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华书法培训-------书如其人

合集下载

欧阳中石老师十四句真言,带你书法不走弯路!

欧阳中石老师十四句真言,带你书法不走弯路!

欧阳中石老师十四句真言,带你书法不走弯路!01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欧阳中石作品02临摹入门循序渐进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图貌似。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我笔力。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

03形神相依意境为重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

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

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欧阳中石作品04笔墨技法熟而后巧执笔之法,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

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制,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

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书法育人创建特色校园

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书法育人创建特色校园

翰墨飘香传承中华文化,书法育人创建特色校园发表时间:2019-01-25T10:21:02.3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作者:姜玉海[导读] 书法,即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书写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启蒙工程,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山东省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261413书法,即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书写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启蒙工程,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鉴于此,我校自2003年实施新课改之初,将“规范书写”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题,确立了以“写好人生每一笔,做好身边每件事”为目标、“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理念的母语教育发展之路。

一、提出基本要求,传承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对写字提出要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所以,我校在规范书写活动伊始,提出了“一笔一画见习惯,一横一竖显文化”的双基(基本姿势、基本笔画)要求。

1.追根寻源,文化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美的载体,引入汉字本源,传承汉字文化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教师根据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本身的表意性,把每个汉字形象化,并赋予情感色彩,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如在田里出力是“男”人,“月”字像一弯月亮,形声字“泡、袍、跑、抱”有水把茶泡,有衣身上袍,有足到处跑,有手把它抱。

利用汉字形象化,将汉字的美传播到每名学生的心中。

2.课堂教学,动画激趣。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规范写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他们很难产生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将写字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幻灯片、动画、微视频等引入课堂,让基本笔画的学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端正姿势,儿歌激趣。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孩子们也早早的开始学写汉字,但是过早地执笔导致孩子坐姿、执笔姿势不正确。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引入儿歌“大哥二哥对对齐,两指之间留缝隙,手离笔尖一寸远,一尺一拳记心间”、“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与书法的宣传标语

与书法的宣传标语

与书法的宣传标语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1书法教室标语: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中国书法字里千秋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文宗秦汉,楷法晋唐。

书法培训班宣传语1、字如其人。

2、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3、书法,一门应用广泛的博大精深的艺术。

4、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5、一手好字,成功人生。

6、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7、现在一般都用电脑和手机打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通常会让人敬佩。

8、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9、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

10、书法是人的第二面容。

11、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12、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13、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14、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15、秉承传统格调,展现时代风采。

16、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21. 博雅少儿书画,谱写童年的乐趣。

2. 会书会画,畅行天下――博雅少儿书画。

3. 谱“写”童真“画”享童年。

4. 教给你一流的涂鸦――博雅少儿书画。

5. 少小识翰墨,长大有丘壑――博雅少儿书画。

6. 放飞梦想,快乐飞翔!7. 博学书画,雅致童年――博雅少儿书画。

8. 会书会画,魅力优雅――博雅少儿书画。

9. 书画的摇篮,民族的未来――博雅少儿书画。

10. 课余写写画画,都来快乐博雅。

11. 一笔一划书人生,点墨点彩画童年。

12. 写一个童年种在博雅,画一个梦想种在博雅,我要在博雅等待发芽。

13. 画下七彩童年,写上美好祝愿。

―博雅书画。

《书谱》讲习Day6

《书谱》讲习Day6

《书谱》讲习Day6作者:于钟华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1年第10期字法练习三——结构三【练习目的】我的教学一再强调的是“书如其人”,当然,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将书品与人的道德伦理相挂钩,从而使书法沦为道德的附庸,我所讲的书如其人指的是书法就像那个人,即是将书法、将汉字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书法定义“书者,如也。

”如什么呢,如(),在这个括号内,你可以随意填进去,可以说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如()的填空史。

之所以许慎只是说“如也”,并未具体说明如什么,就在于如什么都行,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但反过来看,如什么都行也就是说如什么都不行——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是一个形式指引词,书法在不同生活经验中所如的东西因书写者而异,这样子的一个东西,其结果就有了“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夏云多奇峰变幻”、“如屋漏痕”等等,似乎这些所填的内容都很有道理,但又似乎不能囊括书法的全部。

