、晶体长大和附聚。
•氧化铝拜耳法
•13
氧化钛水合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 铝土矿含钛矿物多以金红石和锐钛矿物存在。 • 氧化钛与苛性钠溶液作用生成钛酸钠。
2NaOH+TiO2+aq=Na2O·TiO2·2H2O+aq
•氧化铝拜耳法
•14
氧化钛水合物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
• 在溶出一水硬铝石时,氧化钛能引起氧化铝溶出率降低和氧 化钠损失,还在加热设备表面形成钛结疤。
• 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能够每处理一批矿石,便得到一批 氢氧化铝,构成所谓的拜耳法循环。
• Al2O3(1或3)H2O+2NaOH+aq=2NaAl(OH)4+aq
•氧化铝拜耳法
•2
拜耳法循环图
40
200℃
αK=1.65
Al2O3/

铝土矿拜耳法流程

铝土矿拜耳法流程

铝土矿拜耳法流程一、铝土矿的特点。

铝土矿啊,它可是生产铝的主要原料哦。

这铝土矿看起来就像是大地送给我们制造铝的宝藏。

它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含了氧化铝,还有一些杂质,像氧化铁、二氧化硅之类的。

这些杂质就像是调皮的小捣蛋,在我们提取氧化铝的时候会带来不少麻烦呢。

不过没关系,拜耳法就像是一个厉害的魔法师,有办法把氧化铝从铝土矿里变出来。

二、拜耳法的原理。

拜耳法的原理其实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分离游戏。

它是利用了氧化铝能够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这个特性。

把铝土矿磨碎之后,放进氢氧化钠溶液里,就像把一群小朋友放进了游乐场一样。

氧化铝就特别高兴地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在一起,形成了铝酸钠溶液。

而那些杂质呢,就像是不合群的小朋友,留在了外面。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听话的孩子和调皮的孩子分开啦。

三、拜耳法的具体流程。

1. 矿石的预处理。

我们得先把铝土矿进行预处理哦。

这就好比是给铝土矿洗个澡,把它外面的脏东西去掉一些。

把铝土矿破碎成合适的小块,这样它就能更好地和氢氧化钠溶液接触啦。

如果不把它弄碎,那它就像是一个固执的大石头,氢氧化钠溶液都很难和它里面的氧化铝好好玩耍呢。

2. 溶出过程。

接下来就是溶出过程啦。

把预处理好的铝土矿放进高温高压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这时候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派对,在高温高压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氧化铝就迅速地溶解到氢氧化钠溶液里去了。

这个过程可是很关键的哦,如果温度或者压力不合适,氧化铝可能就不能很好地溶解,就像小朋友们在派对上如果氛围不对就玩不起来一样。

3. 赤泥的分离。

溶出之后呢,就有了铝酸钠溶液,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固体杂质,这个就叫做赤泥。

赤泥就像是派对结束后的垃圾一样,得把它清理掉。

我们通过过滤或者沉降的方法,把赤泥和铝酸钠溶液分离开来。

这赤泥可不能乱扔,还得好好处理呢,毕竟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呀。

4. 晶种分解。

然后就是晶种分解这个神奇的步骤啦。

我们在铝酸钠溶液里加入晶种,就像是给溶液里的氧化铝分子一个榜样,告诉它们要像晶种一样变成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耳法氧化铝溶出的原理和工艺
摘要拜耳法用于生产氧化铝是目前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业方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有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压煮矿浆稀释及赤泥分离和洗涤、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分级和洗涤、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及苏打苛化等主要生产工序。

关键词拜耳法;氧化铝;原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t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97-02
拜耳法用于氧化铝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

目前仍是世界上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工业方法。

拜耳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一般要求a/s为7~10),特别是用在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时流程简单,作业方便、能量消耗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现在除了受原料条件限制的某些地区外,大多数氧化铝厂都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时工艺条件要苛刻一些。

拜耳法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单独地处理氧化硅含量高的矿石。

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原理
基本原理是拜耳法精心研究出来的。

他在1889年的第一专利谈到用氢氧化铝的晶粒作为种子,使铝酸钠溶液分解,也就是种子分解法。

1892年提出第二个专利系统地闸述了铝土矿所含氧化铝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成铝酸钠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采用的溶出工艺方法。

