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核心成分及药理作用2
各种中药药效成分

各种中药药效成分以下是详细介绍各种中药药效成分:一、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天然产物的总称,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很广泛的生理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碱及其相关信息:1.麻黄碱:来源于麻黄,具有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还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的作用。
结构上属于有机胺类,药代动力学上吸收迅速,但排泄也较快。
2.延胡索碱:存在于延胡索等植物中,具有镇痛、镇静、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腹痛、头痛、关节痛等。
其结构中的异喹啉环为其主要药效团,药代动力学上具有一定的脂溶性。
3.秋水仙碱:主要来源于秋水仙,具有抗炎、抗痛风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结构上属于苯乙酮类生物碱,药代动力学上吸收较慢,排泄也较慢。
二、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相关信息:1.槲皮素:广泛存在于多种蔬菜和果实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
结构上属于多甲氧基黄酮,药代动力学上吸收较好。
2.芦丁:来源于槐米、荞麦等,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结构上含有芸香糖苷,药代动力学上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3.儿茶素:主要存在于茶叶中,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流感、感冒等。
结构上属于黄烷醇类,药代动力学上吸收迅速,排泄也较快。
三、皂苷类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皂苷类化合物及其相关信息:1.人参皂苷:主要来源于人参,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等。
结构上含有达玛烷型四环三萜骨架,药代动力学上吸收较好。
2.柴胡皂苷:来源于柴胡,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肿瘤等。
其结构中的皂苷元主要为齐墩果烷型,药代动力学上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
3.甘草皂苷:存在于甘草中,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
中药二知识点大总结

一、中药二的基本概念中药二,又称为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药性、功效、用药规律、药物制备、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二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医药的认识、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药材学、中药的药理学、中药的药效学、中药的药用价值、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药物制剂、中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
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功效特点、中药的配伍应用、中药的药性转化等方面。
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规律,它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中药的性味归经包括中药的五味、四气、归经、宗标、药性分析等方面。
中药的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等五种味道,它反映了中药的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
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等四种气质,它反映了中药的药物特性和药效特点。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的归属经脉和归属脏腑,它反映了中药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
中药的宗标包括中药的宗量和标量,它反映了中药的用药规律和用量标准。
中药的药性分析是指中药的药理特性和药效规律,它反映了中药的药物特性和药效规律。
三、中药的药材学中药的药材学是指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的来源是指中药的产地、分布、资源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中药的性状是指中药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中药的鉴别是指中药的真伪鉴别、地方品种鉴别、隐伪品种鉴别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中药的采收是指中药的采收时间、采收部位、采收方法等方面的技术和要求。
中药的加工是指中药的初加工、后加工、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四、中药的药理学中药的药理学是指中药的药效特点、作用机制、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的药效特点是指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特殊作用,它反映了中药的药理特性和药效规律。
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效应,它解释了中药的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
蒲黄 化学成分-定义说明解析

蒲黄化学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蒲黄,又称为苦艾,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苦涩的味道和特殊的香气。
蒲黄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包括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蒲黄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油和苦味成分。
挥发性油是蒲黄草本植物中的重要成分,通过蒸馏提取可以得到。
这些挥发性油主要包含萜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如苦艾酮、对氢苦艾烯等。
此外,蒲黄还含有蒽醌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合物。
蒲黄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价值。
其中,苦味成分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挥发性油中的化合物对消化系统具有促进食欲、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因此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调理脾胃和治疗消化不良的方剂中。
此外,蒲黄在中医临床中还有很广泛的应用。
据悉,蒲黄可用于治疗痛经、妇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其化学成分中的某些化合物也显示出对某些癌症具有抑制作用的潜力,这使得蒲黄成为了一种有望开发出抗癌药物的重要植物资源。
总的来说,蒲黄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赋予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价值。
对蒲黄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望为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蒲黄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的作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即蒲黄的化学成分。
首先简单介绍蒲黄的概念和背景,包括蒲黄的起源、特点和应用领域。
然后提到文章的结构,即正文将详细介绍蒲黄化学成分、其作用和应用,最后给出结论部分的安排。
正文部分主要描述蒲黄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信息。
首先介绍蒲黄的化学成分的概况,包括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等。
然后详细介绍蒲黄的主要成分,包括成分的名称、结构、性质和来源等方面的信息。
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中药是指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而成的常用药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药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这里介绍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理作用、质量指标、活性成分和组分。
一、药理作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础。
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物理及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具有不同活性成分的中药来实现,可以产生抗炎、抗菌、镇痛、调节内分泌、抗肿瘤、解毒和镇静等药理作用。
二、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是衡量中药质量和性能的依据。
质量指标包括活性成分、外形、气味、性状、抗菌等各项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用来检验和评价中药的质量。
三、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是中药药理作用的核心因素,可以抑制或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目前,已知大量的活性成分,如酚类、芳香醛类、酯类、烯醇类、硷类、酰胺类等,可以根据不同功能而调节。
四、组分
中药经过炮制后,各种原料会合成成不同组分,可生物利用更多元的和更有效的物质。