清人刘熙载认为:“书者,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最佳答案。

只有人才是一个可能性的存在,即是说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能够呈现不同状态者,因此,我将汉字看做一个人,这个人在不同的境域内所呈现的活生生的状态就是书法。

所以,我们的结构训练现在从一个人的正侧面的转动开始。

【练习步骤】1.从孙过庭《书谱》中找出有明显纵向中轴的字若干(如图1),放大临写若干遍直至能够准确背临,在临习过程中仔细体会竖轴在该字中所起的作用。

2.竖轴对于汉字而言正如一个人的头部以鼻子为中心上下伸延的线,即是说,竖轴的左右位移会使得该字像人的头部一样发生正侧的转动。

重新观察图1,找出正面示人者进行临写,体会轴的作用。

3.从图1中选出竖轴偏左者进行放大临摹。

竖轴偏左,即好像一个正面的人向左转了一个角度,形成一个左侧面。

悉心临习体会,真正将该字看做一个人头像。

4.从图1中选出竖轴偏右者进行放大临摹。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书法培训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我一名书法教师,能够参加此次书法培训,我深感荣幸,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一机会。

在为期十天的培训过程中,我自始至终严格遵守培训的纪律和规章制度,认真聆听各位书法界老前辈的讲课,并做好相关笔记,收获非常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改变了我对书法课的观念。

自任书法教师以来,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然而,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地意识到,书法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一方面,它是中国的国粹,学习书法,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学习书法,不仅对学生人生修养的陶冶和人格品行的养就有着十分大的功效,而且对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丰富了我的书法理论,提高了施教水平。

我大学所学专业为英语,对于书法理论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时只是就字论字,很少涉及到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得书法教学或多或少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学生也只是简单的练字,不能体会到书法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博大与精深,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书法是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久而久之,会失去兴趣。

然而,听了几位书法界前辈和老师的课后,我开拓了眼界,意识到书法课可以教授的有声有色,书法理论也一下丰富了许多,既对中国的书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又知道如何去学书法,教书法,怎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去进行书法艺术活动。

再次,提高了我的书法技能。

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内,大家都对我的书法赞赏有加,渐渐地我不仅有些夜郎自大起来。

来到这里培训,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与其他学员们进行了交流,并欣赏了大家的佳作后,我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对于书法,只是接触到皮毛而已,并意识到了自己书写中的不足之处。

字如其人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
所谓字如其人,也就是通过一个人笔迹的笔画和字型,可以从侧面反映他的一部分性格,解码个体的人格特质,
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书法是人心理的描绘,代表了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情感心绪变化的。

2。

字如其人,意思为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周星莲对字如其人表述的非常具体。

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3。

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来描述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

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

可以把这八个字理解为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4。

其实好的书法都是有深刻含义的,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往往能一目了然。

只要认真观察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明白的看出作者的思想和志趣。

学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学书法心得体会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

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而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

人生难,学书亦难。

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

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乃至小心翼翼了。

究其原因,可能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

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取得很多夸赞与奉迎。

而窃喜之余,乃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心里不免生出些许的轻佻与自大。

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以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度。

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

依照前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

真正的书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

自己年近不惑,已无缘于书家光环。

然有幸直面书法这一国学文化的顶峰,虽然像无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

我感到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中年的礼物,让我在传统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尽力的艰辛。

对于书法,不仅是写好字算了,还有其背后丰厚的国学文化。

没有国学文化支撑的书法是惨白的,把书法看成只是写好字的熟悉是肤浅的,而背离书法之“法”、盗用“书法”之名的所谓“创作”、“艺术”更是装神弄鬼、迷惑良心乃至是别有效心的。

一样,对于人生,若是仅仅知足于吃喝拉撒、养尊处优,咱们的人生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咱们的社会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来讲,不允许咱们无为,更不允许咱们无知。

人生有道,书学亦有道。

立足于现实的多元化思潮,人们常讲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产生诸多的人生态度。

我想,不论哪一种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遵守社会普遍法则、伦理道德等等。

概而论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正所谓人生大道。

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他人就要骂你。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名词解释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名词解释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名词解释
书法中的"书如其人"是一种形容词解释,用来形容书法作品的
风格和气质与书法人的个性和品格相契合。