此法用在处理低硅铝土矿,特别是处理三水铝石型优质
铝土矿,其经济效果远非其他生产方法所能比拟。

直到现在工业生产上实际使用的拜耳法工艺还是以上述两个基本原理为依据。

为了纪念拜耳称之为拜耳法。

原理归纳如下。

用苛性碱溶液溶出铝土矿中氧化铝而制得铝酸钠溶液,采用溶液降温、加晶种、搅拌的条件下,从溶液中分解出氢氧化铝,将分解后母液(主naoh)经蒸发用来溶出新的一批铝土矿,溶出过程是在加压下进行的。

拜耳法的实质也就是下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交替进行:
2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
由于各地铝土矿成份和结构的不同所以采用的技术条件各有特点,各个工厂的具体工艺流程也常有差别。

拜耳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有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压煮矿浆稀释及赤泥分离和洗涤、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分级和洗涤、氢氧化铝焙烧、母液蒸发及苏打苛化等主要生产工序。

2.1 原矿浆制备
首先将铝矿破碎到符合要求的粒度≤25mm(如果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需加少量的石灰大约7%~9%),与含有游离的naoh的循环母液按一定比例配合一道送入湿磨内进行细磨,制成合格的原矿浆,并在矿浆槽内预热和贮存。

2.2 高压溶出
原矿浆经预热(预脱硅)后进压煮器组(或管道溶出器设备),
在高温、高压、高碱下溶出。

铝土矿内所含氧化铝溶解成铝酸钠进入溶液,面氧化铁和氧化钛以及大部分的二氧化硅等杂质进入固相残渣即赤泥中。

溶出所得矿浆称压煮矿浆,经自蒸发器减压降温后送入稀释槽(溶出后槽)。

2.3 压煮矿浆的稀释及赤泥洗涤及分离
压煮矿浆含氧化铝浓度高,为了便于赤泥沉降分离和下一步晶种分解,首先加入赤泥
洗液将压煮矿浆进行稀释(称赤泥浆液),然后利用沉降槽进行赤泥与铝酸钠溶液的分离。

分离后的赤泥经过几次洗涤回收所含的附碱后排到赤泥堆场(国外有的排入深海),赤泥洗液用来稀释下一批压煮矿浆。

2.4 晶种分解
分离后铝酸钠溶液(生产上称粗液)经过进一步过滤净化后制得精液,经过板式热交换器冷却到一定温度,在添加晶种的条件下进行分解,结晶析出氢氧化铝。

2.5 氢氧化铝的取得
分解后所得的氢氧化铝浆液铝厂设有沉降槽进行分级,由旋流筛进行分级,细粒al(oh)3作为晶种,送往分解槽做种子。

粗粒al(oh)3经过过滤分离和洗涤,取得al(oh)3送往焙烧工序进行焙烧。

分离溶液称之为分解母液,经板式热交换器送到蒸发工序进行浓缩(脱水)。

al(oh)3洗液送到沉降槽作为洗液。

我厂al(oh)3的取得,不经过沉降槽和旋流筛进行分级,而
直接用平盘过滤机取得成品al(oh)3,再送去焙烧成氧化铝。

用圆筒式过滤机取得al(oh)3作为种子,送往种子分解槽进行种子分解。

2.6 氢氧化铝焙烧
al(oh)3含有部分附着水和结晶水,经过高温焙烧后在1 000℃以上的温度进行,先脱附着水后脱结晶水,并进行一系列的晶相转变,制得含有一定α- al2o3和γ- al2o3的商品氧化铝。

2.7 母液蒸发和苏打苛化
预热后的分解母液经板式降膜蒸发器浓缩后,得到符合要求浓度的循环母液,补加一部分苛性碱返回管磨(或格子磨)进行配料,准备溶出下一批铝土矿,周而复始地进行。

母液蒸发过程中有一部分na2co3˙h2o结晶析出,为了回收这部分碱,将na2co3˙h2o与水解后加石灰配成石灰乳进行苛化使生成naoh送入洗涤沉降槽。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卢成江.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娴明.建筑结构试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perussed dium vium eterestor pultus consult uusultus,firtemur quis conloca vitare verfes loctem effres menterfes num aur. viviviri furis etortemus, quit.
ocae nerfex senatat usquam hocchi, tus ad sus, es
perfecurnum u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