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 社会服务与 社会实践
由地方和学校根据 国家指导纲要自主 实施,必修。
课程特点
基于学习领域
基于模块的课程
学生选课指导
学分制 模块:是某一科 目内具有综合性 的相对完整的“ 学习单元”。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传统。 ——上百年中国现代教育的诉求。 ——建国50多年来教育成败得失的反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界不断探索的积淀而成 就的……
在全国范围内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
——激动、兴奋。 ——困惑、苦恼。 ——论争、反思。 ——理性、行动。
???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3.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4.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3.高中新课程改革
2004年 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 2005年 江苏省进入实验 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等
五省市进入新课程,形成东部沿海 省份全线进入新课程态势 2007年 北京、黑龙江、 吉林、陕西、湖南 2009年 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4.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 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对78年计划 的修订
1990年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 对81年重点
意见》
中学教学计 划的调整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对96年课程
(试验修订稿)》
计划的修订
四、现行高中课程实施状况调查
3.问题与不足 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温家宝2009年9月14日发表的署名为“教 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文章中指出:“我们 的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4.突出问题———控制的课程文化
(1)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 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 (2)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单一 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应试倾向严重。 (3)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影响学生人格 的健全发展。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 (4)管理方式过度集中,过分统一,不能适应地方和学校 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课程结构内容:三个层次
领域 学科 模块
课程组织流程:三个变化
选课 走班 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艺术 技术 科学
人文与社会 数学
语言与文学
1.课程结构
八个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由国家制定标 准,或必修, 或选修。
由学校自主开 发,选修。
学习领域:由一个或几个 科目组合而成,同一学习 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相 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学 习领域中的科目由国家制 定课程标准,并规定相应 的学分。
与 选择性,学分制与学分管理,特色学校的建立与发 展……。
2.工作部署:2001年10月各学科拿出课程标准的基 本框架;2001年11月-12月拿出初稿;2002年初向 各方征求意见;2002年暑期定稿;2002年秋季开始 编写教材;2003年秋季进入实验区。
实际工作比原计划推迟一年: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 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和15个 学科的课程标准。
七、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 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 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全面系统认识高中新课程 (1)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3)从课程的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 (4)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终生发展; (5)从教师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 (6)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从高中课程的现存问题。
2.高中新课改面临诸多困难
· 观念障碍 · 制度障碍
· 动力不足 · 缺乏经验
……
· 素质不高 · 缺乏设备
· 管理障碍 · 指导不力 · 缺乏经费
改革越困难,越要重视观念的引领和行动策略的选择

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1)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 能力打基础。 (2)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 (3)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 (4)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4.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 衡的地区差异之间存在的张力
(1)单位制和行政化的学校运作方式极大阻碍了学校教育 对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和适应力。 (2)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予 以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财力保障。 (3)同质化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竞争的学校教育带来 的生源的流失与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留学生人数猛增成 为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学校试图通过教育改革缓解这 一危机。
(3)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益 ,但参加的机会很少。
(4)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普遍反 映学校并未开设。 (5)高中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实验探 究等教学方式,但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 动参与的机会,作业主要以联系、记忆或背诵为主 。
(6)学校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反映学生 全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制度;但学生普遍认为分 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发展状况,近一半的校长 认为公开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发展有消极影响。
4.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 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自由 (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 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 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五、现行高中课程改革情况
1.主要特点 (1)教育教学中十分注意基础,如1981年的计 划提出扎实打好基础,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 和外语的基础。 (2)全国统一计划、统一课表、统一教材。
2.成绩与贡献 (1)满足了当时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迫切 需求,对迅速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全面贯彻教育 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2)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重学 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完整 的课程体系。 (3)满足了当时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为学生进 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5.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
6.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 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7.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老师讲授为主 自学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 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 式。
1.全球化的压力下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 (1)美国的课程改革: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 (2)英国的课程改革:多轨制下的分科课程向课 程在不同层面进行整合发展。 (3)日本的课程改革:丰富人性、发展个性和拓 展学力的课程改革基本方针。
2.应试教育的危机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应试教育的危机不在于考试制度本身而在于考 试内容和评价方式。 (2)通过应试甄选激发了人性中争强好胜的一面而 遮蔽了人类社会良性运作的根本前提——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3)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生态文化圈中培育特色学校
8.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1)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 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 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
9.基本结论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扎 实,但是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生规划意识等方面比 较薄弱,校长和教师也很少关注。 (2)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的内容能在一定程 度反映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但内容偏多、 偏难,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 。
六、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1.启动:以2001年7月5日—7日北京京台饭店“普通 高中课程计划专题研讨会”为标志。 研讨的热点问题:普通高中的定位、性质与任务, 培养目标,高中阶段的独特价值,学生的共同基础 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双重任务”与“单一任务”的弊端,课程的多样化
、 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人格和社会人格是维持教 育生态丰富性与稳定性的教育使命。
3.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和人的多样化需求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经济时代发展到以 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和学习 方式发生迥然的变化。 (2)社会层级化之后的教育需要已经从机会需求 发展到质量优先,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次契机。 (3)人的需求的产生和欲望的表达与人所处的环 境密切相关。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至今)
2.义务教育新课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42个实验区
0.5%-1%
wenku.baidu.com
570个实验区 18%-20%
1642个实验区 40%-50%
2576个实验区 70%-90%
起始各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
一、新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
1.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1999—2001年7月)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
三、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
颁布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63年
1978年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 )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 行草案
对52年规 程的修订
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81年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 划试行草案》
3.实验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采取以省为单 位整体推进的方式进行。
第一批(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 宁夏;
第二批(2005年秋季)——江苏;
第三批(2006年秋季)——天津、浙江、福建、 安徽、辽宁;
第四批(2007年秋季)——北京、吉林、黑龙江 、陕西、湖南。(原准备进入的还有:河北、河 南、江西、山西、重庆 。)
▪ 学生在每个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 学分。
▪ 实行走班制、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促进每个 学生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
▪ 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推行成长记录、学分管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 素质评定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结论:高中新课程不是对现行教育的改良,而 是一场变革,是一场基于——
2001到2002年间,教育部在北京、黑龙江、 辽宁、江苏、广东、江西、广西、河北、山西、 宁夏等10个省(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 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学生 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
1.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 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 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 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 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 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八、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价值目标:三个打基础
终身学习 高等教育 社会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