这个词解释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书法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书如其人"的观念,一个人的独特个性特点、态度和情感
状态会直接反映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沉稳、端庄,那么他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也会有类似的特点,字体规整、笔法稳健、结构平衡。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性格豪放、自由自在,那么他的书法作品也会散发出相应的气质,笔画宽大、气势磅礴。

"书如其人"意味着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更是表
达了书法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

通过观察和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考方式和审美追求。

因此,在书法艺术中,"书如其人"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

于钟华书法魔鬼训练营笔记

于钟华书法魔鬼训练营笔记

2011-06-11 12:24:57| 分类:书画理论|举报|字号订阅“魔鬼训练营”----------第一日上午理论描述:一、对二王书风在古代书法品藻中逸格地位的确立:1.白蕉与沈尹默的比较:沈尹默近于唐法,白蕉近于晋法2.唐代中后期,书论中“逸格”的出现:李嗣真《书后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怀瓘《画品》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二、逸格风格的语言描述:别具一格不守常法出人意表“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三、笔简形具的阐释及具体到二王用笔训练训练展开:训练一:从《集字圣教序》中寻找若干横划以及竖划,在不出现多余动作的情况下达到图一要求,做到一笔塑形。

训练二:折笔的训练。

在不出现多余动作的情况下达到图二要求,同样要求一笔塑形。

训练三:在折笔的训练过程中,加大训练的难度系数,连续折笔的训练,如图三所示。

下午理论描述:关于“斜执笔”的理论描述1.沙孟海先生提出唐以前为“斜执笔”2.中国古代家具史:魏晋南北朝至宋为高桌椅逐渐为汉人日常起居所用(高桌椅为“五胡乱华”时胡人所引入)3.“斜执笔”的用笔状态语言描述4.平动用笔,魏晋无提按5.从文字演变史看“隶变”中笔画的形成6.从毛笔“物性”看用笔无提按训练展开:训练四:转笔的训练。

如“洞”、“而”、“易”、“贤”……如图四所示。

训练五:连续转笔训练。

准确分段并体会锋面自然转换所形成的线条形态。

如图五所示。

训练六:连续转笔的实际应用。

在《集字圣教序》中摘出若干符合训练要求的文字,如:“於”、“有”、“隆”、“像”、“物”……“魔鬼训练营”----------第二日上午理论描述:笔法史研究(涉及范围:1.魏、晋;2.唐、宋——米芾)一、笔法演变魏晋以前的书法史本质上是一部汉字演变史,书写方式强调连贯性,汉字、笔法都是趋于实用与便捷使用为目的,其笔法为自然笔法;魏晋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史为书家个人风格演变史,不同于之前的实用,审美成为书法发展的动力,非自然笔法。

二、自然笔法1、自然笔法的运笔方式:裹毫(束毫)与铺毫2、自然笔法的语言描述:恢复原态,自然之道三、非自然笔法定义:非自然笔法是在自然笔法基础上,加入一系列反映自己美学和审美观念的用笔动作。

古人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该怎样理解?

古人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该怎样理解?

古⼈说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已该怎样理解?⼈品是中国古代对⽂⼈⼠⼤夫个⼈品德的重要评价⼿段,其在官员⾝上体现出“官品”,在书家⾝上体现出“书品”,在诗⼈⾝上体现出“诗品”。

官品、书品、诗品都是⼈品的代名词。

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如其⼈”常作为评价书家与其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后⼈对前⼈的评价,常以书品论⼈品,或以⼈品论书品。

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都是“书如其⼈”的典型代表。

⼀、历代关于“书如其⼈”的审美观“书如其⼈”的评价反映出书法家书品与⼈品的统⼀。

“书如其⼈”的说法最早出⾃西汉扬雄:“故⾔,⼼声也;书,⼼画也。

声画形,君⼦⼩⼈见矣。

”后世认为这种提法指出书法是内⼼世界的轨迹,是书家德⾏、品性的反映。

⾃魏晋以来,书法评论家将书法作品视为书家的⼈格化产物,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常与书家本⼈的品⾏紧密联系在⼀起。