组分的形成,会影响中药的性能和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实验证实不同组分的活性成分和催化作用,以及组分之间的
相互作用。
总之,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理作用、质量指标、活性成分和组分。
中药拥有多种抗病毒、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可以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应用中药之前,应全面了解中药性能,确保有效使用。
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中药始终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有着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底蕴。
中药材是中药的基础,其作用是通过含有的活性成分产生药理作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黄芪黄芪,又称黄芪草,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其主要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如黄芪素、黄芪甲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芪苷、黄芪甙等。
黄芪有补气固表、益肺健脾、养血安神等药理作用,对体内免疫功能的调节也有一定作用。
二、当归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羧酸等。
当归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对女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等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此外,当归还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枸杞枸杞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其主要成分是枸杞多糖、枸杞甙、儿茶酚等。
枸杞具有补肝肾、明目益气、强身健体等药理作用,对久坐不动、视力减退、肝肾虚弱等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枸杞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减缓人体老化过程。
四、川芎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香豆素等。
川芎具有活血止痛、调经止带、消肿散结等药理作用,对精神压力过大、头痛身疼、痛经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川芎还能够减少血细胞黏附、阻止血小板凝聚,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五、人参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主要成分是皂甙、三萜类等。
人参具有补气固本、益肾补脑、清热润肺等药理作用,从而具有抑制肝癌细胞、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
此外,人参还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度、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以上是中药材中部分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介绍,本文仅仅是从中药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讨论,中药的所含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但无论如何,中药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与其所含有的丰富的活性成分是分不开的。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有效成分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药的核心部分,是中药发挥作用的关键。
本文将从中药有效成分的定义、分类、提取、分离、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定义中药有效成分是指能够发挥治疗、预防或调节作用的化学成分,包括单体化合物、多酚类、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等。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类1.单体化合物单体化合物是指中药中的单一化学成分,如阿胶中的牛皮胶原蛋白、石斛中的多糖、酸枣仁中的枣仁酸等。
2.多酚类多酚类是指含有多个酚羟基的化合物,如茶叶中的茶多酚、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等。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各种慢性疾病。
3.生物碱生物碱是指含有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如黄连中的黄连素、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等。
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痛、抗炎、抗癌等。
4.黄酮类黄酮类是指含有苷基的黄酮化合物,如杜仲中的杜仲素、桑叶中的桑黄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
5.皂苷类皂苷类是指含有皂苷结构的化合物,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山楂中的山楂皂苷等。
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等。
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指从中药中分离出有效成分的过程。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提法:将中药浸泡在水中,经过加热、搅拌等处理,使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蒸馏、浓缩等方法分离出有效成分。
2.醇提法:将中药浸泡在醇类溶剂中,经过加热、搅拌等处理,使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在醇类溶剂中,然后通过蒸馏、浓缩等方法分离出有效成分。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高溶解度和渗透能力,将中药有效成分从中药中分离出来。
4.微波辅助提取法:利用微波的加热效应,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分离。
四、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是指将提取出的中药有效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各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药学的一部分,主要由动、植、矿物为原料,经加工炮制后使用。
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通过与人体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生理和药理效应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及其主要药理作用。
1. 人参(Radix Ginseng)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成分。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疲劳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抗衰老作用,能够促进细胞活力和延缓衰老进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
2.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主要成分有川芎素、蔗糖酶、维生素B12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排出体内淤滞物质;调经作用,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3.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主要成分有五味子酸、五味子醇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力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保护肝脏作用,可以预防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抗氧化作用,具有抗衰老、延缓衰老的效果。
4.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苷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镇咳祛痰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和缓解呼吸道炎症;抗溃疡作用,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主要成分有蓝花苷、大黄素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滋养肝肾作用,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改善肾功能;补血作用,可以调节血液成分和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抗自由基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伤。
6. 木瓜(Fructus Chaenomelis)主要成分有木瓜酶、维生素C等。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消化作用,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降血压作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
川牛膝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川牛膝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川牛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川牛膝植物的根茎干燥后制成的,常被用于中医中药的制剂中。
川牛膝具有多种药用成分,其中包括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黄酮类物质、生物碱、多糖和萜类物质等。
