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1be0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9.png)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加剧,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化发展生态化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推动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绿色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等,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2.实施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促进。
例如,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生态化发展的基础。
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土壤,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推动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农田土地利用规划,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农业自动化控制。
2.推广智能农业设备。
智能农业设备包括智能农机、智能植保设备、智能灌溉系统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智能农机可以实现自动化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
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整合农业生产、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天气变化等信息,帮助农民做出更好的生产决策。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597ef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张安安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K 擀询谥!l E dn -將鳖 ;册嗥»:酣:作者简介:张安安(1998-) +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
研究方向:工程投 与。
基金项目:教育厅《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 建设》项目(皖教秘科〔2015〕49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7359( 202( )04-0024-02DOI : (0.( 6330/j.c n ki.1007-7359.2021.0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隹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 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足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强调,表明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 和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亟需补齐,特别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
我 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不够等难题,这些一直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要。
鉴于此,东莉教授、汪青松摘要:文章针对陈莉教授,汪青松教授的专著《“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评述。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a8826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4.png)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10.23•【文号】农市发〔2024〕4号•【施行日期】2024.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农市发〔20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有关单位:为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2024年10月23日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基本思路。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工作布局。
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行动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
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
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d7c5ae604a1b0717fd5ddad.png)
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发布时间:2012-12-04 10:23 来源:农民日报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任务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体现了一种系统化思维、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新思路。
“四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又与我国现阶段几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任务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体现了一种系统化思维、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新思路。
“四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又与我国现阶段几大战略紧密相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内容,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四化”都值得深入研究,这里我想重点探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任务,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无法绕开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必须把这些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综合起来考虑,才能顺利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乡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生产方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能回避农业现代化,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才能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真正走向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农村土地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流转、现代化发展,是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农业现代化有利于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用更少的农村劳动力就能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业现代化使更多人可以进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口,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再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再创新,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生产,不但会有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实现在农村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b705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3.png)
湖南省对未来几年的智慧农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要求,在湖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1]。
湖南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四化同步”的国家战略,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延长与升级改造,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1]。
全面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加速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所以湖南智慧农业发展势在必行。
1现状1.1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铺设和使用更多的技术装备,所以对农村基础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或不够完善,就会滞缓智慧农业发展进程,甚至难以开展相关工作。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表1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中可以看出,湖南省自来水受益村从2000年的23.87%增加到了2019年的75.63%,这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耕地的有效灌溉是农作物生产的根本保障,湖南省有效灌溉面积从2000年的267.746万hm 2增加到了2019年的317.611万hm 2,年平均增加2.624万hm 2,而在2010—2019年的年平均增加4.993万hm 2,说明政府在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湖南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
但对于智慧农业发展来说,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表1湖南省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年份2000201020182019自来水受益村数/万个1.171.862.022.11通汽车村数/万个4.414.112.482.48通电话村数/万个4.054.212.492.49有效灌溉面积/万hm 2267.746272.666316.400317.611注: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2020》。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主要内容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691de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a.png)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它们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这三个主题的内容来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四化同步1.1 经济与产业的四化同步经济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协同发展。
这四种化的同步发展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方面,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
工业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产值增加,更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化的进程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竞争的活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是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社会与文化的四化同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社会方面,四化同步意味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要与社会变革同步,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
要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的四化同步是指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1.3 环境与生态的四化同步环境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乡融合2.1 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是要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互为补充。