纵观历代对“书如其⼈”审美观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个⽅⾯:书法即⼼法:⼼与笔、⼼与字之间的关系唐代柳公权在回答唐穆宗关于⽤笔之法的提问时,说道:“⽤笔在⼼,⼼正则笔正。

”柳公权⼀⽅⾯从书法的⾓度说明⼼中端正,⽤笔就会端正,另⼀⽅⾯暗⽰穆宗,⼼存正⽓,朝政之事才会公平端正。

唐代张怀瓘说:“⽂则数⾔乃成其意,书则⼀字已见其⼼,可谓简易之道。

”说明书为⼼画,⼀字见⼼。

明代项穆认为⼼、⼈、笔、书四者间的关系是:“⼼为⼈之帅,⼼正则⼈正。

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

……故欲正其书,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

”“故⼼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之为节操,宣之为⽂章,运之为字迹。

”说明⼼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书法即⼼法,“⼼”是书法的主宰者。

本⽴⽽道⽣:修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家的修养问题,他认为:“君⼦⽴⾝,务修其本。

扬雄谓诗赋⼩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

”强调了君⼦⽴⾝之本在于德⾏,德⾏是翰墨之基。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体会(共11篇)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体会(共11篇)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体会(共11篇)学习毛笔书法心得体会平阴县龙山小学四年级六班我学书法的初衷,说来可笑,仅仅是由于我顽皮好动,年龄又小,在家也没事干。

妈妈索性让我去学书法,练练定性,说不定心会静下来。

于是,我便从此接触毛笔。

第一次学书法,心里充满了好奇,觉得蛮新鲜的。

教我书法的是王波老师,他当时才二十多岁。

第一节课我们学的是笔画。

“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先练笔画,练好了笔画,我们就开始写字”,王老师他当时是这么说得。

看似简单无比的一横,对于年幼的我而言,是多么的难写啊!再者,毛笔的笔头软软的,一按下去就是—个又圆又胖的点,再把这点向右延长,一条忽胖忽瘦还不断颤抖的一条直线,这是横吗?怎么我写出来是如何得丑陋,反观老师的修长而又挺拔,果然是铁划银勾,两者一比,天壤之别。

幼小的我握着粗大的笔杆不知所措,一横、两横怎么都这么丑陋。

这时王老师过来了,握住我的手,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写,让我感觉一下各个动作和行笔过程,并告诉我不要急,慢慢来。

可是之后我一连写了几个,但还是老样子,于是,我便懒得写了,无聊至极的我就拿毛笔蘸着墨汁开始了人体彩绘。

毛笔在手上、衣服上乱画,觉得很好玩。

不一会,两只手的手心和手背全是黑黑的,趁墨汁还未干,一记降龙十八掌,顿时纸上出现了两只掌印,“写什么书法,还是墨汁比较好玩,”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一堂课结束了,脸上、手上、衣服上都是墨汁,不愧为学书法的,浑身“翰墨飘香”。

开头的两年,我写字一点感觉都没有,并且由于平时作业质量不佳,屡与表扬无缘,批评不断,便也混混噩噩地混了下来。

这时,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认为学了两年还是老样子,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玩个痛快。

但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没志气,不知进取,要我知难而进,绝不可半途而废,因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从此之后,我开始用心写字了,渐渐地书法技艺提高了,作业也常常受到表扬,于是学书法便有了动力,也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之后我便参加了一些比赛,虽然得到的奖大多奖次不高,但是对于初学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学书法感言 书为心画

学书法感言 书为心画

学书法感言书为心画学书法,已是多年。

起初只是因为兴趣,慢慢地才发现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也感悟到了书法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书法之美,在于其独特的韵味和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心动。

书法,是一种用笔墨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

当我挥毫落纸时,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内心的表达,是我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

字如人,字体的优美与否,直接体现了书写者的内心世界。

每一次写字,都是在与自己对话,也是在与世界对话。

书法,就是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

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在练字,更是在修身养性。

书法要求练习者心无杂念,专心致志,方能写出有灵有韵的字体。

在练字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专注的力量,体会到了平静的美好。

每一次挥毫,都是在磨砺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更加平静、淡定、坚定。

书法教会了我耐心,教会了我坚持,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字体的相遇。

书法之美,在于其简洁纯粹。

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形态,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法之美,在于其独特的韵味和力量。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法之美,在于其简洁纯粹。