黄酮类物质是川牛膝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黄酮类物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起到保护和修复组织的作用。
此外,黄酮类物质还具有抗肿瘤和抗血栓等药理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川牛膝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也是其重要的药用成分之一。
生物碱具有广谱的生理活性,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川牛膝中的生物碱类物质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川牛膝中的多糖和萜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而萜类物质则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川牛膝具有多种药用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着川牛膝的药理作用。
川牛膝能够应用于多个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风湿病、恶性肿瘤等。
对于川牛膝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还有望为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川牛膝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为本文的开端,对川牛膝成分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川牛膝成分的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引出文章的研究重点。
接着,我们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索川牛膝成分的组成和功效。
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正文的各个要点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分为三个要点进行阐述。
中药全蝎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全蝎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全蝎属于钳蝎科的一种,又名蝎子、钳蝎、茯背虫等,常入药使用的是东亚钳蝎。
分析全蝎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甜菜碱、三甲胺、蝎毒、核苷类等。
而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常用于治疗乳腺炎、扁桃体炎、白血病等,并发挥积极药效。
本文即围绕中药全蝎展开讨论,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中药全蝎活性成分以及药理作用。
标签:中药全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入药后的全蝎具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和镇痉熄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早在五代年间便有全蝎入药的文献记载[1]。
河南和山东是全蝎的主要产地,并遍布我国10余个省,分布比较广。
全蝎喜温,通常4~10月是其生活期,在”谷雨”时节前后是其出蛰期,产量最大,品质也最佳,一般能大量捕捉。
本文即主要针对中药全蝎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中药全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 中药全蝎的活性成分研究发现,鲜全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三甲胺、软硬脂酸、苦味酸、硫磺酸、卵磷脂、蝎毒等,而蝎子油中则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
蝎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非蛋白和蛋白质,主要的活性成分则是蛋白质[2]。
根据张声俊等人的研究,发现蛋白质是全蝎每个部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又以蝎尾最为突出,其蛋白质含量较高。
若按照作用机制进行划分,活性蛋白质又可分为酶和毒性蛋白两种。
对蝎毒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是由2000多个氨基酸组成,毒素专一性高,并具有较高的含硫量。
分子量从3000~10000不等,但主要集中在6000~9000之间。
在蝎毒素分子结构中三对二硫键是构成环状核心结构的主要要素,而这对发挥神经毒性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性全蝎所具有的药物价值也有所差异:在微量元素含量和药用部位药材质量方面,雌性全蝎明显优于雄性全蝎。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蝎尾的毒性和镇痛作用不受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 中药全蝎的药理作用中药全蝎常用于治疗面瘫、中风、风湿痹痛、头痛、小儿惊风等疑难杂症,并在治疗乳腺炎、扁桃体炎、白血病等疾病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传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传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
在中药里,许多食材逐渐演变为药物,成为了珍贵的传统药材。
这些传统药材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而且对于保健和调养身体也有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几种常见传统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黄芪黄芪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具有补气,益中,固表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倍半萜类、糖类、氨基酸等多种物质。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而倍半萜类化合物则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机体抵抗力。
二、人参人参是传统的滋补品,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健脾等多种功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皂甙类、人参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等。
其中,皂甙类化合物是人参活性成分的主要来源,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同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作用。
三、当归当归是中药中的珍品,具有补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挥发油、甙类、多糖等多种物质。
挥发油中含有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如小茴香醚、丁香酚、硫化物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此外,当归中含有的甙类也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四、银耳银耳是我国传统的美容养颜的滋补品,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类、蛋白质、果酸、微量元素等。
其中,多糖类成分是银耳活性成分的主要来源,可增强人体免疫。
银耳还含有丰富的胶质、半纤维素等成分,能够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等脂质物质的含量,在美容养颜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传统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丰富和功效的优良,是为人们保健、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选用传统药材时,需结合个人体质、疾病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才能真正的发挥其良好的效果,保障人们的健康。
中药成分及功效

苍术
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酮、白术内酯A、B。
含挥发油,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素、苍术酮
泽泻
①四环三萜酮醇类化合物,泽泻醇A,B,C及及其乙酸酯,②挥发油,③胆碱、糖类等。
半夏
①多种氨基酸:精氨酸、颉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②原儿茶醛:是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③半夏多糖:具有PMN活性抗肿瘤作用。
川贝母
金樱子
菟丝子
金樱子多糖:紫外—可见分光测(以无水葡萄糖计不少于25%)
黄酮类、甾醇类
巴豆
1脂肪油(巴豆油)40—60%,泻下和致癌成分:巴豆醇的十多种双酯类或合物。
②蛋白质—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
牵牛子
泻下树脂性苷:牵牛子苷。鉴别以咖啡酸、咖啡酸乙酯为对照(蓝黑色斑点)。
麻黄
生物碱(存在节间髓部):含量: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碱,抗炎作用:伪麻黄碱。
含靛玉红、蓼蓝。高效测靛玉红。
番泻叶
①二蒽酮类,番泻苷A、B、C、D,②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
罗布麻叶
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苷(罗布麻甲素),槲皮素(罗布麻乙素)。
辛夷
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β-蒎烯。鉴别:木兰脂素—紫红色
丁香
挥发油:丁香酚(80-95%),β-丁香烯9.12%,乙酰基丁香酚7.33%。气相测。
槲寄生
三萜类:齐墩果酸,黄酮类:黄槲寄生苷A、B。甾醇类。
金钱草
酚性成分,黄酮类:槲皮素。
广藿香
挥发油:抗真菌—广藿香酮,并含百里秋醇。(石牌广藿香酮高,油低。)
鉴别:百里秋醇对照—紫蓝色斑点,含量用气相测百里秋醇。
荆芥
①挥发油:主含右旋薄荷酮,②荆芥穗含单萜类:荆芥苷A—E,黄酮类成分:橙皮苷。
200种中药彩色图谱,带图带功效,让你秒懂中药材!