要发挥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产业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培育新型城乡产业。
2.2 资源融合城乡资源融合是指要统筹城乡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也要加大对农村资源保护的力度,实现城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管理融合城乡管理融合是指要推动城乡政府职能融合,实施城乡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参与。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c18fe4d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a.png)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6.17•【文号】农办议〔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14号郑思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推进农业数智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集资源、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是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
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设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不断丰富在线学习功能,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
三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精准饲喂、植保无人机等加快推广应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突破技术制约,强化典型引领,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二、关于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融合,助力行业迭代升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全链加工。
制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引导大型农业企业重心下沉,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着力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发展多元业态。
持续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BA”、“村晚”等活动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
三是培育知名品牌。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分品类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
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24f6fe1e009581b6bd9eb16.png)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再次突出“三农”的重中之重地位,强调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这符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加快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广东财政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增强,财政支农资金覆盖农林牧渔各个行业,公共财政投入有效拉动了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加大产业相融互促。一是广东积极借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运用发展工商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利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省扶持培育56家国家级、24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大批农户走上现代农业之路。三是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全省建设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顺应城镇化需求拉动现代农业发展。五是借助信息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围绕以上思路目标,广东将突出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加快幸福村居创建,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三是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落实新一轮“双到”工作,促进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四是加快农村改革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五是加快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发展循环型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广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在加快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进行努力探索和实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2360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7.png)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5•【文号】•【施行日期】2024.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数字乡村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工作目标到2024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数字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有力。
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2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既懂农业农村、又懂数字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打造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抓好办成一批线上线下联动、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二、重点任务(一)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1.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按需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提升农村生产作业区、农产品直播基地等重点场所网络覆盖深度。
实施第十批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宽带边疆”建设,保持全国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
持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高清终端推广普及,促进高清超高清电视节目进村入户。
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督查检查专项行动,加强涉农重点网站和业务信息系统防护能力建设。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力度。
智慧农业建设的时代方位、突出亮点和问题建议
![智慧农业建设的时代方位、突出亮点和问题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8ce123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b.png)
智慧农业建设的时代方位、242022.02地区之间自由流动,进一步完善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建设智慧农业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在农村的布局与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智慧农业有利于农民获取新技术、新知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看,建设智慧农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整个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因此,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
目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数仅占全国总农户数的5%,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将长期伴随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
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农业现代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动能还未形成整体合力,“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科技支撑和现实途径,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困境,特别是为“大国小农”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辟独特道路。
智慧农业发展的突出亮点近年来,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开始落地见效,智能化、无人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产品新技术蓬勃兴起。
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
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智能化转变,不断涌现出田间作物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监测等方面的智能识别系统和耕种收环节的智能机器人。
特别是自动化采收装备、农业传感器(环境监测、动植物体征监测)、摄像头监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等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9feea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c.png)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孙雷【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4-7)【作者】孙雷【作者单位】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智慧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服务全产业链智能化运行的新经济形态,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度融合和同步发展的产物。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既能补“短板”,又能实现“弯道超车”,还能创造新的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农业部制订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3年启动了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发展智慧农业列入了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阶段看,发展智慧农业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智慧农业的手段可以改造和优化农业供给侧,强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设,实施农产品生产精准化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销售,满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
(二)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高企,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智能机械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提高,从而增强本市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水平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产业链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先行者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积极性。
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以提供智慧农业系统为主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一批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农二代”、返乡农民工甚至“海归”青年纷纷加入智慧农业实践的行列。