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形态,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法之美,是在于其独特的魅力,是在于其内涵的深邃。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气质。

书品与人品(“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书品与人品(“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书品与人品中国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是艺术的文字,汉字因书法而彰显,书法因文字而高贵。

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道德、人品,尤其重视道德与行为的统一,提倡“德才兼备”,因此历来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

在历代书法评价中,书品和人品都是密不可分——书法是人品的外在体现,人品是书法的内涵延伸,所以人们常以书如其人来描绘境界宏深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

西汉扬雄曰:“书,心画也。

”明代项穆又谈到书法还能表现人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曰:“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指出书法能表现出人的学识、才能和志向。

历史上垂昭千古的书法大家几乎都是襟怀坦荡、高风亮节、言行一致的正人君子,他们的道德、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赞颂不已,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笔迹者,界也。

流美者,人也。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可谓绝妙的比喻。

唐代孙过庭分析王羲之的各件作品说:“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有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王羲之的美文妙笔《兰亭集序》,表现了他与文友们雅集,汇聚会稽山阴,吟诗咏志,此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感叹道:“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并挥笔写下了此传世名作。

唐太宗评价王羲之的字“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

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时代,时逢乱世,和与之几乎同时期的陶渊明一样,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

他被朝廷任命担任过刺史、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等职务,他勤于政务,爱民如子,因直言上谏而触怒权贵,于是毅然辞官不做。

他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他在《书断》中写道:“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认为静心凝神,心正气和,才能写好书法。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篇1为期5天的书法班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学习有5天的课程,前两天为硬笔书法学习课程,后三天为毛笔书法训练课程。

在前两天中,首先,县教研室王营老师和书法报社编辑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

课程开始后由湖北荆州书法家黄文泉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知识,包括书写、运笔的姿势和书写时的感觉,黄老师特别强调轻松写字,认为要做到手上轻松容易,心中轻松并不容易,黄老师讲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笔字结构、笔画、章法,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入笔、运笔、收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特别是硬笔书法课结束时,黄老师引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诠释书法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

后三天是毛笔书法的学习,毕云扬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

然后对文房四宝的鉴别作了解释,我们又对智永《千字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各个笔画,以及每种笔画对应特点特别突出的文字,都进行了临习。

而后又对书法章法排布进行了训练,最后每位学员都进行了书法创作,取得很大进步。

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练一手好字,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

字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字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会给别人留下坏的印象。

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

《书法赋》

《书法赋》

书法赋》书法吞,精气神;博大深,华夏魂。

艺能夺其魂魄者乃品也,书法能为之。

书法者,国之魂也。

中国文化之核心书写汉字之艺术,以汉字为载体。

书法本天地,道阴阳,溯心志, 述人生,故生机绵绵不绝。

古人谓书法,如也、似也、性情、人生尔。

所谓书如其人,书品见人品,见字如见其人也。

书写天、地、人,宇宙万物、四时变化,飞禽走兽、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喜怒哀乐、温文尔雅、狂放不羁……纵意放情,龙飞凤舞,跃然纸上。

若王谢如其逸,旭素如其狂,东坡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少游如水边游女,顾影自媚;米芾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而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河南如孔雀皈佛,花散金屏;子昂如扶瑟燕姬,矜宠善狎;宗伯如龙女参禅,欲正男果;蔡襄如少年女子访云寻雨,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实博雅能文者闲情赏玩之艺也。