200种中药彩色图谱,带图带功效,让你秒懂中药材!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功效简介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疮疡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雄黄:二硫化二砷(As2S2),硫化物特征:条痕淡橘红色,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有特异的臭气【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自然铜:二硫化铁(FeS2),硫化物特征:晶形多为立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方剂选用1.治疗心气刺痛:自然铜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调一字服.(《卫生易简方》)2.治疗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当归、没药各2.5克.以酒调频服,仍以手摩痛处.(《本草衍义》)3.治疗跌扑骨断:自然铜(煅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乳香、没药、当归身、羌活等分.为散,每服10克,醇酒调,日再服.骨伤用骨碎补25克,酒浸捣绞取汁冲服.(《张氏医通》自然铜散)4.治疗项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仁斋直指方》)5.治疗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自然铜、密陀僧各50克(并煅研),甘草、黄檗各100克(并为末).上四味,一处研细,收密器中,水调涂或干敷.(《圣济总录》自然铜散)配伍效用自然铜配伍没药二者皆有活血止痛之功.且自然铜能接骨续筋;没药能生肌消肿,相伍为用,有活血止痛、接骨续筋、生肌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外伤所致之骨折疼痛、淤血肿胀等。
赭石: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铁特征: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可见圆形突起或凹窝,有的具金属光泽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
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桂皮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综述

桂皮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综述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部分,承担着食物摄入、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重要功能。
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高压生活方式常常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和不适。
因此,寻找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的天然草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桂皮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胃肠道功能。
本文将综述桂皮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桂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桂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由桂皮饼树或桂梧树的树皮提取得到。
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和多种化学成分,如桂皮酸、肉桂酸、桂皮醇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
二、桂皮对胃肠道蠕动的调节作用胃肠道蠕动是保持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环节,而蠕动异常往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研究发现,桂皮具有调节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桂皮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减缓胃肠道的蠕动速度。
此外,桂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被发现可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蠕动力。
三、桂皮对消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消化酶是胃肠道正常消化食物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桂皮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桂皮中的桂皮醇和其他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胃液和胰液的分泌,增加胃肠道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桂皮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免受损伤。
四、桂皮的抗炎作用胃肠道炎症是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共同特征之一。
研究发现,桂皮中的桂皮酸和其他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减轻胃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炎症疾病的症状。
五、桂皮的抗菌作用胃肠道常常受到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感染。
研究表明,桂皮中的挥发油和其他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胃肠道感染引起的症状。
中药成分及功效

黄芪:含黄酮、皂甙类为主要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黄芪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天麻:天麻素(镇静、镇痛、麻醉)天麻多糖(降压、清除自由基、抗晕眩、提免疫、抗菌)灵芝:灵芝多糖(β(1→3)葡聚糖:减少非胰岛素依赖性的糖尿病并发症、调节免疫、抗肿瘤);多糖类: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降血糖作用、降血脂作用、美容(抗氧化及抗衰老)。
三萜类:保肝、降低胆固醇铁皮石斛:1、多糖提免疫,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体外抗氧化;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抗肿瘤)2、生物碱中医的阳虚内热症可能是Na+-K+-ATP酶活性过高的一种表现,石斛抑制该酶活性的药理作用与其滋阴清热的功效是相吻合的。
Na+-K+-ATP酶是基础代谢下产生热能最主要的酶,生物碱石斛宁和石斛宁定也有抑制此酶活性作用。