“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
![“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e9befdb7cd184254a353564.png)
“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在于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层面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而且需要总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更需要四个层面之间耦合协调、互动同步。
为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需要明确“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融合引领功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功能、城镇化的需求拉动和环境打造功能,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跟进功能。
标签:四化同步;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当前的发展时期,必须厘清“四化同步”的理论内涵、发展本质、发展要求和实现路径。
一、“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1.“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内涵“四化同步”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刻的基本内涵。
第一,“四化同步”发展的经济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城乡经济一体化,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基于市场机制作用,在城乡地理空间上,在不同产业间有序流动、优化配置。
第二,“四化同步”发展的社会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使城乡共同分享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四化同步”发展的生态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基本需求,全面纳入各产业和城镇、生产和生活的整体社会生态系统,构建共建、共有、共享的生态系统。
第四,“四化同步”发展的文化内涵。
“四化同步”发展意味着基于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等,客观科学、与时俱进地统筹城乡文化价值观,有机融合乡土观念和现代城市文明,促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第五,“四化同步”发展的机制内涵。
简述我国智慧农业重点发展任务
![简述我国智慧农业重点发展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9a8b41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e.png)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高效集成应用的现代农业形式。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智慧农业的发展更是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
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抓住重点任务,积极应对。
以下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1. 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生产的高效、精准和可追溯。
2. 加强农业气象信息收集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水平。
3. 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1. 以智能农业设施为基础,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田、温室、畜牧场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2. 推广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三、加强数字农业评台建设1. 建设农业大数据评台,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为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2. 加强农业互联网评台建设,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四、推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1. 加强农业机器人和无人机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劳动成本。
2. 推动农业领域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1. 加大对智慧农业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农业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2. 加强农民对智慧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
以上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只有抓住重点,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农业形式,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机遇。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188cd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1.png)
41FEB. 2021CFI 文/孙永立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就如何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详细阐述。
核心要点:三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主要标志:·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其它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农民收入连年增长,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
·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和今后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只有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乡村振兴基础才牢固。
要深入实施中国食品工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步提升。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
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论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
![论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892438bb4cf7ec4bfed0b2.png)
论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作者:夏金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7期夏金梅(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十八大对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四化的科学内涵,理解四化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科学贯彻新四化的政策方针。
关键词:四化同步;科学内涵;衡量标准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8-0261-02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观点,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
把“三化” 同步变成“四化” 同步,及时增加信息化,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化”同步是我党“三农”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创新,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的根本要求。
深入探索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衡量标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内涵的研究,依托信息化加速发展,推动发展机制的创新;而且有利于推动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三农”理论,推动各具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一)“四化”的本质新型工业化依赖科技创新,依托信息化走低能耗、少污染、高收益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技术的优势,向智能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则是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于第一、二、三产业,利用信息交流和网络共享,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资源要素的优化重组,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的过程是农业劳动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二、三产业布局向城镇集中。
加快智慧农业建设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智慧农业建设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e75305d5bbfd0a795673ed.png)
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摘要:智慧农业是在1999年,由中国科技部提出的概念,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智慧农业不仅依托3S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是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地引入智慧化的思想和技术应用,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发展;措施引言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建立共创、共享、共赢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生态圈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专家系统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增收,省水、省肥、省电等目的。
除了精准感知、控制外,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合作社管理等领域。
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1规模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往往处于竞争劣势,再加上农户无力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收入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据统计,全市发展家庭农场逾2500家,但经营面积33.33hm2以上的仅占4%左右,农业规模化发展较难,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1.2智慧农业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据统计,荷兰已有90%以上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的农民毕业于高等院校;法国50%以上的农民受过2年以上的职业培训。
然而我国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留守在农村的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鼓励大学生与在外务工农民积极返乡创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差距较大,几乎无法引进符合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查
![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2a6dffe10975f46526d3e103.png)
6 1 % ,流 转 土地 面 积 占家 庭承 包 面积 的4 7 . 5 % ,种 植粮 食 1 0 0 N 3 0 0 亩 的大
户超过 5 0 0 0家 ,家 庭农场 2 0 0多家。
业 化 提 升 农 业 、城 镇 化 发 展 农 村 、 市 场化 富裕 农 民、文 明 化打 造城 乡 ”
传 统 农 业 向 现 代 农 业 转 型 跨 越 ,工 农 、城 乡之 间走 向 互动 融 合 发 展 的 新 阶段 。
因 地制 宜 探 索农 业 现代 化 的 发展 道 路
江苏 各 地 根 据 本 地 经 济社 会 发 索形成 不 同的发 展模 式。
一
继 续 保 持 全 国 省 区 第 二位 ,城 乡居
江 苏 省 监 测 数 据 ,2 0 1 1年 实 际 进 度 得 分 比计 划 进 度 得 分 高 7 . 3 8分 ,但 市 县 进 展 不 平 衡 ,苏 南 地 区 快 于 苏 中 、苏北 地 区。这也 反映农 业现 代化