天下之艺能集天赋、学养于一身者甚少,书法而已。

非文深学厚者不能。

所谓:“笔墨精良人生快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 。

而国人则视书法为人品文化修养高低之准则,善之善者也哉。

书法由史、技、论构成。

又由其意法、章法、字法、笔法、墨法、骨法、韵法 ...... 诸法合成。

而“师法高古、气韵生动、笔走龙蛇、飞白间出,布云行风、淋漓尽致、中侧并举、浓淡兼施”则为书法之要诣也。

上乘书作皆有神采飞扬之韵味。

有书必有韵,有韵则有神,无神韵者不为其书法也。

韵为外形,神为内质。

呼之欲出,随笔而生。

然则韵高千古则又有意韵、气韵、神韵、律韵、清韵、笔韵、墨韵、古韵……诸韵相生。

处处生神,时时出韵,风也飘飘,神也渺渺,似如禅心。

切记:“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

何谓“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也?人多不知其意,对立统一关系而已。

关系学也。

书法乃形象艺术之哲学尔。

辨证关系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按、方圆、险夷、迟重、行留、伸缩、斜正、美丑、生熟、曲直、质文、损益、学养、专博……等等关系对比不一而足。

皆有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之妙哉。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是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是什么意思

字如其人,人亦如字是什么意思
1、字如其人算是一句古话。

2、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

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

4、“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5、清朝周星莲的《临池管见》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

6、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7、所表达的就是“字如其人”的意思。

8、扩展资料:字如其人,从字看一个人的性格从字体的倾斜看性格字体的所谓倾斜,是指字体的偏斜角度。

9、通常字体有端正、倾左、倾右三种。

一、字体端正
1、表示执笔者为人正直,有正义感。

2、其人心地光明,行为正大,惟恐失之拘泥。

3、做事积极,负责任,守纪律。

4、自尊心很强,有自我克制的能力。

5、重名誉,为了名誉着想,可以牺牲一切。

二、倾左的字体
1、表示执笔者有进取心,肯奋斗向上。

2、有反杭的个性,包括有反传统的思想。

3、如果太过倾左,则表示其人为人欺诈,诡计多端。

三、倾右的字体
1、表示执笔者富有好奇心。

2、性格外向,热心肠,有服务精神。

3、其人理智重于情感。

4、如果过于倾右,则表示其妒忌心弧,心狠手辣。

于钟华书法

于钟华书法

于钟华书法
于钟华,是著名书法家陈振濂教授门下,1994年被陈教授自亳州带到杭州亲自培养,至2004年十年间足不出户,读书,练字。

2005年开始出道,在这期间,又先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书法专业,先后取得书法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于钟华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于钟华书法简介
姓名:于钟华
人物简介:
于钟华2008年考入浙江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研究所现象学博士研究生,为中国首位从书法专业考入外专业的博士,同年,出任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学术主持,浙江大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发起人和主讲人之一。

2007年,创办高端书法教育机构--魔鬼训练营,短短两年来,培养学生数十人,在全国大展中摘金夺银,震惊书坛。

于钟华在书法和哲学专业以外,还精通国学,尤其在历史学,文字学,古典诗词方面造诣很深.曾先后两次取得安徽省和浙江省的语文状元。

2011年5月1日,于钟华秉承“南渡北归”的学术思想,在河南荆浩故里,济水之源发起成立“古典书法研究中心”和“古典书学会”。

硬笔书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_心得体会范文_

硬笔书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_心得体会范文_

硬笔书法心得体会范文3篇硬笔书法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下面是带来的硬笔书法的,仅供参考。

硬笔书法心得体会一: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修养、性格、学识甚至健康。

也有人说,文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就是说,你的一手好字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外貌上的不足,相反亦然。

对于学生来说,一手好字能受益一生。

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

我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计划总结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记得小时候,刚上学学写字时,还能一笔一划,写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时得到老师表扬。

长大后,态度有了变化,写字不如儿时那么认真,字迹潦草,有时写的字竟勉强认得是什么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总想等有时间了好好练练字,可总没有把练字提上日程。

还好,借着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学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能力”的活动这个契机,我开始好好的练字。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字,我有不少的体会现总结如下:1.思想重视,培养兴趣思想重视是学习练字的关键。

要在整个练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练字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对练字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练字的责任感与迫切感。

学习练字的过程,也是从提高练字兴趣开始的,兴趣的培养与产生,一是靠自己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二是靠教者培养和不断观察书法作品,开展书法讲评活动。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兴趣,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学习练字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愿意学,就会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再到写得更好。

二、充满信心,百折不挠学习练字,首先要抱定能学好的信心。

同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准备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

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唾手可得的,写字也是这样的,肯定会遇到困难有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进步不大的感觉,我们不能因此而以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子,自暴自弃,这时千万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