(滋阴清热)3、菲类化合物鼓槌菲、毛兰素:(抗肿瘤:恶性肿瘤、肝癌和艾氏腹水癌细胞抑制活性)降糖机制:胰内机制是促进胰岛p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外机制可能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促进肝糖原合成4、游离氨基酸清热降火、抗疲劳(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占比达35%)西洋参:西洋参皂苷(人参皂苷):1、抗肿瘤、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增强术后愈合;提高免疫;2、兴奋中枢神经,增记忆、抗疲劳;3、具有抗休克作用,快速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野生葛根富含蛋白质、硒、铁、锌、钙、葛根素、大豆黄甙、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及微量元素,具有补充天然雌激素、养颜护肤、丰胸美体、抗衰老的功效。
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解酒:葛根素鹿茸:鹿茸是名贵药材。
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
中药成份及各自功效

中药成份及各自功效
1、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2、赤芍:1.清热镇痛、镇静;
2.心肺功能改善;
3.抗炎作用;
4.降血糖,仵抒肝脏;
5.抗肿瘤的抗缺氧作用。
3、白芍:1.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阳收汗。
4、枳壳:1.破气、行痰、消积。
5、郁金:1.活血上能,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
6、茵陈:清热利湿,显著的保肝作用,利胆。
7、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消肿止痛。
8、生栀子: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
9、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涩精止遗。
10、炒麦芽: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肝郁止滞。
11、沙神曲:消食和胃。
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等症。
12、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肝郁气滞之肋胁胀痛,食积,胃脘胀痛。
13、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
14、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炎肿止痛、抗癌等。
15、拳参:清热镇惊,理湿消肿、解毒散结,痛肿痊毒。
16、灵芝:抗肿瘤、保肝解毒,抗衰老等。
17、甘草:补脾和胃,清热解毒。
18、三七花: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咯血、叱血、呕血、便血等。
自301医院(1):2014.10.29。
中草药 有效成分

中草药有效成分
中草药是截至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药物。
中草药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化学物质、多糖体、生物碱、挥发油、鞣质、黄酮等。
下面列举一些中草药常出现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
1. 绿茶中的儿茶素:抗氧化、防癌、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等。
2. 对虾黄素:抗氧化、防癌、改善视力、降低胆固醇及心血管风险等。
3. 锁阳中的羟基-β-环糊精多糖:增强免疫力、抗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
4. 高丽参和鬼针草中的三萜类皂甙: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5. 甘松中的鞣质:收敛、镇静、抑菌、止血等。
6. 丹参中的丹酚酸:抗凝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心血管疾病等。
7. 夏枯草中的苦味酸: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和功效因来源、处理方法和制剂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需要,选用具体的草药及剂型,并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一. 什么是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药物效应和机制。
中药主要以天然草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为原料,经过炮制和制剂加工,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能够对人体产生特定的药理作用。
二. 中药药理作用的分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以下是常见的分类:1. 生物碱类作用•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生物碱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生物碱还具有抗菌、抗炎和镇痛等作用。
2. 多糖类作用•多糖是中药中常见的有效成分之一。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
•多糖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
3. 活性多肽类作用•活性多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多肽物质。
•活性多肽具有调节生理功能、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
•活性多肽还能促进身体代谢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三. 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中药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抗菌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例如黄连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肠胃炎和肠道感染。
2. 抗炎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例如板蓝根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等症状。
3. 抗肿瘤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癌症。
•例如青蒿素具有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四. 中药药理作用的发展趋势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分子机制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研究人员将通过药物分子机制研究,揭示中药药理作用的内在机制。