力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入 社 农 户 比例
6 1 . 4 % ,农 业 适 度 规模 经 营面 积 比重
化 城 乡 资 源 配 置 、构 建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的 重 要 抓 手 。 南通 按 照 “ 产
比重 突破 4 0 % ,农 业综合 机械 化 水平 7 6 % ,农业 信息化 服 务覆盖 率 8 0 % 。
是 农 业 现 代 化进 展 较 快 。据
五 是 农 业 经 营 机 制 创 新 添 活 水 稻 、百 万 亩 特 色 水 产 、百 万 亩 高
坚持 四化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江苏农 业现代化发展调查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王乐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随后两年的1号文件接连关注农业现代化问题。
这是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最新定位,明确了农业现代化与其他“三化”相同的战略地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道路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先进生产要素不断应用于传统农业中引发的包括物质、人力、技术、制度等一系列要素的变革和更新,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逐步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建设意义显著。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实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成效显著,而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为实现“四化同步”宏伟目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2、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国内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升,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
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我国农产品需求将达到7万亿t,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确保农产品供给的压力将会有所增大。
在国内现有条件下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仍不稳固,一方面,是农业的基础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的粗放式发展又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凸显。
根据农业发展现状,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的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
二、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可行性分析(一)农业信息化需求迫切信息化引领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农业信息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农产品数量需求压力加大。
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遏制,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压力持续加大,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
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的前提。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监测手段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不够是原因之一,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进行全产业链质量监管。
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农业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国耕地农药、草原农药、化肥污染以及水域的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草原生态系统监测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管理。
(二)农业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为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智慧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智慧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种植(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关键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种植、可视管理、智慧决策。
目前,国内外智慧农业通常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从耕地、播种、灌溉、施肥、中耕到收获、储存的全过程实现信息感知、汇聚整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管理,从而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受限于技术和成本,智慧农业尚未规模推广应用,仅局限在农业示范区内部,信息尚未汇聚整合,实现下一步智慧决策的条件还不成熟。
三、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一)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尚未认识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认识到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导致一些地方对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投入力度不够,措施不力。
(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使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整体比较落后。
例如,宽带接入方面,带宽和接入普及率大幅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
(三)农业信息资源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利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涉农网站3万多家,大多属于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省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存在着“上下内容重复,左右条块分割”的现象。
信息资源由于缺少统一资源表达与操作标准,信息异质、异构、分散、重复,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难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效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向更高级的智慧农业发展。
(四)农业生产决策专业化技术缺失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管理专业决策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不同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如何进行科学施肥、精准施药、水肥调控以及品种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决策,并给出专业化的决策结果需求十分迫切。
(五)智慧农业信息设备缺乏行业规范,不利于规模推广目前,智慧农业信息设备没有标准的行业规范可以遵循,已应用的信息设备大多是高校实验室根据农业示范区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设备成本高,不利于规模推广。
三、智慧农业涉及的技术(一)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大数据大数据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带来数据分析的两个转变:一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全量数据,而不再依赖随机采样;二是分析数据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变。
(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四、智慧农业发展思路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度融合,优先选择国家关注和群众关切的方面发展信息化。
(一)大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智慧农业的发展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加大力度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考虑到农业广覆盖的需求,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建设3G、4G高带宽的移动网络。
(二)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省两级农业云平台,省级云平台承载农业分省数据,国家级云平台承载国家级数据和各省汇总数据,依托农业云平台实现原有农业信息资源汇聚整合、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1、原有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基于农业云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资源调度系统,实现海量农业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动态迁移、存储镜像、统一调度,达到彻底解决农业信息资源信息孤岛问题,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以耕地、草原、养殖水面的空间分布、面积、质量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使用权、承包权动态信息、耕地基础设施情况等经济属性信息为基础,建设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三)发展精确农业,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生产、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示范,实现种植业生产全程信息化监管与应用,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信息采集。
种植行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农业目标监测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土壤pH 值、光照强度、土壤微量元素等农业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至农业云平台,为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有效的量化决策依据。
水产养殖: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对水体温度、pH 值、溶解氧、盐度、浊度、氨氮、COD 和BOD等对水产品生长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水质及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至农业云平台,进而为水质控制提供量化依据。
养殖: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动物的体温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至农业云平台进而为养殖环境调节提供量化依据。
2、农业生产智慧决策系统。
传统农业种植的灌溉、喷药、施肥是靠农民根据生产经验进行操作,无法准备把握。
为防止病虫害经常大量喷药,为促进作物生产经常大量施肥、浇水,最终导致土壤板结、河流污染、作物农药大量残留。
农业云平台采集汇总了农业生产信息要素的实时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作物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如何灌溉、施肥进行智慧决策实现作物更高品质、更高产量。
养殖、水产养殖智慧决策,也是利用大数据对历史养殖生产数据分析对实时生产数据进行调节决策。
3、种植项目决策。
在农业云平台收集汇总全国各渠道农产品交易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年农产品走势,决策那种项目效益更高。
(四)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制度鉴于国内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制度,对农产品的安全溯源贯穿生产、存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
农产品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后,政府可迅速召回问题产品,用户也可以对购买的农产品信息进行查询。
利用RFID电子标签或二维码标签对农产品进行唯一标示,对农产品进行建档:即生产过程建档,主要记录化肥、农药使用等情况;加工过程建档,主要记录加工产品名称、种类、来源基地、加工数量、包装规格和类型;运输过程建档,发件地、目的地、流转记录等;销售信息建档,销售渠道、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