于中华书法培训-------书如其人

于中华书法培训-------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魔鬼训练营——2011暑期五体班”(1)上午:书法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很像武术学习。

有人说现在书法界有八大门派,我们这个门派就有关于对书法的独特思考,更注重用学问来支撑。

专业的教学需要系统、全面。

一旦有了一个系统,就牵扯到了归纳、比较、推理和演绎,这就构成了研究。

去年我们是用一根线把所有的字帖穿起来,书法艺术是一根线或者说是点画的艺术。

今年我们要换一种线索。

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史中,用笔的方式是以一贯之的。

用笔又是什么呢?古代的书法作品叫书,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是一种思考的线索,一种方式。

古代在讲“书”的时候,既包含了书写,也包含了书法作品。

神采对应书写,是动态的呈现,形态更多的是静态的,更多指向的是能够看到的有形书法作品。

两者加起来才是书法。

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展现出书写者的书写过程,这张作品就有了神采。

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绘画是一笔一笔的没有顺序,书法是通过一张作品来体现书写过程。

书法有一个动态的呈现,只是有的显,有的隐。

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过多地强调了书法作品静态的形和质,而忽略了书法作品上面所存在的如何书写。

如果写一张作品,是写的和王羲之一样重要还是学会王羲之的书写方式重要?我们这一期就是要学习如何书写。

如果要回到晋唐,我们就要按照他们学习书法的方式来学习。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恢复手授,他们是如何形成这样一种书写的方式?手授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呢?笔法是一方面,是书写的动作,这里面又包括:1、执笔(执笔,执与不执也。

不同书体风格,执法不同。

包短深浅以及与纸面的关系等。

)2、笔锋的状态(分为束毫和铺毫)3、运动的方式(平动、提按、绞转)4、行笔的速度5、行笔的方式(藏锋、顺锋、逆锋)下午:上午我们讲到执笔的轻重直接决定了书写出的线条的粗细与质感。

执笔的轻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芭蕾),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另一种是蹲(厚重)。

书法经典句子

书法经典句子

书法经典句子1、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2、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3、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4、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7、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1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13、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14、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6、书肇于自然。

17、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

18、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19、拳要打,字要练。

20、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21、笔下龙蛇似有神。

2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23、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24、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2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26、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2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28、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29、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

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如其人“魔鬼训练营——2011暑期五体班”(1)
上午:
书法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很像武术学习。

有人说现在书法界有八大门派,我们这个门派就有关于对书法的独特思考,更注重用学问来支撑。

专业的教学需要系统、全面。

一旦有了一个系统,就牵扯到了归纳、比较、推理和演绎,这就构成了研究。

去年我们是用一根线把所有的字帖穿起来,书法艺术是一根线或者说是点画的艺术。

今年我们要换一种线索。

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史中,用笔的方式是以一贯之的。

用笔又是什么呢?古代的书法作品叫书,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是一种思考的线索,一种方式。

古代在讲“书”的时候,既包含了书写,也包含了书法作品。

神采对应书写,是动态的呈现,形态更多的是静态的,更多指向的是能够看到的有形书法作品。

两者加起来才是书法。

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展现出书写者的书写过程,这张作品就有了神采。

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绘画是一笔一笔的没有顺序,书法是通过一张作品来体现书写过程。

书法有一个动态的呈现,只是有的显,有的隐。

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过多地强调了书法作品静态的形和质,而忽略了书法作品上面所存在的如何书写。

如果写一张作品,是写的和王羲之一样重要还是学会王羲之的书写方式重要?我们这一期就是要学习如何书写。

如果要回到晋唐,我们就要按照他们学习书法的方式来学习。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恢复手授,他们是如何形成这样一种书写的方式?手授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呢?笔法是一方面,是书写的动作,这里面又包括:1、执笔(执笔,执与不执也。

不同书体风格,执法不同。

包短深浅以及与纸面的关系等。


2、笔锋的状态(分为束毫和铺毫)
3、运动的方式(平动、提按、绞转)
4、行笔的速度
5、行笔的方式(藏锋、顺锋、逆锋)
下午:
上午我们讲到执笔的轻重直接决定了书写出的线条的粗细与质感。