2. 药效评价技术改进•目前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将加强药效评价技术的改进,提高中药疗效的可靠性。
3.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中药药理作用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将中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各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及功效属性(来自论文)教材

各中药材主要有效成分及功效属性(来自论文)2、冬虫夏草成分:粗蛋白29.1% ~33% , 粗脂肪8.62%, 总糖13.94%~24.20%, 粗纤维18.5% , 水分10.8%, 灰分8.64%。
氨基酸、脂肪酸、核苷类物质、甾醇、甘露醇、多糖等。
成分详解:1)核苷类最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
目前已分离出的其它类核苷类物质还有腺膘呤、次黄膘呤、胸腺嘧啶、尿嘧啶、尿苷和脱氧腺苷等。
是否含有虫草素报道不一,即使有也很低,不如蛹虫草。
蛹虫草相比, 冬虫夏草中腺嘌呤和次黄膘呤的含量较高, 而虫草素、腺苷的含量较低。
2)甘露醇重要质量指标。
含量为7%~9%。
大多存在于虫体中,且随子座发育的成熟而增加。
3)多糖大多为半乳苷露聚糖。
抗肿瘤(分子量大于1.6×104时),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小鼠血清中IgG(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 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和抗辐射作用等。
(提高免疫力,抗辐射)4)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反油酸含量为58.38%,亚油酸为19%。
5)环状缩羧肽一种有价值的免疫剂及抗真菌剂。
生理活性作用1)调节免疫力实验证实对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有调节作用。
2)抗肿瘤多种成分共同行使抗肿瘤作用。
3)调节内分泌体外细胞实验,雄激素样作用。
小鼠灌胃,雄鼠血浆皮质醇含量增加,肾上腺胆固醇含量增加, 肾上腺增重。
4)对中枢神经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辅助改善睡眠)5)调节心血管系统扩张冠状动脉的功能, 可使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增加。
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
止血,抑制血栓形成等。
6)抗菌体外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7)对呼吸系统扩张支气管、祛痰平喘。
8)促进造血9)抗病毒,护肝冬虫夏草预防性给药对卡介苗+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10)辅助降血脂、降血糖,抗疲劳,抗氧化3、西洋参成分及详解:1)皂苷人参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2)多糖已分离出5种降血糖活性多糖3)氨基酸三七素(三七中主要活血成分)4)脂肪酸类、挥发油等5)黄酮生理活性作用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抗缺氧、抗疲劳,抗氧化,辅助降血脂、降血压,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抗利尿,增强免疫力,止血,抗血栓。
养心氏成分组成

养心氏成分组成养心氏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天然草本植物组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类:一、核心成分1. 丹参:丹参是养心氏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被称为“心血之草”。
丹参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降低血脂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 三七: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止血、活血化瘀、降低血压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三七能够帮助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
3. 桑叶:桑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肝明目、润肺止咳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桑叶主要起到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的作用。
二、辅助成分1.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等。
在养心氏中,当归能够帮助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等。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黄芪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等。
3.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滋阴补肾的药材,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肾脏功能等。
在养心氏中,熟地黄主要起到滋阴补血、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4.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缓解疲劳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各种成分的作用。
三、其他成分1.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养心氏中,枸杞子可以起到滋阴补肾、明目等作用。
2. 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和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红枣主要起到补血、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3.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和药材,具有利水消肿、清热除湿等功效。
在养心氏中,薏苡仁能够帮助降低血压、清热解毒等。
总体来说,养心氏主要由丹参、三七、桑叶等核心成分和当归、黄芪、熟地黄等辅助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能够协同作用,达到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目的。
此外,还添加了枸杞子、红枣、薏苡仁等食品和药材,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含各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总结完整版

含各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总结完整版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并在一定的处理工艺下制成的药物。
中药中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
下面是常用的中药及其所含的主要化合物的总结。
一、植物类中药:1.麻黄:主要化合物为麻黄碱、麻黄素等,具有解热、止咳、祛痰的作用。
2.人参:主要化合物为人参皂苷、人参酮等,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
3.当归:主要化合物为川芎素、异柏叶素等,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4.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等,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5.阿胶:主要化合物为糖类、蛋白质等,有滋阴补血、养血安胎的功效。
6.茯苓:主要化合物为茯苓酸、茯苓醇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7.黄芩:主要化合物为黄芩苷、黄芩酮等,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8.甘草:主要化合物为甘草酸、甘草甜素等,具有补中益气、解毒生肌的功效。
二、动物类中药:1.牛黄:主要化合物为牛黄酸、牛黄素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的作用。
2.龟板:主要化合物为石鱼鳞、蛋白质等,具有滋阴补肾、润燥止血的功效。
3.麝香:主要化合物为脂类、激素等,有舒筋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
4.人工牛黄:主要成分为硝酸、黄蜡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三、矿物类中药:1.朱砂:主要化合物为二氧化汞、氯化锡等,可用于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2.磁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硫酸铁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瘀的功效。
3.雄黄:主要化合物为砷黄、硫化砷等,有杀菌、止痛的作用。
四、其他中药:1.冰片: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脑等,有清凉解暑、止痛消肿的功效。
2.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二氧化硅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祛湿的作用。
3.五灵脂:主要成分为脂类、树脂等,有散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
以上仅为常见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总结,中药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每种中药都有其特殊的功效和治疗特点。
在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方法使用,并遵循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生物碱类成分,如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去氢异钩藤碱、柯南因碱等。
钩藤碱、异钩藤碱为降血压的有效成分。
大血藤
鞣质,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苷类化合物:胡萝卜苷。
苏木
巴西苏木素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为苏木红色色素成分。挥发油:d-α-菲兰烃、罗勒烯是苏木的香气成分。
鸡血藤
多种异黄酮、二氢黄酮、茶儿酮:如芒柄花素。
川芎
含氮化合物: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尚有抗脑缺血、抗血栓、抗再生障碍性贫血、降压、抗胃溃疡、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防风
①色酮类:镇痛作用:升麻素、亥茅酚苷。②多糖: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多糖XC-2。
柴胡
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变态反应、保肝作用:柴胡皂苷a、d。
远志羌活
远志皂苷A-G(袪痰有效成分,皮部含量最多)。挥发油:β-罗勒烯,α-蒎烯、β-蒎烯。香豆素。
前胡
挥发油,香豆素类化合物:白花前胡甲素(有钙离子拮抗活性和平滑肌松弛作用)。
北沙参
香豆素类: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补骨脂素、佛手素。
胡黄连
①环烯醚萜苷类:胡黄连苷Ⅰ、Ⅱ、Ⅲ。②游离有机酸:香草酸、肉桂酸、阿魏酸。
牡丹皮
①主含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镇痛、解痉作用)、牡丹酚苷等。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等。③挥发油。
厚朴
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β-桉油醇(镇静作用)②厚朴酚及异构体和厚朴酚(厚朴酚抗菌作用)。
肉桂
挥发油:桂皮醛、乙酸桂皮酯。镇静、镇痛、解热:桂皮醛
杜仲
①木质素成分:松脂醇二-β-D葡萄糖苷(降压),②环烯醚帖苷类。
甘草酸水解后生成:18β-甘草次酸和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
黄芪
①皂苷类成分,如黄芪甲苷、乙苷和丙苷等,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
②多糖类: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作用。
人参
多种人参类皂苷类化合物,须根中的含量较主根高,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以达玛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显著,常用以评价人参质量,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胀瘤、抗溃疡、降低血糖等活性。
主含甾体类生物碱:西贝碱、西贝素、川贝碱。
浙贝母
主含甾体类生物碱,浙贝母碱(贝母素甲),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等。
麦冬
含皂苷类成分,多种麦冬皂苷A、B、B'、C、C'、D、D'及黄酮类成分,麦冬皂苷A最高。
山药姜黄
含盐酸多巴胺、淀粉、黏液质、胆甾醇等含姜黄类化合物:姜黄素,挥发油:龙脑、樟脑、姜烯。
①挥发油,②黄酮类:柚皮苷。升压作用: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高效测:柚皮苷
吴茱萸
挥发油:吴萸烯(香气成分)。生物碱类:吴茱萸碱、次碱。
小茴香
①挥发油:茴香油(主要:反式茴香脑、α—茴香酮)②黄酮类,③甾类,④香豆素
山茱萸
糖苷,有机酸,皂苷,鞣质。高效测:马钱苷
连翘
①木脂素:连翘苷(元),②苯乙烷类:连翘酚(抗菌成分)、连翘酯苷,③三萜类,④香豆素类
商陆
①三萜皂苷:是商陆扶正固本的有效成分之一。②强抗炎活性:商陆皂苷甲。③显著增强免疫活性:商陆多糖。
威灵仙
①威灵仙:三萜类皂苷,为齐墩果酸或常春藤皂苷元的衍生物。白头翁素。