执笔的轻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立(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芭蕾),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另一种是蹲(厚重)。

练习1:
将你手中三十多本字帖分为类似于绳子的圆笔和类似于带子的方笔类。

练习2:
试书写《峄山碑》中横线排列为主的“皇、帝、在、王、义、高、群、建、理、害”等字。

时间15分钟
蒋剑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三点感悟:
1、
执笔中的“执”与“不执”的问题因为以前我一直困扰于执笔到底是怎样,今天通过于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

执笔应该是对不同的书体和不同的风格,执笔都应该不同。

但最重要的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最舒服的写字最重要。

2、
把书法中的一些线条、专业术语形象的比喻成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比如说把束毫和铺毫比作绳子和带子,这样让我们马上能想象出线条的摸样,更好地理解线条。

3、
这个我暂时还没能很好地消化,就是关于线条力的方向和种类。

以前一直没看出来,现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和琢磨。

2010年9月11-12日于钟华师工作室魏晋古法讨论班
内容提要:主要以"二王"为旨归,探讨魏晋用笔古法,分析行草艺术特点.
关键词:二王,魏晋,古法,行草,旦极寒帖.
2010年9月11-12日于钟华老师工作室魏晋古法讨论班开班了,今年工作室主要是让大家掌握魏晋时期的书写技法和时代背景,更好地了解那个时期的书写状况。

以下是上课内容:
一分析王羲之各个时期行草书。

我们一般从楷书、行书、行草到草书,从这个过程就能判断王羲之他的字的早、中、晚期。

他晚年草书写的最多,早期也有草书,是章草,章草是前面的个字体,我们一般情况下把王羲之的行揩书归到早期里去,超过3/1的草书一般都是晚年的,章草是早和晚期写的。

如:初月帖是王羲之的草书,长风帖也是草书(据说是米芾临的),妹至帖也是典型的
草书,无非带点行书的笔意。

上虞帖也是草书。

哀祸帖是行草书。

姨母贴是王羲之典型的早期东西。

二谢帖是行草书。

奉榉帖基本偏于行楷书。

王羲之行草分期:
1、古法时期,钟语古法如:姨母帖,包括带有章草笔意的。

这是一类也称为束毫。

2、比较大的一类叫新法时期,这个时期他用的是侧铺。

这个时期又分为三期:
A、早期:何如、奉橘。

这一类楷意比较重。

B、中期:孔侍中、平安、快雪时晴、兰亭序。

夹杂有草意的,用笔连贯不是很强。

C、晚期:这个时期草书的笔重越来越多,如:丧乱、频有哀祸、优悬、草书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靠近大于3/1少于2/1。

二、分析西泠印社出版的王羲之书法全集10册(大概一个小时时间)
其中有的帖可学,刻的很好。

有的根本就不能学,是一些不懂书法的人刻的,根本不能学。

这里不一一叙述分析内容了。

三、分析故宫藏品宋塌澄清堂帖(这是于老师为了这期工作室专门订购的一套,价格不菲)其中有很少见的王羲之帖
复印其中旦寒帖临写
四、临写旦极寒帖
1、大家先用半个小时时间临写一遍
2、临写完或帖在后面黑板上。

一、分析旦极寒帖
1、
上午让大家通临一遍,大家都没有注意留的空白,边和行、字和字之间的空白。

2、
分析每个字的写法。

于老师边临写边讲。

如:旦。

起笔是一个点,然后和横的起笔是可以在
放一个点。

你们都写的不对。

中间横的上下空白都很大,都可以在放一个横。

最后一横和上面的空白也很大。

极字中间的空白也很大。

九这个地方一般写的很圆滑。

大家在写一遍。

这里不一一打出来了。

3、
于老师在黑板上讲旦极寒帖书写技法。

大家在写一遍。

4、
每个学员上黑板分析该帖。

5、
于老师又把念字分析了一遍。

6、
要求学员在全部认真临写一遍
二、点评作业
总结起来,有的线条写薄了要写圆韵些。

个别字空间还不够。

有的写的可以,写的不错。

大家极字写简单了。

承字写平正了。

空白里有主次,王字的下面两点要看正一个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