②棉团铁线莲:白头翁素、生物碱。③东北铁线莲:三萜皂苷,铁线莲皂苷A、A'、B、C。
赤芍地榆
以芍药苷对照品为对照。蓝紫色斑点。①鞣质:地榆素H1-H11,②三萜类及其皂苷:地榆苷Ⅰ、地榆苷Ⅱ,苷元都是熊果酸。
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苷(罗布麻甲素),槲皮素(罗布麻乙素)。
辛夷
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β-蒎烯。鉴别:木兰脂素—紫红色
丁香
挥发油:丁香酚(80-95%),β-丁香烯9.12%,乙酰基丁香酚7.33%。气相测。
金银花
绿原酸、异绿原酸(抗菌有效成分)高效:绿原酸、木樨草苷。
红花
黄酮类:红花苷、红花醌苷、新红花苷。高效:羟基红花色素A,山奈素。
蒲黄
黄酮类:香蒲新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鉴别用此三种对照)
西红花
①胡萝卜素类和苦味质。主含:西红花苷1-4,②挥发油:番红花醛。
款冬花木瓜
①三萜和倍半萜,②黄酮类皂苷、黄酮类、维生素C0
菊花
绿原酸,挥发油:菊花酮、龙脑、龙脑乙酸酯,生物碱,黄酮类。
五味子
木质素类:五味子甲、乙、丙素,挥发油。鉴别:五味子甲素,高效测五味子醇甲。
茵陈
1、滨蒿:①蒿属香豆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花和瘦果中含量最高),②挥发油(花期含量最高)。
2、茵陈蒿①蒿属香豆素:(花蕾中含量最高),②挥发油(果穗含量最高)。
蒲公英石斛
蒲公英甾醇,胆碱,咖啡酸,菊糖,果胶。生物碱:金叉石斛含石斛碱、次碱,甾醇、黏液质。
冬虫夏草茯苓
D-甘露醇(即虫草酸),核苷类:腺苷(高效测)。茯苓次聚糖(抗肿瘤活性)。
马钱子薏苡仁
总生物碱2-5%,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高效测:甘油三油酸酯
枸杞子
活性成分:复合多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枸杞子多糖(葡萄糖),薄层:甜菜碱
栀子女贞子
环烯醚萜苷类:栀子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女贞子苷
砂仁酸枣仁
挥发油:龙脑、右旋樟脑、醋酸龙脑脂(对照品)。三萜皂苷、三萜类、黄酮类
白术苍术
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酮、白术内酯A、B。含挥发油,茅术醇,β-合物,泽泻醇A,B,C及及其乙酸酯,②挥发油,③胆碱、糖类等。
半夏
①多种氨基酸:精氨酸、颉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②原儿茶醛:是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③半夏多糖:具有PMN活性抗肿瘤作用。
川贝母
绵马贯众
①抗肿瘤、驱虫: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不稳定,易水解---绵马酸类),②含挥发油也有驱虫活性。③抗病毒、抗菌:水提液与醇提物。
大黄
①抗菌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②泻下作用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双蒽酮苷为主:番泻苷A、B、C、D、E、F)作用最强。
郁金
挥发油:α-蒎烯,β-蒎烯。姜黄素类化合物。对肝细胞损害有抑制作用:姜黄素、香豆素、阿魏酸、乙烷。
天麻
主含羟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天麻苷(天麻素)
虎杖
①蒽醌类衍生物,以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为主。②鞣质及酚性化合物。
③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芪三酚即(白藜芦醇)抗真菌,芪三酚苷即(虎杖苷)镇咳、降血脂的成分。
山楂
有机酸:熊果酸、绿原酸、齐墩果酸,黄酮类:槲皮素。酸碱滴定法测:枸橼酸
苦杏仁
苦杏仁苷、苦杏仁酶。①酸败度检查法:过氧化值不超0.11。②含测:硝酸银滴定法。
决明子
游离羟基蒽醌衍生物,薄层:大黄素、大黄酚—橙色斑点+氨气—变红色
补骨脂
挥发油,香豆素、黄酮类。薄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蓝白色斑点
枳壳
毒性比较:①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中乌头、次乌头胺)>醇胺类生物碱(不带酯键:乌头、中乌头、次乌头胺)。②生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⑵强心成分: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甲猪毛菜碱。
白芍
①解痉、镇痛、抗炎:芍药苷,②抗肝损伤作用:白芍总苷。
防已
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是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
茜草
蒽醌类衍生物: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奈醌类衍生物:大叶茜草素。
知母
含多种甾体皂苷,多种知母皂苷及黄酮类成分。
莪术
主含挥发油:倍半萜衍生物α-蒎烯,β-蒎烯,姜黄烯等。桉油精。
主要抗癌成分:莪术醇、β-榄香烯、莪术二醇。莪术油(治疗早期宫颈癌)。
木通
主要含皂苷成分:木通皂苷三Sta、Stb。
沉香
含挥发油及树脂。镇静作用成分: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
天花粉
①降血糖作用:栝楼多糖A、B、C、D、E,②对恶性葡萄胎和绒癌有效,具抗艾滋病活性:天花粉蛋白。
桔梗
含多种皂苷类成分,如桔梗皂苷a,c,d。
党参
①糖类成分,菊糖、果糖、党参酸性多糖,②皂苷类,党参苷l,丁香苷,③三萜类化合物,微量生物碱、植物甾醇、氨基酸等。
木香
①挥发油,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二氢木香内酯、α—木香酸、β—木香醇等,②菊糖。③木香碱。
金钱草
酚性成分,黄酮类:槲皮素。
广藿香
挥发油:抗真菌—广藿香酮,并含百里秋醇。(石牌广藿香酮高,油低。)
鉴别:百里秋醇对照—紫蓝色斑点,含量用气相测百里秋醇。
荆芥
①挥发油:主含右旋薄荷酮,②荆芥穗含单萜类:荆芥苷A—E,黄酮类成分:橙皮苷。
③花梗含:抗感染活性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薄荷
挥发油(薄荷油):主含L—薄荷脑,黄酮类、氨基酸。鲜叶含油:花蕾期最高,原油含脑量:盛花期最高。
巴豆
①脂肪油(巴豆油)40—60%,泻下和致癌成分:巴豆醇的十多种双酯类或合物。
②蛋白质—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
牵牛子
泻下树脂性苷:牵牛子苷。鉴别以咖啡酸、咖啡酸乙酯为对照(蓝黑色斑点)。
麻黄
生物碱(存在节间髓部):含量: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碱,抗炎作用:伪麻黄碱。
槲寄生
三萜类:齐墩果酸,黄酮类:黄槲寄生苷A、B。甾醇类。
镇痛、抗炎、降压、扩冠及抗肿瘤作用: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肌松作用:总碱。
延胡索
生物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等。
①镇痛、镇静成分:延胡索乙素。②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苦参
根含20多种生物碱。生物碱及黄酮类均为活性成分。
抗肿瘤、升白细胞、抗炎、平喘、抗心律不齐、保肝等作用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